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於香港各族裔的生活故事。
香港從開埠以來,一直都有不同地方的人,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這個城市居留/停留/滯留,過客的身份讓他們既是「香港人」,也不是「香港人」。那麼對於這些非華裔的「異鄉人」來說,香港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建構而成?而每一個人,對於「傢」的想像又是怎樣?他們追求的「歸宿」又能否在這個城市裏體現得到?
封麵概念──麵具
香港華洋共處瞭百多年,大傢似乎早就習慣文化多元的社會麵貌,錶麵看似互相尊重。但事實上這種所謂的「包容」,其實更加傾嚮是一種視而不見──是華裔好,南亞裔好,中東人好,歐美人種都好,總之你有你嘅生活,我有我嘅忙碌。
「唔好阻到我搵食!」所以,香港主流論調裏的「排他性」並非建基於種族差異,而是在於有沒有損害到「我」的利益。在這樣的框架下,新移民便最受罪。因為大傢最在意的隻是社會資源有沒有被分薄,但就從沒有去關心他們人作為一個人,在新環境中的所遇到的種種睏難。結果,每一個新移民都像戴上瞭麵具,成為瞭城市裏「disappearance」的存在。然而,香港這裏幾乎九成九的傢族,都是從他鄉遷移過來。在我們未成為本地人之前,曾經都是異鄉人,曾經都是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