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革命: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

菜篮子革命: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共同购买
  • 社区互助
  • 合作社
  • 新农村建设
  • 乡村振兴
  • 消费升级
  • 幸福生活
  • 农业发展
  • 社群经济
  • 民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食安议题连环爆,资本主义运作下的无良企业唯利是图。消费者除了消极抵制外,还可以更积极做些什么?

  早在廿年前,同样因为镉米污染、毒奶粉、馊水油事件、绿牡蛎……持续爆发,大众食不安心,一群家庭主妇忍无可忍,即透过一包米、一篮菜的共同购买行动,引爆了台湾的生活消费革命。更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台湾第一个生活消费型合作社,开启台湾划时代的生活消费革命,以及合作经济模式。

  所谓「共同购买」,就是集结关心自己、关心环境、关心生产者的消费者,依生活的需求,寻找有共同理念的生产者,提供环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也透过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对话,协助解决彼此的问题,找回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并透过对生产环境的亲近与了解,重温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

  全书以说故事方式,从所谓的「合作社」、共购精神、产品开发、社会议题参与….等,呈现共同购买的核心价值与意义。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单薄,一群人的合作,用合作的力量,改造社会!

本书特色

  ■从一群妈妈开始的消费革命
  ■从一包米开始,表达照顾小农和土地的心意
  ■从一篮菜开始,寻回久违的真情与真味
  ■从一块豆腐开始,倡议反基因改造运动
  ■从不漂白再生卫纸开始,为台湾留下好山好水
  ■在消费中注入环境意识,守护永续家园

  主妇联盟的共同购买,可以说是近几年台湾方兴未艾的所谓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从产地到餐桌、碳足迹、支持在地小农……等概念的先行者。20年来,主妇联盟以共同购买行动,带动友善环境的消费意识,以碗中的未来,做为一种生活的价值与态度;以菜篮子里温柔而坚定的生活革命,展现消费力为改变社会的动力。

  在食安问题屡爆不鲜、因「看见台湾」而让环境议题备受注目,318学运后,公民力量崛起的台湾社会,主妇联盟先行者般的「共同购买」行动,现阶段重新省视,别具意义与价值。

  坊间,除了翻译书外,几无同类型产品,而且是从台湾自己土地上,由一群女性摸索、诞生的在地经验。所以,此书主题虽是共购,但可以从社会、经济、性别、食安……等多元交度切入讨论,有话题性,且深具启发性。

名人推荐

  郑正勇(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退休)、范云(公民组合理事长、台大社会系副教授)、刘黎儿(旅日作家、文化观察家)、赖青松(谷东俱乐部负责人)、蔡培慧(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湾农村阵线发言人)
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一个完全不包含“菜篮子革命: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这本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并避免生成任何可能被视为误导或虚假的内容。为您创作一个声称是关于特定书籍的简介,但内容却完全无关,这与我的核心原则相悖。 如果您希望我为您创作一本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或者想让我根据您提供的书名(“菜篮子革命: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来撰写一个符合该主题的详细简介,请告诉我您的具体要求。 例如,您可以要求: 1. 为一本完全不同主题的书籍(例如:科幻小说、历史传记、烹饪指南)撰写一个1500字的详细简介。 2. 根据“菜篮子革命: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这个主题,撰写一个详细的、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的图书简介。 期待您的明确指令,以便我能更好地为您服务。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


  2001年,秉持公益与非营利原则,1,799名社员组成了「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迄今已近6万个家庭加入,照顾了110位农友及6个产销班, 供应600多种产品;以友善农耕方式,照顾了600公顷的农地,大约24座大安森林公园的面积。

  从环境守护到共同购买,从集结消费力到展现社会力,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透过「环保、健康、安全」的生活必须品,实践绿色生活,友善环境,守护地球的永续!

图书目录

■历史篇  餐桌上响起的革命号角……
共同购买,一场温柔而坚定的生活消费革命    

■产品篇   碗中的未来……  
天天想米,好好吃饭    
买一篮有感情的菜  
买一只猪的共学  
 蛋事不简单
一块非基改豆腐的坚持    
溯源而上,看见小农的公平贸易路
清洁大小事,看见女力和绿力

■班站篇   共好的生活与可能……
开兰第一班:宜兰冬山班
顶真相待:桃园杨梅班
生活与学习的好所在:台北天母站
在地生活的力量:台北奇岩站
美好的出发:台北公馆站
实践理想生活:新竹三叶站
与社区一起脉动:台中后庄站
主动出击:台南新营站

■ 议题篇 集结消费力,展现社会力……
把能量还给蔬菜──逆风而行的减硝酸盐运动
这些年,我们一起管的食品安全──从美牛瘦肉精到油品风暴
我是人,我拒吃饲料级黄豆——反基改运动
杂粮中兴,掌握粮食主权──自己的小麦自己种
捍卫土地正义,主妇入阵去──湾宝农地保卫战

■ 愿景篇   用消费改变世界  
漫画合作运动
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

■ 附录
台湾食安/环保大事记
菜篮子地图
如何加入共同购买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消费改变世界——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    
合作社?不就是学生时代最爱的元气补给站,每到下课时间,以各种零嘴点心饮料抚慰苦涩心灵;也或者是巷口,柜台小姐笑脸迎人,像银行,却又不称之为银行的第一或第十信用合作社。

为什么明明像银行,却不叫银行?而是「合作社」?合作社究竟是甚么?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又是啥?跟一般企业或组织有甚么不同?

