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故事

诗经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经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 历史故事
  • 文化
  • 经典
  • 文学
  • 传统文化
  • 启蒙
  • 故事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能用语言描述的就用诗歌传唱吧,这一唱就为中国留下了优美的诗歌总集─《诗经》,它真实平凡的传达当时人们的情感世界,多元的风格为中国诗词留下最美的文化飨宴。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里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人们大多朗朗上口,那么这些诗句里的故事又是否广为人知?每一首诗句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无论是歌颂伟大君主的〈淇奥〉还是悼念凄美爱情的〈蒹葭〉,透过篇篇动人的故事及字字真挚的诗句,文中透出的真挚情感便更加动人。
璀璨星河下的历史回响:《秦汉风云录》 导言: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总有那么一些波澜壮阔的时代,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后人的探寻之路。如果说《诗经》以其质朴的民歌与典雅的颂诗,为我们描摹了一幅周代社会风貌的斑斓画卷,那么《秦汉风云录》则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为宏大、更具决定性的历史转折点——那个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铁血时代,以及随之而来的汉承秦制、开疆拓土的黄金岁月。 本书并非对《诗经》中田园牧歌式的咏叹与爱情抒发的简单继承或延续,而是深入挖掘了秦汉帝国建立、巩固与演变过程中,那些决定王朝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关键人物的权谋斗争,以及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走向的制度变迁。它是一部关于权力、战争、制度和文化融合的史诗,其叙事风格雄浑、考据严谨,力求还原那个时代最真实、最扣人心弦的面貌。 第一部:暴秦的崛起与崩塌——从咸阳到大泽乡的铁血征程 本书的首卷聚焦于奠定中国两千年帝制基础的秦朝。我们首先探讨了战国末期,秦国如何凭借着商鞅变法积累的制度优势与强悍军力,逐步蚕食东方六国。这部分内容详尽地描绘了秦王嬴政胸中的“并天下”之志,以及他如何以雷霆手段,终结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然而,本书并未止步于歌颂统一的功绩,而是深入剖析了秦朝统治中内蕴的矛盾与危机。从严苛的法律体系、沉重的徭役与兵役,到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的压制,我们力求展现一个建立在强大暴力和高度集权之上的短暂帝国如何迅速积累民怨。特别是对于阿房宫的宏大构想、万里长城的无休止修建,以及骊山陵墓的浩大工程,我们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相结合的方式,重现了这些“千古一帝”功业背后的巨大社会代价。 高潮部分,我们将笔锋转向了秦末的农民起义。从吴中故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到六国遗民的纷纷响应,本书细致梳理了秦朝统治体系在遭遇大规模社会动荡时如何迅速瓦解。秦朝的覆灭,是本书对“刚强易折”这一历史规律的深刻阐释。 第二部:楚汉争霸的漩涡——霸王别姬与汉王的权术 秦亡之后,历史并没有立即导向稳定,而是卷入了一场决定未来数百年格局的“楚汉相争”。本书的第二部,犹如一幅充满悲剧色彩与军事智慧的画卷。 我们细致描摹了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他虽英勇无匹,却在政治手腕和用人策略上远逊于对手。书中不仅复原了巨鹿之战的惨烈,更着重分析了鸿门宴上的微妙机锋,以及彭城之战的辉煌胜利与其随后的战略失误。 与之相对的,是刘邦这位“市井之徒”的崛起。我们分析了萧何的后勤保障、韩信的军事才能,以及张良的谋略远见,如何共同构筑了“汉王”最终战胜“霸王”的基础。垓下之围与乌江自刎,并非简单的武力较量,而是不同政治理念、不同用人哲学的最终对决。《楚汉风云录》力求从宏观战略、微观战术以及人性博弈等多个层面,解构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世纪之争。 第三部: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帝国初建的制度磨合 刘邦建立汉朝,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而是新一轮制度构建的开始。本书的第三部分,探讨了西汉王朝如何“汉承秦制”却又巧妙地“去秦之苛”。 我们深入研究了“休养生息”的国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汉初诸王分封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如何通过“郡国并行制”这一临时性方案来缓和。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展现汉高祖、吕后乃至“文景二帝”时期,帝国如何从秦朝的极度高压状态中缓慢地松弛下来,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恢复。 我们描绘了桑弘羊等财政专家的早期探索,阐释了“与民休息”政策在经济学上的深远意义,以及汉朝初期对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背后的现实考量。这部分内容,展现了伟大王朝诞生之初,如何在吸取前朝教训中寻找最符合国情的治理之道。 第四部:武功与文治的鼎盛——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帝国扩张 如果说前三部是帝国的奠基与巩固,那么第四部则聚焦于帝国力量的全面爆发——汉武盛世。 本书详尽分析了汉武帝刘彻时代对内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后果,以及这对中国文化形态的塑造作用。我们着重探讨了董仲舒思想的兴起,以及儒家学说如何从一种诸子学派,蜕变为维护皇权统治的官方意识形态。 在军事上,我们详细记述了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如何深入漠北,将匈奴势力驱逐至遥远的草原深处,真正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北方边境的控制权。同时,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不仅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更让汉朝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西域世界。本书力图展现武帝时期,一个成熟、强盛的中央集权帝国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所达到的辉煌高度。 结语:不朽的遗产 《秦汉风云录》通过对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细致梳理与深入剖析,旨在向读者展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是何等不易,而维系其存续又是何等的复杂。它解答了秦的速亡、汉的久延背后的深层原因,为我们理解后世王朝的兴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与文化参照系。这部作品,聚焦于权力的重量、制度的重量以及历史选择的重量,是献给所有对中国早期帝国史充满好奇的读者的深度历史读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祥征


