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不可能为可能:李昌钰的鑑识人生

化不可能为可能:李昌钰的鑑识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犯罪侦查
  • 鑑识科学
  • 李昌钰
  • 推理
  • 悬疑
  • 真实案例
  • 法医学
  • 破案
  • 纪实文学
  • 人生经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国际鑑识权威、华人世界第一神探
李昌钰博士第一本正式授权传记!

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够努力的心。
每天努力一点,就能做好一件大事。

  皇冠
  60週年
  纪念出版


  不可能达成的梦想、不可能突破的僵局、不可能侦破的刑案……
  都在他超乎常人能想像的努力下,一一成为「可能」!

  他是华人世界第一神探,
  一天工作14小时,一个梦想坚持了60多年,
  他说:想要攻上人生的顶峰,就必须坚持到底!

  他曾经花两秒的时间破案,也曾经让二十年未破的悬案真相大白。

  他曾经借着一条手帕还甘迺迪家族成员清白,也曾经让背负十八条重罪的「兇手」获判「无罪」。

  有李昌钰博士在的犯罪现场,任何一个蛛丝马迹都可能成为扭转案情的关键。而在他自己的人生现场,他如何从一个台湾的小警察,成为全世界最负盛名的鑑识专家?

  李博士刚到纽约留学时,口袋里只剩下五十元美金,但他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兼差赚取生活费,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力,在短短四年半之内就完成了学士到生物化学硕士及博士的学位。

  为了证明一个说着中国腔英语的东方人也能把书教好,他比别人多花好几倍的心力准备,终于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直到现在,在全世界都有学生,仍然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事。

  他毅然放弃在学校教书的安逸环境,接下康州刑事科学实验室主任的职务,带领鑑识团队屡破奇案,而后更受邀担任警政厅厅长,成为美国史上首位担任警政界最高职位的亚裔人士。

  在鑑识专业上,李昌钰博士只让证据说话,从最微小的细节,发掘最重大的线索。在他七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他始终专注地朝着梦想迈进,他要用这本书告诉大家:人生也许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你不知道何时会走完它,但你可以抱持初衷,不畏艰难地走,将每一个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各界名人一致强力推荐!(依姓名笔画序排列)

  【中央警察大学校长】刁建生
  【王朝艺术文化中心董事长】王度
  【中央警察大学鑑识科学系主任】王胜盟
  【文化大学纺织工程系主任】李贵琪
  【前中央警察大学校长】周世斌
  【国策顾问】吴东明
  【中央警察大学教授】林茂雄
  【中央警察大学警察科技学院院长】孟宪辉
  【台湾高等法院法官】施俊尧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
  【东森新闻台主播】徐俊相
  【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荣誉董事长】梅可望
  【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检察官/台湾鑑识科学会顾问】张熙怀
  【台湾鑑识科学学会理事长】张维敦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张国恩
  【奥地利联邦总理府商务委员】程宗熙
  【刑事警察局刑事鑑识中心主任】程晓桂
  【前台湾科技大学教授】杨文铎
  【中央警察大学教授】骆宜安
  【法务部调查局通讯监察处处长】蒲长恩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校长】陈连祯
  【考试院考试委员】谢秀能
  【财团法人李昌钰博士物证科学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谢银党
  【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系荣誉教授/铭传大学安全管理系讲座教授】蔡德辉
  【国策顾问】颜世钖
  【司法院院长】赖浩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昌钰博士 Dr. Henry Lee


  一九三八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中央警官学校二十四期毕业,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曾担任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系系主任、终身教授、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刑事科学实验室主任、康州警政厅厅长,是第一位出任美国州级警政首长的华裔人士。

  李博士从事鑑识工作已超过半个世纪,参与过全球五十九个国家、八千多件刑案,着书四十本、研究论文三百篇,获颁无数勋章、奖章以及二十多个荣誉博士,是全世界最具权威的鑑识专家,也是「华人之光」。

图书目录

前言:一天一小步,就能完成许多梦想

第一章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
另一个名字
母亲的教诲
接受自己先天的限制
警校生涯
出生入死的菜鸟员警
不翼而飞的军饷
机场工作初体验
教训美国大兵
追寻留学的梦想
一生一世的追梦伴侣
在沙劳越的日子
 
