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之殇:从高雄气爆解析环境正义与转型怠惰

永续之殇:从高雄气爆解析环境正义与转型怠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高雄气爆事件发生于今年8月1日凌晨,至今正好是事件满一百天。政府除了提出石化专区的构想,以及认为石化产业高值化办公室能解决石化业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值的问题之外,并没有提出任何因应世界上气候变迁、能源及产业转型的方向与策略。台湾的石化产业建立在政府能源补贴的获利基础上,创造出的产品附加价值不到4%,却耗用了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比率的44.84%、更佔能源产业的能源消耗比率达71.9%,显见石化产业已经面对整体经营环境的严峻转型挑战,未来,世界各国一旦启动碳排放贸易制裁,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因应台湾整体产业、能源、环境与民众健康,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特别邀集学者,合力撰写「永续之殇-从高雄气爆解析环境正义与转型怠惰」,以探讨我国的石化业问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周桂田


  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任职于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并担任台湾大学社科院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陈吉仲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农业经济学系博士,任职于国立中兴大学应用经济系。

赵家玮

  台湾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博士,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理事。

第二部分

许惠悰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博士,任职于中国医药大学健康风险管理学系。

庄秉洁

  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博士,任职于中兴大学环境工程学系。

沈健全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研究所毕业,任职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海洋环境工程系暨研究所。

杜文苓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博士,任职于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

第三部分   

蔡宏政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校区社会学系博士,任职于国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欧阳瑜

  台湾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博士、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任职于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

第四部分

洪文玲


  美国密西根大学造船及轮机工程博士,任职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造船工程系。

詹长权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博士,任职于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台大公卫学院副院长。

翁裕峰

  英国威尔斯卡尔地夫大学社会科学院博士,成功大学医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主编序

第一部分 褐色经济与气候变迁公约制裁
一、永续转型之痛 正视高耗能高排碳产业对台湾的挑战/周桂田
二、石化产业对台湾的经济贡献:兼论台湾石化业如何转型/陈吉仲
三、告别石化王国:以石化产业政策环评为起点/赵家玮

第二部分 空污与健康风险
四、石化工业区的空气污染问题与健康风险/许惠悰
五、PM2.5与石化产业/庄秉洁
六、石化业之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风险/沈健全
七、六轻VOCs争议与石化业管制俘虏问题/杜文苓

第三部分 永续治理
八、石化产业的资本积累:资产阶级民主化与民主风险治理的缺乏/蔡宏政
九、永续发展,一个治理的问题:从高雄气爆事件谈转型管理的落实/欧阳瑜

第四部分 公安与灾难
十、在地知识、污染、五轻关厂/洪文玲
十一、石化原料管线不该进市区/詹长权
十二、用爱思考高雄大爆炸:全灾难灾害防救的必要性/翁裕峰   

结论
十三、鉅变,台湾转型怠惰与转型迟滞之危机/周桂田

图书序言

永续转型之痛- 正视高耗能与高排碳产业对台湾的挑战/周桂田
 
一、说好要永续呢
 
近二十余年来台湾政府虽然随着国际绿色公约要求,逐步调整永续经济与产业政策方针,在现实的产业扩张上却不断发展与规划高耗能与高排碳石化业,并在不同阶段引发重大的社会抗争。而即使面对国际减碳与国内环境运动双重压力,但仍然遏止不住新兴工业化国家经常以扩充能源密集产业、尤其可制成各种民生必需品之石化业为主要快速经济扩张手段。
 
当我们跨年比较石化业、能源密集产业、工业部门之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碳、能源密集度与GDP贡献,可以看到,近十余年来石化业的能源消耗与排碳占全国比例节节升高,并带动全国的增长;然而,其GDP的贡献比例并没有增加,反而一直维持在低的平盘水准。换句话说,其显示十余年来石化业大部份仍然停留在耗能性的低附加价值产品,并未积极转型。对长期能源高度依赖的台湾,其除了为造成国内高耗能、高排碳之系统性成因,其长期以来未变革的结果,也结构性的造成台湾产业转型困境的问题所在。
 
这些现象显示,台湾政府20年来实际上并未为了因应气候变迁公约要求,积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朝向较少耗能、较少排碳的高值化方向发展。
 
二、褐色经济:持续上升的耗能结构
 
台湾由于缺乏天然资源,近20年来将近98%的能源自国外进口,进口能源依存度相当高。其分别为97.68%(2011)、97.76%(2010)、97.52%(2009)、97.50%(2008)、97.48%(2007),并且随着经济的成长进口能源数节节上升。近几年来实质的进口能源数为135,372千公秉油当量(1000KLOE) (2011),139,704千公秉油当量(1000KLOE) (2010),133,398千公秉油当量(1000KLOE) (2009)。
 
相应于高度依赖能源进口,在能源消耗结构上,由图一中可以看到,自1990年以来近20年台湾能源消耗数节节上升,而自1995年以来除了运输部门、服务业部门与住宅部门稳定的些微上升之外,主要带动能源消耗大幅成长的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在2,000年超越45%占比、在2,005年接近50%占比、在2,009年占比为52.5%、在2010年占比高达53.61%。这些趋势显示,台湾的能源消耗随者工业部门的成长而大幅增加,而其中耗能的产业又是带动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没有依照前述重要的气候变迁减碳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进行明确的转辙,反而背道而驰。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