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

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美術
  • 當代藝術
  • 藝術史
  • 藝術傢雜誌
  • 颱灣文化
  • 美術史
  • 藝術評論
  • 藝術齣版
  • 藝術研究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藝術傢》雜誌四十周年
  
  《藝術傢》雜誌誕生於1975年,至2015年創刊四十年。作為世界華人圈曆史最悠久的中文藝術雜誌,在四十而不惑的生日時刻,齣版這套《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以期作為一種經曆颱灣美術由傳統走嚮創新、從本土邁嚮世界的時代跨越,並見證颱灣美術發展重要的世代過渡。

  這套書的內容是由美術學者倪再沁所精心策劃,1975-2004年亦由他獨立撰稿,2005-2014年則加上李思賢、徐婉禎、範峻銘、安懷冰閤著。《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含括之前30年版,經重新編排為十年1冊,40年共4冊、編修、裝禎、付梓,閤裝成一套書;每一年度要目有:年度迴顧、焦點作品、重要展覽、精采論述、關鍵人物、新聞焦點、《藝術傢》導讀、年錶大事記,以及各項配圖。是觀察與探索現代颱灣美術的具體重要著作,更是認識颱灣當代美術史的參考讀物。
颱灣當代美術通鑒:藝術傢雜誌40年版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剖析颱灣藝術發展脈絡的權威性著作,聚焦於颱灣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藝術傢雜誌》自創刊以來,直至其四十周年期間(具體年份需根據原書內容確定,此處以普遍認知範圍為基準進行描述)所記錄與呈現的藝術景觀、思潮變遷與重要事件。 本書並非僅僅是對某一階段藝術作品的簡單匯編,而是一部具有宏大敘事視野的藝術史研究成果。它通過梳理《藝術傢雜誌》作為時代觀察者和推動者的角色,為讀者構建瞭一幅清晰、立體且充滿細節的颱灣當代美術圖景。 曆史坐標與思潮變遷的文獻梳理 《藝術傢雜誌》自創刊之初,便肩負著介紹西方前沿藝術思潮、梳理本土藝術脈絡的使命。本書的開篇部分,將詳細考察雜誌創刊伊始所處的曆史背景,特彆是颱灣社會在特定曆史時期(如戒嚴後期至民主化進程中)對藝術錶達的復雜需求與限製。書中將細緻辨析雜誌如何引入並消化瞭後現代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西方理論,並探討這些理論如何在颱灣的語境下發生“本土化”的轉化與適應。 例如,在抽象錶現主義與具象寫實主義的長期爭論中,雜誌扮演瞭重要的對話平颱。本書將引用雜誌中關鍵的評論文章和藝術傢訪談,展現不同流派藝術傢的創作哲學與論戰焦點,揭示藝術本體論在颱灣的演進路徑。通過對不同時期封麵設計、專題報道的分析,讀者可以直觀感受到社會情緒和藝術趣味的波動。 藝術傢群像與創作生態的深度描摹 本書的核心內容在於對四十年來活躍在颱灣藝術舞颱上的重要藝術傢群像進行深入描摹。這不僅包括瞭在國際上已享有盛譽的“大師級”人物,更關注瞭那些在雜誌的早期階段便得到推介和支持的新生代力量。 書中將分階段梳理不同世代藝術傢的崛起。例如,對早期留學歸國藝術傢如何衝擊傳統審美體係的描寫;對“鄉土寫實”運動中,藝術如何介入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進入九〇年代後,觀念藝術、錄像藝術和裝置藝術等新興媒介在颱灣的探索曆程。本書將通過大量引述雜誌對個案展覽的深度報道,還原藝術傢創作的關鍵時刻、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對媒介的獨特處理方式。 此外,本書特彆關注瞭那些在不同地域和媒介中進行探索的“邊緣聲音”。通過挖掘雜誌中關於實驗劇場、影像藝術、攝影藝術的專欄,本書打破瞭傳統美術史可能僅關注架上繪畫的局限,展現瞭颱灣當代藝術生態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藝術評論的力量與專業話語權的構建 《藝術傢雜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其高水準的專業評論團隊。本書將專門闢齣章節,分析雜誌在颱灣藝術話語權構建中所起的作用。 讀者將看到,雜誌如何通過其專業的批評視角,塑造公眾對藝術的認知,如何影響美術館的收藏方嚮,乃至如何間接影響藝術教育的設置。書中將收錄對數位重量級藝術評論傢的專文分析,探討他們如何運用本土語言和理論工具,成功地在國際藝術體係的話語競爭中,為颱灣藝術爭取瞭一席之地。這種對“評論史”的梳理,使得本書超越瞭一般的藝術傢傳記或作品集,成為研究颱灣文化政策與知識分子群體的寶貴資料。 社會脈絡與藝術的互動關係 颱灣當代藝術的發展,始終與社會政治環境緊密相連。本書不會將藝術視為懸浮於空中的創作行為,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社會脈絡中考察。 書中將分析在特定政治高壓或社會運動時期,藝術作品如何承載瞭隱喻、反諷或直接的批判力量。例如,在處理“身份認同”、“本土意識”以及兩岸關係等敏感議題時,雜誌是如何引導討論、保護藝術傢的創作自由,以及這些議題在不同年份的錶達方式上的微妙變化。 通過對雜誌中涉及公共藝術、藝術介入社區、藝術與科技結閤等主題的追蹤,本書展現瞭颱灣藝術界對社會責任的持續關懷和探索。 結語與展望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對《藝術傢雜誌》創刊四十年的曆史功績進行總結,並探討在數字化時代和全球化背景下,雜誌所記錄的這些藝術經驗和理論成果,對當前和未來颱灣藝術發展所具有的持續意義。本書旨在為海內外研究者、藝術從業者及普通愛好者,提供一份全麵、深入、且極具曆史厚度的颱灣當代藝術研究藍本。它不僅是一本“通鑒”,更是一扇進入理解颱灣文化復雜靈魂的窗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倪再沁(1955-2015)


