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争点地图(国家考试、法研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行政法争点地图(国家考试、法研所)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读享数位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4/10/29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快速了解本科重点的导览。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填充资料的笔记蓝本。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快速复习的考前总整理。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背下关键句带进考场的急救要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涓


  台大法研所
  律师高考及格
行政法争点地图(国家考试、法研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引子 1
一、前言 1
二、传统的行政法体系总论  何谓行政? 1
三、行政组织 2
四、行政作用 5
五、行政救济 10
六、以行政行为合法性检验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14
七、结论 15

Chapter 1行政与行政法 1-1
第一节行政的概念 1-1
第一项 行政的意义 1-1
一、组织意义的行政 1-1
二、形式意义的行政 1-1
三、实质意义的行政 1-2
第二项 行政的特征 1-3
一、形成性、延续性与未来性 1-3
二、积极性与主动性 1-3
三、公益取向性 1-3
四、受法的支配 1-5
五、具体性与个案性 1-6
六、一体性与层级性 1-6
第三项 行政的分类 1-6
一、组织法观点下的行政 1-7
二、作用法观点下的行政 1-8 给付行政是否受到法律保留原则之拘束? 1-8
基本权对国库行为的拘束 1-10
第二节行政法的概念及分类 1-12
一、行政法的概念 1-12
二、行政法的分类 1-12
第三节公私法二元论 1-13
第一项 公私法区分的理论基础 1-13
第二项 公私法区分实益 1-13
一、基本权利的拘束性 1-14
二、行政程序法的适用 1-14
三、救济途径的决定 1-14
四、强制执行的途径 1-14
五、损害赔偿之依据 1-14
六、基本原则之不同 1-15
第三项 公私法区分理论 1-15
一、以法规所拟保护之利益的种类为分类标准—利益说 1-15
二、以法规所拟规制的法律关系为分类标准—权力说(隶属说) 1-15
三、以个别法规的归属主体为分类标准 1-15
第四项 公私法区分步骤 1-16
一、法规范定性 1-16
二、法律事件定性 1-17
第五项 公私法区分实例 1-18
一、公地放领:私法(释字第89号理由书) 1-18
二、农田水利会与会员间之关系:公法(释字第628号理由书) 1-18
三、农田水利会成员间之关系:私法(释字第518号) 1-19
四、公务人员保险事件:公法(释字第466号) 1-19
五、全民健保 1-19
六、劳工垫偿基金:私法(释字第595号) 1-21
七、工业区管理基金:公法(释字第515号) 1-21
第六项 双阶理论 1-21
一、双阶理论的概念 1-21
二、双阶理论的类型 1-22
三、对双阶理论的批判 1-24
第四节行政法与其他法律之关系 1-25
一、与宪法的关系 1-25
二、与私法的关系 1-25
三、与刑法的关系 1-26

Chapter 2行政法的法源 2-1
第一节什么是法源? 2-1
第一项 法源的概念 2-1
一、法源 2-1
二、行政法的法源 2-1
第二项 法规范之概念 2-1
一、法规范 2-1
二、以规范事项作为分类标准 2-1
第三项 法源与法规范 2-2
一、法源与法规范的关系 2-2
二、形式与内容分离 2-2
第二节法源之体系与分类 2-3
第一项 成文法源 2-3
一、宪法 2-3
二、法律 2-3
三、紧急命令 2-4
四、条约 2-5
五、行政命令 2-5
六、自治规章 2-6
第二项 不成文法源 2-6
一、习惯法 2-6
二、法官法 2-7
三、大法官解释 2-11
四、一般原理原则 2-11
第三节法源之位阶 2-22
第一项 法源位阶之概念 2-22
第二项 法源位阶顺序 2-22
一、成文法源之位阶顺序 2-22
二、不成文法源之位阶顺序 2-22
第三项 法源适用顺序 2-22
一、不同位阶法源的适用顺序 2-22
二、同位阶法源的适用顺序 2-22
第四节法源之效力 2-23
第一项 时之效力 2-23
一、法规之生效 2-23
二、法规之失效 2-23
三、法规之暂停适用 2-23
四、法规之溯及既往 2-23
第二项 地之效力 2-24
一、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 2-24
二、全部区域效力与特定区域效力 2-24
第三项 人之效力 2-24
一、原则 2-24
二、例外 2-24
第五节法规范之审查 2-25
第一项 违宪审查 2-25
一、声请主体 2-25
二、解释标的 2-25
第二项 违法审查 2-25
一、行政审查 2-25
二、司法审查 2-26
第三项 自治规章之审查 2-26

Chapter 3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裁量-兼论行政的自由性 3-1
第一节不确定法律概念 3-1
一、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基本性质 3-1
二、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类型 3-1
三、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与适用 3-2
四、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 3-2
法院对于行政机关对不确定法律概念之解释适用应如何审查? 3-2
五、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判断余地 3-3
第二节裁量 3-6
一、裁量的概念 3-6
二、裁量的种类 3-7
三、裁量之合法性 3-8
四、裁量之司法审查 3-8
五、裁量瑕疵 3-8
六、裁量缩减 3-9
七、无瑕疵裁量请求权 3-11

