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教交流與思考2012-2014(附光碟)

兩岸文教交流與思考2012-2014(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兩岸關係
  • 文化交流
  • 教育交流
  • 社會發展
  • 中國大陸
  • 颱灣
  • 2012-2014
  • 學術研究
  • 文化政策
  • 社會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作者長期研究與關注兩岸文教交流,尤其是開放大陸學曆採認與陸生來颱就學等相關議題。書中收集作者在2012-2014年間所撰述的短篇論述,除瞭持續追蹤上述兩大主題之外,也針對國內颱灣高等教育與攸關中小學教育的十二年國教專題撰述專文,同時更收錄對於曆史教育視野與國際與兩岸教育專題上作者的見解。在兩岸關係熱絡的互動之下,本書無異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同時也是作者嘗試用教育觀點詮釋兩岸關係的教材。對於關注兩岸關係以及曆史發展的人士,以及未來的研究而言,本書內容將提供讀者教育互動麵嚮的重要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
  中華民國兩岸文教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
  颱生會榮譽顧問

  主要學曆: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主要興趣:探索世界、文史、看電影、音樂,曾經去過二十個以上的國傢

  訪問學者經曆: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日本名古屋大學、中國北京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UBC)日本廣島大學

  重要榮譽:1980年獲頒博學類青年奬章; 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 江丙坤兩岸交流貢獻奬;四度榮獲淡江大學教學優良教師奬

  研究重點:國際教科書對中國與颱灣的認識、亞洲國傢學生遷移研究

圖書目錄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往事並不如煙
專題一 十二年國教專題扉頁
專題一 十二年國教專題
專題二 開放陸生來颱就學專題扉頁
專題二 開放陸生來颱就學專題
專題三 教育與國際曆史專題扉頁
專題三 教育與國際曆史專題
專題四 其他教育與社會觀察扉頁
專題四 其他教育與社會觀察
專題五 校園教學隨筆扉頁
專題五 校園教學隨筆

圖書序言

自序

往事並不如煙


  自從我在2010年8月底發現罹患肺腺癌至今,始終沒有一刻淡忘。從那一個日子開始,我似乎走入另外一個世界裏。除瞭原來的工作,傢庭生活之外,現在無疑增加瞭醫療此一重要領域。

  這一本書的每一個字都是我在生病之後纔寫的,收集的內容與方法雖然與過去不變,但是心情上大大不同。兩岸關係在2008年馬總統就任之後纔開始重視文教交流這一塊;從事此一領域的研究超過二十年以上的我,正圖有所發揮,沒有想到老天有意考驗我的意誌力,這幾年來,由於治療的關係,身體大不如前,研究與發錶日益減少,此乃意料中事。

  兩岸關係六十多年來首次開啓文教交流,互相招收高教學生,各種問題漸漸齣現,我很高興極將有機會一展長纔;  沒有想到一場大病使我必須長期麵對,甚至於隨時中止都有可能。這兩年多以來,我把自己所寫的集結成書,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人生無常。我深信這一本書所探討的內容很有深度,這可以從各方麵迴饋的反應獲得肯定。

  不過在此同時我的身體每況愈下。2013年春就咳得很厲害,大檢查之後發現轉移到脊椎與腦部。八月從日本迴來就開始放療-全腦電療;此外標靶藥也開始吃,一時之間心慌意亂。許多貴人與親朋好友都來關心,買瞭不少營養品。雖然如此,我還是為報紙寫文章,極少上電視。沒有想到來自各方的責難不斷,大傢希望我不憂國憂民,安心養病。

  由於身體退步,2014年作品大量減少,2015更是停産。許多好友叫我「不要工作,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大傢的好意我都知道,但是我必須工作養傢,也必須住颱北繼續治療。萬一年資到瞭要我退休搬齣去,我隻能迴高雄。那種變動之大可想而知。

  這一本書就是在我無能預期還有多少歲月可以用,趕快齣版。

  我認為往事並不如煙,除非你不重視。

楊景堯 2015/01/31於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圖書試讀

十二年國教不該匆促上路

報載新任教育部長首次發錶的教育政策是「自108 年起各高中職免試名額要高達五成以上」,許多明星高中校長跳腳,擔心明星光環被稀釋;教育團體也不滿,聲稱103 年就應該實施,政府不應該為七年後的教育部長開支票。這種「哪一年要實施,應該有多少免試百分比」,不知道已經吵多久瞭,換瞭教育部長還繼續吵下去。

馬總統在當選感言裏就提到,會檢討有哪一些政策該修正就要修正,筆者很希望他正視十二年國教給國內帶來的不安遠超過可以預期的好處,想想我們真的有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必要性嗎?我們真的有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條件嗎?當年曾經發錶〈十二年國教真的是全民共識嗎?〉一文的教育學者被邀請擔任十二年國教的宣導團長之後,冷漠成為教育學術界另外一種迴應。

一直到今天爭執的都是實施的技術問題,從來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主張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學者提齣完整的十二年教育內容,為什麼要延長?長期以來颱灣有太多的教育改革與課程改革,他們所預言的教育成果有哪一樣如同預期發生?把當年教育部委託學者完成許多「九年一貫課程研究」的論文拿來檢視就知道,接受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生程度有比以前更好嗎?很顯然對教育的不滿已經是另一種颱灣共識。

直至今日,所謂的十二年國教都在「免試方式與名額」上爭執,筆者更關心的是國人對此一議題的冷漠與無奈,甚至於連知識份子也都會「自反而縮」,不發言瞭。華勒斯坦早就說過,相對於許多馬剋思主義的爭論者「我比較重視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運作?」他認為這個世界不外是同時進行「無産階級化」與「資産階級化」;甚至於不斷推動「無産階級化」的發展,其實勞動者本身就是主要的推動力。

筆者想說的是,許多教育改革者的理想乃是源自於對於當前教育現況的不滿;主張十二年國教的部分人士也是懷有理想,就像當年提齣教改普設大學與九年一貫課程者的初衷一樣,都是為瞭颱灣未來的好。很遺憾的是,如同海耶剋在《到奴役之路》一書所提到的,許多計畫經濟的主張者很奇怪,為什麼當時他們所預期的事情都沒有發生?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