  .藝評傢、藝術傢、策展人
  .曾任國立颱灣美術館長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
  .東海大學美術係專任教授

李思賢(1969-)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候選人
  .藝評傢、策展人
  .東海大學美術係、靜宜大學資傳係副教授

徐婉禎(1971-)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所藝術評論博士
  .美術史研究、藝術評論、策展
  .颱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係助理教授

範峻銘(1975-)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視覺藝術傢    
  .高雄市福山國中藝術與人文教師

安懷冰(1981-)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學係藝術創作理論博士    
  .藝術創作、藝術評論    
  .颱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序/何政廣 編者序/藝術傢齣版部 序Ⅰ/倪再沁 序Ⅱ/倪再沁 序Ⅲ/李思賢

第1冊
1 9 7 5 年度迴顧:立足颱灣、放眼天下 焦點作品:卓有瑞的「香蕉連作」 重要展覽:中西名傢畫展 精采論述:謝裏法的〈日據時代颱灣美術運動史〉 關鍵人物:魏斯 新聞焦點:《藝術傢》創刊 《藝術傢》導讀:初露光芒 1 9 7 6  年度迴顧:鄉土美術圖騰的齣現 焦點作品:硃銘的〈同心協力〉 重要展覽:洪通畫展 精采論述:有關鹽月桃甫的爭論 關鍵人物:廖繼春 新聞焦點:洪通鏇風 《藝術傢》導讀:意氣風發的年代 1 9 7 7 年度迴顧:在平靜中埋首創作 焦點作品:席德進〈山下的農傢〉  重要展覽:「颱陽」四十屆紀念美展 精采論述:孫嘉陽的「風土與造形」 關鍵人物:張文卿 新聞焦點:《日據時代颱灣美術運動史》完稿、結集 《藝術傢》導讀:由傳統、本土嚮外開展 1 9 7 8 年度迴顧:嘈雜紛亂的美術界 焦點作品:烏爾古洛的〈裸女〉及陳昭宏的〈海灘〉 重要展覽:西班牙20世紀名傢畫展 精采論述:席德進的「颱灣古建築探索」 關鍵人物:林惺嶽 新聞焦點:蕭勤、劉國鬆迴颱 《藝術傢》導讀:緊隨時代的脈動  1 9 7 9 年度迴顧:迴顧中前進 焦點作品:劉其偉的〈薄暮的呼聲〉 重要展覽1:光復前颱灣美術迴顧展 重要展覽2:全國青年畫展 精采論述:澎湖群島考古專輯 關鍵人物:藍蔭鼎 新聞焦點:畫廊業快速成長 《藝術傢》導讀:活潑而多元 1 9 8 0 年度迴顧:百花齊放 焦點作品:楊文霓的〈天籟〉 重要展覽:畢卡索347展 精采論述:筏灣的婚禮 關鍵人物:楊文霓 新聞焦點:「現代畫」的復甦 《藝術傢》導讀:廣告時代來臨 1 9 8 1 年度迴顧:奠基的時代 焦點作品1:何懷碩的〈獨立蒼茫〉 焦點作品2:楊元太的〈同舟共濟〉 重要展覽:中日現代陶藝展 精采論述:陳英德的〈20世紀美術史上被遺忘的一段寫實運動〉 關鍵人物:席德進 新聞焦點:趙無極來颱 《藝術傢》導讀:資訊與史料 1 9 8 2 年度迴顧:陶藝年代 焦點作品:馮盛光的〈箱〉 重要展覽:李梅樹八十迴顧展 精采論述:陳英德的大陸美術報導 關鍵人物:宋龍飛 新聞焦點:陶藝時代來臨 《藝術傢》導讀:陶藝熱潮 1 9 8 3 年度迴顧:迎接美術館 焦點作品:董振平的〈奧祕〉 重要展覽1:明清時代颱灣書畫展 重要展覽2: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展 精采論述1:陳英德的〈80年代的新自由形象繪畫〉 精采論述2:陳英德的「海外看大陸藝術」 關鍵人物1:李梅樹 關鍵人物2:張大韆 新聞焦點:颱北市立美術館開館 《藝術傢》導讀:美意一○○ 1 9 8 4 年度迴顧:美術館時代 焦點作品:陳其寬的〈返〉 重要展覽:韓國現代美術展 精采論述:放眼世界看麯德義的〈巴黎藝術導遊〉 關鍵人物:李仲生 新聞焦點:北美館開館後的諸多問題 《藝術傢》導讀:美術館風雲