  福建省东山县人,现任山东泰安师专中文系教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毕业于山东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诗经》研究。主要着作:《诗经末议》(与韩明安合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以及多本论文专着。

图书目录

明君篇
1.1 大禹治水美名扬  
1.2 大禹接班建夏朝  
1.3 成汤灭夏建商朝  
1.4 武乙痛打木偶  
1.5 周族始祖种百谷  
1.6 古公居岐建周国  
1.7 公刘迁豳兴周邦  
1.8 季历继位求发展  
1.9 周武王牧野灭商  
1.10 成康之治享太平  
1.11 穆王西游传友谊  
1.12 宣王中兴的故事  
1.13 孝子伯奇的哀歌  
1.14 秦襄公建立秦国  
1.15 一位阳刚与柔美结合的政治家─卫武公  
1.16 齐桓公捷足先登  
1.17 秦穆公的二三事  
1.18 郑庄公「黄泉」会母  
1.19 周郑繻葛之战 
 
昏君篇
2.1 夏桀暴政丢夏朝  
2.2 晋国的骊姬之难  
2.3 卫懿公竉鹤误国  
2.4 昏庸无道的晋灵公  
2.5 宋襄公的「仁义之师」  
2.6 齐襄公的鸟兽品行  
2.7 卫宣公新台纳媳  
2.8 齐庄公的不归路  
2.9 幽王烽火戏诸侯  
2.10 陈灵公君臣淫乱  

贤臣篇
3.1 兵家之祖姜太公  
3.2 周公东征平叛乱  
3.3 召公讽谏周厉王  
3.4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  
3.5 哭秦庭申包胥借兵  
3.6 卫石碏大义灭亲  
3.7 郑子产不毁乡校  
3.8 晏婴斗崔杼的故事  
3.9 晏子为婧女伸冤  
3.10 晏子论「和而不同」 
 
尚贤篇
4.1 武丁托梦用傅说  
4.2 陪嫁奴隶做宰相  
4.3 文王渭滨遇姜尚  
4.4 麦丘老者的祝愿  
4.5 楚王启用公子皙  
4.6 卫灵夫人的智慧  
4.7 老者谈三利三患  
4.8 阎丘邛人小志气大  

情爱篇
5.1 一个失恋青年的思念  
5.2 一把花椒情意长  
5.3 郑交甫汉水边的奇遇  
5.4 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  
5.5 一个弃妇的自述  
5.6 息夫人的绝命词  
5.7 赵简子收获爱情  
5.8 春游节里爱情的火花  
5.9 《陈风‧东门之杨》中痴心的姑娘  

演唱篇
6.1 吴季札评论《诗经》  
6.2 一次演唱《诗经》的外交宴会  
6.3 郑垂陇的唱诗会  

孔子篇
7.1 孔子在陈蔡绝粮  
7.2 孔子谈苛政勐于虎  
7.3 孔子谈论人生  
7.4 孔子引用《诗经》谈宽严结合  
7.5 冉有谈学习  
7.6 原宪虽贫重人格  

