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

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都铎王朝
  • 英国历史
  • 金融史
  • 公共财政
  • 格雷欣爵士
  • 16世纪
  • 王室财政
  • 债务
  • 经济史
  • 政治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书分5篇13章与7个附录。第1篇有3章:首章介绍格雷欣家族事业的多角化经营,与王室的长期密切关系。第2章解说为何王室需要代理人,格雷欣之前两位代理人的业绩。第3章解说格雷欣担任代理人期间,遭遇的波折与过程。

  第2篇分2章,解说都铎的经济与财政背景。第4章综述三项背景。(1) 从英国长期的经济趋势来看,都铎有哪些阶段性的特点;(2) 解说都铎的铸币与贬值问题;(3) 国内外贸易的特点和业务规模。第5章分析王室的财务收支与困难,如何从铸币、出售王庄园林、卖官爵、颁授特许权,来弥补财务亏空。

  第3篇(6、7章)解说欧陆的金融与贸易市场:安特卫普(Antwerp)为何能成为16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安卫普的金主如何贷款给各国君主?

  第4篇(8-11章)分析格雷欣对外债与内债的贡献。第8章以具体细节,说明他替英国筹到多少资金,遇到哪些困难,作出哪些重要贡献。第9章提出1528-68年间的英镑汇率变动图,论证英国当时的财务实力,尚不足以在安特卫普操纵英镑汇率。第10章说明他对内债、货币重铸、外汇委员会,有哪些见解与建议。第11章析述他在外交危机协商、情报工作、採购军火的贡献。

  第5篇(12-13章)评价格雷欣的贡献,对比继任代理人的表现。书末有七项附录:(1) 格雷欣兴建的皇家交易所;(2) 格雷欣学院;(3) 海外探险商人;(4) 格雷欣与伦敦布业商会;(5) 格雷欣的商业日志;(6) 格雷欣的传记;(7) 英国的货币与币值。最后另附:大事纪、文献解说、参考书目。

  Sir Thomas Gresham (1519-79) was a remarkable Crown financier in Tudor England. This study begins with Tudor macroeconomic structure and micro evidence regarding England’s foreign debt in the 16th century. Detailed information will be used to illustrate Gresham’s manipulating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negotiations with major European money lenders, and evaluate his contributions to mitigate Tudor foreign debt problems.

  This monograph contains 13 chapters and 7 appendices.Two specific issues are examined and answered. (1) The structure of Tudor revenues and expenditures, to show how serious were the deficits. (2) How Gresham helped the Crown to arrange and defray foreign borrowings.

  To save the cost of borrowings and repayments, Gresham asked the Crown several times to allow him to manipulate exchange rates of Pound Sterling in the Bourse of Antwerp. Most Tudor economic historians misinterpreted Gresham’s letters as if he was able to do so. Based the recent available exchange rate statistics, I present the trend of exchange rate of Pound Sterling (1537-68) and argue that Gresham was unlikely to manipulate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 Antwerp. Gresham was boasting his proposals and it was a fortune that the Crown did not follow his project continuously.

