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资源,无支薪,E论坛如何完成二十二天不间断的现场报导?
即使剩下十个人关注,我们都不会放弃报导事实。
「那时我们没有固定的帐篷、桌子和椅子,只见到济南路舞台旁,主办单位原本给媒体设立的帐篷区还有空位,就先行坐下打稿。其余没有椅子和桌子的E论坛记者就绕着帐篷席地而坐,用电脑打稿、4G基地台传稿。E论坛的第一天就是在如此克难的情形下开始的......」
318占领立院行动开始,台大新闻E论坛自发性投入报导,他们原先只是一群单纯记录事件现场的学生,却一跃成为反黑箱服贸运动的重要新闻来源;从仅仅八百多人关注的新闻所粉丝专页,变成十三万人仰赖的独立媒体。
他们以自己的青春为柴火。二十二天的日升日落,背后是每分每秒的紧绷,与将近九十人的轮番上阵与同心协力,累积成1,234则好新闻。他们来自台大、政大、师大、交大、东华等台湾各大学院校,从蹲坐马路边捧着电脑打稿,到攀爬拒马、彻夜守候,只为了每一个可能的新闻现场。
这本书记录了他们在反黑箱服贸运动期间,最真实的二十二天。
在新闻报导背后,他们历经了什么样的挫折、挣扎与冲突?又长出了什么样的新闻使命、热情与信念。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群年轻人在没有资源与支薪的情况下,决定以记者的身分走入现场?又是什么动力,使他们甘愿忍受日晒雨淋,坚守五百多个小时的现场报导?在没有中心领导的扁平组织下,他们如何集体协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报导?
这里头有集体的故事,也有个别记者的心声。有人在这场运动启蒙了他们的新闻使命,从中体会到如何运用所学贡献社会。也有人了解到新闻是众志成城的事业,需要团体协力合作。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新世代的新闻魂,也展示了新媒体的可能。
名人推荐 王泰俐(台大新闻所教授)
王维菁(师大大传所副教授兼所长)
方念萱(政大新闻系副教授)
何荣幸(天下杂志总主笔、台大新闻所实务教师)
吴筱玫(政大新闻系教授)
李怡志(雅虎台湾媒体发展管理部总编辑)
李明璁(台大社会系助理教授)
李惠仁(纪录片导演)
林乐群(公共电视国际部经理)
林鸿亦(辅大新闻传播学系助理教授)
林丽云(台大新闻所教授)
胡绮珍(师大大传所副教授)
柯裕棻(政大新闻系副教授)
音地大帝(大肠花论坛主持人、巨兽摇滚音乐祭主办人)
柳林玮(罗东圣母医院医师)
洪贞玲(台大新闻所教授)
苗博雅(废死联盟法务主任)
范云(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夏珍(风传媒总主笔)
张锦华(台大新闻所教授、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
张铁志(作家、政治与文化评论人)
许琼文(政大广电系副教授)
郭力昕(政大广电系副教授)
陈一姗(天下杂志副总编辑)
陈炳宏(师大大传所教授)
陈顺孝(辅大新闻传播学系副教授、辅仁大学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冯小非(上下游新闻市集共同创办人)
冯建三(政大新闻系教授、媒体改造学社理事长)
黄兆徽(台大新闻所实务教师)
黄哲斌(新闻工作者)
刘力仁(自由时报新北都会组长)
刘昌德(政大新闻系副教授)
蔡如音(师大大传所副教授)
郑一平(壹电视工会理事长)
郑国威(泛科知识总编辑)
聂永真(永真急制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