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民国版的《说文解字》。
有别于汉字字典创造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与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这本由泰雅族作家瓦历斯.诺干编撰的《字头子》,显得平易近人许多。本书依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人类文化等分类法,讲一个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楷体的变化过程,像是在说故事一般,让读者看完便能懂得。
不论《尔雅》对于汉字的训诂,《方言》对于汉语方言的研究,或《释名》的音训,《切韵》、《广韵》的声韵,无一不在《说文解字》的范围之内;而瓦历斯的《字头子》也巧妙地将训诂、声韵融合穿插在文字说明之间,堪称文字学研究的又一里程碑。
当我在书房重温师专生涯曾经阅读过的文字学,再一次从鸟兽虫鱼山林海河的动态形姿,看到文字将其铭刻用以辨认我们的世界,而每一个一个凝固的字体里头居住着人类的梦想与生命态度,那是一座壮阔辽远的洪荒宇宙,是细腻情思与深沉感悟的结晶体。驽钝如我者,只能一字一字从朴拙的甲骨文摸索辨认,竟以七年的功夫在课余时间窝藏在小小斗室企图进行文字解密的愚行,何其幸运,古人将大智若愚贴在了我的胸口,让我孤自品味愚行也可以是大道的寂寞。
所有伟大的人文大师的学说总是口授不书,西方毕达哥拉斯不写作,只让自己的思想活在弟子们的头脑里。柏拉图说,口头语言是飞动的,是神圣的。孔子述而不作,让他的哲学思想绵延了几千年。正是因为无法像伟大的人文大师口授不书,只能愚直的书而不授,只希望这本书不是披露事物的表象,而在于发现事物。如果,《字头子》不仅仅是让读者理解与诠释,而是能让读者继续思考,这本书应该就会微笑以待。——后记
西方词源学追踪出「计算」一词在拉丁文是指小石头,源出毕德哥拉斯和他的子弟们用小石块记数;「伪君子」一词的起源是演员,「人」一词的起源是假面具。至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古典」,它是从拉丁文「船队」(classis)演变而成,后来又有了「秩序」的意义。还有更多的例子说明词的原义发生难以预料又曲折繁复的变化,它来自于西方对世界事物的理解,并铭刻在羊皮纸上用以抵抗记忆。那么在东方,在五千年前借由口传指认万物,又在三千年前以降化为竹简布帛的「汉字」又是如何做出铭刻的呢?幸而「文字」有其密码,其所洩漏的情意及其结构让我们得以溯时间的阶梯通向幽微隐密的图像,即从甲骨文以下的图像变化我们看到了汉字优美又盈富人性情理的变化,《字头子》仅仅为归纳编辑已就的部首,再一次记述比之西方辞源更加引人入胜的变化做出谨小慎微的贡献!
名人推荐
曾永义(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台大中文系名誉教授)
徐富昌(台大中文系教授兼语文中心主任兼文学院副院长)专序推荐
着名的诗、散文、小说作家瓦历斯.诺干,在以生花妙笔创作之余,更能勤勉钻研,将使人生畏、望之怯步的中国文字词语,用心的以另一支学术通俗化的生花妙笔,去挖掘它们引人入胜的魅力,透过轻灵的珠玑妙语,使之个个散发着向读者招徕的温柔眼神。——曾永义
全书以「看图说故事」、「语文点心」、「部首要说话」、「注意部首字词」四大架构来说解部首及其相关字族,有六大特点解释与部首相关的字形源流和文化制度:一、利用图说和故事,使读者亲切地掌握字例;二、透过部首之初文,分析汉字的字源;三、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顺序排列,方便读者掌握字形演变;四、利用字形演变探求该字之构意(即本义);五、利用字义发展细说文字的形义变化;六、利用汉字的符号与信息系统,展示汉字的文化意义。——徐富昌
作者简介
瓦历斯.诺干
台湾泰雅族人,1961年出生于台中市和平区Miho部落。早期曾用瓦历斯.尤干为族名,后正名为瓦历斯.诺干。汉名吴俊杰,曾以柳翱为笔名。省立台中师院毕业,目前专职写作,兼任大学讲师。2011年「小诗学堂」组诗获2011年吴浊流文学新诗奖,同年获联合报散文评审首奖。已出版作品《荒野的唿唤》、《泰雅孩子台湾心》、《山是一座学校》、《想念族人》、《戴墨镜的飞鼠》、《番人之眼》、《伊能再踏查》、《番刀出鞘》、《当世界留下二行诗》、《迷雾之旅》、《城市残酷》等。
诗人瓦历斯.诺干说:「人人可写诗。」
民族作家Walis创办《猎人文化杂志》,记录土地与原民的连结,报导土地与原民的纠结。
他的散文,优美中带着淡淡的哀伤;他的评论,像一支支箭,射向对原民不太友善的社会边缘。
使用汉文字在文坛耕耘多年,继美丽的二行诗之后,瓦历斯最新巨作《字头子》,带我们认识汉字的美。
序 两支生花妙笔——从瓦历斯.诺干的创作说到新着《字头子》 曾永义