Chapter 4依法行政原则-行政的羁束性 4-1
第一节依法行政原则 4-1
第二节法律优位原则 4-1
一、法律优位原则之意义 4-1
二、「法律」之范围 4-1
三、违反法律优位原则之效果 4-1
第三节法律保留原则 4-2
一、法律保留原则之意义 4-2
二、法律保留原则之理论 4-2
给付行政事项是否有法律保留原则之适用? 4-2
三、层级化法律保留 4-3
四、相对法律保留与授权明确性之关系 4-4

Chapter 5行政法律关系 5-1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概述 5-1
一、意义 5-1
二、特征 5-1
第二节人民之权利与义务 5-1
第一项 人民之权利 5-1
一、权利的产生 5-1
二、权利的类型 5-1
第二项 人民之义务 5-2
一、义务的产生 5-2
二、公负担 5-2
第三节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 5-3
第四节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5-3
第一项 以规范标的为分类标准 5-3
一、关于人之行政法律关系 5-3
二、关于行为之行政法律关系 5-3
三、关于财产之行政法律关系 5-3
四、营造物法律关系 5-3
第二项 以存续时间为分类标准 5-4
一、一时之法律关系 5-4
二、持续之法律关系 5-4
第三项 以规范主体之数量为分类标准 5-4
一、双面法律关系 5-4
二、多面法律关系 5-4
第四项 特别权力关系 5-4
一、意义 5-4
二、特征 5-4
三、类型 5-5
四、特别权力关系之突破理论 5-5
五、特别权力关系之突破于实务上之发展 5-5
大法官释字第684号解释之适用范围是否限于大学生? 5-7
第五节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5-10
第六节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5-11
第一项 因法律关系主体之死亡或解散而消灭 5-11
第二项 因标的物灭失而消灭 5-11
第三项 因行政处分之废弃而消灭 5-11
第四项 因履行而消灭 5-11
第五项 因权利之抛弃而消灭 5-11
第六项 因时间经过而消灭 5-11
一、除斥期间 5-12
二、消灭时效 5-12

Chapter 6行政处分 6-1
第一节行政处分的功能 6-1
第一项 行政处分的定义 6-1
第二项 概念分析 6-1
一、行政机关 6-1
二、单方规制行为 6-3
三、具体事件 6-3
营造物利用规则之性质? 6-4
交通号志(禁制号志)之性质? 6-4
都市计画变更之法律性质(释字第156号解释理由书) 6-4
四、法效性 6-5
行业导正之法律性质 6-7
五、外部性 6-7
前阶段行为之法律性质 6-8
六、公法性 6-9
第二节行政处分的类型 6-10
第一项 下命处分、形成处分与确认处分 6-10
一、下命处分 6-10
二、形成处分 6-10
三、确认处分 6-11
四、区分实益 6-11
第二项 侵益处分、授益处分与双重效力处分 6-11
一、侵益处分 6-11
二、授益处分 6-11
三、双重效力处分 6-11
四、侵益处分与授益处分之区别实益 6-12
第三项 终局性行政处分与暂时性行政处分 6-12
一、终局性行政处分 6-12
二、暂时性行政处分 6-12
三、区分实益 6-12
第四项 裁量处分与羁束处分 6-13
一、裁量处分 6-13
二、羁束处分 6-13
三、区分实益 6-13
第三节行政处分的效力 6-13
第一项 行政处分的外部效力 6-13
一、外部效力之发生时点 6-13
二、外部效力之内容 6-14
第二项 行政处分的内部效力 6-14
一、形式存续力 6-14
二、实质存续力 6-14
三、构成要件效力 6-15
四、确认效力 6-15
五、跨程序拘束力 6-16
六、执行力 6-16
第三项 有持续效力的行政处分 6-16
一、意义 6-16
二、实例 6-17
三、概念实益 6-17
第四项 无效之行政处分 6-17
一、定义 6-17
二、法律效果 6-17
三、救济方式 6-17
第四节行政处分的合法要件 6-18
第一项 行政处分之容许性 6-18
一、容许性的意义 6-18
二、相关争议问题 6-18
第二项 形式合法要件 6-19
一、管辖 6-19
二、程序 6-19
三、方式 6-20
第三项 实质合法要件 6-20
第四项 违法行政处分的法律效果 6-21
一、无效 6-21
二、得撤销 6-21
三、得补正,未补正者得撤销 6-21
四、得转换,未转换者得撤销 6-22
五、得更正,未更正者不影响 6-22
六、救济期间延长 6-22
七、违法但无须撤销 6-23
第五节行政处分的废弃 6-23
第一项 废弃的概念 6-23
一、概念 6-23
二、体系 6-23
第二项 行政处分的撤销 6-24
一、侵益处分的撤销 6-24
二、授益处分的撤销 6-24
法定救济期间经过后,是否为列举之规定?亦即于法定救济期间经过前,行政机关是否不得职权撤销? 6-24
第三人授益的侵益处分,第三人得否主张信赖保护? 6-25
三、撤销之效力 6-25
四、撤销除斥期间 6-25
「知有撤销原因」之意义 6-26
第三项 行政处分的废止 6-26
一、合法侵益处分之废止 6-26
二、合法授益处分之废止 6-27
三、废止之效果 6-27
行政机关得否迳以行政处分之方式向人民请求返还公法上不当得利? 6-27
四、授益处分废止之损失补偿 6-28
第六节行政处分的消灭 6-28
第七节行政处分的转换 6-28
第一项 意义 6-28
第二项 要件 6-29
一、积极要件 6-29
二、消极要件 6-29
第三项 程序 6-29
一、由行政机关转换 6-29
二、当事人陈述意见 6-29
第四项 救济相关问题 6-30
第八节行政处分之附款 6-30
第一项 附款的意义 6-30
第二项 附款之判断 6-30
第三项 附款容许性 6-30
第四项 附款之种类 6-30
一、种类 6-30
二、负担与条件之区别 6-31
第五项 附款合法性 6-31
第六项 附款的争讼途径 6-31