繁荣与危机:16世纪英格兰的金融脉络与社会变迁 本书聚焦于16世纪都铎王朝鼎盛时期,一个国家如何在快速扩张的全球贸易和错综复杂的欧洲政治格局中,构建起自身的金融体系,以及这些体系如何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动态。 第一章:都铎王朝的财政引擎——从王室开支到国家债务 16世纪的英格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与经济转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不仅重塑了英格兰的信仰版图,更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冲击与机遇。通过解散修道院,王室在短期内获得了巨额的土地和财富,然而,持续的对外战争和宫廷的奢靡开支,使得王室财政迅速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本书将深入剖析都铎王朝如何从一个以传统税收为主的财政模式,逐步转向依赖复杂金融工具和外部借贷的现代国家财政体系。 1.1 战争的阴影与财政需求的激增: 都铎君主,尤其是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深陷于与法国和苏格兰的旷日持久的冲突之中。军事行动的开销远超国家税收能力。我们考察了这些战争如何成为推动财政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从招募雇佣兵到建立常备海军,每一次军事部署都对国家信用的考验。 1.2 王室信用的建立与维护: 在没有中央银行的时代,王室信誉是国家金融运作的基石。本书详细描绘了王室如何通过授予特许状、垄断贸易权利以及承诺固定的偿还利率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特别关注了王室对国内外商人群体的依赖程度,以及这种依赖如何在权力结构中制造新的制衡关系。 1.3 税收制度的僵化与革新: 尽管财富增长,但都铎王朝的税收体系仍然沿袭中世纪的模式,效率低下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们分析了“什一税”(Tithe)和“财产税”(Subsidy)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王室尝试通过议会推动税制改革的艰难历程。税收的不足,直接催生了对借贷的强烈需求。 第二章:欧洲金融网络的延伸与英格兰的融入 16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了低地国家、意大利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英格兰并非孤立于这场金融革命之外,而是积极参与其中,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节点。 2.1 安特卫普的金融中心地位及其辐射效应: 安特卫普作为当时欧洲的金融十字路口,对英格兰的融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书探讨了英格兰商人如何利用安特卫普的汇兑系统,将英格兰的羊毛、锡等商品换取欧洲大陆所需的硬通货(如佛罗林或塔勒)。分析了英格兰王室在安特卫普建立的早期信贷关系网。 2.2 早期信贷机构的角色: 在现代银行尚未成熟的背景下,意大利的银行家族和低地国家的富商成为了王室的主要债权人。我们研究了这些早期金融中介机构的操作模式,包括他们如何通过信用证、远期合约等工具为王室提供资金支持。重点分析了这些借贷行为的成本——高昂的利息和潜在的政治影响。 2.3 白银流动与货币稳定性的挑战: 随着西班牙通过美洲白银的涌入,欧洲的货币供应量剧增,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英格兰的都铎王朝如何在有限的白银储备下,维持英镑(Pound Sterling)的相对稳定,以及他们如何应对铸币的纯度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贸易、殖民扩张与国家财富的再分配 都铎王朝的金融活动与对外贸易的扩展密不可分。羊毛和纺织品是英格兰的主要出口商品,其贸易的兴衰直接影响到王室的财政健康和国内的社会稳定。 3.1 羊毛产业的衰落与纺织业的兴起: 圈地运动导致了羊毛生产的集中化,虽然短期内为王室带来了财富,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本书考察了政府为扶持新兴的、更具附加值的纺织品出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了传统商会(如“五港口同盟”)的权力。 3.2 特许贸易公司的诞生与国家干预: 为了开拓新市场,特别是对俄国和东方的贸易,都铎君主开始授予“特许贸易公司”(Chartered Companies)垄断权。我们分析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模式,它们如何充当了王室的代理人,协助王室进行金融交易,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政治风险。这些公司的扩张,标志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 3.3 地方经济的金融化: 金融活动不再仅限于伦敦的王室宫廷。随着贸易的增长,地方上的富裕乡绅和新兴城市商人阶层开始积累资本。本书探讨了这些地方精英如何通过土地抵押、地方信贷网络,将自己的财富与国家金融体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地方治理中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 第四章:金融压力下的社会张力与政治后果 金融扩张的代价是沉重的。国家债务的累积和频繁的财政紧缩政策,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最终影响了政治决策的制定。 4.1 破产与“债务减免”的政治操作: 都铎王朝多次面临无法按期偿还巨额债务的窘境。本书将聚焦于王室如何通过“宣告破产”(Repudiation)或“延期偿付”(Rescheduling)等手段来减轻财政压力。这些行为对国内外的商业信心造成了怎样的长期损害,以及王室如何通过政治手腕来平息债权人的愤怒。 4.2 债务与宫廷政治: 在都铎宫廷中,对王室的“亲近度”往往与获取有利的金融合同直接挂钩。我们分析了大臣和近臣如何利用其影响力,为自己或其商业伙伴争取王室贷款担保或垄断特许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宫廷内部的派系斗争。 4.3 财政危机与社会动荡的关联: 税收的增加和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直接引发了农民起义和城市骚乱(如1549年的“凯特之乱”)。本书将论证,虽然这些起义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土地和宗教问题,但其背后深层次的驱动力,往往与国家为支付战争或宫廷开支而采取的掠夺性财政政策密切相关。 结论:都铎金融遗产的审视 本书旨在全面描绘16世纪英格兰独特的金融环境,展示一个正在从封建体系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政体,是如何通过复杂且充满风险的金融手段来维持其政治稳定和军事野心。都铎王朝的经验证明,一个有效运作的财政体系,是国家主权得以巩固的关键要素,而其建立和维护的代价,往往由最脆弱的社会阶层承担。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为理解后世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一个必要的历史坐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建诚 (Cheng-chung Lai)


