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

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文
  • 语文
  • 学习
  • 教材
  • 教辅
  • 考试
  • 技巧
  • 阅读
  • 写作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从字音、字形、字义、成语、修辞
  到国学常识、应用常识
  以至文学、文化、史学
  让您像健壮又快乐的鱼儿
  在国文的大海中自在悠游
  本书提供通过考试的祕技~

  ◎国文知识汇集:是作者担任国文教师35年的心血结晶。
  ◎教学实务经验:是作者授课台中女中、华语师资认证班的菁华提炼。
  ◎考试实战经验:是作者取得证照,及辅导学生表现优异的心得分享。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的书籍的详细简介,其中不包含该书的具体内容,而是围绕其可能涵盖的领域、目标读者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 语文学习的进阶之路:构建坚实的国文根基与思维体系 导言:时代对语文素养的更高要求 在当代社会,语文能力已不再仅仅是掌握文字符号的工具,更是思维逻辑、文化传承与高效沟通的核心能力。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与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日益重视,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我们需要的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系统化、结构化,能够真正提升理解力、表达力与鉴赏力的学习方案。 本书旨在为广大语文学习者,特别是那些寻求突破瓶颈、迈向更高层次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指引。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着重于构建一个稳固的语文知识框架与高效的学习方法论,使学习者能够触类旁通,真正掌握语文的精髓。 第一篇章:夯实基础——字词句的精妙运用与辨析 语文的基石在于对最基本元素的精准把握。本篇章将引导读者超越死记硬背的阶段,深入探究字、词、句层面的精微变化与妙用。 1. 汉字形音义的深度探索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部分将探讨汉字的构造原理(如六书),帮助学习者理解字形的演变如何影响其意义的固定。重点在于辨析易混淆的形近字与音近字,不仅仅停留在“记住哪个是对的”,而是深入剖析其词义的细微差别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适用性。例如,对“的、地、得”的辨析,将从语法功能、语义侧重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确保读者在写作和阅读中能够准确无误地使用。 2. 词汇的语境化学习与积累 词汇是表达思想的砖瓦。本书强调语境学习法,即脱离孤立的词条,将词汇置于具体的句子、篇章乃至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这包括对固定搭配(Collocation)、褒贬色彩的敏感度训练,以及如何根据语境选择最精准、最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针对成语、典故和俗语的运用,提供了一套识别其文化内涵与现代适用性的方法,避免望文生义或滥用。 3. 句法结构的解析与重构 句子是思想的载体。本部分将系统梳理现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包括主谓宾的灵活变化、复杂长句的拆解技巧,以及修辞手法在句子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将掌握如何快速识别句子的核心信息,并训练自己构建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复句和长句的能力。这对于提升阅读速度与写作的条理性至关重要。 第二篇章:文本的深度解读——阅读鉴赏的“看门道” 阅读是获取信息、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本部分聚焦于如何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其内核,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 1. 古典文学的跨越式理解 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语言风格与思维方式与现代存在较大差异。本篇着重提供一套“古今贯通”的阅读策略。它涵盖了对文言文常用虚词的实用性归纳、特殊句式的快速识别法,以及如何借助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常识、哲学流派)来准确把握作者的言外之意。尤其关注对诗歌、散文、骈文等不同体裁的鉴赏要点,例如诗歌的意境营造、意象选择与音乐美感,以及散文的情感流动与结构布局。 2. 现代文本的批判性阅读与信息筛选 面对海量的现代信息,批判性阅读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本部分训练读者识别文本中的逻辑谬误、作者的潜在立场、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以及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议论文中的具体作用。重点在于“带着问题去阅读”,培养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将阅读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3. 主旨提炼与篇章结构分析 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说明文,有效的阅读都要求把握其内在的组织逻辑。本部分教授读者如何系统地分析篇章的起承转合,识别关键的论点、论据或情节转折点,从而准确、高效地提炼文本主旨。 第三篇章:表达的艺术——写作技巧的系统化训练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流畅、有力的表达。本部分提供了一套从构思到定稿的全流程写作指导。 1. 创意思维与素材积累的方法论 写作的灵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敏锐的观察和系统化的素材管理之上。本篇将介绍“五感输入法”与“主题关联法”来捕捉生活细节,并指导读者建立个性化的“语料库”。它强调对生活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将平庸的素材转化为具有深度的写作资源。 2. 议论文的说服力构建 议论文是展现逻辑思维的舞台。本部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强有力的论点(Thesis Statement),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论据(Fact, Example, Analogy),以及如何安排论证层次(递进、并列、对比)。训练的重点在于逻辑链条的严密性,避免空泛的说教,实现有效沟通。 3. 记叙文与散文的情感表达与画面感 记叙文和散文需要营造感染力。本部分侧重于“细节描写”与“环境烘托”的技巧。指导读者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描写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可感知的体验。如何控制叙事节奏,如何自然地融入议论或抒情,都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 结语:持续精进的学习心态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精进的过程。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建立一套自我驱动、自我修正的学习机制。它鼓励读者将所学方法论应用于日常阅读与写作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反思,最终实现对国文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掌握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对中华文化精神与汉语魅力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增光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毕业
  国立台中女中国文科教师退休
  通过教育部对外华语教师认证
  国语文竞赛中学教师组各项比赛多次获奖

