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字母只有26个,但是汉字部首却将近200个,行政院全字库系统所公告的汉字基础构件更超过500个,要认识这么多的汉字,谈何容易?就算认识了,不知道汉字背后的有趣故事,何其可惜?
甲骨文有三千多个字符,而每个字符又有许多不同构型,与时发展之后,又有金文、篆体、隶书的分别。廖文豪教授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汇整分析了几万个古汉字,从中找出具有独立构形及意义的符号,融会历来各家说法,重新建构字与字之间的关连,所独创的「汉字树」既是图像的、也是逻辑的。
而且,汉字树的衍生路径也隐藏着汉字的发展脉络,由简入繁,由具象到抽象,因此,汉字树其实就是一部汉字衍生史!
不管是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童或是中文读写不得要领的外国人,都可以从汉字树的衍生路径产生直觉的线性联想,望图生义,因而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汉字树》是一扇门,一般读者从中可窥见汉字构思之精、造字之巧。今天高谈「文创」,汉字绝对是最高明的「文创」!
第一本《汉字树》以「抽象的人」(小孩、成人、老人、女人)作为构字组件,第二本要带你一起来看汉字如何表现具象的人体器官!
作者简介
廖文豪
现任台北商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兼图书馆馆长。钟情于古汉字研究,钻研甲骨文十余年,发表过《汉字龙原来是一条逆天之龙》、《纹身习俗对汉字的影响》、《在汉字里遇见上帝》、《品茗汉字里的酒香》等文章,着有《汉字树:从图像解开「人」的奥妙》。
自序
自古以来,人类用简单的图像符号来沟通,这是象形文的基础,然后再由这些独立符号的象形字再合成会意字及形声字等。汉字保留了全世界最完善的图像文字,我期望借着《汉字树》能让读者重新从图像表达的角度来看待汉字。
我原本以为《汉字树》要经过几年的工夫,才能被读者群所理解与接受,没想到一推出就得到相当热烈的回响。这除了感谢上天的恩赐,感谢祖先所留下的文化瑰宝,也要感谢过去在文字学领域贡献的先辈们所提供的研究文献。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初蒙作家暨古文学专家高大鹏教授的指导,复经台师大易经学大师暨文字学专家赖贵三教授的指导与慷慨校阅,我在此致上十二万分的谢忱。
《汉字树》出版之后,我接到了许多人的回应,有惊喜与欣赏,也有提问或疑虑。对于各方的批评与指教,我甚为珍惜感谢,在此谨以问答的方式来叙明我的想法。
一、什么是汉字树?为什么要建构汉字树呢?
英文字母只有二十六个,拼写容易,但是汉字部首将近两百个(康熙字典有一七六个部首),行政院全字库系统所公告的汉字基础构件更超过五百个,要熟悉这么多的汉字基础构件谈何容易?更何况这些构件之间似乎并无可依循的规律,无怪乎能学好汉字的外国人实在少之又少。但是,我找出古字中具有独立构形及意义的汉字符号,以图像方式建构出具有衍生关系的汉字树。
而且,汉字树的衍生路径隐藏着汉字的发展脉络,由简入繁,由具象到抽象,因此,汉字树其实就是一部汉字衍生史,有助于我们有系统地理解古人造字的发展脉络。同时,汉字树使得每个符号的意义明确化且合于逻辑,其衍生路径可以帮助学习者(包括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童或是中文读写不得要领的外国人)直觉地产生线性联想,学习汉字是一串一串地学,会更有效率。
二、什么是图像字?