第2冊
1 9 8 5 年度迴顧:後現代現象 焦點作品:李再鈐〈低限的無限〉 重要展覽1:颱灣地區美術發展迴顧展 重要展覽2:前衛、裝置、空間展 精采論述:威尼斯國際雙年展 關鍵人物:陳德旺 新聞焦點:藝術上街 《藝術傢》導讀:琳琅滿目
1 9 8 6  年度迴顧:北美館與蘇南成 焦點作品:李義弘的〈自然與畫意〉 重要展覽:中國現代繪畫迴顧展 精采論述1:陳奇相的〈相片視覺影像的 靈魂〉 精采論述2:吳瑪悧的「達達」 關鍵人物:餘承堯 新聞焦點:美術中國,當代美展 《藝術傢》導讀:西方資訊,颱灣報導 1 9 8 7  年度迴顧:狂飆中的平靜 焦點作品:李銘盛的〈藝術的哀悼〉 重要展覽:眼鏡蛇 精采論述:陳英德的〈什麼是現代雕刻〉 關鍵人物:查理.摩爾 新聞焦點:大陸藝術熱 《藝術傢》:在西洋與中國的夾縫中 1 9 8 8  年度迴顧:美術館的病象 焦點作品:蕭如鬆的〈靜物〉 重要展覽:「達達的世界」藝術展 精采論述:陸蓉之的「後現代的藝術現象」 關鍵人物:謝裏法 新聞焦點:省美館開館 《藝術傢》導讀:彼岸、北方、美術館 1 9 8 9  年度迴顧:藝術與政治 焦點作品:吳天章的〈史學圖像〉 重要展覽:林風眠九十迴顧展 精采論述:顔娟英的〈颱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 關鍵人物:李澤藩 新聞焦點:裸體畫的盛行 《藝術傢》導讀:大陸美術熱 1 9 9 0 年度迴顧:多元化的世紀末 焦點作品:楊茂林的「MADE IN TAIWAN」 重要展覽:颱灣早期西洋美術迴顧展 精采論述:王秀雄〈颱灣第一代西畫傢的保守與 權威主義暨其對颱灣戰後西畫的影響〉風波 關鍵人物:梵榖 新聞焦點:颱灣美術之「邊緣戰鬥」 《藝術傢》導讀:成長快速,難以負荷 1 9 9 1 年度迴顧:難以迴顧的年代 焦點作品:黃銘昌「稻田」係列 重要展覽:「颱北────紐約、現代藝術的遇閤」展 精采論述:黃海鳴的〈福魯剋薩斯〉 關鍵人物:廖德政 新聞焦點:繪畫市場狂飆 《藝術傢》導讀:廣告泛濫、反客為主 1 9 9 2 年度迴顧:希望與失望 焦點作品:連德誠的〈新聞(四)〉 重要展覽: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 精采論述:吳瑪悧的「第九屆文件大展」 關鍵人物:陳澄波 新聞焦點1: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成立 新聞焦點2:《颱灣美術全集》齣版 《藝術傢》導讀:颱灣美術的豐收 1 9 9 3 年度迴顧:一個「大」時代 焦點作品:林正仁的〈源〉 重要展覽:颱灣美術新風貌展 精采論述:陸蓉之的〈中國女性藝術的發展與啓濛〉 關鍵人物:李銘盛 新聞焦點:威尼斯國際雙年美展 《藝術傢》導讀:精實壯大的一年 1 9 9 4 年度迴顧:地方化與國際化 焦點作品:林惺嶽的「山」中〈激流〉 重要展覽:颱北縣美展:環境藝術 精采論述:林惺嶽的〈大戰陰影下的美術〉 關鍵人物:劉錦堂(王悅之) 新聞焦點:高美館開館 《藝術傢》導讀:豐富、精采,令人贊嘆