  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人。国立清华大学经济系荣誉退休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学术着作有:《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1990,2011)、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 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 Oxford UP,主编)、《亚当史密斯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2002,2009)、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启超的经济面向》(2006,2010)、《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 机,1531-1602》(2008,2010)、《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2015)。

  半学术性的着作有:《重商主义的窘境》(1992)、《年鑑学派管窥》(译着,1996,2003)、《绿野仙踪与中国》(1998)、《经济史的趣味》(2010)、《经济思想史的趣味》(2011)、《井田辨:诸说辩驳》(2012)。

图书目录

图片
地图
前言
 
I格雷欣家族与王室代理人
1      格雷欣家族与事业
1家族史综观
2理查‧格雷欣(1494-1549)
3约翰‧格雷欣(1495-1556)
4托玛士‧格雷欣(1519-79)
5小约翰‧格雷欣(1518-60)
6家族事业
2      格雷欣之前的王室代理人
1王室为何需要代理人?
2筹措外债的艰苦
3 Stephen Vaughan
4 Sir William Dansell
3      曲折的代理人之路
1爱德华六世的指派
2玛丽女王时期的波折
3 Dauntsey接手4个月
4格雷欣回任
5伊莉莎白女王的倚重
6代理人的旅费、办公费、薪资、佣金
7格雷欣的工作团队
 
II都铎王朝的财经与债务
4      经贸结构与决策
1长期的变动趋势
2铸币与贬值
3内陆贸易与海外贸易
4枢密院的经贸决策
5      财政收支与弥补措施
1综观概述
2亨利七世(1485-1509)
3亨利八世(1509-47)
4爱德华六世(1547-53)
5玛丽一世(1553-8)
6伊莉莎白一世(1558-1603)
7弥补亏空的措施
8弥补亏空的效果
 
III欧陆的金融与贸易市场
6      外债的需求与供给
1菲利浦二世的四次国库破产
2金融市场的结构与运作模式
3主要的金融集团
7      安特卫普港的兴衰
1工商业优势
2国际金融中心
3对英国的重要性
4英荷关系
5动荡与衰退
 
IV内债协商
8      赴欧陆筹措与偿还外债
1爱德华六世时期(1552年1月到1553年7月)
2玛丽一世时期(1553年11月到1558年11月)
3伊莉莎白一世时期(1558年11月到1567年3月)
4与日耳曼金主协商借款
5外债的总额与复杂性
6阻碍与困难
9      英镑的汇率与操纵的可能性
        1都铎王朝的英镑汇率
        2格雷欣有能力操纵汇率吗?
10    内债募集‧重铸货币‧外汇管制
1内债募集
2重铸货币(1559-61)
3皇家外汇委员会
11    危机协商‧情报工作‧採购军火
1军饷船事件的危机协商
2外交折冲‧贸易谈判‧情报工作
3採购武器与军需
 
V贡献与评价
12    委曲与荣耀
1与女王结账
2与首辅结盟
3贡献与评价
13    格雷欣之后的王室代理人
1格雷欣的接任者Palavicino
2斯图亚特王朝初期的王室代理人
 