古字的字型结构相当不一致,常常同一个汉字在甲骨文或金文就出现各种不同样貌,如「方」的甲骨文就有大约三百种写法,以致于许多文字学者难以破解其构字本义,即使破解了这个字,也难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古字与现代汉字对应。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行开发了一套「示意图像」字体,也就是图像字。图像字除了要符合甲骨文及金文所表达的构字本义之外,还要与现代字体的笔划相接近,使它发挥实用价值。
三、《汉字树》写作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学资讯的理工人愿意花十几年的工夫研究汉字呢?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要写书。我从小学汉字,却不知道一笔一画代表什么意义。这种疑惑隐藏在心里,日积月累,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于是我开始探究汉字背后的世界。我彷彿是一个好奇的小孩,推开了一扇门,然后掉进一座汉字的迷宫花园。我被这座花园里的甲骨文与金文迷住,对于古人的造字智慧,充满惊奇与赞叹。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迷路了。我不断摸索着出路,先按着前人的踪迹,以为能找到出路,但却没想到引发更多的迷惑。
我经过一番坐定沉思之后,决定学福尔摩斯,先广泛蒐集资讯,再寻求破案之道。《汉字树》的系列书籍,就是我把破案经过公诸于世的结果。简单地说,我写作《汉字树》的远因是在学生时代就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好奇,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又无法完全令我信服。近因则是甲骨文、金文逐渐普及,使我有机会较全面地进入古文字的世界。但是我广泛阅读知名甲骨文学者的着作,如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以及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陈梦家、唐兰等知名甲骨文学者的论着,觉得各家的说法相当分歧,同一个符号往往出现许多不同版本的诠释意义。
有些文字学者往往只看见局部的甲骨文及金字,未能看见全貌,故难免产生以偏概全的弊病。唯有全面汇整分析,才能找出更加一致可靠的答案,而这种工作就必须借助于完整的资料库及资讯技术。
甲骨文有三千多个字,而每一种字又有许多不同构型,数量庞大。一般人听到要汇整分析几万个古字,往往就打退堂鼓。而我,凭着一股傻劲,钻研了十年,才大致弄通每一个甲骨文及金文符号的意义。
四、汉字树的诠释,根据在哪里?
《汉字树》出版之后,我请教过几位中文系教授,得到许多指教,受益良多,但同时我也觉得有必要在此加以解释。
书中使用的独立符号(又称独体字),学者之间大部分没有什么异议,例如「又」代表手,「止」代表脚掌,「□」代表跪坐的人等等。但是两个以上的符号所组合成的字(又称合体字),在学术界向来就是意见分歧,例如「居」是由尸与古所组成,但对于居的诠释,就有不下十种说法。现代人仅能从后来的《说文解字》及先秦典籍里找线索,有时不可能确知当初造字真正的想法。我是将「尸」与「古」的构字符号与意义彰显出来,提出我认为较有根据且合理的说法。
五、汉字树是否有过度诠释的疑虑?
文字学界当中向来有保守派与较前卫的实用派。保守派认为,若是古文献中没有解释的字或没有具体证据的字,就不要强加解释,甚至他们认为将汉字图像化都是不允许的。我个人是支持较前卫的实用派的。因为古文献所解释的也是后人依据有限的证据加以揣测的,不见得是真正的构字本义。
而且古体字当中,有许多有不同的造字来源,非常一致性,也难以系统化,以致于产生学习的障碍。为了使汉字更有系统化,本书主要是选取最能与现代汉字相唿应的甲骨文、金文或篆体。我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助于有系统地学习现代汉字。
如果要推广汉字,就必须以易学易懂的方式来解说汉字的构字意义。在这方面,我开发了图像字,并将相关联的基本符号组合成有意义的叙事,例如「聊」代表两个人面对面(卯)互听(耳)对方谈话。
汉字的构字,本身就有理路可循,因此,汉字树是试图重新有系统、大规模地勾勒汉字的逻辑,有些个别的诠释或许因为个人才学经历有限,还有疏漏之处,但是大的架构与方向,应该是正确的,在此也感谢读者的赐教,盼望与读者的交流。(liao@mail.ntcb.edu.tw)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而《汉字树2:人体器官所衍生的汉字地图》这本书,恰恰抓住了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点——我们自身的身体。光是这个主题,就让我充满了好奇。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字,但很少去深入思考它们是如何演变而来,又为何会以这样的形态存在。而这本书,将我们最熟悉的身体器官,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联系起来,这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视角。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通过人体器官的形状、功能,甚至是古人对这些器官的认识,来解释汉字的字形演变。比如,很多与“手”相关的字,它们在字形上是否能看到“手”的影子?或者,与“口”相关的字,是否能联想到说话、进食等动作?这本书,我认为不仅仅是关于汉字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书。它将抽象的文字,与我们最真实的身体体验相结合,让汉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深入人心。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去探索身体与文字之间那奇妙的联系。
