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争议岛

台湾科技争议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以为只是一场瓦斯管起火的轻轨施工小事故而安然就寝,睁眼起来所见却是寸断柔肠的街道和满目疮痍的楼房。」-摘录自〈从高雄大爆炸看紧急应变制度的发展问题〉

  「这些食品添加物虽然无害,但是借这些物质『拼装』成『真正的』食物,真的是民众期待的食物吗?政府机关其实不会告诉我们。」-摘录自〈塑化风险社会-塑化剂风暴之管制结构与脉络分析〉


  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台湾甚至以科技发展为国策,计画将整个国家打造成「科技岛」。

  然而,科技带来的不只是发展与进步;伴随而来的,更可能是未知的问题—— 塑化剂、焚化炉、垃圾掩埋场、石化工业、科学园区选址、核四、八八风灾、高雄气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揭开了科技背后的种种风险与争议,食品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科技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灾难治理等等成为常民无法置身事外的议题。国家发展与人民权益、环境正义之间究竟如何取得平衡?

  本书以引发高度关注的在地议题出发,深入争议细节,反思既有观点,釐清问题症结。透过STS的角度,我们希望能深化关于科技争议的讨论,开启各方间的对话,解决争议,进而促进科技社会的转型。

  ◎本书部分文章附有QR-code,方便读者进一步探索与内文相关的网路资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文基


  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目前任教于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研究兴趣为医学史、科学史、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以及社会文化史。
 
傅大为

  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专长为STS、科技争议研究、性别与医疗、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有兴趣也在发展的议题包括专家与常民、孔恩与STS、20世纪现代社会的知识史、科技社会运动与STS。
 
范玫芳

  英国Lancaster University环境变迁与政策博士。目前任教于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研究兴趣在环境政治与政策、风险与灾难研究、审议民主与治理。着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例如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Environmental Politics,《科技、医疗与社会》。目前研究关注水资源和能源争议、在地知识和永续治理。

图书目录

导论:STS视野下的科技争议运动  傅大为                    
第一单元  核能争议一:绿盟、STS与人文社会观点  
导言  范玫芳
「从游行到公投的核能争议——绿盟、STS与人文社会观点」工作坊纪要  吴冠烨记录、张琦钰整理
核四公投相关争议之讨论  房思宏    
核能科技风险与价值冲突:STS与正义观点  范玫芳
    
第二单元 核能争议二:关于技术的不同想像     
导言  李尚仁    
「核能复兴?」工作坊纪要  詹穆彦记录、整理
核能,到底能不能?-活动报导与STS评析  洪靖    

第三单元    塑化剂风险与危机
塑化剂工作坊简介导言  洪均燊、柯云皓
「塑化剂争议」工作坊纪要  洪均燊纪录,傅大为修订
从STS/SCOT、常态意外,再思考塑化剂危机  傅大为
塑化风险社会-塑化剂风暴之管制结构与脉络分析  周桂田、徐健铭

第四单元 公民参与焚化炉科技争议
导言  范玫芳   
「公民参与焚化炉与掩埋场争议」工作坊纪要  易俊宏记录整理  
无效的风险沟通:以竹科焚化炉争议为例  邱花妹    
东山乡岭南村的掩埋场事件  王毓正    

第五单元 灾难治理争议    
导言  范玫芳    
「灾难治理」圆桌论坛纪要  张简妙琳整理
风险政治与灾害治理:从八八水灾反思灾害防救的典范移转  周桂田、黄维明    
灾难治理与STS  翁裕峰       
社福机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  李香洁    
从高雄大爆炸看紧急应变制度的发展问题  翁裕峰

第六单元  科技产业政策争议
导言  李河清   
「科学园区兴建争议事件:从中科三期环评谈起」工作坊纪要              张简妙琳整理    
国光石化的伦理及政策争议  石慧莹、刘小兰    

后记  王文基

图书序言

导论:STS 视野下的科技争议运动(部份摘录)      傅大为

从1984年,台湾的电子机械出口首次超越了纺织品开始,台湾就宣告世界「台湾科技岛」起飞了。 到1989年,因为台湾半导体代工业大发,是台湾股票族的全民运动,施振荣更大声疾唿这个台湾半导体科技岛的重要性,但才几年到二十世纪末,本来准备要从竹科大肆发展到南科、中科、高科的这个「半导体代工科技岛」,已经碰到了各种环境与能源的限制,还有社会代价的问题,中间也不乏对此质疑的科技争议运动的发展。而即使我们不问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不问台湾科技争议运动这十年来对半导体代工科技岛的挑战,单就台湾半导体的国际竞争而言,到了2012年,「失落的科技岛,抢救台湾二百万科技人」的报导 也都纷纷浮现。

如果我们可以把「台湾科技岛」的意识型态看成一种运动,从八〇年代中期的兴起到二十一世纪一〇年代中期浮现困境的这三十年看成是个历史过程,那么,它与台湾的科技争议运动同样近三十年的过程, 彼此的关系是甚么?似乎除了过去在抗议街头、在环评现场、今天也在法庭现场的交手外,真正交集并不多。但是不论如何,在台湾科技争议运动之路上的「台湾科技岛」魔咒,与台湾科技争议之论辩,既然已经交手多年,本文集命名为「台湾科技争议岛」,应该是恰当的。

是的,台湾有半导体代工的科技岛传统,但是台湾也有一个范围更广、争议更深的科技争议岛传统。除了半导体扩张下的科技争议外(本文集讨论到中科三期的环评),这个传统还包括了历史悠久的核四与核能争议、各种食品科技中的争议、垃圾处理科技争议、生育与健康争议、还有灾难治理争议等。我们再考虑,问题重重的核能科技,算是台湾科技岛的一部分吗?还有令台湾食品/化学品在国际上极为难看的塑化剂危机,无法说它不是台湾塑胶(科技)岛的一部分吧?另外当然还有科技岛的后门,谁来科学地处理台湾的垃圾?还有科技岛的社会代价,亦即如何处理以人为为主的风与水的灾害?当然,除了本文集所收集的案例外,台湾以「科技与法律」形式出现的科技争议,近几年来也越来越多,除了中科三期的争议问题外,还有RCA所留下污染的法律争议 等。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