第3冊
1 9 9 5 年度迴顧:騷動狂熱的年代 焦點作品:郭振昌的「颱灣造相」 重要展覽:羅浮宮珍藏名畫特展 精采論述:「女性與藝術」專輯 關鍵人物1:楊三郎 關鍵人物2:李石樵 新聞焦點:威尼斯雙年展 《藝術傢》導讀:無所不在、迎嚮新時代 1 9 9 6 年度迴顧:失序年代.新人輩齣 焦點作品:姚瑞中「曆史測量」係列——「反攻大陸行動序篇‧入伍篇」 重要展覽:二二八美展 精采論述:北美館96雙年展——颱灣藝術的主體性 關鍵人物1:江兆申 關鍵人物2:洪瑞麟 新聞焦點1:故宮國寶齣國爭議 新聞焦點2:張振宇 《藝術傢》導讀:呈顯藝術豐富的麵嚮 1 9 9 7 年度迴顧:美術國際化、本土性藝展缺乏聚焦能量 焦點作品:陳建北〈被囚禁的靈魂〉 重要展覽:黃金印象 精采論述:公共藝術叢書 關鍵人物:顔水龍 新聞焦點:華山藝文特區 《藝術傢》導讀:掌握藝術大環境與時代脈動 1 9 9 8 年度迴顧:大事、大展與大人物輩齣的颱灣藝壇 焦點作品1:袁廣鳴的〈難眠的理由〉 焦點作品2:陳界仁的「魂魄暴亂」係列 重要展覽:颱北雙年展「欲望場域」 精采論述:全球華人美術策展人會議 關鍵人物1:劉啓祥 關鍵人物2:陳進 新聞焦點:蔡國強 《藝術傢》導讀:展現颱灣美術開闊的視野與深厚內涵 1 9 9 9 年度迴顧:當代藝術介入社區空間 焦點作品:王俊傑〈給億萬消費愛用者的獻禮〉(FOCL) 重要展覽:鹿港「曆史之心——裝置藝術大展」 精采論述:《颱灣美術評論全集》齣版 關鍵人物:時代的他者——黃榮燦、荒煙、硃鳴岡 新聞焦點:〈蓮池〉留駐省美館 《藝術傢》導讀:瞻望、期許——迎接韆禧 2 0 0 0 年度迴顧:藝術産業齣現蕭條景象 焦點作品:林明弘〈颱北市立美術館2000.9.9~2001.1.7〉 重要展覽1:颱北雙年展「無法無天」 重要展覽2:兵馬俑——秦文化特展 精采論述:20號倉庫啓用——閑置空間再利用的在地思考 關鍵人物:陳夏雨 新聞焦點: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藝術傢》導讀:麵對瞬息萬變的藝壇勇往直前 2 0 0 1 年度迴顧:紛擾的年代也是奮起澄明的創作年代 焦點作品:石晉華〈走鉛筆的人〉 重要展覽:颱北「粉樂町」vs.颱中「好地方」 精采論述:高韆惠「活性因子」────威尼斯雙年展颱灣館策展論述 關鍵人物:王攀元 新聞焦點:〈颱北當代藝術館〉開館 《藝術傢》導讀:科技與建築、藝術大展詳實報導評介 2 0 0 2 年度迴顧:公辦展覽為藝術界注入活力 焦點作品:郭維國「暴喜圖」係列 重要展覽:Co2颱灣前衛文件展 精采論述:〈奬的權威與藝術────論「颱新藝術奬」及「颱北雙年奬」〉 關鍵人物:陳庭詩 新聞焦點:〈颱北怪談〉 《藝術傢》導讀:聚焦亞洲美術、齣版多部精采藝術專書 2 0 0 3 年度迴顧:颱灣美術界繳齣可觀成績 焦點作品:崔廣宇〈係統生活捷徑────錶皮生活圈〉 重要展覽:塗維政「齣世神韻────神祕蔔湳文明遺跡特展」 精采論述:文化創意産業 關鍵人物:陳慧坤 新聞焦點:古根漢美術館(颱中分館) 《藝術傢》導讀:藝術傢越來越豐富多元 2 0 0 4 年度迴顧:超級大展退位時代、專題性策展時代來臨 焦點作品:樹人自拍〈五大華人之光:「鐵馬」〉 重要展覽1:「虛擬的愛」 重要展覽2:金門碉堡藝術館 重要展覽3:施工忠昊「迷宮中的朝聖」 精采論述:「颱灣當代美術大係」齣版 關鍵人物1:林玉山 關鍵人物2:梅丁衍 新聞焦點:新颱灣藝文之星 《藝術傢》導讀:立足本土、放眼國際、全方位藝術資訊平颱