评分哇!看到《汉字树2:人体器官所衍生的汉字地图》这本书的标题,我就立刻被吸引住了。光是“人体器官”和“汉字地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都知道,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幅充满故事的画,而把这些画和我们自身最熟悉、最亲切的人体器官联系起来,简直是太有创意了!我一直觉得,学习汉字不应该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探索的过程。想象一下,通过了解“眼”字是如何描绘眼睛的形状,或者“耳”字如何体现听觉的功能,甚至更深层一点,像“心”字所蕴含的情感和生命力的意义,这会是多么生动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汉字学习的新维度,不再是孤立的字形和字义,而是与我们身体的奥秘紧密相连,让每一个汉字都仿佛活了起来,有了温度和生命。我真的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汉字,与我们具象的身体器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张张令人惊叹的“汉字地图”的。这不仅仅是关于汉字的知识,更是关于我们自己身体的探索,充满了对生命和文字的双重敬畏。
评分我一直对汉字背后的文化和演变非常有兴趣,但坦白说,很多时候感觉像是在埋头苦读一堆古籍,缺乏一种直观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连接点。《汉字树2:人体器官所衍生的汉字地图》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将我们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人体器官,作为切入点去解读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这种角度真的太独特了!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古人会用这样的字形来代表某个器官,它背后一定蕴含着他们对世界、对身体的深刻观察和理解。这本书,我认为,不只是给孩子看的,更是为每一个对汉字和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的成年人准备的。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我”的身体出发,去认识和理解那些构成我们语言的基石——汉字。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如何通过人体器官的形态、功能,甚至象征意义,来解释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的。比如,很多汉字都与“手”、“口”、“目”等部首有关,而这些部首恰恰是我们身体上最活跃、最直接与外界互动的部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学习汉字不再是抽象的记忆,而是对自身、对文化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连接,感觉自己将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字。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觉得学习汉字,尤其是那些古老、复杂的汉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总觉得有点遥不可及,好像需要很专业的知识才能理解。但《汉字树2:人体器官所衍生的汉字地图》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觉得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接地气、非常亲切的学习方式。把汉字和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身体器官联系起来,这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试想一下,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手”、“脚”、“头”,它们对应的汉字背后,一定藏着古人观察和描绘这些身体部位的智慧。这本书,我觉得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学习体验。将复杂的汉字演变过程,通过与身体器官的关联,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做到将那些抽象的文字符号,与我们具象的身体部位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会不会像一张地图一样,指引我们沿着身体的脉络,去探寻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们对汉字学习的刻板印象,让它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和我们使用的语言,产生更深的连接感和认同感。
评分《汉字树2:人体器官所衍生的汉字地图》这个名字,简直太有启发性了!我一直觉得,文字和身体之间,一定有着某种深刻的联系,毕竟,我们用身体去感知世界,用语言去表达。而这本书,似乎就试图揭示这种联系。将人体器官作为切入点来解读汉字,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充满智慧的视角。它不像是那种枯燥的字源考证,而更像是一次关于我们自身和我们语言的奇妙旅程。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通过“骨骼”、“肌肉”、“血管”等身体的组成部分,来解释那些汉字的结构和含义。例如,像“筋”、“脉”这样的字,是否会直接关联到身体的运作?或者,像“脑”、“舌”这样的字,又会如何体现其功能和象征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汉字的世界,让我们在认识汉字的同时,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这不仅是对汉字的学习,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探索,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科学探索的精神,让我觉得非常值得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