附录
1 皇家交易所
2 格雷欣学院
3 海外探险商人
4 格雷欣与伦敦布业商会
5 格雷欣的商业日志
6 格雷欣的传记
7 英国的货币与币值
 
大事纪
文献解说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近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尤其是关于国家债务、货币流通以及国际金融的议题。当我在书店里看到《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经济史的深度剖析。 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在经济学界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提出的“劣币驱逐良币”原则,至今仍是理解货币现象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一本以他为主角,并且聚焦于其在都铎王朝时期“外债筹措”方面的书籍,无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吸引力。我知道,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对外扩张、对抗西班牙无不耗费巨资。而当时英格兰的经济实力,与欧洲大陆的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也就是“外债”,来维持国家的运转和发展,这其中一定有着极其复杂的博弈和策略。 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具体地阐述格雷欣爵士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他是否仅仅是扮演一个债务中介的角色,还是他本身就拥有强大的金融实力和人脉,能够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金融市场?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当时与英格兰进行外债交易的那些“巨贾”们,他们是谁?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这本书会如何解释“王室”与“巨贾”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了都铎王朝的财政决策?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生动的历史叙述,为我揭示那个时期英格兰如何在财政上度过难关,并最终走向辉煌。

评分

读到《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钱”的重要性,以及“人”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对于台湾读者而言,我们都经历过国家经济起飞的阶段,深知资金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临重大挑战时,如何筹措资金更是考验一个国家领导层智慧的关键。 都铎王朝,特别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一个充满帝国野心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外部威胁的时代。为了维持其在欧洲的地位,对抗强大的西班牙,甚至支持新教国家,英格兰王室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的英格兰,尽管国力蒸蒸日上,但毕竟体量有限,完全依靠国内税收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开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外债筹措”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本书以格雷欣爵士为切入点,将他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紧密联系起来,这让我非常好奇。格雷欣爵士,作为当时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商人,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政府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他如何理解当时英格兰的财政困境,又是如何利用他的商业网络和金融知识,为王室筹集到宝贵的外部资金。他与当时欧洲主要的金融家们是如何打交道的?他提出的融资方案有哪些创新之处?书中是否会揭示一些王室在借贷过程中的政治考量,以及“巨贾”们在其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都铎王朝的辉煌成就,除了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也离不开背后那些默默付出、运筹帷幄的金融精英们。

评分

这本书名《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光听名字就充满了戏剧性,让我联想到的是一场充满智慧与风险的商业博弈,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都铎王朝。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特别是16世纪欧洲历史略有涉猎的台湾读者来说,都铎王朝的故事总是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而“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更是让我感到好奇。 我对于“外债筹措”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觉得这是国家运作中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毕竟,再强大的国家,在面临巨额的开销时,也可能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正是这样一个时期,它需要资金来对抗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需要资金来支持海外的探索,需要资金来维持国内的稳定。 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格雷欣爵士与都铎王朝“外债筹措”的联系上,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我猜想,格雷欣爵士一定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很可能是一位具有卓越金融头脑和政治敏感度的人物。他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为英格兰王室争取到有利的借贷条件?他是否会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或者说,他所代表的“巨贾”阶层,是如何与“王室”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国家财政难题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当时欧洲主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家?他们是如何评估英格兰的信用风险?又是如何促成这些庞大的借贷交易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个时代,让我看到,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金融运作,以及像格雷欣爵士这样的人物,是如何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契机,纯粹是因为对“都铎王朝”这几个字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着迷。从孩提时代接触到关于亨利八世的故事,到后来通过各种影视作品和历史书籍,我对那个时代君王们的雄心壮志、爱恨情仇,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总有一种深深的向往。而“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虽然不是像伊丽莎白一世那样家喻户晓,但作为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 “外债筹措”这个角度,对我来说也相当新颖。我们通常会更多地关注都铎王朝的政治格局、宗教改革,或者对外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但对国家财政运作的细致了解,却相对较少。这本书聚焦于这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猜想,当时的英格兰,作为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必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如何有效地利用外来资金,并且不至于让国家陷入财政危机,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挑战与智慧。我非常想知道,格雷欣爵士是如何在这场“数字与权力的游戏”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他是如何与欧洲的银行家们周旋?他提出的方案又有哪些独到之处?这本书是否会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都铎王朝是如何在财政上支撑其扩张和统治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以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式来理解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都铎王朝。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份量,像是要带我们一窥那个波涛汹涌的都铎王朝,特别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那段充满权力斗争、宗教改革,还有最重要的——国家财政的艰困时期。我一直对英国历史,尤其是那个大航海时代初期的社会经济变迁很有兴趣,而“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即使是在台湾,也时不时会在一些金融史、经济学相关的讨论中被提及,他提出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更是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当看到这本以他为主角,并且聚焦于都铎王朝外债筹措的书名时,我立刻就感到一股莫名的吸引力。 尤其“外债筹措”这几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都铎王朝,尤其是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登基的时候,国家已经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像是为了应对西班牙的威胁、支持荷兰的独立战争,以及维护国内的稳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的英格兰,虽然国力正在逐步上升,但与欧洲大陆的一些强大经济体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筹集到足够的外债,并且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甚至发展壮大,这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充满了戏剧性。我非常好奇,格雷欣爵士,这位被誉为“商业之父”的人物,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是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经验,为当时的英格兰王室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借钱,背后必然牵涉到复杂的金融手段、政治博弈,甚至是国际关系的处理。我期待这本书能详细剖析这些过程,让我了解到那个时代英国在财政上的脆弱与韧性,以及格雷欣爵士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中,凭借其非凡的才能,为都铎王朝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