序 源远流长的文字 徐富昌
ㄧ、生物百态
㈠人类驯养的动物:牛 豕 彐 犬 羊 马
㈡野性未驯:虫 鼠 豸 虍 鹿
㈢兽尽其用:彡 爪 禸 角 釆
㈣畅游在河海:乙 黾 贝 鱼 龟
㈤天空的舞者:鸟 隹 羽 非 飞 龙 风
㈥大自然的宠物:屮 艹 氏 支 木 生 竹 麻 齐
㈦饮食植物:米 禾 黍 瓜 韭
二、人体与两性
㈠五官面目:口 牙 齿 目 自 鼻 舌 耳 而 髟 毛 面 首 页
㈡手舞足蹈:又 手 寸 足 止 夂 夊 疋 走 麦 癶 舛 隶
㈢直面人身:人 大 立 欠 子 儿 比 斗 长 尢 疒 歹
㈣心神合一:心 肉 血 骨 食 甘 香 艮 见 尸 鬼
㈤两性关系:父 老 士 臣 女 毋 身 方 黄 匕
三、天地与人文
㈠自然天成:ㄧ 山 巛 土 石 水 谷 穴
㈡日月精华:日 月 夕 雨 气 仌 二
㈢天造地设:火 厂 凵 冂 阜
㈣教育事业:文 攴 曰 言 音 聿 龠 十
㈤礼仪制度:示 卩 卜 廾 爻 色 鼓
㈥五颜六色:白 黑 赤 青 玄
㈦八方事物:丨 丿 小 无 至 襾 匸 八
四、生民与战争
㈠食器时代:臼 斗 皿 鼎 缶 酉 鬯 鬲 卤 豆
㈡衣冠礼乐:衣 巾 冖 纟 ㄠ 黹
㈢住者有其屋:宀 广 几 户 丬 片 瓦 门 里 囗 邑 韦 高
㈣大道之行:廴 彳 辵 行 舟 车
㈤工善其事,先利其器:工 玉 金 匚 弋 丶 亅 皮 革
㈥耕者有其田:田 力 己 耒 用 斤 ㄙ 网 辰
㈦止戈为武:刀 辛 戈 矛 干 弓 矢 殳 入
语文点心检索
注释检索(释字)
注释检索(常识)
参考书目
后记 飞翔的记忆与轻盈的想像
推荐序
源远流长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还在流传和使用的最古老文字。在地球上,像汉字一样古老的,还有埃及的「圣书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但这两种古老的文字都已灭绝,早在公元前后已经被埋在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才使它们重见天日的。它们都是历史博物馆里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而汉字则从产生至今,绵延不断,仍是通行使用的文字。汉字可说是世界文字史中,「源」最远,「流」最长的一种文字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每个字的产生与演变,都和社会历史、文化制度、文化形态及思维模式有关。由于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化变革,许多字在源流和字理方面,都起了一些变化。但从文字的形体和结构来看,古今文字中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结,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继承和演进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上,只要能掌握住汉字的源流知识,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并从文字的书面形态中所蕴藏的文化意涵,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水平。
有关汉字教学,大致有三方面的教师从事这类的教学:一是大学中文系讲授文字学的教授;二是华语中心(对外汉语中心)的中文教师;三是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教师。其中,文字学教授是从学理去教学和探讨文字问题,从事这方面教的较多,也有一定的方法和路径;华语中心(对外汉语中心)的中文教师是教外国人学华语,既要教外国人学语言,也要教他们认写汉字,对外国人而言,汉字难教难学是一般的认知;至于中小学,汉字教学则是学习国语文的基础,但过去由于很少见到有关汉字源流和相关知识的浅近易学的工具书,所以在教学上也存在一些困难。
一般来说,要学好汉字,就必须掌握汉字的源流,亦即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及形体演变等理论知识需有所了解。若能明白汉字的初文,就能掌握汉字的「源」;若能明白汉字偏旁的流变和变析,就能了解汉字的「流」。瓦历斯‧诺干的《字头子》一书,从现行字典的214个部首出发,分别从生物百态、人体与两性、天地与人文、生民与战争等汉字的初文或准初文中,去分析其源流,以方便教师知道怎么去「教」与学生知道怎么去「学」。全书利用「看图说故事」、「语文点心」、「部首要说话」、「注意部首字词」四大架构来说解部首及其相关字族。首先,书中利用「看图说故事」的方式,将汉字的知识,融进历史、文化和文学的故事中,让读者能清楚地系联到该部首的相关知识。其次,透过「语文点心」提供大量的语文和文化史的知识,如甲骨文、金文、小篆、说文解字、象形、形声、错别字、五音、隐喻、十二生肖、史记、左传、庄子、诗经、管子、王维、茅盾等材料 。其三,透过「部首要说话」分析字的形构,将字的本义及引申义等加以解说及诠释。其四,以「注意部首字词」来分析相关字族和词语,同时也将词义变化加以申说。透过本书的四大架构,吾人可以很清楚地掌握部首字的本形、本义及其文化意蕴。
