汉字作为一种具有三千多年信史的文字,它肯定有着目前其他通行文字所不具备的丰富历史积淀,由此而形成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深刻关联,因而获得更加丰厚的内涵。这种内涵的存在,要求我们在汉字的认知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意义的识记,还需了解这种意义的生成环境及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我们对汉字的认识才可能是完整的准确的。
作者简介
刘志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数字化研究,已出版专着二十余部,发飈论文百余篇,成功申报专利两种。论着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近十项。完成国家社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四项,上海市哲社项目一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
萧晟洁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
前言 /3
思维的云彩
八 /6
币 /8
伐 /10
方 /12
风 /14
符 /16
幅 /18
黑 /20
季 /22
简 /24
角 /26
九 /28
口 /30
力 /32
蛮 /34
年 /36
删 /38
射 /40
帖 /42
行 /44
须 /46
尊 /48
信念的波涛
多 /52
好 /54
和 /56
疾 /58
令 /60
耐 /62
全 /64
审 /66
信 /68
休 /70
兆 /72
直 /74
主 /76
礼制的群峰
道 /80
法 /82
坟 /84
封 /86
府 /88
冠 /90
轨 /92
庙 /94
社 /96
位 /98
县 /100
邑 /102
邮 /104
州 /106
人伦的花丛
伯 /110
父 /112
公 /114
孤 /116
婚 /118
孔 /120
男 /122
弃 /124
娶 /126
氏 /128
嗣 /130
姓 /132
兄 /134
子 /136
族 /138
生物的沃土
群 /142
特 /144
尾 /146
物 /148
相 /150
笑 /152
雁 /154
义 /156
鱼 /158
竹 /160
建筑的丛林
房 /164
广 /166
几 /168
困 /170
门 /172
堂 /174
向 /176
宇 /178
阅 /180
宙 /182
桌 /184
前言
本书最初是想写给外国人看的。
汉字对于外国朋友,不啻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这基于如下两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首先,汉字是唯一一种传承到今天的人类最古老的文字。在人类历史上,古老的文字并非仅只汉字。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以及东方华夏先民所创造的汉字,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三种文字系统。中美洲的马雅文字,虽然绝对时间偏晚,也属人类早期文字。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其他古老文字类型都早已寿终正寝,消失在历史尘烟中。只有汉字,仍然青春永保,至今还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其次,在目前通行于一般语言交际场合的诸多文字种类中,汉字是唯一一种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许多具有表意特性的文字。然而,时至今日,除了汉字外,它们有的早已消亡了,有的尽管还存在,但只是偶尔在某些非常特殊的场合使用一下,而在一般的书面语言交流中,已经失去了作为「文字」应有的地位。
正因为汉字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具有此种特殊地位,它才成为外国朋友关注中国的一个重要聚焦点。但是,要让老外真正能够深入认识汉字,却并非易事,这比教会他们说几句「国语」难多了。不如换一种小中见大的方式:引领外国朋友走进汉字的大厦,随意推开一间间小屋,陶醉于其中的万种风情,这或许是一种更加亲切的精神享受与文化交流。这本小册子,正力图为这种零距离接触营造环境。当然,具体做得如何,还待外国朋友评判。
本书现在又在国内出版,那是因为它的有用性,并不限于对外。
由于种种原因,当今中国人的语文生活,偏重开放。开放虽然是大大的好事,可以包容新元素、进口货,但在另一方面,却又容易使人忽略或忘却母语文字自身历史的积淀。而这种忽略和忘却,对于当今中国人的汉字应用,已造成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汉字作为一种具有三千多年信史的文字,肯定有着目前其他通行文字所不具备的丰富历史积淀,由此形成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深刻关联,因而获得更加丰厚的内涵。这种内涵的存在,要求我们在汉字的认知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意义的识记,还需了解这种意义的生成环境及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我们对汉字的认识才可能是完整的、准确的,汉字的运用才可能是规范的。
汉字的历史文化蕴涵丰富,使用汉字,就需要承受一种来自于历史、传统的分量。视为包袱,固然需要去背负;视为遗产,也需要花力气去继承。
不管是快乐着,还是痛苦着,这个付出是必须的。如果不愿意花这力气,或者出力不够,则难免在汉字的应用过程中暴露种种问题。
本书由历史文化内涵的还原来解释文字意义,当可令人更加深刻地领悟关于汉字的 ABC。此外,或许还能给予一些学习方法的启迪,甚至兴趣的激发。
萧君晟洁,喜爱汉字文化,被我拉来作为合作者,为这本小书的写成,她的付出在某些方面要超过我。特此说明。
刘志基
2011年 6月写于铁砚斋
八
「八」在当今无疑是一个最被人青睐的数字,原因在于「八」和「发」发音类似,于是企盼发财的人们便对「八」另眼相看了。然而事实或许会让「八」的崇拜者丧气不已,因为真正与「八」结下不解之缘的是一个似乎并不那么吉利的字眼——分」。
古文字「八」,是两条相背的弧线,表示「分别」、「分开」的意思。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任何一个整体事物都可以分析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比如阴阳太极图和用阴阳二爻组成的八卦,而这些被两分的事物又从属于一个整体性的内涵,因此表示「分」的「八」自然也能表示整体性的概念。比如「八面玲珑」,形容一个人可以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还有「八面威风」,表示一个人威风至极。「八方」指的是各个方向。「八口」是一个家庭的代名词。「八音」指所有传统乐器等等。
「八」在传统文化观念中,常常被用来表示「所有」。这种文化观念的另一种体现,就是对于任何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国人往往要凑齐「八」这个数。
于是神仙,非要「八仙」不可;散文大家,也要凑成「唐宋八大家」了。
这本《汉字的风景》啊,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名字取得特别有意思。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用汉字,但有多少人真正停下来,去好好看看它呢?我一直觉得,汉字不仅仅是文字,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书名里的“风景”二字,就好像把那些方块字变成了一幅幅画,让我很好奇,作者到底是怎么看到这些“风景”的。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汉字入手,比如“山”、“水”、“人”之类的,然后去挖掘它们背后隐藏的故事,可能是造字的初衷,也可能是历代文人在这些字上留下的痕迹。我尤其期待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提到一些比较少见的、有意思的字,它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被遗忘了,但却蕴含着独特的智慧和情感。而且,作为台湾的读者,我总觉得汉字在我们的生活里,似乎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我们从小接触的汉字,很多都保留了传统的风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发现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斑斓色彩,就像欣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感受字里行间的韵味和生命力。