慈母篇
8.1 魏国后母的故事  
8.2 教子有方季敬姜  
8.3 田稷母亲的思想境界  
8.4 江乙母亲救子的故事  
8.5 子发母亲教子篇  

巾帼篇
9.1 定姜赋诗表别情  
9.2 重耳和他的三个女人  
9.3 女诗人许穆夫人  
9.4 楚庄王的贤内助  
9.5 漆室女的国家观 
9.6 陈国女子的尊严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让《诗经故事》滋润人们的心灵
 
中国是一个喜欢故事而且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原始时代,那时没有文字,人们只能透过讲故事传承历史,表达人生的需求,和人的喜怒哀乐,从而留下了许多优美而又想像丰富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它们就像具有瑰丽色彩的宝石,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至于流传到今天。
 
历史走到夏、商、周,人们的人文精神开始觉醒,特别是周代的后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盛况,孟子、庄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充满智慧,提升了中国人的思辨能力和生活情趣。
 
到了汉代,历史走进新的阶段,如何建设和巩固新的政权,是时代的新课题。作为中国的文化原典、百科全书的《诗经》,被汉代思想家派上新的用场,成为为新政权服务的重要思想武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述,汉代初年,太中大夫陆贾向汉高祖讲《尚书》、《诗经》的故事,农民出身的刘邦很不耐烦,骂了一句;「迺公乃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意思是说,我刘邦是透过战争的手段取得天下的,像《诗经》、《尚书》这样古代典籍对我有什么用处呢?」陆贾回答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意思是,用战争的手段能够取得政权,难道可以用战争的手段治理国家吗?随后,陆贾向刘邦讲了吴王夫差、智伯只知道用战争的手段治理国家,都先后灭亡,而周武王採用文武结合的手段治理国家,而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故事。最后,陆贾推论说:「假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採用德政仁义的手段治理国家,今天的天下还能有您皇上的位置吗?」陆贾採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得刘邦口服心服。
 
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代,着名学者韩婴创立了韩诗学派,他还利用《诗经》和历史传说相印证,完成了一部历史故事集─《韩诗外传》,为《诗经》故事的传播起了很好的作用。到了西汉末年,着名学者刘向针对汉代的政治现实,编写了《列女传》、《新序》、《说苑》这三部历史故事集,为当时的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参考。这三部书所讲的故事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把历史故事的写作推向新的阶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追一部很有意思的剧,里面的台词很有古风,就让我想起之前买的这本《诗经故事》。说实话,当时买它,是因为看到书名很有腔调,但一直没时间细读。最近终于静下心来翻了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完全停不下来! 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能够把那些看似遥远的诗句,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情节。我以前读《诗经》,总觉得它很“文艺”,但有时又有点“高冷”,不容易亲近。但《诗经故事》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诗歌背后那些真实的情感和生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氓》的那一章。以前读这首诗,只觉得是一个女子被负心的故事,但作者把它写成了一个长篇的叙事,把那个女子从少女时的纯真,到被欺骗后的心碎,再到最后的决绝,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我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那种被背叛的绝望,让我读得是心疼不已。 而且,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止男女之情。它还涉及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民俗风情,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政治的隐喻。作者用故事的方式,把这些内容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不显得枯燥,又能让你了解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比如,我读到关于嫁娶的章节,就对古代的婚礼习俗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觉比看电视剧还要真实。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它既有古文的典雅,又不失现代人的通俗易懂。阅读的时候,你会觉得作者就像你的朋友一样,在跟你分享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在给你讲课。这种亲切感,让我更容易沉浸在故事里。 总的来说,《诗经故事》是一本让我非常有感触的书。它不仅让我欣赏到了《诗经》的美,更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一切。强烈推荐给大家!

评分

最近在生活节奏有点快,压力也挺大的,就想着找点什么来放松一下。无意中看到了《诗经故事》这本书,封面设计得很有质感,就随手拿起来看了看。结果,这本书就像是一杯醇厚的茶,让我整个人都慢了下来,也得到了很多心灵上的慰藉。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用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用一种非常温暖、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来解读《诗经》。作者就像一个故事大王,把那些古老的诗歌,讲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读到关于《关雎》的那一段,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古代的青春偶像剧,那种懵懂的爱恋,那种小心翼翼的心动,作者描绘得太到位了。 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讲爱情,还包含了很多关于人生哲理、关于社会百态的描写。我读到一些关于劳作的章节,虽然是古代的场景,但那种对土地的热爱,那种对收获的期盼,却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最淳朴的情感联系。它让我思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也丢失了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 这本书的文笔非常优美,但又不会显得矫揉造作。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你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吃力。他就像在跟你聊天一样,把那些古老的诗篇,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你面前,让你在不经意间,就领略到了《诗经》的魅力。 最重要的是,《诗经故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诗经》的“人情味”。它让我们明白,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古人真挚情感的载体。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和古人之间,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我们都一样,会爱,会痛,会期盼,会失落。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有力量的书。它让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找到了一份宁静,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或者只是想读一本有温度、有深度的书的朋友们。