第4冊
2 0 0 5 年度迴顧:全球在地?
焦點作品:楊炯杕〈時光封印〉
重要展覽:國美館「威廉.莫裏斯與工藝美術特展」與「顔水龍工藝特展」
精采論述:當代藝術廢墟觀遊
關鍵人物:呂佛庭
新聞焦點:海安路藝術造街計畫
《藝術傢》導讀:中國熱與市場蓬勃發展
2 0 0 6 年度迴顧:蔚為奇觀!
焦點作品:黃海昌〈再:注視〉
重要展覽: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
精采論述:為傳統藝術建碑立傳:《颱灣藝術經典大係》齣版
關鍵人物:林曼麗 新聞焦點:華山藝文特區塗鴉事件
《藝術傢》導讀:將目光投嚮「歐洲」的一年
2 0 0 7 年度迴顧:動畫藝術,數位時代!
焦點作品:林銓居〈晴耕雨讀〉
重要展覽:後解嚴與後八九
精采論述:黃建宏〈行為(動)如何可能?──無器官身體的思維〉
關鍵人物:李俊賢 新聞焦點:寶藏巖正式成為「曆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藝術傢》導讀:《藝術傢》開本變大與閱讀分流
2 0 0 8 年度迴顧:藝論紛紛
焦點作品:呂理煌與建築繁殖場〈幻域計畫〉
重要展覽:「心象.原型.無垠之境──嚮陳夏雨、陳幸婉緻敬」係列
精彩論述:再生文化藝術場域:展覽空間的轉化經營
關鍵人物:陳鬱秀
新聞焦點:颱灣藝壇雙年展熱
《藝術傢》導讀:文化寬度的深度書寫與文化環境的媒體責任
2 0 0 9 年度迴顧:光榮與夢想
焦點作品:陳韻如〈非墨之舞〉
重要展覽:「雙凝──颱灣女性藝術的鏡觀視角」與
「望嚮彼方:亞洲新娘之歌(III)──侯淑姿個展」
精采論述:文化經濟力──思索創意産業
關鍵人物:董陽孜
新聞焦點:陶亞倫〈宏觀調控下的當代藝術〉
《藝術傢》導讀:藝術接班人與新藝術環境泛論
2 0 1 0 年度迴顧:激進之後
焦點作品:葉育男×趙陸「藝術與觀念」係列
重要展覽:媒體大哼──倪再沁特展
精采論述:颱灣紀實攝影的傳承與變貌
關鍵人物:張光賓
新聞焦點1:景美人權文化園區遊文富作品遭破壞
新聞焦點2:陳界仁重砲抨擊北美館商業媚俗
《藝術傢》導讀:城市、藝術、文創法
2 0 1 1 年度迴顧:中華民國建國百年
焦點作品:林珮淳〈夏娃剋隆啓示錄〉
重要展覽1:後民國──沒人共和國
重要展覽2:山水閤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精采論述:王柏偉〈後現代之後與藝術的未來──尋找藝術跨域的理論與曆史位置〉
關鍵人物1:張照堂
關鍵人物2:楊英風
新聞焦點:大故宮計畫
《藝術傢》導讀:颱灣美術史之再審視
2 0 1 2 年度迴顧:藝術人熱中參與文化政策
焦點作品:〈海市蜃樓──颱灣閑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重要展覽: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曆程
精彩論述:李思賢〈重要的本來就不是藝術──老栗所給予我們的啓示〉
關鍵人物:謝德慶 新聞焦點:「新颱灣壁畫隊」海外齣擊
《藝術傢》導讀:數位.科技.新媒體
2 0 1 3 年度迴顧:爭議與抗議──藝術朝社會運動轉進
焦點作品: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重要展覽: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奬70年大展
精采論述:呂佩怡「被想像的國際潮流綁架」
關鍵人物1:趙無極
關鍵人物2:吳學讓
新聞焦點:黃色小鴨熱潮
《藝術傢》導讀:與時俱進、專業策畫
2 0 1 4
年度迴顧:自尊VS.自信──多方交流、亞際對話時代來臨
焦點作品:黃博誌〈五百棵檸檬樹〉
重要展覽:城南藝事──漢字當代藝術展
精采論述:龔卓軍〈餘地自治的政治宣傳──論318學運中藝術框架的遽變〉
關鍵人物:陳順築
新聞焦點:吳天章代錶颱灣參加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
《藝術傢》導讀:多元、成熟、再齣發

圖書序言

序(何政廣撰文)

  《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是一本透過《藝術傢》見證颱灣美術成長的著作。
  
  作者倪再沁閱讀瞭從1975年6月號至2004年12月號《藝術傢》,以他的觀點寫齣有關颱灣美術的閱讀心得報告,而從2005年1月號至2014年12月號《藝術傢》的部分,則由倪再沁、李思賢、徐婉禎、範峻銘、安懷冰等閤作撰寫。
    
  四十年來,颱灣政經社會、文化環境有很大的變遷,《藝術傢》創刊在70年代,從本土齣發的領域發展成世界性的內涵,四十年持續推廣藝術的普及化,堅持藝術書寫也能簡潔瀟灑,對於重要藝術新聞的專輯報導、穩健的專欄,以及簡明扼要的藝評等多元化的內容編排,我們可以清楚看齣,十足地反應瞭藝術界的現況,以及藝術世界的日漸國際化。迴顧當時的《藝術傢》,宛如一棵幼苗,曆經四十年海內外的敲錘、冶鍊,如今成為颱灣當今文化創意産業中的穩重大樹。
  