评分《汉字的风景》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我心生涟漪。我们生活在台湾,从小就和汉字打交道,但说实话,除了日常使用,有多少人会去深入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呢?“风景”这个词,赋予了汉字一种动态的美感,一种可以去观赏、去体验的特质。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人文情怀和故事性。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作者是如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解读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汉字。会不会是从汉字的演变过程入手,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探寻它们最初的模样,感受先民们造字的智慧?又或者,它会聚焦于某些特殊的汉字,比如那些结构独特、含义深远的字,去挖掘它们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和哲学思考。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提到一些与台湾相关的汉字故事,或者是一些在台湾地区流传的、有特色的汉字用法。总而言之,我希望《汉字的风景》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汉字世界,让我不再仅仅是使用者,而是成为一个欣赏者,一个探索者,去发现汉字那份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去感受它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最终,让我对我们使用的这套文字,有一个更深刻、更生动的认识。
评分拿到《汉字的风景》这本书,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可不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绝对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字典。书名就带着一种诗意,让人联想到山川湖海,想到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美景。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用一种非常生动、非常有趣的方式来讲述汉字的故事。可能不是那种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带着一种文学的温度,一种人文的关怀。我会期待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从汉字的演变过程讲起,就像看一棵古树的年轮,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又或者,它会去探讨不同地域的汉字特色,看看在台湾、在大陆、在香港,汉字是如何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的。我特别喜欢那种可以引发思考的内容,比如,为什么有些字会长这样?它为什么代表这个意思?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藏在古老的传说、先人的智慧里。《汉字的风景》这个名字,也让我想到,我们每天都在用汉字,但有没有真正“看见”它们?它们就像我们身边的风景,你习以为常,却很少驻足欣赏。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导游,带领我走进汉字的“风景区”,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丽,去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美的享受。
评分我拿到《汉字的风景》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毕竟,汉字是我们从小到大的语言载体,是我们思考的工具,更是我们文化传承的根基。书名里“风景”二字,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引发了我无限的遐想。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枯燥的字形、字义,描绘成一幅幅生动的“风景”的?会不会是从象形文字的源头开始,一层层剥开汉字的演变历程,让我们看到那些古老的图腾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又或者,这本书会侧重于汉字的“意境”,比如,一个“愁”字,如何写出千丝万缕的愁绪;一个“乐”字,如何传递出简单的快乐?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认识,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许,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会发现,原来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哲学。甚至,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讨论到一些现代汉字的使用,以及在科技时代,汉字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走出对汉字的“视而不见”,真正走进它的“风景”,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去体会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共同的文字遗产。
评分这本书《汉字的风景》,单是书名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在台湾,我们从小就浸润在汉字的环境里,但往往只关注它的实用功能,很少去思考它本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风景”二字,给我一种很强的画面感,似乎作者能把那些方块字变成活生生的景象,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感受它们。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些非常基础的汉字讲起,比如“日”、“月”、“山”、“水”,去解析它们最初的象形意味,以及如何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演变。但我不希望它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字源讲解,我更期待它能深入挖掘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象,比如,一个“家”字,能体现出怎样的家庭观念?一个“信”字,又能传递出怎样的社会伦理?或许,作者还会探讨一些与美学相关的方面,比如汉字的结构美、笔画美,以及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天然联系。我最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带我走出对汉字的“疲劳”,重新发现它的魅力,让我体会到,每一个汉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那些熟悉的字,在我眼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就像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无限风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