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进阶版
面对多半令人丧气、内容匮乏的政治辩论,
桑德尔无疑开了一帖众人亟需且作法高明的解药。
─E. J. Dionne Jr.,《为何美国人厌恶政治》与《起身,反击》作者
我们所处的时代,人民被赋予及享有的权利扩张了,公民的参政权也扩张了,却对于政治现状、对于自己的生活愈来愈感到困顿无力,这是因为,在这个媒体氾滥失控的年代里,我们对政府的评价总是仰赖它所投射出来的形象。
政府以总体经济为名的陈腔滥调,对今日贪得无厌的资本主义难以受民主政治约束的事实视而不见,任凭在市场运作的表面下所潜伏的各种道德欠缺问题,摧毁我们的公民组织、缩减我们的公共领域,而这种公共责任的转向与公民习惯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人们丢失了彼此互为关联绳结的共同体认同。
倘若我们不再相信自己能够形塑自己的命运,忽视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恐怕只会带来一次又一次选举过后的悲观结果。
桑德尔这本书的核心,正是围绕在如何恢复此种濒临垂危的社群意识上,也就是自我治理。
「自我治理,是一种选择自我目的之能力,以及尊重他人也有选择自我目的之权利,还需要对公共事务有一定的认知,并且对于这个与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的社会整体感到归属感、关怀与道德使命。」
桑德尔借由美国的政治传统,以及这十几年来炙手可热的道德议题为例,引导读者思考上述问题;其论述简明清晰,无疑地对我们当代的公共生活多所裨益。
本书收录了桑德尔继其代表作之后十余年来发表的文章,与我们熟悉的作者一贯重视的议题相同,内容主要在探索道德和公民难题,论述风格则维持了他一贯的清晰简明。这些文章既面向公民,也面向学者,且对于在政治政策及执行面上仿效美国的台湾来说,反映了我们诸多的政治社会状况。
〈内容分为三部分〉 桑德尔首先借由美国的政治传统揭示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道德缺失问题。例如,选举过程与道德价值的拉扯、政治人物的谎言,以及缺乏道德共鸣的政治论述如何使人民对政府感到幻灭。
第二部分「道德与政治争辩」,则是把近二十年来一些最热门的道德与政治议题搬上台面,其中包括优惠性差别待遇、医助自杀、同志权利、干细胞研究、污染许可证、犯罪惩治、市场的道德限度、个人权利与社群主张等,借此探讨市场运作和商业压力是如何摧毁公民组织、缩减公共领域,以及在各种机会、荣誉与报酬的公平分配争议的表面之下,经常出现的道德问题。
第三部分「自由主义、多元主义和社群」,着重在将前面所讨论的各种主题连结起来,用以检视当代较为突出的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并且评论它们的强项及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