从整体来看,本书取材丰富,诠说中肯。在四大架构外,另有六大特点:一、利用图说和故事,使读者亲切地掌握字例;二、透过部首中之初文,去分析汉字的字源;三、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顺序排列,列出古今文字字形,方便读者掌握字形演变;四、利用字形演变去分析文字构造,以探求该字之构意(即本义);五、利用字义的发展,去细说文字的形义变化;六、利用汉字的符号与信息系统,展示汉字的文化意义。由此六大特点,吾人认为本书不仅清楚地解释了与部首相关的字形源流和文化制度,同时也为汉字教学提供了一个简明、实用的工具书。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部首所系联的各种类型的字例;可以很容易地掌握这些字例所表达的字源、字义,进而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意涵。
汉字教学一向是个难点,既难教也难学,瓦历斯‧诺干在长年的教学中,透过自己的认识与实践,编写了《字头子》一书,既深入浅出,又剖析分明,既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更适合一般人对汉字的深层认识。总之,希望本书之出版,能从汉字理论、方法和教学素材上,对汉字教学提供实质的帮助。是为序。
徐富昌
(本文作者为台大中国文学系教授兼语文中心主任兼文学院副院长)
推荐序
两支生花妙笔
——从瓦历斯‧诺干的创作说到新着《字头子》
泰雅族人瓦历斯‧诺干是我的长女婿,我以他为荣,也很佩服他、器重他。我之所以以他为荣、佩服他、器重他,不止因为他在文坛上的成就和声名,更因为他对创作、文化、文字词语研究锲而不舍的努力。
对于瓦历斯创作上的特色和成就,论者已多:有的说他「犀利、孤峭的笔锋,清晰、明确的逻辑思维,散发锐不可挡的论辩及批判能量。」「在1990年代的十年之间,瓦历斯‧诺干的诗、散文和小说几乎获得台湾所有的重要文学奖,并受到一致好评。回到出生地的瓦历斯‧诺干,不只是为泰雅族部落和台湾原住民族发言,更以泰雅族开展的胸襟,怀抱整个台湾岛屿和人民,是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重要的散文着作有《戴墨镜的飞鼠》、《番人之眼》、《山是一所学校》等。」
向阳更以〈来自部落的唿唤〉为题,评论瓦历斯的诗集《伊能再探查》,认为「这本诗集确然有着不可轻忽的重量」,他分析这重量来自三方面:其一如诗人吴晟所云瓦历斯的书写多取材自部落的生活所见所思所感,因而意象十分真实而鲜明,自然的展现教人如亲眼目睹的原住民族图像。其次来自瓦历斯的书写隐然有着为台湾原住族群撰写史诗的企图。他的诗作,不沉溺于情绪的抒发,而是以冷静的凝视,面对原住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处境,勾描烙印的脚步,点绘深陷的黥颜,发抒他们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愤怒,表现他们「在风中掩面疾哭」之后勇健前行的面容。其三来自诗作的艺术风格。瓦历斯擅长使用原住民的神话、传说,经营汉人诗作所欠缺的魔幻想像,又能善用原住民歌谣的重沓悠远唱腔,转为诗作中的韵律处理。使得他的诗既有吸引人的奇诡意象,也有读来悦耳、令人绕樑不绝的旋律。
而我要进一步说的是,瓦历斯不止诗、散文、小说那样的跨界书写,他更一再的创发「新体」,使他教导的国小三年级生能写出「和尚蟹是一位和尚吗?好想叫他念佛经」那样的「二行诗」,而他也有《当世界留下二行诗》(2011年)的专着;他为了纠正近来「极短篇」像诗或座右铭的偏锋现象,倡导三百五十字的「微小说」,认为既名之为「小说」,就离不开故事、人物、情节的书写元素。
而若论瓦历斯创作的动力和内涵,实来自部落的唿唤。他毅然决然的舍平地教职,投入部落的国小教育。发现部落的场景是如此的丰富而独特,也体悟到族人的遭遇是如此的弱势而艰难。于是他投入原住民文化运动,主编《猎人文化》、主持「台湾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追随着日人伊能嘉矩的足迹,翻山越岭,从事田野调查,由红头屿、台东到北海岸的三貂角和淡水,用他的笔来传达原住民部落和族人的生活、思维、心事,从而形成他「骠悍雄浑」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