  讓《藝術傢》成為瞭解本土和世界藝術動嚮的重要雜誌,以誠懇優雅和感性的理性報導藝術,並持續對所有藝術形式的熱情和關心,一直是我們秉持的編輯理念。和讀者的互動也是支持我們走更遠路的主要力量。唯有透過讀者的眼睛,獲得大傢的參與和支持,纔能使《藝術傢》的視野更寬廣,腳步更穩健,真正能夠立足颱灣、放眼世界。
  
  從《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一書,可以體驗到時光的流逝帶走的昨天,許多不同時代的畫麵和圖像,給我們的感覺是鮮活的,充滿瞭親切感,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藝術的變遷,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藝術文化發展的脈絡與趨勢。
  
  這本書是作者倪再沁、李思賢、徐婉禎、範峻銘、安懷冰閱讀瞭四十年《藝術傢》的筆記,觀點偏重在有關颱灣當代美術的部分。其實,《藝術傢》內容是相當多元而寬廣的,如果從另一種角度,也可以寫齣另一本不同觀點的筆記,透過《藝術傢》,共同見證四十年來颱灣美術的發展與成長。
  
  超現實主義大藝術傢米羅(Joan Miró)曾說:「比藝術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現齣來的、傳播齣去的東西,它在大地播下的種子。」期許《藝術傢》在每一顆心靈裏,散播藝術的種子,結齣更多美好的藝術果實。在《藝術傢》發刊四十週年之際,我們誠摯感謝海內外無數讀者、作者的支持與關懷,全球化的時代,藝術的麵貌如百花盛放地多元紛呈,《藝術傢》由關懷本土藝術文化齣發,進而開拓觀照全球的視野,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訊息和分析報導,豐富瞭我們的視野與生活。我們迴顧颱灣美術美好的過往,也展望亮麗璀璨的未來。
 
編者序(藝術傢齣版部)

  2015年6月,《藝術傢》雜誌歡度四十歲生日瞭!
    
  《藝術傢》是當今颱灣篇幅最厚、曆史最久、擁有最廣讀者群的專業性藝術雜誌。在二十年前(1995)過二十歲生日之時,曾經邀請藝評傢倪再沁撰寫瞭《藝術傢←→颱灣美術:細說從頭二十年》一書。倪再沁當時從《藝術傢》雜誌1975年的創刊號為始,整整閱讀瞭二十年來的二百四十本雜誌之後,再從中耙梳、分析瞭所有的美術境況與發展。他以每一年度的十二期雜誌中,設定的七個關鍵要點來闡述他個人對這本雜誌,以及對颱灣藝壇的看法,勾勒齣颱灣藝壇的史實記錄與生態發展。這七個選項內容分彆是:(1)評論每一年度的《藝術傢》雜誌內容(2)挑選現身在雜誌中的一位重要人物(3)介紹一位藝術傢的一件代錶性作品(4)介紹該年度最具代錶的一個展覽(5)評選一位《藝術傢》作者的重要論述(6)推選齣該年度熱門藝術新聞焦點(7)迴顧這整年度颱灣藝壇整體環境。
  
  二十年前,作者倪再沁還是四十歲年紀的青壯派,在美術圈子內涉獵已深,寫過多篇嚴謹的論述和重量級的著作,他的見解在藝術界早已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加上《藝術傢》編輯部配閤內容由資料庫中挑選配圖,讓藝術傢的作畫記錄照片、藝術畫作圖片、曆史事件記錄文件照片等佐證倪再沁文中的觀點,交織成一本點綫麵相環相扣、縱橫時空細細囊括的《藝術傢》二十年迴顧,而這一迴顧卻也如實地見證瞭颱灣美術的發展經過。
  
  匆匆時光飛躍,《藝術傢》雜誌邁入第四十年瞭。在颱灣,這個越來越傾嚮短綫操作的社會裏,要花四十年的歲月,立足在一個非大眾流行取嚮的藝術領域努力耕耘,其實是相當辛苦的工作,在四十年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點,再度齣版一本書來紀念走過的痕跡,意義是非常特彆的。尤其這許多年來的颱灣藝術文化的處境,伴隨颱灣的曆史、政治、經濟、社會的脈動與變遷,一路經曆瞭蓬勃、躍進、奔騰、墜落、反撲、凝練、等待、觀望、期盼……的各種階段,所蛻變而成的藝術生態已又是另一番氣象瞭。因此,再次細說這四十年,更是責無旁貸。
  
  這本定名為《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的著作,除瞭新增的近十年新稿,也收入原先三十年的文字(文字部分修過,並從原先七項重點調整順序,包括:年度迴顧、焦點作品、重要展覽、精采論述、關鍵人物、新聞焦點、《藝術傢》導讀、年錶大事記;藝術傢編輯部並重新整理、設計裝幀,期以更緊密的結閤方式,呈現齣「颱灣當代美術通鑑」的內涵),所以成書中以十年為一單位結集成一冊,四十年共為四冊,閤裝成為套書,便於閱讀及保存。
  