第二章 走向鑑识科学之路

五十元美金闯荡纽约
大池塘的小虾米
二十七岁的大学生
四年半完成大学及硕博士课程
打破玻璃天花板
最受欢迎的老师
和学生打成一片
推广鑑识科学               
加入州警行列
对抗歧视与偏见
被鑑识学会拒于门外
领导团队
 
第三章  抽丝剥茧,让证据说话

秒杀破案
独居老人谋杀案
面对被害人家属
灵媒不灵
桌脚理论
观察力的训练
参与世纪大案,声名大噪
法庭上的妙问巧答                            
辛普森杀妻案
李氏量尺
福斯特谋杀案
坚持客观立场,让证据说话
参与国际案件调查
人生无常,知足常乐
回馈台湾
 
第四章:最有价值的一元先生
改写华人历史
危机处理
一脑三用
领导人的责任
最有价值的一元先生
退而不休
迟来的正义
 
第五章 化不可能为可能
扮演自己
全美最知名的鑑识人员
成功的秘诀
做个让事情完成的人
工作即生活
每天做一点,聚沙成塔
做个受人尊敬的人
我的座右铭
迎向未来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人间菩萨的行者──物证鑑识大师李昌钰博士


  李昌钰博士跟我是同乡,他是江苏如皋人,我是江苏扬州人。他被喻为科学神探,与佛教有着深厚的因缘。

  他告诉我,他的母亲一生吃素拜佛,活到一百零六岁,是虔诚的佛教徒,母亲勉励他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是影响自己一生最深的人。

  李博士与佛光山结缘数次,有一回是二○○三年国际佛光青年会议,我与他有一次的对谈,他告诉所有在场的青年人:「防治犯罪的治根之道,是要有宗教信仰,从改革心灵做起。」

  之后,也分别应邀到佛光山于扬州捐建的鑑真图书馆扬州讲坛以及台北道场讲「从因果谈人生」,他表示,曾到过四十六个国家,破了八千余宗案件,走过人生路,认为修行要靠自己,不是单靠拜佛念经就能解脱,尤其他的工作,更要本着佛教的精神,不让无辜的人蒙冤受难。

  透过新书《化不可能为可能:李昌钰的鑑识人生》发现,李博士能被尊称为「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鑑识大师」、「世纪神探」、「犯罪克星」等封号,可谓实至名归。除了因为屡破奇案,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鑑识技术享誉国际,被喻为台湾走向全球的传奇人物外,我认为他真是一位人间行者,与代表悲智愿行的四大菩萨,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好比李博士说:「案件不分大小,人不分贵贱。」是观音菩萨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大悲心;「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办案精神,展现了文殊菩萨勇勐的大智慧;「抽丝剥茧,与死亡为伍」,面对难以处理的案件调查,和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愿心是一样的;「一天一小步,就能完成许多梦想」,就如同普贤菩萨坚毅的行愿。

  文中他还提到:「我今年七十六岁,至今已经退休四次,但依然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每天行程排得满满的……」他为许多无辜的被害人伸张正义,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不轻言休息,这正是实践菩萨精神的表征。

  李昌钰博士精进不懈,经常绕着地球走,四处演讲,除了光大鑑识科学,也将一生待人处世的态度「至诚信义」、「知足常乐」、「相信因果」等人生观传达给社会各阶层。他,可说是华人在世界上的光荣,因为有李昌钰博士,我们华人走到世界各地,都引以为傲、引以为荣。

  近年来,我因糖尿病眼底钙化看不清楚,而少于为文写字了,中央警察大学张维敦教授来电表示李博士即将出版新书,希望索序于我,我非常欢喜,并且乐见其成,故而为之。是为序。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

推荐序

人生跟鑑识现场一样,只有一次


  身为刑案节目制作人,贴身採访神探李昌钰博士,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我们飞越了一万两千公里,来到美国康乃狄克州。