Chapter 7行政契约 7-1
第一节行政契约之概述 7-1
第一项 意义 7-1
第二项 行政契约之功能 7-1
第三项 行政契约之缺点 7-1
一、监督不易 7-1
二、贱售公权力 7-1
三、滥用公权力 7-2
四、规避依法行政 7-2
私人间可否订立行政契约? 7-2
第二节行政契约之定性 7-2
第一项 公法性 7-2
一、契约标的兼目的说 7-2
二、契约主体说 7-3
三、契约主体推定说 7-3
第二项 双方性 7-3
一、区别实益 7-3
二、争议问题 7-4
切结书之法律性质为何? 7-4
第三节行政契约之成立要件 7-6
第一项 依性质或法规得缔结 7-6
是否须有法律特别规定,行政机关始得以行政契约作为行为方式? 7-6
第二项 意思表示合致 7-7
第四节行政契约之生效要件 7-7
第五节行政契约之内容 7-8
第一项 行政契约之类型 7-8
一、学理上契约类型 7-8
二、行政程序法特别规定之契约类型 7-8
第二项 行政契约之合法性 7-10
一、形式合法性 7-10
第三人的范围为何?申言之,是否所有涉及到第三人权利之契约皆要同意始生效力? 7-10
行政契约之书面是否以事实上单一文书为必要?(文书单一性) 7-11
二、实质合法性 7-13
三、违法之效果 7-13
第六节契约关系变动 7-14
第一项 契约之指导或协助 7-14
一、法理基础:指导与控制权理论 7-14
二、要件 7-14
三、行政程序法第144条之妥当性争议 7-14
第二项 契约外公权力行使 7-14
一、法理基础:王的行为理论 7-15
二、要件 7-15
三、程序 7-15
第三项 因公益而调整或终止契约 7-15
一、法理基础:公益优先原则 7-15
二、要件 7-15
三、法律效果 7-16
第四项 情事变更(行程§147) 7-16
一、法理基础:情事变更原则 7-16
二、要件 7-16
三、法律效果 7-16
第七节行政契约之消灭 7-17
第一项 终止 7-17
第二项 解除 7-17
第三项 契约目的达成 7-17
第八节行政契约之争议解决 7-18
第一项 自愿执行约款 7-18
一、意义 7-18
二、要件 7-18
三、法律效果 7-19
第二项 行政诉讼 7-20
一、请求缔结契约(行政机关拒绝与人民缔约之决定) 7-20
二、请求履行契约义务 7-21
三、请求调整契约 7-21
四、请求依行政程序法第145条以下规定而生之损失补偿 7-21
五、请求确认契约法律关系存在与否 7-21
六、第三人请求确认法律关系存在与否(行程§140Ⅰ之情形) 7-21

Chapter 8行政命令 8-1
第一节法规命令 8-1
第一项 法规命令的意义 8-1
第二项 法规命令的合法性要件 8-2
一、形式合法要件 8-2
二、实质合法要件 8-2
三、订定法规命令之裁量范围的界定 8-4
四、司法审查 8-4
第三项 法规命令违法的法律效果 8-5
第二节行政规则 8-7
第一项 行政规则的意义 8-7
第二项 行政规则的类型 8-7
一、组织性、作业性行政规则 8-7
二、解释性行政规则 8-7
解释函令之变更如何处理? 8-8
三、裁量性行政规则 8-9
第三项 行政规则的合法要件 8-9
一、形式合法要件 8-9
二、实质合法要件 8-9
第四项 行政规则的效力 8-10
一、内部效力 8-10
二、间接对外效力 8-10
第三节职权命令 8-11
第一项 职权命令的意义 8-11
第二项 职权命令的合宪性 8-11
职权命令是否合宪,学说上有二互相补充的理论 8-11
第三项 职权命令的适用范围 8-11
第四节行政命令的监督 8-12
第一项 国会监督 8-12
一、法规命令 8-12
二、职权命令 8-13
第二项 司法监督 8-13
一、大法官 8-13
二、普通法院 8-13