评分

天啊,我最近挖到一本宝藏!《诗经故事》这本书,听名字就很有文化气息,我一直以为它会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研究,没想到打开之后,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活生生的古代世界!作者的文笔真的太好了,不是那种咬文嚼字的晦涩,而是把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故事。 我尤其喜欢里面讲到《蒹葭》的那一章。以前读这首诗,只觉得意境很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次读了故事,我才明白,原来这背后藏着一个如此痴缠又无奈的爱情。作者笔下的那个“伊人”,不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影,她有了具体的形象,有了鲜活的情感。那个在水一方的男子,他的思念、他的渴望,透过文字一点点渗透出来,让我感同身受。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秋风瑟瑟的水边,一遍遍地徘徊,眼里是化不开的愁绪。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讲爱情故事,它还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从祭祀的庄严,到农耕的辛劳,再到战争的残酷,每一个场景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读到那些描写战争的章节,虽然没有硝烟弥漫的直观描写,但那种家国天下的忧患,那种对和平的期盼,却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的独白,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看到了,在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我们今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把《诗经》“神化”,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诗歌的生命力。它没有强迫你理解那些生僻的字词,而是用故事的逻辑,让你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歌的美。我之前对《诗经》的很多篇章都觉得有点距离感,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那个世界,甚至对某些句子产生了新的感悟。 总而言之,《诗经故事》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诗经》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经》。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婉的长者,娓娓道来,把古老的智慧和情感,一点点地呈现在我面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受到了滋养,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真的迫不及待想和所有喜欢文学的朋友分享这本书了!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里闲逛,无意间翻到了《诗经故事》。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一直觉得《诗经》离我有点遥远,是那种只能在课本上看到的东西。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经》,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动人的一面。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就是它把那些古老的诗歌,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抓住诗歌中最核心的情感,然后将其放大,变成一个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伐檀》的那一章。以前只觉得这首诗在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但读了故事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它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作者通过描绘那些辛苦劳作的农夫,和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之间的对比,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 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讲爱情,还涵盖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生活等等方方面面。我读到关于祭祀的章节,仿佛看到了古代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对自然的崇拜;读到关于战争的章节,又感受到了那种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这些故事,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用非常学术的语言来解读《诗经》,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讲述。你读起来不会觉得吃力,反而会觉得非常亲切。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用他的人生智慧,向你娓娓道来那些古老的故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深深地吸引。 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按照诗歌的顺序来排列,而是将一些相关的诗歌和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宏大的叙事。这种编排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总而言之,《诗经故事》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让我看到了《诗经》的生命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或者只是想读一本好故事的朋友们。

评分

拿到《诗经故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诗经》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文化符号,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远了。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考据,也不是一本晦涩的解读,而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情感饱满的“故事书”。 作者的叙事能力真的太强了。他不是简单地把诗歌翻译成白话文,而是为每一首诗,甚至是每一句诗,都赋予了生命。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桃夭》那一段。以前只觉得这首诗描写了女子出嫁的美好,但读了故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背后还有一个那么温馨的家庭场景。我仿佛能看到那新娘的父母,望着女儿即将远嫁,心里既有不舍,又有对她未来幸福的期盼。那些在门口挥手的场景,简单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而且,这本书的视角也很有意思。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男女之情,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我读到一些关于农事、关于战争的章节,发现《诗经》里原来蕴含着这么多关于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状态的线索。作者通过故事的串联,让我看到了古代人民的勤劳、坚韧,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些关于丰收的喜悦,关于离乱的忧愁,都通过生动的笔触,在我脑海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诗歌本身的韵味。他会巧妙地穿插原文,然后在故事的语境中,让你理解那些诗句的含义和情感。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讲解更具感染力。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诗经》,而是真的在“经历”《诗经》。 这本书的优点实在太多了,我很难一一列举。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或者只是想找一本有温度、有深度的书来读,《诗经故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曾经鲜活过的人们,和他们不曾改变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