  「不是都约好了吗?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我跟另一位制作人廖启光,站在李昌钰大楼(The Henry C. Lee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走廊外面,已经枯等了快一个上午,带着摄影设备随时准备提枪快跑前进,但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只是等待。突然觉得,我们像是在名医候诊室的患者,等待着灯号亮起,进去看诊。

  「他还真像是一位超级名医!」

  这是我见到李博士的第一个印象。来自世界各地、川流不息的访客,带着各种疑难杂症,在明亮的玻璃门进进出出。短短两小时当中,我看到西装笔挺的检察官跟律师,抱着成叠的卷宗来跟他讨论案情;也看到远从美国西岸飞来的大学副校长,带着他怀抱CSI梦想的十二岁孙女前来拜会偶像,当她看到这位老美口中大名鼎鼎的Dr. Henry Lee,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他怎么可以这么忙碌?!」

  李博士送完一批批的客人之后,终于轮到我们,没想到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不是跟你们说,访问可以早一点来?」

  早上九点钟等到中午,还不够早吗?原来李博士所谓的早一点,是早上七点半,而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开门的人,「他都不用睡觉吗?他怎么可以这么有电?」我实在无法将眼前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李博士跟一般年过七十的长者联想在一起。他可说是超级有效率的专家,自创「三二八五法则」,一天只睡四小时,一年下来就省下三千两百八十五个小时,可以将这些时间拿来专注工作;在採访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他连打哈欠、在车上补眠的时候,都很专心!

  「破不了的案子,找他就对了!」是世人对他的评价。    

  对于李博士这位传奇人物,我研读过不少他的资料,关于他跟中央警官学校的连结,一直是我想访问的切入点。

  访问李博士前,我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拍到在他的办公室里,那张传说中的中央警官学校毕业证书。原来,它就挂在李博士座椅背后那面墙的正中央。

  「很多世界各地的人想要来跟着我学习,我都尽量叫他们不要来,因为没有时间教他们,但是中央警官学校的学生例外!他们等于是我的学弟,同时台湾也是我生长的地方。」

  如今他的学生都退休了,学生的学生,都已经当教授了,只剩下他还坚守工作岗位。李博士串起的这条CSI学习丝路,成为许多怀抱着投身鑑识科学梦想的人们,一个努力追寻的目标,至今仍然吸引许多有志之士,络绎不绝地前来朝圣。

  李博士对于社会的贡献,又何止是在鑑识工作上?他的讲学足迹遍及全美各个校园,甚至海外。

  赴美贴身採访李博士期间,我跟着他到康州一所高中演讲,心想七十五岁的李昌钰爷爷,能跟十七岁的年轻人说什么呢?

  结果我错了!李博士一开口,立刻收服全场。他告诉美国孩子,当年他跟师母只带着五十美金来美国,过着在实验室洗试管、在餐馆洗盘子、在武术馆教老美功夫的三馆人生。而四十年后,他在讲台上配合生动的演说,突然掏出口袋里的几张大钞,台下立刻报以如雷的欢唿声,几乎要把屋顶掀掉!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下一代,找到自己的长处,化不可能为可能!

  实在很难想像,当年一位台湾来的年轻警官,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奋斗,四十年后,在美国大学校园中,一栋以他为名的学院大楼成立了。

  五月的康州,阳光晒不到的地方,还是很冷。站在李昌钰大楼下,我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不只是因为天气寒冷,更多的是震撼和感动!

  李博士曾说过一句话:「人生跟鑑识现场一样,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没有了!」他连诠释人生都非常CSI,让人意犹未尽。现在,邀请你跟我一起进入李昌钰的鑑识人生,听他亲自娓娓道来那些精采动人的故事!

