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革命:從共同購買到閤作找幸福

菜籃子革命:從共同購買到閤作找幸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共同購買
  • 社區互助
  • 閤作社
  • 新農村建設
  • 鄉村振興
  • 消費升級
  • 幸福生活
  • 農業發展
  • 社群經濟
  • 民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食安議題連環爆,資本主義運作下的無良企業唯利是圖。消費者除瞭消極抵製外,還可以更積極做些什麼?

  早在廿年前,同樣因為鎘米汙染、毒奶粉、餿水油事件、綠牡蠣……持續爆發,大眾食不安心,一群傢庭主婦忍無可忍,即透過一包米、一籃菜的共同購買行動,引爆瞭颱灣的生活消費革命。更以此為基礎,成立瞭颱灣第一個生活消費型閤作社,開啓颱灣劃時代的生活消費革命,以及閤作經濟模式。

  所謂「共同購買」,就是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産者的消費者,依生活的需求,尋找有共同理念的生産者,提供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也透過消費者與生産者的直接對話,協助解決彼此的問題,找迴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並透過對生産環境的親近與瞭解,重溫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

  全書以說故事方式,從所謂的「閤作社」、共購精神、産品開發、社會議題參與….等,呈現共同購買的核心價值與意義。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單薄,一群人的閤作,用閤作的力量,改造社會!

本書特色

  ■從一群媽媽開始的消費革命
  ■從一包米開始,錶達照顧小農和土地的心意
  ■從一籃菜開始,尋迴久違的真情與真味
  ■從一塊豆腐開始,倡議反基因改造運動
  ■從不漂白再生衛紙開始,為颱灣留下好山好水
  ■在消費中注入環境意識,守護永續傢園

  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可以說是近幾年颱灣方興未艾的所謂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從産地到餐桌、碳足跡、支持在地小農……等概念的先行者。20年來,主婦聯盟以共同購買行動,帶動友善環境的消費意識,以碗中的未來,做為一種生活的價值與態度;以菜籃子裏溫柔而堅定的生活革命,展現消費力為改變社會的動力。

  在食安問題屢爆不鮮、因「看見颱灣」而讓環境議題備受注目,318學運後,公民力量崛起的颱灣社會,主婦聯盟先行者般的「共同購買」行動,現階段重新省視,彆具意義與價值。

  坊間,除瞭翻譯書外,幾無同類型産品,而且是從颱灣自己土地上,由一群女性摸索、誕生的在地經驗。所以,此書主題雖是共購,但可以從社會、經濟、性彆、食安……等多元交度切入討論,有話題性,且深具啓發性。

名人推薦

  鄭正勇(颱灣大學園藝係教授退休)、範雲(公民組閤理事長、颱大社會係副教授)、劉黎兒(旅日作傢、文化觀察傢)、賴青鬆(榖東俱樂部負責人)、蔡培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颱灣農村陣綫發言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閤作社


  2001年,秉持公益與非營利原則,1,799名社員組成瞭「颱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閤作社」,迄今已近6萬個傢庭加入,照顧瞭110位農友及6個産銷班, 供應600多種産品;以友善農耕方式,照顧瞭600公頃的農地,大約2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麵積。

  從環境守護到共同購買,從集結消費力到展現社會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閤作社透過「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必須品,實踐綠色生活,友善環境,守護地球的永續!

圖書目錄

■曆史篇  餐桌上響起的革命號角……
共同購買,一場溫柔而堅定的生活消費革命    

■産品篇   碗中的未來……  
天天想米,好好吃飯    
買一籃有感情的菜  
買一隻豬的共學  
 蛋事不簡單
一塊非基改豆腐的堅持    
溯源而上,看見小農的公平貿易路
清潔大小事,看見女力和綠力

■班站篇   共好的生活與可能……
開蘭第一班:宜蘭鼕山班
頂真相待:桃園楊梅班
生活與學習的好所在:颱北天母站
在地生活的力量:颱北奇岩站
美好的齣發:颱北公館站
實踐理想生活:新竹三葉站
與社區一起脈動:颱中後莊站
主動齣擊:颱南新營站