Chapter 9行政事实行为 9-1
第一节事实行为 9-1
第一项 意义 9-1
第二项 类型 9-1
一、日常实行活动的事实行为 9-1
二、执行的事实行为 9-1
三、提供资讯的行为 9-1
四、通报行为 9-2
五、非正式行政协议 9-2
第三项 合法性要件 9-2
一、容许性 9-2
二、形式合法性 9-2
三、实质合法性 9-2
第四项 事实行为之救济 9-2
一、结果除去请求权 9-2
二、诉讼途径 9-2
第二节行政指导 9-4
第一项 概念 9-4
第二项 类型 9-4
一、助成之行政指导 9-4
二、规制之行政指导 9-5
三、调整之行政指导 9-5
第三项 合法性要件 9-5
一、形式合法要件 9-5
二、实质合法要件 9-5
第四项 救济 9-5

Chapter 10行政罚 10-1
第一节行政罚之意义及特征 10-1
第一项 意义 10-1
一、学理上的意义 10-1
二、实定法上的意义 10-1
第二项 特征 10-1
一、以维持行政秩序为目的 10-1
二、以违反行政义务之一般人民为处罚对象(排除惩戒罚) 10-1
三、以刑罚以外之处罚为手段(排除行政刑罚) 10-1
四、具制裁性质 10-1
五、行政罚为不利处分 10-2
六、对过去行为所为之非难或处罚(排除执行罚) 10-2
第二节行政罚及其相邻概念 10-2
第一项 行政刑罚 10-2
第二项 行政执行罚 10-2
第三项 惩戒罚 10-3
第四项 行政秩序罚 10-3
第三节行政罚法的定位 10-3
行政罚法的定位为何? 10-3
第四节行政罚法上的重要原则 10-4
第一项 处罚法定原则 10-4
一、意义 10-4
二、争议问题 10-4 法规命令是否得作为处罚人民行政法上义务违反之依据? 10-4
第二项 便宜原则 10-5
一、意义 10-5
二、要件 10-5
三、效果 10-5
四、学说批评 10-5
第三项 有责性原则 10-5
第四项 比例原则 10-6
一、意义 10-6
二、事由 10-6
第五项 不溯及既往原则 10-7
第六项 从新从轻原则 10-8
一、意义 10-8
二、相关问题 10-8
第五节行政罚的类型 10-8
第一项 实定法所规定之类型 10-8
一、罚锾 10-8
二、没入 10-8
三、裁罚性不利处分 10-9
第二项 裁罚性不利处分与非裁罚性不利处分的区别 10-10
第六节行政罚的成立 10-12
第一项 构成要件 10-12
一、行为 10-12
借由契约运用第三人协助履行其行政法上义务的情形,关于原本负有行政法上义务之人就(导因于该被运用之第三人的)行政法义务违反之故意或过失有无的认定,应如何处理? 10-13
二、行为人 10-14
三、义务违反 10-15
系争义务是否具有一身专属性? 10-16
第二项 违法性 10-17
第三项 罪责 10-17
一、责任条件 10-17
行政机关得否作为行政罚之对象? 10-19
二、责任能力 10-19
未成年人依法应履行行政法上之作为义务,惟依行政程序法第22条规定,不具行政程序行为能力,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政程序行为而履行行政法上之作为义务。如法定代理人未代为履行该行政法上之作为义务,致该未成年人违反行政法上义务之规定时,该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应否受罚? 10-20
三、禁止错误 10-20
第七节行政罚的裁处程序 10-21
第一项 出示职务证件 10-21
第二项 强制性权力的赋予 10-21
第三项 保全程序—物之扣留 10-21
第四项 裁处之正当程序 10-21
一、陈述意见 10-21
二、听证 10-22
第五项 裁处书之制作 10-22
第八节行政罚的竞合 10-22
第一项 与行政罚之竞合 10-22
一、法规竞合 10-22
二、想像竞合 10-23
第二项 与刑罚之竞合 10-29
第九节裁处权时效 10-30