东森新闻台主播/徐俊相

推荐序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今夏,仰慕已久的李昌钰博士在忙碌紧凑的行程中莅临台湾师大讲学,并接受本校赠予的荣誉教授荣衔,师生得以近距离接触到这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谦沖君子,领略大师风范,皆感获益良多。

  被誉为世界级物证鑑识及现场重建办案专家的李博士,地位崇高,荣誉纷至沓来,他树立的科学侦查典范与卓越事蹟,谅有弟子们记述,我自不必赘言。谨代表与我有相同感受的台湾师大全体师生同仁,对于李博士近半世纪以来,在鑑识科学领域研究、服务及教学的全心付出及奉献,由衷地表达感动与敬佩之意。

  拜读李博士新书《化不可能为可能:李昌钰的鑑识人生》,我们对李博士的成长背景及奋斗历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李博士幼年失怙,生活困顿,幸秉承慈母庭训,培养了他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性格。在台湾接受养成教育后,为了实践理想,辗转负笈美国,成功之路艰辛异常,但凭借着他的智慧、毅力及坚持,兼容并蓄东西方科学知识及文化的薰陶,终在异国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李博士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感触,更有的是对过往的珍惜和感恩;对专业知识的累积和经验的传承;自我对未来的展望。本书记录了他成长、学习、工作时的生活点滴;精采的办案过程,读之令人兴味盎然。而其丰富及珍贵的人生体验及哲理,更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退休是人生另一段璀璨旅程的开始,更能自在坦荡地悠游。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李博士对人生有一份美好的感情与执着,这份热情没有终点,促使他在退休之后仍孜孜不倦地应邀奔走于世界各地,贡献他的睿智与长才,将他对工作认真投入的精神,温馨关怀的处世态度传承与发扬,以激励后进对人生目标做更深更广的追求与探索。

  李博士体魄康健,精力充沛,演讲着书不辍,本人有幸于其新书付梓之际优先拜读,并赘数语,借向大师致上最诚挚的祝福与恭贺之意。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张国恩

推荐序

为「化不可能为可能」立下典范  
       

  民国七十一年至七十六年我任台北市警察局长期间,曾主持过多起重大刑案的侦查工作,每因现场勘察人员对证物蒐集保存的无知与错误暨实验室鑑识人员对专业知识之贫乏,而造成侦查方向上的诸多困扰,其中华南银行抢案与北投姚兆明命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此曾数度派员赴美向当时服务于康州刑事鑑识实验室主任的李昌钰博士请教,每次都获益良多。有感于科学办案上的殷切需要,所以我在民国七十六年调任中央警官学校(中央警察大学前称)校长的第一次行政会议上即宣佈增设「鑑识科学」与「资讯管理」两个学系,并亲自多次赴美考察美国警政制度与实务现况。

  李博士曾侦办一件轰动全美的碎木机杀妻案,涉嫌者是一个受过情报训练的兇手,以几近完全毁尸的手法,将尸体以租来的碎木机粉碎弃入湖底,令当地的警方束手无策。而李博士接手领导实验室所有成员与数百位刑警,组织了14位法医及人体骨骼专家顾问团,克服了层层困难,在大雪纷飞的湖里蒐寻出碎尸物证,最后收集到56块骨头碎片、2660根被拉扯及切割过的金色头发、一颗牙齿、一只假牙架及半个指头,共约千分之一个人体物证,也重现出切割尸体的E5921616电锯编号。虽然兇手始终不肯认罪,但最终靠着完整的科学铁证,陪审员仍裁定兇手谋杀太太的罪名成立,被判处50年徒刑。就在访问李博士的期间,适逢他需为本案第二审出庭作证,我就顺便到法庭列席旁听,亲眼目睹他出庭作证时举证的细密及客观的描述,赢得陪审团成员的一致称许。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主审法官庞贝特别向我致意,并介绍给採访媒体说:「这是李博士母校的校长,感谢台湾中央警官学校给美国培育了这么优秀的专家。」那一刻除了再一次让我感受到能成为李博士母校校长的无比光荣之外,更对如何应用鑑识科学落实真正科学办案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当时我即邀请李博士返校协助规划鑑识系发展的前瞻性课程,而从目前鑑识系毕业同学的专业表现逐渐被警察办案所倚重的程度来看,李博士对母校的贡献,确实功不可没。