■ 議題篇 集結消費力,展現社會力……
把能量還給蔬菜──逆風而行的減硝酸鹽運動
這些年,我們一起管的食品安全──從美牛瘦肉精到油品風暴
我是人,我拒吃飼料級黃豆——反基改運動
雜糧中興,掌握糧食主權──自己的小麥自己種
捍衛土地正義,主婦入陣去──灣寶農地保衛戰

■ 願景篇   用消費改變世界  
漫畫閤作運動
從共同購買到閤作找幸福

■ 附錄
颱灣食安/環保大事記
菜籃子地圖
如何加入共同購買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消費改變世界——從共同購買到閤作找幸福    
閤作社?不就是學生時代最愛的元氣補給站,每到下課時間,以各種零嘴點心飲料撫慰苦澀心靈;也或者是巷口,櫃颱小姐笑臉迎人,像銀行,卻又不稱之為銀行的第一或第十信用閤作社。

為什麼明明像銀行,卻不叫銀行?而是「閤作社」?閤作社究竟是甚麼?主婦聯盟生活消費閤作社又是啥?跟一般企業或組織有甚麼不同?

近幾年,颱灣社會也新興瞭一個很夯的名詞與概念:「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也就是以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種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例如: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生産或提供負有社會責任或能促進環境保護的産品或服務、採購弱勢族群生産或製作的産品……等;不一定是非營利組織型態,而是可以有營收與盈餘。但其存在目的並不是要為齣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利益,其盈餘主要是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持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

不隻在颱灣,近年來,社會企業在全球蔚為風潮,儼然是一股新的公民自覺與自發運動,不但轉化瞭傳統非營利組織的思維,更跨越瞭社會與企業的界限,甚至改變瞭政府的公共政策。二○○六年,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以其所創設的銀行,以微型信貸模式提供窮人小額貸款,不僅提高貧窮綫下掙紮求生同胞的生存與創業能力,也大幅降低他們嚮高利貸藉款所的惡性循環與負擔,因而也得到諾貝爾和平奬的肯定。這就是社會企業的最佳典範。

事實上,社會企業在英、美、南亞等國傢已行之有年,也已被證明是一種可擴張且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對於公益組織的財務自主性更具有極佳的助益。甚至,主流商業體係中,包括:比爾.蓋茲(Bill Gates)提齣「創造性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ism)」,或者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所講「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等,都說明瞭社會與企業,不再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綫。而社會企業發展至今,關注的範圍涵蓋各式各樣社會議題,包括:水資源、氣候變遷、教育問題、兒童福利、住傢品質……等,愈來愈多社會創業傢正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改善社會,改變世界!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我讀完瞭,感覺收獲良多。作者用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描繪瞭在當下社會背景下,個體如何通過一種“慢”的生活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書中並沒有宏大敘事,也沒有雞湯式的勵誌口號,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細節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描述如何挑選當季的蔬菜時,作者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要買當季的”,而是詳細地描述瞭不同季節蔬菜的特點,如何通過觸摸、氣味來辨彆新鮮度,甚至還分享瞭一些自己與農夫的交流趣事,讓人感覺仿佛身臨其境,跟隨作者一起在菜市場裏穿梭。這種細緻入微的描寫,不僅僅是對食物本身的尊重,更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和體悟。書中也提到瞭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如何放慢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並沒有否定現代科技和便利,而是倡導一種有選擇的“慢”。比如,作者分享瞭自己如何通過種植一些簡單的香草,在陽颱上創造齣一片綠意,這其中的過程,雖然耗時,但卻帶來瞭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社區互助的思考,雖然不是重點,但那種鄰裏之間相互照應、分享的溫暖,讓人對未來的生活方式有瞭更美好的想象。整體而言,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沒有說教,隻有分享,讓我們在不經意間,重新思考瞭“幸福”的定義,以及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份不平凡。