读到这本书名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一幅幅宏伟的历史画面:身着华丽宫廷服饰的都铎君主,身披铠甲的战士,以及那些在港口忙碌的商船。而“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则像是那其中一股默默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尤其是在经济层面。台湾的经济发展历史,也曾有过类似“国家发展需要资金支持”的阶段,所以“外债筹措”这个主题,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更在于其经济的根基是否稳固。都铎王朝,尤其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正处于一个从岛国走向海上霸权的转型期。这中间必然伴随着巨额的开销,无论是应对来自西班牙的威胁,还是支持海外的探险和殖民活动。而当国内的财力不足以支撑时,向外借贷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这本书的书名“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精准地抓住了这个核心。它点出了“王室”与“巨贾”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在这个过程中,权力与金钱的交织,以及格雷欣爵士作为“巨贾”的代表,是如何与“王室”进行互动,共同解决国家财政难题的。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格雷欣爵士的个人魅力和商业智慧?他是否只是一位纯粹的金融家,还是同时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参与者?他提出的那些“外债筹措”方案,在当时是如何被设计和实施的?是否会涉及一些我们现在看来很熟悉的金融工具,或者是一些在当时独有的创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都铎王朝背后不为人知的财政运作,让我看到,支撑那个辉煌时代的,除了君主的威严和战争的胜利,还有像格雷欣爵士这样,在幕后默默付出努力的金融巨匠。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那个时代的兴趣点。都铎王朝,尤其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格兰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而“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已经和“金融”、“商业”等词语联系在了一起。 “外债筹措”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我们都知道,战争需要钱,帝国扩张需要钱,甚至国家日常的运转都需要钱。而16世纪的英格兰,正处于一个内外挑战并存的时期,它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抵御西班牙的侵略,需要资金来支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探险活动,这背后必然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仅仅依靠国内的税收,是远远不够的。 这本书聚焦于格雷欣爵士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这位被誉为“商业之父”的人物,在当时是如何扮演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的?他是否仅仅是一个代理人,负责联系和安排借贷,还是他本身就能够影响和设计整个融资方案?书中是否会深入描绘他与当时欧洲各大金融中心,如安特卫普、佛罗伦斯等地的金融家们进行的复杂谈判?他提出的那些“外债筹措”的具体策略和手段是什么?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我们现在看来非常熟悉的金融工具,或者是在那个时代才有的独特金融创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都铎王朝背后不为人知的财政运作,让我看到,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支撑其对外扩张和国家发展的,除了君王的雄才大略,还有像格雷欣爵士这样,在金融领域运筹帷幄的智慧。