  李博士从警官学校到赴美求学的认真精神,两年内即完成了四年大学的所有课程;其后又利用两年半的时间取得了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的硕士与博士学位,给莘莘学子树立勤奋向学的榜样。另一方面,李博士从选择当时冷门的刑事鑑识作为生涯规画,再从放弃柏克莱大学而选择纽海芬大学大学任职,三年内即从助理教授晋升为终身教授;从放弃教授兼系主任的高薪,转任康州鑑识实验室主任兼首席鑑识专家,领导康州鑑识团队并筹建先进鑑识科学实验室,担任唯一的华裔警政厅长;再到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协助侦办超过8000件刑案,都为后人立下追求梦想自我实现的楷模。纽海芬大学为表彰李博士对该校的卓越贡献,目前以李昌钰博士之名命名的学院有李昌钰刑事司法与鑑识科学学院(The Henry C. Lee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 and Forensic Science)与李昌钰鑑识科学研究学院(The Henry C. Lee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该校已发展为全美国最有名的鑑识专业学府,对全球36个国家及全美50州提供训练,已被美国司法部指定为美国全国犯罪现场训练中心与美国国家冷案中心。李博士的一生努力与贡献让康州跃升为全球鑑识科技视野的焦点,更将正义带到人间每一个角落。因此,来自全球到康州拜访李博士的访客,络绎不绝,一进入他的办公室就看到墙壁上挂着满满的奖牌、感谢状与证书,其中最醒目的一张,也是我最熟悉的是「中央警官学校毕业证书」。李博士都向访客们介绍他是毕业于台湾的中央警官学校,这种对母校饮水思源的感怀之心,令我相当感佩。

  因李博士具有生化博士的背景,长期带领鑑识实验室团队,教学研究不辍,专业触角广泛,又长期与刑事侦查人员合作办案,精通侦查思维与各类刑案办案技巧,善于运用物证重建犯罪现场,让物证说话。李昌钰博士不是虚构中的福尔摩斯,他是真实的科学神探,毫无疑问地,他从台湾走向全世界的传奇人生,其鑑识专业已为全球执法者树立「以物证为导向」的科学办案榜样;而李博士在实现自我的过程更为后人立下「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成功典范。

国策顾问/颜世钖

推荐序

科学鑑识大师


  鑑识科学是将科学应用于侦查犯罪的专门学问,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的范围越发广泛。在法治思潮普及,人权意识抬头,日常生活高度资讯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犯罪手段日益智慧化、异态化。法院的审判,或是检警机关侦查犯罪,均面临透明化与课责性的要求,鑑识科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已逐步朝向「当事人进行主义」改革,目前正规划推动「人民参与审判制度」,可以预见,证据法则会益趋严谨化。证据必须具证据能力,且经合法调查,接受法庭交互诘问的检验,法官乃能据以认定犯罪事实、适用法律,调查证据已然成为刑事审判程序之核心。准此而论,犯罪现场的勘查採证,以及科学鑑识的结果,通常即为破案、定罪的关键因素,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性。近年来,美国刑案鑑识影集「CSI犯罪现场」季季热映,收视率很高,科学办案的观念更加深植社会大众的脑海;司法、警察机关都能够感受到未来的挑战,无不强化专业的鑑识能力,务期全面落实科学办案。

  谈到科学鑑识的代表人物,一定会让人想到家喻户晓的李昌钰博士。李博士幼年失怙,从小学会自立自强,基于家庭经济的考量,在完成高中学业后,选择报考中央警官学校,初步接触鑑识科学。毕业后担任基层警官,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同时激励他走向专业鑑识之路。他抱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及明确的目标,决意追寻心中的梦想,毅然远赴美国深造。异国留学,绝非易事;他克勤克俭,比别人更认真、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硕士、博士学程;随即投入鑑识生涯,在纽海文大学鑑识科学系从事研究和教学。他热爱鑑识科学,将鑑识工作化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优异的教学品质,与优质的人格特质,广受学生爱戴、同侪敬重。并且展现韧性,以专业、实力对抗职场中遭遇到的歧视与偏见,成功的打破「玻璃天花板」,先后获得纽海文大学杰出教授、终身教职的殊荣;进而受到康乃狄克州州长注目,不次委以重任,先后出任该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主任、首席鑑定专家、警政厅长,开创华人在美国政府的新纪录。他领导下的团队,迭破各种刑案,政绩倍受肯定;杰出的专业表现,让李博士成为全美最知名的鑑识人员,并得到媒体许多封号,诸如「科学神探」、「当代福尔摩斯」、「现场重建之王」、「犯罪克星」等,无一浪得虚名。而国人、侨界则称他为「警界之光」、「华人之光」他都当之无愧。