Chapter 11行政程序 11-1
第一节宪法上正当法律程序 11-1
第一项 正当法律程序之意义 11-1
第二项 正当法律程序之内涵 11-2
一、受告知权 11-2
二、听证权 11-2
三、公正作为义务 11-3
四、说明理由义务 11-3
五、资讯公开 11-3
第二节行政程序法 11-4
第一项 共通程序 11-4
一、意义 11-4
二、类型 11-4
三、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 11-4
四、适用范围 11-5
行政程序法第3条所规定机关之行政行为是否完全排除行政程序法之适用? 11-6
事项除外之商榷 11-6
五、程序主体 11-7
六、程序进行 11-8
七、程序行为之救济(程序行为理论) 11-17
第二项 行政处分之作成程序 11-18
一、通知处分相对人 11-18
二、陈述意见 11-18
三、听证 11-18
四、说明理由 11-19
五、救济教示 11-19
第三项 行政处分的程序重新进行 11-19
一、制度目的与概念 11-19
二、程序的开启 11-20
三、程序要件 11-20
行政程序法第128条「法定救济期间经过后」之意义为何? 11-21
四、实体要件 11-22
五、重新进行申请的审查及决定 11-22
第四项 行政契约的相关程序规定 11-23
一、事先公告 11-23
二、陈述意见 11-23
第五项 法规命令的相关程序规定 11-23
一、订定之提议 11-23
二、公告 11-23
三、陈述意见 11-23
四、听证 11-24
五、核定后发布 11-24
六、送交立法院 11-24
第三节行政计画 11-24
第一项 意义 11-24
第二项 类型 11-24
一、以计画之范围为区分标准 11-24
二、以计画之时间长短为区分标准 11-24
三、以计画效力为区分标准 11-25
四、以计画结果为区分标准 11-25
五、行政程序法所规定之类型 11-25
第三项 程序 11-25
第四项 效力 11-26
第四节行政执行法 11-26
第一项 行政执行基本概念及体系 11-26
一、基本概念 11-26
二、行政执行之体系 11-27
第二项 执行机关及协助机关 11-28
一、执行机关(行执§4) 11-28
二、协助机关(行执§6) 11-28
第三项 行政执行之原则 11-28
一、比例原则 11-28
二、间接强制优先原则 11-29
三、便宜原则 11-29
第四项 行政执行之程序 11-29
一、执行时间限制 11-29
二、人员身分识别 11-29
三、执行时效 11-29
四、申请终止执行 11-30
原移送机关有无申请终止执行之权利? 11-30
第五项 金钱给付义务之执行 11-30
一、基本概念 11-30
二、种类 11-30
三、执行机关 11-31
 移送机关将案件移送至执行机关后,得否任意撤回之? 11-31
四、执行要件 11-31
五、执行方法 11-31
第六项 行为或不行为义务之执行 11-33
「依法令」是否系指单纯法令即可课予相对人行为义务? 11-34
「指定人员」之意义为何?换言之,是否容许行政机关自力代履行? 11-34
处怠金是否以不具可替代性之义务为限? 11-35
第七项 即时强制 11-37
一、即时强制之意义 11-37
二、即时强制之要件 11-37
三、即时强制之方法 11-37
四、即时强制之救济 11-37
第八项 行政执行措施之相关权利救济 11-38
一、声明异议 11-38
二、声明异议之规范意旨 11-38
三、声明异议之要件 11-38
四、声明异议之处理 11-39
五、声明异议之救济可能 11-39
是否仍须践行诉愿前置主义?申言之,是否得迳行提起行政诉讼? 11-39
六、债务人异议之诉 11-40
第五节资讯公开 11-41
第一项 政府资讯公开法 11-41
一、立法目的 11-41
二、适用范围 11-42
三、政府资讯 11-42
四、公开方式与原则 11-42
五、主动公开 11-42
六、被动提供 11-43
七、政府资讯公开之限制(政资§18) 11-43
第二项 行政程序法关于资讯公开之规定 11-44
第三项 资讯公开请求权 11-44
第四项 相关法规之竞合关系 11-46
一、政府资讯公开法、行政程序法与个人资料保护法 11-46
二、政府资讯公开法、行政程序法与档案法 11-46

Chapter 12诉愿法 12-1
第一节诉愿之定位 12-1
第一项 意义 12-1
第二项 性质 12-1
一、行政程序说(多数说) 12-1
二、准司法程序说 12-1
第三项 功能 12-2
第二节诉愿合法要件 12-2
第一项 诉愿主体相关要件 12-2
一、诉愿当事人能力 12-2
地方自治团体是否限于与人民立于同一之地位时,始得提起诉愿? 12-2
行政机关得否提起诉愿? 12-3
二、诉愿行为能力 12-3
三、诉愿权能(当事人适格) 12-4
四、复数诉愿人 12-6
第二项 诉愿程序相关要件 12-7
一、诉愿类型 12-7
诉愿法第2条仅规定怠为处分之课予义务诉愿,漏未规定拒为分之课予义务诉愿,是以拒为处分之情形应循何种诉愿类型提起诉愿? 12-8
二、诉愿利益 12-8
三、法定不变期间 12-12
四、依一定程式提出诉愿 12-12
第三项 诉愿管辖机关相关要件 12-14
一、管辖机关之认定 12-14
二、管辖之型态 12-14
三、管辖之移转 12-16
第四项 提起诉愿之效力 12-19
一、系属效力 12-19
二、无延宕效力 12-19
第三节诉愿审理 12-19
第一项 原处分机关之重新审理 12-19
提起诉愿之后,原处分行政机关撤销或变更原处分者,其行为究属何一性质? 12-20
第二项 诉愿审理之原则 12-20
第三项 诉愿管辖机关之审理方式与基准 12-20
一、程序之审理 12-20
二、实体之审理 12-20
第四项 诉愿审理之范围 12-21
一、一般事件之审理 12-21
二、地方自治事务之审理 12-21
三、违反作为义务之审理 12-21
第五项 诉愿审议委员会 12-21
一、性质 12-21
二、组成 12-21
三、决议方式 12-21
四、诉愿审议纪录 12-22
五、回避 12-22
第四节诉愿决定 12-22
第一项 诉愿决定的类型 12-22
一、不受理决定(诉愿§77) 12-22
二、无理由决定 12-22
三、有理由决定 12-23
四、职权撤销 12-23
第二项 诉愿程序之违法判断基准时 12-23
一、准司法程序 12-23
二、行政程序 12-23
第三项 诉愿决定之效力(诉愿§§95、96) 12-23
原处分机关可否维持已撤销之原处分的见解? 12-24
依诉愿法第95条规定,原处分机关对于诉愿决定不得表示不服,然于地方自治团体作为原处分机关时,其是否得对诉愿决定表示不服? 12-24
第四项 诉愿决定之救济 12-24
第五节诉愿之再审 12-25
第六节暂时权利保护 12-26
停止执行之效力为何? 12-26