评分

拿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并非华丽的封面,而是那略带古朴气息的书名:《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对我这样的台湾读者来说,都铎王朝的故事总是带着一种遥远的、却又充满戏剧性的魅力。而“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虽然我不是经济史的专家,但也隐约知道他在金融史上的重要性。 “外债筹措”这个主题,尤其是放在16世纪的都铎王朝背景下,立刻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一般。我知道那个时期,英格兰的国力正在崛起,但同时也要面对来自欧洲大陆的强大挑战,特别是与西班牙之间的较量。这些战争和政治博弈,无疑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而当时的英格兰,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海上强国,本土的经济能力是否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开销?很可能就需要向外借贷。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描绘格雷欣爵士是如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扮演一个关键角色的。他是否只是一个执行者,还是一个策略制定者?他如何与欧洲的金融中心,比如佛罗伦斯、热那亚或者安特卫普的那些“巨贾”们打交道?他提出的“外债筹措”方案,有哪些独到的地方?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我们今天看来非常熟悉的金融工具,还是完全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创新?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王室财政的运作细节,让我们看到,在光鲜亮丽的宫廷背后,是如何依靠精密的金融运作来支撑整个国家的运转?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都铎王朝的崛起,除了英明的君主和勇敢的战士,还有像格雷欣爵士这样的金融操盘手,在幕后默默地贡献着他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这本书名时,立刻就有一种被拉入历史深处的拉扯感。都铎王朝,特别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对我们台湾的读者来说,总带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既有电视剧里渲染的宫廷斗争,也有历史书上记载的重大事件,但对于国家财政如何运作,尤其是如何进行“外债筹措”这样具体而关键的方面,了解却不多。 “格雷欣爵士”这个名字,虽然不是人人皆知,但其背后的经济学意义,“劣币驱逐良币”的法则,却早已在台湾的商业和经济讨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所以,当书名直接点出他与都铎王朝“外债筹措”的联系时,我立刻就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并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我知道,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对抗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支持荷兰独立战争,以及不断发展的海军和贸易,都需要海量的资金。而当时的英格兰,虽然在崛起,但与欧洲大陆的经济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也就是“外债”,来支撑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这绝对是一门精妙的学问。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格雷欣爵士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他是一个纯粹的金融家,还是一个政治家?他如何与那些欧洲的“巨贾”们进行谈判,又是如何为都铎王朝争取到最有利的条件?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当时英国的信用状况,以及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往来?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都铎王朝时期,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那些不为人知的金融操作细节,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除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实力,还有稳健的财政基础和高超的金融智慧。

评分

当我看到《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1519-79)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这本书名的时候,立刻就被其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和商业智慧所吸引。对于身处台湾,一个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我们对“经济发展”和“资金筹措”这些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都铎王朝,特别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而国家财政的稳健与否,直接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 “外债筹措”这个主题,在历史研究中往往不像政治斗争或宗教改革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是支撑一个国家对外扩张、军事防御以及国内建设的基石。我很好奇,在那个信息不发达、金融体系远不如现在成熟的时代,英格兰王室是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外债筹措的?格雷欣爵士,作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是否仅仅是扮演一个代理人的身份,还是他本身就具备了影响国际金融格局的能力? 这本书的书名明确点出了“王室”与“巨贾”之间的关系,这让我联想到,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充满了政治角力与商业谈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格雷欣爵士是如何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商业网络,为都铎王朝获取必要的资金。他提出的具体方案有哪些?是否涉及高风险的贷款,或是更具创造性的融资方式?书中是否会描绘那些当时欧洲主要的金融中心,以及那些活跃其中的“巨贾”们,他们是如何与英格兰王室进行交易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都铎王朝财政运作的窗口,让我看到,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经济的逻辑与政治的力量是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塑造着国家的命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