  曾任救国团诗歌采风营指导讲师
  曾任逢甲大学华语中心华语教师
  曾任台中教育大学外籍学生文化交流团任课教师
  曾任逢甲大学外籍学生文化交流团任课教师
  曾任台中女中外籍学生文化交流团任课教师
  曾任台中教育大学推广部华语师资认证班教师

图书目录

自 序III
01 重点导引 1
02 文体的流变 2
03 关于《诗经》 7
04 《诗经》、《楚辞》的比较 10
05 赋的流变 12
06 名赋与作者 13
07 乐府诗 VS. 古诗 14
08 唐诗人的称号 14
09 唐诗派别及代表人物 15
10 李白诗的名句 16
11 「词」的又称、体制、宋词派别及代表人物 18
12 曲的体制 19
13 曲的分期及代表人物 20
14 近体诗、词、曲的「押韵」与「格律」 20
15 杂剧 VS. 传奇 21
16 十三经介述 22
17 四书五经介述 24
18 先秦诸子、九流十家 29
19 文学流派的特色及代表人物 30
20 文学革新运动 32
21 唐、宋八大家概述 33
22 散文 VS. 骈文 36
23 小说的流变 37
24 唐传奇与元、明、清戏曲的关系 41
25 「四大奇书」与「六才子书」 42
26 文学批评作品 43
27 「记」体文章分为四类 44
28 关于「寓言」 45
29 「序」的说明 46
30 认「祖」归「宗」 47
31 史书六体 48
32 四史的比较 49
33 《史记》的体例 50
34 《汉书》体例与《史记》体例的比较 50
35 《春秋》三传的比较 51
36 正史(二十四史) 52
37 台湾文学作家 53
38 中国文字的演变 58
39 六书定义 59
40 成语的特殊用法 60
41 成语及典故 63
42 关于「隐居」的成语、典故 69
43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相关文学作品 69
44 ╳ ╳ 之痛 70
45 ╳ ╳ 之交:关于「朋友」的成语、典故 71
46 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成语、典故 72
47 关于「酒」的典故与轶事 73
48 关于「月亮」的典故及传说 78
49 关于「月亮」的诗句、词句 80
50 关于「孝顺」的成语、典故 81
51 关于「力学」的成语、典故 82
52 关于「书画」的成语、典故 83
53 合义复词与衍声复词 84
54 诗词名句与行业 86
55 诗词名句与场所 88
56 诗词名句与人物典故 89
57 「年龄」的代称 94
58 「人民」的代称 95
59 古代「学校」的名称 95
60 良马名 96
61 酒器、祭器、刑具 97
62 人物及其称号 98
63 文学家并称 100
64 各个月分的别称及其解释 102
65 〈正气歌〉十二哲人及其事蹟 104
66 孔子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法 105
67 孟子对学习的看法 107
68 荀子对学习的看法 108
69 贬官文学家及其相关作品 109
70 文章与文眼 110
71 更鼓与时辰 111
72 五行、五经、四时、五方、五色、五音 112
73 描写「流水」的状态词 113
74 描写「流水」的状声词 114
75 「彩」字 VS.「綵」字 115
76 「的、地、得」三字用法 116
77 古人的「字」与「名」 117
78 明、清科举分成四级 118
79 书信用语及信封格式 119
80 修辞技巧说明、举隅 122
81 题辞 148
82 我爱对联 154
83 填字乐、谜语 161
84 谈谈「避讳」 164
85 谈谈「谥号」 166
86 特殊发音的食物名 167
87 特殊发音的姓氏 168
88 特殊发音的国(族)名 170
89 字音、字义、字形比较 171
90 作文常出现的错别字 180
91 病句修改 190
92 国文天地逍遥游 第一回 196
93 国文天地逍遥游 第二回 209
94 国文天地逍遥游 第三回 224
95 字音、字形辨正 第一回 242
96 字音、字形辨正 第二回 256
97 字音、字形辨正 第三回 272
98 作文范例 286
99 作文名言锦句 338
100 教育部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试题 355