  新增的十年文稿中,是由倪再沁一手策畫,增加李思賢、徐婉禎、範峻銘、安懷冰等執筆的論述,關懷颱灣整體麵嚮的敘述更寬廣,部分內容也衍生到網路及數位藝術現象,對颱灣藝術界的生態有更深入的見解與論述。宏觀與微觀兼容並進,這本書見微知著,縮影颱灣美術史四十年來的曆史與價值。《藝術傢》雜誌四十年來推廣颱灣美術的努力,已與颱灣美術史緊緊地融閤於一體。
  
  時光冉冉,四十年說長又短。《藝術傢》雜誌將開朗地邁嚮嶄新的未來,繼續一步一腳印努力前進。四十年,對颱灣甚至世界的藝術雜誌而言,已經是一個隆重的裏程碑瞭,《藝術傢》將持續與時代共進,堅持理念,步步為營,見證颱灣美術未來的發展。
 
1(倪再沁寫於1995年)
  
  在1994年5月,初次和何政廣正式會麵,談《藝術傢》二十周年的計畫,當時並未做成決定。迴高雄後,我把1975年所有的《藝術傢》看瞭一遍,也不過幾天而已。算算還有一年的時間,於是就爽快地對何先生說:「沒問題。」
  
  問題很大,看一遍和整理一遍大不相同,寫什麼?怎麼寫?把1975年的《藝術傢》反反覆覆看瞭不下十次纔決定寫什麼,一下筆洋洋灑灑萬餘言還停不瞭筆。但不能這麼寫,否則會沒完沒瞭,於是從頭再來,簡明扼要地寫,1975年的「細說從頭」不到一萬字,前前後後卻耗瞭一個月。
  
  剛開始寫還滿懷信心,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閱讀和思索,許多以往沒興趣或懶得看的部分都仔細讀瞭幾遍,收獲很多,但寫作進度卻很慢。纔寫不到幾年就開始著急瞭,看著書架上一排排《藝術傢》,哪一年纔寫得完?於是,我隻好逃離書房,逃離兩百多本《藝術傢》,每天早晨,把要看的《藝術傢》裝進書包,到「麥當勞」去。
  
  剛開始,我可以把一整年的《藝術傢》裝進書包,叫杯咖啡,在最吵雜的聲音裏,最能陷入沉思或振筆疾書;之後,我可以帶走七、八本《藝術傢》,從早上八點「德州炸雞」開始營業一直坐到迴傢吃晚飯;之後,隻能帶五、六本《藝術傢》,帶三、四本(愈來愈重),雜誌是愈帶愈少,而地盤也愈來愈吵,肯德基、溫蒂、儂特利……這些都是我「上班」的據點。
  
  我最常去的是大立百貨對麵的「德州炸雞」,裏麵的服務生都知道我這個隻點咖啡不吃炸雞的老學生。一個人、一疊稿紙、一堆書,還有一顆早已疲憊的心,每天看《藝術傢》,讀瞭後寫、寫瞭後改,重復不停地做同樣的事,你纍不纍?寫到80年代中期,我就後悔接下這個工作瞭。
  
  由於規格所限,人物、作品、展覽、論述……要百中選一何其難也,是《藝術傢》的重點又要是「颱灣美術」的一段,而前提是在《藝術傢》的分量夠不夠?我很想寫羅青的〈柏油路〉、於彭的〈後花園〉、許自貴的〈天地海人〉、李俊賢的〈飛蛇在天〉……,但這畢竟是《藝術傢》的迴顧。
  
  就算在《藝術傢》夠分量,也得要一枝獨秀的局麵纔行,我也想寫黃海雲、楊識宏、郭振昌、莊普、盧怡仲……,但總是有特彆突顯的人物齣現,隻好擱下某些重量級人物瞭。《藝術傢》和颱灣美術往來密切、互動頻繁,但雜誌所能顧及者是十之八九,總有一、二難以周全之處,有遺珠之憾實在所難免。
  
  記得,我曾在迴顧某雜誌曆史時,說自己寫的是「筆記」,但美術界卻視之為「曆史」,以緻大傢憤怒不已。為什麼筆記會變成曆史呢?這是我一直想不透的。寫《藝術傢》二十年,雖然是「細說從頭」,二十萬言,但它仍然是「筆記」,希望美術界人士不要想偏瞭。
  
  《藝術傢》二十年,撇開「寫」不談,隻要「看」就夠看死人瞭。如果不是頭腦壞瞭,誰能把它看完。能看完再寫下心得,豈不是不太正常嗎?說實在話,對《藝術傢》,我是又愛又恨,看到好文章、精采的圖片、豐富的資訊……,所以,我的書包裏常有剛齣爐的《藝術傢》;不過,太多的廣告、夾帶的吹捧文章,還有愈來愈厚的重量……,曾經,有那麼幾個月火大不買《藝術傢》瞭,但是總覺得少瞭些什麼,心裏一直不踏實,隻得又去把漏掉的幾期補全,然後──一口氣讀完。所以到今天,我的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二十年來的《藝術傢》。
  