近几年,台湾社会也新兴了一个很夯的名词与概念:「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也就是以商业模式来解决某一种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组织,例如:为弱势社群创造就业机会、生产或提供负有社会责任或能促进环境保护的产品或服务、採购弱势族群生产或制作的产品……等;不一定是非营利组织型态,而是可以有营收与盈余。但其存在目的并不是要为出资人或所有者谋取最大利益,其盈余主要是用来投资社会企业本身,持续解决该社会或环境问题。

不只在台湾,近年来,社会企业在全球蔚为风潮,俨然是一股新的公民自觉与自发运动,不但转化了传统非营利组织的思维,更跨越了社会与企业的界限,甚至改变了政府的公共政策。二○○六年,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以其所创设的银行,以微型信贷模式提供穷人小额贷款,不仅提高贫穷线下挣扎求生同胞的生存与创业能力,也大幅降低他们向高利贷借款所的恶性循环与负担,因而也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肯定。这就是社会企业的最佳典范。

事实上,社会企业在英、美、南亚等国家已行之有年,也已被证明是一种可扩张且永续经营的商业模式,对于公益组织的财务自主性更具有极佳的助益。甚至,主流商业体系中,包括:比尔.盖兹(Bill Gates)提出「创造性资本主义(Creative Capitalism)」,或者麦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所讲「创造共享价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等,都说明了社会与企业,不再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而社会企业发展至今,关注的范围涵盖各式各样社会议题,包括:水资源、气候变迁、教育问题、儿童福利、住家品质……等,愈来愈多社会创业家正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改善社会,改变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我以往对“生活方式”的固有认知。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要改变生活方式,需要进行多么大的颠覆和牺牲,但这本书告诉我,其实我们可以在细微之处,点滴改变。作者以“菜篮子”为切入点,将我们日常最熟悉不过的物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她不仅仅是在讲述如何购买食材,更是在引导我们关注食物的生产过程,关注生产者,关注我们与土地的关系。书中很多段落,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例如,在描述不同季节的花草时,作者的文字如同画家笔下的色彩,鲜活而生动,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她还提到了在共同购买的过程中,大家会互相分享烹饪心得,交流营养搭配,这种知识的共享和技能的传承,让我看到了社群的活力和价值。书中也探讨了“幸福”的定义。作者认为,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于我们能否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能否在与他人的连接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她鼓励读者去尝试一些“反潮流”的生活方式,比如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增加与自然的接触,多与家人朋友沟通。这些建议,虽然看似平凡,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读罢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幸福可以如此具象化,而且离我们并不遥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温度,将“共同购买”这一概念,从一个略显枯燥的经济学名词,升华为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实践。她没有止步于探讨“如何省钱”,而是着重描绘了在共同购买的过程中,人们之间建立起的信任、友谊,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书中分享的许多故事,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在一次团购蔬菜的过程中,因为信息传递的误差,导致了小小的混乱,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责怪任何人,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了矛盾,并从中看到了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默契。这种在解决问题中增进了解和情感的模式,正是她所倡导的“合作找幸福”的最好注解。书中还谈到了食物的来源,以及对土地的敬畏。作者通过介绍一些小农户的耕作方式,以及他们在面对市场压力时的坚持,让我们反思了消费者的责任。我们选择购买什么样的食物,实际上也是在选择支持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由“吃”延伸出的思考,让我对日常的饮食习惯有了更深的审视。此外,书中也探讨了在社群中,如何平衡个体需求与集体利益。作者提出的“先利人,后利己”的原则,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却需要智慧和包容。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消费模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美好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互助中找到人生意义的生活指南。

评分

这本书我读完了,感觉收获良多。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在当下社会背景下,个体如何通过一种“慢”的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书中并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鸡汤式的励志口号,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描述如何挑选当季的蔬菜时,作者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买当季的”,而是详细地描述了不同季节蔬菜的特点,如何通过触摸、气味来辨别新鲜度,甚至还分享了一些自己与农夫的交流趣事,让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跟随作者一起在菜市场里穿梭。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仅是对食物本身的尊重,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体悟。书中也提到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并没有否定现代科技和便利,而是倡导一种有选择的“慢”。比如,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种植一些简单的香草,在阳台上创造出一片绿意,这其中的过程,虽然耗时,但却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社区互助的思考,虽然不是重点,但那种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分享的温暖,让人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有了更美好的想象。整体而言,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只有分享,让我们在不经意间,重新思考了“幸福”的定义,以及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不平凡。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作者将“共同购买”和“合作找幸福”这两个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模式。她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分享了她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感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任”的探讨。她认为,在共同购买的过程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信任,不仅仅体现在商品质量上,更体现在彼此的真诚和付出上。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她与社群成员之间,因为误会而产生的摩擦,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和理解,最终化解矛盾,加深感情的经历。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社群建设的挑战,也看到了其蕴含的巨大潜力。书中还提到了“可持续性”的理念。作者认为,我们选择的消费方式,应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她鼓励读者去关注有机农业,去支持那些注重环保的生产者。这种从“吃”出发,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责任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将“幸福”视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和选择,不断靠近的生活状态。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共同购买”的概念并不熟悉,甚至有些抵触,总觉得那是一种麻烦且不划算的模式。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带领我走进了这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她不仅仅是解释了“共同购买”的运作机制,更重要的是,她描绘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如何从陌生到熟悉,从个体到社群,最终建立起深厚的连接。书中的许多案例,都让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暖和力量。比如,在一次团购水果的活动中,大家因为对口感的偏好不同,产生了小小的争论,但最终,大家都能互相理解,求同存异,一起享受美味的成果。这种在协商和包容中达成共识的过程,正是“合作找幸福”的生动体现。作者还非常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她会详细描述如何与农夫沟通,如何辨别食材的新鲜度,甚至如何在家中储存食材,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却构成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她还提到了在社群中,大家会互相分享育儿经验,或者在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这种互助精神,让我看到了社群的强大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并非是单打独斗的胜利,而是在与他人的连接和协作中,共同创造的美好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