  李博士用生命钻研鑑识科学,秉持公正无私的心及正义感,奉献人类社会。他顶尖的专业能力,享誉全球,固然令人赞佩。但他超然中立、不屈从压力,坚持以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成功的建立公信力,毋宁是其受人尊敬的主因。李博士的名言「让证据说话」、「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更已被从事鑑识科学的专业人士奉为圭臬。

  他虽然功成名就,但始终体现君子之风,平易近人,荣耀归诸团队,自己从不居功。而且胸襟宽阔,乐于助人,经常不辞辛劳,甚至冒着危险,协助国内、国际间各种瞩目案件的调查鑑识;尤其不忘回馈故乡台湾,关怀之深,可谓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赢得国人一致的敬重。李博士一生致力推广鑑识科学,亲兼教职,以作育英才为乐,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并且争取资源,设立「物证科学教育基金会」,提供奖学金,提携后辈,传承薪火,大幅提昇我国政府执法及教育单位的鑑识水平。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百忙的工作里,仍能抽闲着述,撰写中、英文书籍近四十册,诚非常人也!浩敏以为当代可登立德、立功、立言殿堂者,李博士厥居一席。

  本书是李博士多采多姿、充满传奇的自传,值得国人分享。他一辈子在做「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事,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台湾的书市,需要这么一本书。浩敏承邀作序,深感荣幸,欣然为之。并特别借此向李博士及所有从事鑑识工作之团队、同仁,致上诚挚的感谢及敬意。

司法院长/赖浩敏

图书试读

一天一小步,就能完成许多梦想
 
前一阵子我到北京演讲,一上台便对台下的观众说:「如果待会我讲到一半睡着了,请大家见谅。」因为我前一天人还在卡达,为了这场演讲,特别飞到北京,结束后也没有多作停留,立刻马不停蹄地飞回纽约。
 
虽然一路上舟车劳顿,但我一辈子几乎都过着这样忙碌的生活,早就已经习惯了。
 
我今年七十六岁,至今已经退休四次,但依然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演讲邀约更是排到好几年之后。
 
当年和我一起在警官学校读书的同学们大都已经退休了,有些甚至已经离开人世,我可能是唯一一个还继续待在工作岗位上的。虽然如此,我丝毫不觉得辛苦,因为我热爱鑑识工作,这份工作带给我许多人生中特别难忘的经验,让我的生命充满了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为许多无辜的被害人伸张正义。
 
如今我已经不在第一线工作,但想到还有许多案件尚未侦破,还有许多受害者家属仍在殷殷期盼获得一个真相与公道,便觉得责任重大。我的使命也从努力推广鑑识科学,到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的人才,将自己的经验与专业传承下去。因为只要多训练一名优秀的鑑识人员,就可能多破好几个案件,为整个社会和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这一生经手过八千多个案件,看过无数的犯罪现场。由于我曾破了几件大案,逐渐在美国建立起名声,因而被美国媒体冠上「犯罪现场之王」(King of the Crime Scene)、「现代福尔摩斯」的美名,也受邀到世界各地四十多个国家,参与刑案侦查。我服务的大学以我的名字设立了刑事司法与鑑识科学学院及鑑识科学研究院,康乃迪克州州长也曾邀请我担任警政厅厅长,因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华裔警政人士。
 
回想当年刚拿到美国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际,我不过是个年轻的鑑识人员,穷到连自己的博士班毕业典礼都没有钱参加。多年来,我陆续获得了不同国家的荣誉博士学位,比起当年刚到美国的辛苦,情况可以说完全不同了。
 
常常有人问我,如何从一个台湾来的小警察,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鑑识专家?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