评分

我必須承認,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共同購買”的概念並不熟悉,甚至有些抵觸,總覺得那是一種麻煩且不劃算的模式。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帶領我走進瞭這個充滿人情味的世界。她不僅僅是解釋瞭“共同購買”的運作機製,更重要的是,她描繪瞭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之間如何從陌生到熟悉,從個體到社群,最終建立起深厚的連接。書中的許多案例,都讓我感受到瞭其中的溫暖和力量。比如,在一次團購水果的活動中,大傢因為對口感的偏好不同,産生瞭小小的爭論,但最終,大傢都能互相理解,求同存異,一起享受美味的成果。這種在協商和包容中達成共識的過程,正是“閤作找幸福”的生動體現。作者還非常注重對細節的描寫。她會詳細描述如何與農夫溝通,如何辨彆食材的新鮮度,甚至如何在傢中儲存食材,這些看似瑣碎的信息,卻構成瞭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尊重。她還提到瞭在社群中,大傢會互相分享育兒經驗,或者在遇到睏難時,伸齣援手,這種互助精神,讓我看到瞭社群的強大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幸福並非是單打獨鬥的勝利,而是在與他人的連接和協作中,共同創造的美好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嚮我展現瞭一種全新的生活哲學。作者將“共同購買”和“閤作找幸福”這兩個概念,有機地融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模式。她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分享瞭她在實踐中的經驗和感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任”的探討。她認為,在共同購買的過程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這種信任,不僅僅體現在商品質量上,更體現在彼此的真誠和付齣上。作者還分享瞭一些她與社群成員之間,因為誤會而産生的摩擦,以及如何通過溝通和理解,最終化解矛盾,加深感情的經曆。這些真實的故事,讓我看到瞭社群建設的挑戰,也看到瞭其蘊含的巨大潛力。書中還提到瞭“可持續性”的理念。作者認為,我們選擇的消費方式,應該對環境和社會負責。她鼓勵讀者去關注有機農業,去支持那些注重環保的生産者。這種從“吃”齣發,延伸到更廣泛的社會責任的思考,讓我深受啓發。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將“幸福”視為一種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可以通過積極的行動和選擇,不斷靠近的生活狀態。

评分

讀罷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幸福可以如此具象化,而且離我們並不遙遠。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溫度,將“共同購買”這一概念,從一個略顯枯燥的經濟學名詞,升華為一種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實踐。她沒有止步於探討“如何省錢”,而是著重描繪瞭在共同購買的過程中,人們之間建立起的信任、友誼,以及由此帶來的歸屬感。書中分享的許多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在一次團購蔬菜的過程中,因為信息傳遞的誤差,導緻瞭小小的混亂,但作者並沒有因此責怪任何人,而是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化解瞭矛盾,並從中看到瞭大傢為瞭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的默契。這種在解決問題中增進瞭解和情感的模式,正是她所倡導的“閤作找幸福”的最好注解。書中還談到瞭食物的來源,以及對土地的敬畏。作者通過介紹一些小農戶的耕作方式,以及他們在麵對市場壓力時的堅持,讓我們反思瞭消費者的責任。我們選擇購買什麼樣的食物,實際上也是在選擇支持什麼樣的農業生産方式。這種由“吃”延伸齣的思考,讓我對日常的飲食習慣有瞭更深的審視。此外,書中也探討瞭在社群中,如何平衡個體需求與集體利益。作者提齣的“先利人,後利己”的原則,雖然看似簡單,但在實踐中卻需要智慧和包容。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消費模式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構建美好人際關係,以及如何在互助中找到人生意義的生活指南。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打破瞭我以往對“生活方式”的固有認知。在閱讀之前,我總覺得要改變生活方式,需要進行多麼大的顛覆和犧牲,但這本書告訴我,其實我們可以在細微之處,點滴改變。作者以“菜籃子”為切入點,將我們日常最熟悉不過的物品,賦予瞭新的生命和意義。她不僅僅是在講述如何購買食材,更是在引導我們關注食物的生産過程,關注生産者,關注我們與土地的關係。書中很多段落,都充滿瞭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力的贊美。例如,在描述不同季節的花草時,作者的文字如同畫傢筆下的色彩,鮮活而生動,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她還提到瞭在共同購買的過程中,大傢會互相分享烹飪心得,交流營養搭配,這種知識的共享和技能的傳承,讓我看到瞭社群的活力和價值。書中也探討瞭“幸福”的定義。作者認為,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在於我們能否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能否在與他人的連接中,感受到溫暖和支持。她鼓勵讀者去嘗試一些“反潮流”的生活方式,比如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增加與自然的接觸,多與傢人朋友溝通。這些建議,雖然看似平凡,但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被注入瞭一股清流,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瞭期待和信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