Chapter 13行政诉讼法 13-1
第一节行政诉讼法上基本原则 13-1
第一项 处分权主义 13-1
第二项 职权主义 13-1
第三项 职权探知主义 13-1
第四项 职权进行主义 13-1
第五项 言词审理主义与书面审理主义 13-1
第六项 自由心证主义 13-2
第二节审判权 13-2
第一项 公法上争议 13-2
一、概括主义 13-2
二、除外规定 13-2
第二项 审判权恆定原则 13-3
一、不因事实及法律状态变更而丧失审判权 13-3
二、避免当事人更行起诉造成法院困扰 13-3
第三项 审判权冲突 13-3
一、意义 13-3
二、类型 13-3
三、审判权冲突之解决 13-4
第三节实体裁判要件 13-5
第一项 诉讼类型 13-5
一、概述 13-5
何谓一般形成之诉,其是否具存在之正当性与必要性? 13-7
二、撤销之诉的实体裁判要件 13-7
「隔离的撤销诉讼」是否具容许性? 13-10
三、课予义务之诉的实体裁判要件 13-11
四、一般给付之诉 13-16
「预防性不作为之诉」之容许性? 13-19
五、确认之诉的实体裁判要件 13-20
六、其余诉讼相关规定 13-28
行政诉讼法第7条是否为独立诉讼类型? 13-29
第二项 管辖权 13-31
一、以原就被原则 13-31
二、管辖恆定原则 13-31
第三项 当事人 13-31
一、当事人的概念 13-31
行政诉讼法第24条第2款规定,经诉愿程序之行政诉讼,其被告为下列机关:撤销或变更原处分时,为撤销或变更之机关。所谓撤销或变更之机关所指为何? 13-32
二、当事人能力 13-32
三、当事人适格(诉讼权能) 13-33
四、诉讼能力 13-35
五、复数当事人 13-36
第四项 诉之利益 13-40
第四节判决 13-40
第一项 判断基准时 13-40
一、撤销诉讼 13-40
二、课予义务之诉、一般给付之诉 13-41
三、确认之诉 13-42
第二项 判决类型 13-42
一、撤销之诉的判决 13-42
二、课予义务之诉的判决 13-43
三、一般给付之诉的判决 13-44
四、确认之诉的判决 13-44
第三项 判决拘束力 13-45
一、既判力客观范围 13-45
二、既判力主观范围 13-45
第五节和解 13-45
第六节暂时权利保护 13-46
第一项 假扣押 13-46
一、意义 13-46
二、要件 13-46
第二项 假处分 13-46
一、意义 13-46
二、假处分之要件 13-47
三、定暂时状态处分之要件 13-47
四、假处分声请之禁止 13-48
第三项 暂时停止执行 13-48
一、意义 13-48
二、要件 13-48
三、审理 13-49
是否准许人民声请停止执行之审理? 13-49
四、裁定 13-49
停止执行之效力为何? 13-49