图书序言

自序

  十数年来,世人学习华语的趋势锐不可挡。各国广设中文学校、中文课程,当然也需要大量的中文教师。而在「认证」观念的引导下,教师除了必须知识丰富,准确地说、听、读、写中文外,更需要一张呈现其能力的「合格证书」,所以教育部从 2006 年起便开办「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

  华语教师认证考试所需之「国文」能力,和大学学测、指考的国文程度相当。敝人为了帮助考生达成理想,广泛蒐集,条分缕析,将累积三十五年之资料倾囊而出,化经验为力量,在无数风雨晨昏之中完成此《国文祕笈百分百》一书。

  敝人曾在逢甲大学华语中心兼职三年,自台中女中退休后,又曾在台中教育大学进修推广部担任「华语师资认证班」教学工作。想想一生无大用,若能助人圆梦,便也算小用。

  感谢良师益友的鼓励、指正;感谢家人的支持、协助;感谢学生的验证、赞美。

  《国文祕笈百分百》简明精准,鉅细靡遗,一定能强化您的国文能力!

王增光  谨识于2014.07.31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国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而《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在很多章节,作者都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读者去发掘文本之外的意义,去联系现实生活,去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我在其他国文辅导书中很少看到的。这本书的论述非常严谨,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它会引用大量的名家观点和研究成果,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学术化,而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一些经典作品时,那种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方式。它不会给你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你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去体会作品的丰富内涵。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我来说,远比记住几个考点要重要得多。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极具感染力,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能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不少,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国文学习一直有些力不从心的学生,《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很困扰于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尤其是在面对考试时,总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像是一盘散沙,无法有效地运用。而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难题。它没有简单地堆砌知识,而是将不同章节的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某个文学流派时,它会追溯到这个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分析其代表作,再引申到相关的作家及其作品,并且还会联系到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由点及面,由面及体”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而且,这本书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也会运用大量的实例,这些实例都非常贴切,而且往往出人意料,让人耳目一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讲到某个修辞手法时,作者引用了电影台词和流行歌曲的例子,让我瞬间就理解了那个修辞手法的精髓,并且还能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国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学习国文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评分

说实话,当初买《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大概就是市面上那种泛泛而谈的辅导书吧。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的编排方式深深吸引了。它不像其他书那样,一上来就抛出一大堆理论,而是先从一些非常贴近生活、或者说非常有启发性的问题入手,引导你去思考。比如,它会探讨“为什么有些诗句读起来就能触动人心?”、“古人是怎么用那么少的字表达那么丰富的情感的?”等等。这些问题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勾起来了,让我觉得学习国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探索未知的旅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特别,不是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而是非常接地气,甚至带点幽默感。有时候读着读着,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更重要的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我反而能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它在分析文章的时候,还会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情感变化都剖析得非常透彻,让我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作品。而且,每章后面都有配套的练习题,而且题目设计得很有水平,既能考察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分析和概括能力。做完题目,再对照书上的解析,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评分

拿到《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这本书,简直就像挖到了宝藏!我一直觉得国文这门科目,要拿高分真的不容易,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很多时候考试的题目总让人摸不着头绪。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知识点罗列,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解。比如,在讲到古文的理解时,作者会穿插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甚至是小故事,让你在理解字词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们记不住,是因为我们不理解,更别提喜欢了。这本书把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像邻家大姐姐在跟你聊天一样,轻松愉快。而且,它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做得非常好,像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辨析,或是容易出错的语法点,都会有很清晰的图示和表格,让你一目了然。我试着做了几道题,发现真的能把我之前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都梳理清楚了。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解析,这本书也给出了很多非常独到的见解,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些经典背后的意义。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考试的工具,更是一本能提升我人文素养的好书。

评分

总的来说,《国文祕笈百分百(2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觉得国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方法很重要。这本书在方法论上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需要注意的词语和句子,更重要的是分析了文章的逻辑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让我明白如何去抓住文章的“骨架”。在讲解写作技巧时,它也不是简单地给出模板,而是深入剖析了优秀范文的写作思路,引导读者去模仿和借鉴,并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含金量”非常高,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凝聚了作者的思考和经验。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国文老师对话,不断地被点拨,被启发。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页边距也留得恰到好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自己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学习,收获满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