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教交流与思考2012-2014(附光碟)

两岸文教交流与思考2012-2014(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长期研究与关注两岸文教交流,尤其是开放大陆学历採认与陆生来台就学等相关议题。书中收集作者在2012-2014年间所撰述的短篇论述,除了持续追踪上述两大主题之外,也针对国内台湾高等教育与攸关中小学教育的十二年国教专题撰述专文,同时更收录对于历史教育视野与国际与两岸教育专题上作者的见解。在两岸关系热络的互动之下,本书无异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同时也是作者尝试用教育观点诠释两岸关系的教材。对于关注两岸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人士,以及未来的研究而言,本书内容将提供读者教育互动面向的重要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景尧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副教授
  中华民国两岸文教研究学会荣誉理事长
  台生会荣誉顾问

  主要学历: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主要兴趣:探索世界、文史、看电影、音乐,曾经去过二十个以上的国家

  访问学者经历: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国北京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UBC)日本广岛大学

  重要荣誉:1980年获颁博学类青年奖章; 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 江丙坤两岸交流贡献奖;四度荣获淡江大学教学优良教师奖

  研究重点:国际教科书对中国与台湾的认识、亚洲国家学生迁移研究

图书目录

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往事并不如烟
专题一 十二年国教专题扉页
专题一 十二年国教专题
专题二 开放陆生来台就学专题扉页
专题二 开放陆生来台就学专题
专题三 教育与国际历史专题扉页
专题三 教育与国际历史专题
专题四 其他教育与社会观察扉页
专题四 其他教育与社会观察
专题五 校园教学随笔扉页
专题五 校园教学随笔

图书序言

十二年国教不该匆促上路

报载新任教育部长首次发表的教育政策是「自108 年起各高中职免试名额要高达五成以上」,许多明星高中校长跳脚,担心明星光环被稀释;教育团体也不满,声称103 年就应该实施,政府不应该为七年后的教育部长开支票。这种「哪一年要实施,应该有多少免试百分比」,不知道已经吵多久了,换了教育部长还继续吵下去。

马总统在当选感言里就提到,会检讨有哪一些政策该修正就要修正,笔者很希望他正视十二年国教给国内带来的不安远超过可以预期的好处,想想我们真的有实施十二年国教的必要性吗?我们真的有实施十二年国教的条件吗?当年曾经发表〈十二年国教真的是全民共识吗?〉一文的教育学者被邀请担任十二年国教的宣导团长之后,冷漠成为教育学术界另外一种回应。

一直到今天争执的都是实施的技术问题,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主张实施十二年国教的学者提出完整的十二年教育内容,为什么要延长?长期以来台湾有太多的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他们所预言的教育成果有哪一样如同预期发生?把当年教育部委託学者完成许多「九年一贯课程研究」的论文拿来检视就知道,接受九年一贯课程的学生程度有比以前更好吗?很显然对教育的不满已经是另一种台湾共识。

直至今日,所谓的十二年国教都在「免试方式与名额」上争执,笔者更关心的是国人对此一议题的冷漠与无奈,甚至于连知识份子也都会「自反而缩」,不发言了。华勒斯坦早就说过,相对于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争论者「我比较重视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运作?」他认为这个世界不外是同时进行「无产阶级化」与「资产阶级化」;甚至于不断推动「无产阶级化」的发展,其实劳动者本身就是主要的推动力。

笔者想说的是,许多教育改革者的理想乃是源自于对于当前教育现况的不满;主张十二年国教的部分人士也是怀有理想,就像当年提出教改普设大学与九年一贯课程者的初衷一样,都是为了台湾未来的好。很遗憾的是,如同海耶克在《到奴役之路》一书所提到的,许多计画经济的主张者很奇怪,为什么当时他们所预期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