Chapter 14国家责任法 14-1
第一节第一次权利保护与第二次权利保护 14-1
第一项 权利保护机制的区分 14-1
一、第一次权利保护 14-1
二、第二次权利保护 14-1
第二项 权利保护机制的选择顺序 14-1
一、绝对第一次权利保护优先原则 14-1
二、相对第一次权利保护优先原则 14-2
三、行政诉讼法第12条 14-2
行政诉讼法第12条是否为绝对第一次权利保护优先原则之明文规定? 14-2
第二节国家赔偿法 14-4
第一项 国家赔偿的法理基础 14-4
一、代位责任论 14-4
二、自己责任论 14-5
代位责任论与自己责任论之区别实益为何? 14-5
第二项 国家赔偿请求权 14-5
一、人的责任 14-5
国家赔偿法上之「不法」与行政诉讼法上之「违法」意义是否相同? 14-11
忽视判例是否为有过失? 14-12
二、物的责任 14-13
公共设施之认定是否以「验收」为必要? 14-14
公营公用事业(如台电)所设置管理之公共设施是否为本法之公共设施? 14-14
「欠缺」之认定标准? 14-15
第三项 国家赔偿请求权之行使 14-18
一、当事人 14-18
外国人得否于我国请求国家赔偿? 14-18
无国籍之人得否于我国请求国家赔偿? 14-18
二、请求程序 14-20
若就损害赔偿之事实已达成协议,然就金额仍有争执,于提起诉讼时,法院是否得审查行为之不法性? 14-20
三、方法与范围 14-21
四、时效 14-21
五、国家赔偿请求权与公务员侵权责任竞合之处理 14-22
第四项 国家求偿权 14-22
一、请求权基础 14-22
二、求偿权时效(国赔§8Ⅱ) 14-22
三、求偿范围(国赔细则§41) 14-23
四、求偿限制(国赔§13) 14-23
第三节损失补偿法 14-23
第一项 基本概念 14-23
一、概念定义 14-23
二、基础理论:特别牺牲理论 14-23
第二项 损失补偿体系 14-24
一、财产权 14-24
二、财产权以外之权利 14-24
第三项 请求权成立要件 14-24
一、因公权力行为所生之损失 14-24
二、因合法行为所生之损失 14-24
三、财产权及其以外之权利受有损失 14-24
四、损失达特别牺牲之程度 14-24
何种程度始为特别牺牲? 14-25
五、补偿法定原则? 14-26
损失补偿是否须有法令作为依据? 14-26
第四项 公用征收 14-27
一、意义 14-27
二、标的 14-27
三、目的 14-27
四、要件 14-27
五、补偿原则 14-27
第五项 现行法关于补偿之规定 14-28
一、信赖补偿(行程§§120、126) 14-28
二、即时强制之补偿(行执§41) 14-28
三、刑事补偿法之规定 14-28
第四节其他国家责任型态 14-28
第一项 结果除去请求权 14-28
一、意义 14-28
二、类型 14-28
三、要件 14-29
四、请求范围 14-29
第二项 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14-29
一、意义 14-29
二、公法上不当得利之要件 14-29
三、返还客体与范围 14-32
四、请求权基础 14-32
第三项 公法上无因管理 14-34
一、意义 14-34
二、要件 14-34
三、公法上无因管理与民法上无因管理之区别 14-34
第四项 公法上危险责任 14-34

Chapter 15行政组织法 15-1
第一节行政组织法之意义与重要原则 15-1
第一项 行政组织法之意义 15-1
第二项 行政组织法上之重要原则 15-1
一、民主国原则 15-1
二、法治国原则 15-2
三、地方自治保障 15-2
四、基本权的程序与组织保障功能 15-3
第二节行政组织的单位 15-4
第一项 行政主体 15-4
一、意义 15-4
二、类型 15-4
第二项 机关 15-7
第三项 行政机关 15-7
第四项 职称 15-8
第三节行政组织之管辖与控制 15-8
第一项 管辖 15-8
一、管辖权之意义 15-8
二、管辖之类型 15-9
第二项 管辖权变动 15-9
一、意义 15-9
二、类型 15-9
委任或委託后,原管辖机关是否因此丧失管辖权? 15-11
三、管辖权变动的合法要件 15-11
第三项 对行政组织的控制 15-12
一、制度上之控制 15-12
二、规范上之控制 15-13
三、财务上之控制 15-13
第四节行政组织型态 15-14
第一项 传统组织型态(层级式行政组织) 15-14
一、意义 15-14
二、特征 15-14
第二项 新兴组织型态 15-15
一、独立机关 15-15
二、私法形式之行政组织 15-15
三、行政法人 15-16
四、公私协力型行政组织 15-16
第五节民营化 15-16
第一项 意义 15-16
何谓「去任务化」? 15-16
第二项 类型 15-16
一、组织民营化 15-16
二、任务民营化(实质民营化) 15-16
三、功能民营化 15-17
第六节地方自治 15-19
第一项 地方自治的意义 15-19
第二项 自治行政的概念 15-19
第三项 地方自治的本质 15-20
第四项 地方自治团体的权限 15-22
一、领域高权 15-22
二、组织高权 15-22
三、行政高权 15-22
四、人事高权 15-22
五、计画高权 15-23
六、财政高权 15-23
七、地方立法权 15-23
第五项 自治事项与委办事项 15-24
一、意义 15-24
二、自治事项与委办事项的区分步骤 15-24
第六项 地方法规 15-24
一、地方法规的概念 15-24
二、地方法规的类型 15-24
三、地方法规的形式合法要件 15-25
依地方制度法第32条第5项,地方行政机关怠于发布自治法规时,地方立法机关得代其发布,然若地方立法机关亦怠于发布时,该条例是否、如何生效? 15-25
四、地方法规的实体合法要件 15-26
自治条例可否制定行政裁罚之规定? 15-29
 若法律明文授权地方行政机关订定相关事项之执行性规定时,地方立法机关得否迳以自治条例对该等事项加以规范? 15-29
法律中已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主管机关各该事务管辖权之范围时,地方自治团体可否于自治条例中,建立变更法律所定管辖之依据,将事务委任于下级机关? 15-30
第七项 地方自治监督 15-31
一、地方自治监督之法理架构 15-31
地方制度法第75条将委办事项纳入合法性监督是否妥当? 15-33
地方制度法第76条所定代行处理之标的,是否涵盖所有自治事项与委办事项? 15-34
二、自治法规之司法监督 15-34