而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瓦历斯除了聚精会神、锲而不舍的努力创作外,也同样心专意注、坚持不辍的努力于文字词语的研究。他其实有两支笔,一支用于创作,一支用于研究。这两支笔堪称「花开并蒂」。
2008年,他写的一本书《字字珠玑》要我推荐出版,我翻阅之余,大为惊叹,原来这本书的写作动机是作为小学国文课的补充教材,希望学生能精准的运用每个字和词语;后来却发现小学生、大学生乃至报章杂志所使用的错别字词语如出一辙,乃撰着本书,用幽默的浅近文字,剖析容易混淆的字词语间的正误,包括经常被误用的形音相近的字、多义字的辨析,易于使人迷乱的词语,以及叠字、量词、颠倒词的使用。诸如:「我蔑视经常污蔑司法的人」,「一本手札、扎实」,「弥天大谎、消弭、敉平」,「龇牙咧嘴、身败名裂」,「七拼八凑、拚生拚死」,「弹劾无私、综核名实、刻骨铭心」,「大彻大悟、清澈见底、撤销」,「市侩商贾、脍炙人口」,「雄赳赳气昂昂、纠缠不清」,「切切私语、窃钩窃国」,「视如草芥、草菅人命」。《国语日报》董事长黄启方教授为本书作序,谓「精准使用文字,自然字字珠玑」,于是我也才明白,瓦历斯就是在这样的修为之下去从事诗、散文、小说创作,一丝不苟的使用文字语词,所以其作品里,令人觉得「琳瑯满目,字字珠玑」。
而更令我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近日印刻出版社寄来两包厚重的校印稿要我写序,原来是瓦历斯继《字字珠玑》之后,以七年时间埋首部落山林的斗室,以部首字为单元,一个部首接着一个部首,逐一的去探索文字语词的奥祕,从而使这奥祕焕发华彩,产生许多趣味。可以「看图说故事」,部首也会自己说出话来,包括由此衍生的许多字词,同时也没有忘记为读者端出一道可口的「点心」来,让读者借与此部首相关的典故,多认识一些语文常识。具体的说,瓦历斯使文字语词趣味化的方法是:每个部首字都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并举入手,说其形音义,以探根溯源;并指出由此而孳生的部首字和楷书化后的变形;然后举出由本义和引伸义所产生的词语;以及分类说明以此为部首所造成的字词;并将「语文点心」穿插其间。如此就将文字词语系统化起来,可以使读者提纲挈领般的去认识了解错综繁复的中国文字词语,而且可以从中触类旁通,一隅三反。不止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也可以从此精准的运用文字词语,不会再有误用的情形发生。
瓦历斯就这样勉力的书写了214个部首字,将它们分作「生物百态」、「人体与两性」、「天地与人文」、「生民与战争」四大类,每大类再分若干小类。譬如「生物百态」再分「人类驯养的动物」、「野性未驯」、「兽尽其用」、「畅游在河海」、「天空的舞者」、「大自然的宠物」、「饮食植物」七小类,每一小类之下再系上相关部首。可见瓦历斯这部五十万言的鉅着《字头子》是透过精心的学术分类研究,再用诗人的笔触传达出来的。所以他希望读者从本书中可以获得「飞翔的记忆与轻盈的想像」。
西元八、九○年代,我曾大力主张「学术通俗化反哺社会」,唿吁学者走出象牙塔,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群众可以汲取的滋养,来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文化气质。自己也投入传统与乡土艺术的维护发扬,亲率剧团出国,「以民族艺术作文化输出」,也将野台歌仔戏推入国家戏剧院;现在还将戏曲研究心得呈现于戏曲剧本的撰着,演出于舞台。而今非常高兴的看到我的长女婿,着名的诗、散文、小说作家瓦历斯‧诺干也能以同样的理念,在以生花妙笔创作之余,更能勤勉钻研,将使人生畏、望之怯步的中国文字词语,用心的以另一支学术通俗化的生花妙笔,去挖掘它们引人入胜的魅力,透过轻灵的珠玑妙语,使之个个散发着向读者招徕的温柔眼神。而我知道,瓦历斯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凡我国民都能有丰富的语文知识,都能精准的运用每一个文字词语。
曾永义
2013年9月17日晨于台大长兴街宿舍
(本文作者为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
后记
飞翔的记忆与轻盈的想像
2002年五月,我壮着胆子参加国语文最基层的乡镇竞赛──教师组字音字形比赛,接续两年,结果都是铩羽而归。日后我摸索出这竞赛除了需理解基本的汉字形音义之外,更重要的,它竞比的是书写的速度,当速度决定一切的时候,我们反而失去了对汉字真实的理解──记忆与想像。
2003年九月,我重新认识汉字。