Chapter 16公务员法 16-1
第一节公务员之定义 16-1
第二节公务员法律关系 16-1
第一项 成立 16-1
一、进用 16-1
二、进用之法律性质 16-1
三、任用之资格(公务人员任用法) 16-2
第二项 变更 16-2
一、转任(任用§16) 16-2
二、调任(任用§18) 16-2
三、停职 16-2
第三项 消灭 16-3
一、辞职 16-3
二、免职 16-3
三、撤职(惩戒§9Ⅰ①) 16-3
四、资遣(任用§29) 16-4
五、死亡 16-4
六、退休 16-4
七、解除公职(国籍§20) 16-4
八、废除进用(任用§§20Ⅱ、28Ⅱ) 16-5
九、任期届满 16-5
十、罢免 16-5
第三节现行法下的公务员 16-6
第一项 最广义公务员 16-6
第二项 广义公务员 16-6
第三项 狭义公务员 16-6
第四项 最狭义公务员 16-6
第五项 无法归类之公务员法规范 16-6
一、公务人员保障法 16-6
二、公务人员考绩法 16-7
第四节(狭义)公务员的种类 16-7
第一项 政务官与事务官 16-7
一、意义 16-7
二、区分实益 16-7
第二项 行政官与司法官 16-8
一、意义 16-8
二、区分实益 16-8
第三项 文官与武官 16-8
一、意义 16-8
二、区分实益 16-8
第四项 普通职公务员与特别职公务员 16-8
一、意义 16-8
二、区分实益 16-8
第五项 国家公务员与地方公务员 16-9
一、意义 16-9
二、区分实益 16-9
第五节公务员之权利与义务 16-9
第一项 公务员之权利 16-9
一、身分保障权(永业原则) 16-9
二、俸给请求权 16-9
三、退休金请求权 16-10
四、抚卹金请求权(照顾原则) 16-11
五、参加保险权 16-12
六、费用请求权 16-12
七、休假权 16-12
八、结社权 16-12
九、涉讼辅助权 16-12
十、晋陞权 16-13
十一、职务安全请求权(保障§19) 16-13
第二项 公务员之义务 16-13
一、忠诚义务 16-13
二、服从义务 16-14
三、保密义务(公服§4) 16-15
四、保持品位义务(公服§5) 16-15
五、不得图利义务(公服§6、利益冲突回避法§7) 16-15
六、禁止经商或投机(公服§13) 16-15
七、禁止违法兼职(公服§14) 16-15
八、竞业禁止(公服§14-1:旋转门条款) 16-15
九、申报财产义务(财产申报§2) 16-17
十、行政中立义务 16-17
十一、回避义务(公服§17、公务人员利益冲突回避法) 16-17
第六节公务员之责任 16-18
第一项 惩戒责任 16-18
第二项 惩处责任 16-18

Chapter 17公物法 17-1
第一节公物之意义 17-1
第一项 最广义之公物 17-1
一、意义 17-1
二、分类 17-1
第二项 广义之公物 17-2
第三项 狭义之公物 17-2
第二节公物之分类 17-2
第一项 公有公物与私有公物 17-2
第二项 绝对公物与相对公物 17-2
第三项 自然公物与人工公物 17-3
第四项 一般公物与特别用物 17-3
第三节公物之特性 17-3
第一项 融通性之限制 17-3
第二项 强制执行之限制 17-3
第三项 取得时效之限制 17-3
第四项 公用征收之限制 17-4
第四节公物利用关系之成立与消灭 17-4
第一项 公物利用关系之成立 17-4
一、因意思表示而成立 17-4
二、因取得时效而成立 17-5
第二项 公物利用关系之消灭 17-6
第五节公物之利用 17-6
第一项 意义 17-6
第二项 类型 17-6
一、一般利用 17-6
二、许可利用 17-6
三、特许利用 17-6
四、习惯利用 17-7
五、私法利用 17-7
第三项 一般利用权利 17-7
一、问题意识 17-7
二、学说理论 17-7
三、特殊问题:沿路居民权与沿路居民利用 17-8
第六节公营造物 17-8
第一项 定义 17-8
一、通说 17-8
二、少数说 17-8
第二项 类型 17-9
一、以利用时间长短区分 17-9
二、以利用人之范围区分 17-9
第三项 公营造物利用的法律性质 17-9
一、特别权力关系 17-9
二、行政法上债之关系 17-9
第四项 利用关系 17-9
一、行政机关享有行为形式选择自由 17-9
二、人民享有对于公营造物之利用请求权之情形 17-10
第五项 利用规则 17-1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行政法争点地图(国家考试、法研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行政法争点地图(国家考试、法研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行政法争点地图(国家考试、法研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行政法争点地图(国家考试、法研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