这不是说我不曾识得汉字,记得在部落山村第一次拥有字辞典是在升上国中的开学初,时间应该是远在三十年前的1963年,我父仅仅读过一年蕃童教育所,不知道父亲从何获知的睿智,为鼓舞我升上国中,竟买来一本厚重的文史哲出版社的辞典,这是我第一本辞书,藏青色泽,翻到我的汉名「俊杰」一词,义为秀异,竟尔喜孜孜几日有余,于是我理解文字所带来的某种魔力──飞翔的记忆与轻盈的想像。
当我在书房重温师专生涯曾经阅读过的文字学,再一次从鸟兽虫鱼山林海河的动态形姿,看到文字将其铭刻用以辨认我们的世界,而每一个一个凝固的字体里头居住着人类的梦想与生命态度,那是一座壮阔辽远的洪荒宇宙,是细腻情思与深沉感悟的结晶体。驽钝如我者,只能一字一字从朴拙的甲骨文摸索辨认,竟以七年的功夫在课余时间窝藏在小小斗室企图进行文字解密的愚行,何其幸运,古人将大智若愚贴在了我的胸口,让我孤自品味愚行也可以是大道的寂寞。
所有伟大的人文大师的学说总是口授不书,西方毕达哥拉斯不写作,只让自己的思想活在弟子们的头脑里。柏拉图说,口头语言是飞动的,是神圣的。孔子述而不作,让他的哲学思想绵延了几千年。正是因为无法像伟大的人文大师口授不书,只能愚直的书而不授,只希望这本书不是披露事物的表象,而在于发现事物。如果,《字头子》不仅仅是让读者理解与诠释,而是能让读者继续思考,这本书应该就会微笑以待。
五十万字的《字头子》得以出版,是印刻出版社初安民先生慧眼与豪情的义举;编辑的细腻与美轮美奂,当归功编辑施淑清小姐的鞭策;我还需谢谢几位无名的校稿员,没有他们日夜的审校,这本书将挂一漏万。感谢台大文学院副院长徐富昌先生,在繁忙的学术生活中为《字头子》增色与勉励。
尤其我的岳父曾永义先生,现任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荣誉教授,以其老当益壮的深厚国学,于往返海内外讲学之际,为本书作序,不吝推荐与揄扬,让作女婿的感动不已。
汉字的文化与历史博大精深,《字头子》勉力书写214个部首字,惟自识才疏学浅,有任何形音义的谬失,肯定是自己尚未参透文字的奥祕,恳请八方前辈不吝指教。
這陣子剛好在找一些能讓我放慢腳步、深入思考的書,偶然間被《字頭子套書》這個名字給吸引住了。坦白說,起初吸引我的,純粹是這個書名所帶來的「陌生感」和「新奇感」。在眾多以「XXX入門」、「XXX速成」為標題的書籍中,《字頭子套書》就像一股清流,它不煽情,也不承諾快速學會什麼,反而給人一種沉靜、耐人尋味的感覺。「字頭子」這三個字,聽起來就有一種探究事物的本質、追溯源頭的意涵。我猜想,這套書可能會以一種非常細緻、深入的方式,去探討漢字的「構成元素」以及它們的「組合邏輯」。或許會從許許多多最基礎的、最常見的「字頭」開始,然後循序漸進地,去解析它們如何與其他部分結合,形成意義更加複雜、也更加豐富的字。我對這種「解構」再「重組」的學習方式很有興趣。想像一下,如果我能像偵探一樣,一層一層地剝開漢字的外殼,去發現它內在的奧秘,那將是多麼令人興奮的體驗。我特別期待它能觸及到一些比較「冷門」的漢字,或者是一些大家雖然常用,但從未真正思考過的字的「前世今生」。
评分最近在網路書店晃悠,意外看到《字頭子套書》這個書名,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腦袋裡就冒出好多問號,也激起了我一股想把它買回來看的衝動。書名很特別,而且「套書」這個詞,就代表內容肯定紮實、厚重,不是那種輕飄飄的讀物。我一直覺得,學習語言,尤其是中文,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演變」和「脈絡」。每一個字,它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它一定有它的起源,有它被創造出來的背景,以及它隨著時代變遷而產生的意義上的改變。而「字頭子」,聽起來就像是在說,我們要從字的「根本」,從它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開始去認識它。我猜測這套書可能會用一種比較系統、比較科學的方式,來解析漢字的結構,像是把一個字拆解開來,分析它的偏旁部首,然後解釋這些偏旁部首各自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字,並且賦予這個字特定的含義。想想看,如果我們能從字的「DNA」開始了解,那理解起來應該會事半功倍,而且也會更有趣。我尤其期待它能講述一些漢字背後有趣的典故,或是與歷史事件相關聯的漢字。畢竟,語言和歷史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字的演變,都跟當時的社會文化、生活習慣有著深刻的關聯。
评分哇,最近在書店看到《字頭子套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意思,是那種會勾起好奇心的書名。我一直對文字的奧秘很有興趣,總覺得每個字都藏著故事,而「字頭子」這個詞,聽起來就有一種古老、神秘又帶著點童趣的感覺。想像一下,如果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頭」和「尾」,或者說,每一個字都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裡面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歷史,這不就讓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嗎?我常常在想,我們每天使用的這些方塊字,它們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造字的?這些字的出頭(偏旁部首)和字身(主體部分)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是不是就像是一個家族,字頭是他們的姓氏,而字身則是他們各自的特色?書名上的「套書」,尤其是「上下」兩冊,這暗示著內容的龐大和豐富,絕對不是幾頁就能翻完的速食讀物。我猜測,這套書可能會從字源、字形演變、字的結構、字的意義延伸等各個角度去剖析,甚至可能會深入探討一些比較冷門、但卻非常有意思的字。想想看,如果能透過這本書,重新認識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文字,是不是會對閱讀產生新的啟發?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喜歡考據、喜歡追根溯源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我尤其期待它能在字義的發展上,帶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评分最近常常在想,我們日常使用的文字,其實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書,記錄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字頭子套書》這個書名,就讓我有這種感覺。它不是那種淺白的介紹,而是暗示著一種深入的、系統性的探索。「字頭子」,聽起來就像是要挖掘漢字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去理解它們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演變至今的。我個人對文字的「演化史」和「形音義」的關聯性非常著迷。常常會好奇,為什麼某個字長成那個樣子?它最初的含義是什麼?經過了多少年的演變,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這套書,我預感會用一種比較學術、比較嚴謹的態度,去梳理漢字的脈絡。可能會從一些最基礎的偏旁部首,或者一些最古老的象形字、指事字開始講起,然後一步一步地,去解釋它們是如何組合,如何衍生出新的意義。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字形演變圖,以及對於一些重要漢字的深入解析,能夠讓我們看到它們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一路走來的清晰脈絡。
评分最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拓展我對語言認知的書籍,而《字頭子套書》這個書名,實在是太引人遐想了。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透的書名,而是需要稍微思考一下,才能領略其意境。「字頭子」這個詞,讓我想像到漢字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就像一個小小的「頭」或者「零件」,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的生命和意義,然後又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字。我猜測這套書可能會採取一種非常「解構」的視角,去分析漢字的內在結構,就像是把一個複雜的機器拆開,逐一研究每一個零件的功用和原理。我特別期待它能夠深入探討每一個「字頭」(偏旁部首)的本義,以及它們在不同的組合中,如何巧妙地影響著整體字的意義。例如,一個「水」字旁,在不同的字裡,會帶來怎樣的「水」相關的聯想?一個「口」字旁,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字的發音或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例證,讓我們看到這些「字頭」如何像積木一樣,組合出無限多的漢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