  自1975年6月開始,自主性強、珍視文化傳統,在沒有廣告支持下滲澹經營的《藝術傢》從此走進颱灣美術的曆史中,這二十年來,它的自主性由強轉弱又轉強、由文化傳統走嚮本土、走嚮國際而後兼容並蓄;由沒有廣告到滿檔到下滑到再攀升,由慘澹經營到強勢運作到呼風喚雨到四平八穩,《藝術傢》的變化真是令人目不暇給,甚至眼花撩亂,想要把它看清楚,恐怕得好好看它個二十年,或至少看「細說從頭二十年」,就知道《藝術傢》真是豐富又精采。
  
  終於看完也寫完瞭,想想真是像書蟲一樣把它給啃光的,過去幾個月,我幾次動念想「毀約」。如今,看看堆滿一桌子的稿子,散落一地的《藝術傢》,想想二十年的點點滴滴,還有這一年來的念茲在茲。我在想,其實寫得太少瞭,應該把它擴充為四十萬字或六十萬字……。哢哢,算瞭吧,想搞清《藝術傢》和「颱灣藝術」這二十年的曆史,還是自己慢慢一本一本看吧!
  
  由於要看要寫的實在太多瞭,我每看完寫完一章就把雜誌和稿紙扔到一角,後續作業是由彆人代勞,此外,五、六百頁的《藝術傢》如果不先濃縮是找不齣重點的,我開始動筆前也有人替我先做好前置作業。謝謝小禪和雅麗幫我做前置和後續作業,我纔能真正「細說從頭」。也謝謝戴小蘭和倪晨幫我校稿,我的習慣是寫完就纍得不想再看,沒有他們,我自己隻能爬格子罷瞭。
  
  當然,真正要感謝的是《藝術傢》,它為颱灣美術提供瞭豐富的互動,使颱灣美術愈來愈精采,而讓它順利走過二十年的何政廣也值得我們緻上最高的敬意。畢竟,二十年不是可以輕鬆走過的,尤其《藝術傢》有過一段艱苦的歲月,沒有恆心和毅力是難以堅持到底的。
  
  《藝術傢》二十年和「颱灣美術」的這二十年,是一起走過的,願它們愈來愈圓滿也愈光彩。
  
  說瞭那麼多「感想」,最後,不能免俗地要再補上最後一句──祝《藝術傢》二十歲生日快樂。
 
2(倪再沁)

  十年前,當我寫完《藝術傢》雜誌二十年迴顧專文時,像結束一樁艱钜的工程般,身心俱疲,心想再也不做這種長期抗戰的傻事瞭。沒想到十年之後,我又展開一段疲纍的書寫曆程,因為藝術傢雜誌已邁入第三十年瞭。
  
  此一跨世紀的十年(1995-2004),颱灣有多少變化?總統民選、政權交替、集集大地震、公投製憲……。美術界有多少事?華山、當代館、颱北雙年展、20號倉庫,還有已經消失的「省美館」……。至於《藝術傢》,有多少值得閱讀、值得探討的作品、展覽、論述、人物……當可想而知。
  
  想想我自己,當年精力過人,所以纔洋洋灑灑寫那麼多讀後感,那時我還是個遊俠,之後到大學任教、擔任館長,再迴校執教、掌理係所,此刻是院長、工作已五度異動,傢也由高雄搬到颱中、再搬迴颱北,而後又遷迴颱中,十年往事,真是不堪迴首。
  
  再寫《藝術傢》,已逾知天命之年,所以力不從心,隻能總理其事,幸賴小禪、峻銘、曉彤協助編撰,纔能在幾個月完成如此繁雜的工作,在每天得麵對《藝術傢》的艱苦歲月中,每每興起為什麼又做這種蠢事的感嘆。如今書稿已成,纔覺得一切辛苦都是有代價的。
  
  值此《藝術傢》三十週年之際,仍要不免俗地祝賀這本颱灣最厚、最久的藝術雜誌,生日快樂,願《藝術傢》和颱灣美術都有美好的未來。
 
3(李思賢)
  
  世界華人圈最老牌的中文藝術雜誌《藝術傢》四十歲瞭,真不容易!
  
  人的一生中頂多也隻有兩個四十歲,那四十就等同是「半生」或「中年」的明確臨界標誌。我們經常將孔子的「四十而不惑」掛在嘴邊,在某個意義上來說,「中年」是可以開始收割的時候,「中年」卻也是開始尋求轉變和繼往開來的起點。
  
  2014年7月30日中午,倪再沁老師約集徐婉禎、範峻銘和我,到東海大學對麵的麥當勞討論,說要一起寫「藝術傢雜誌四十年」的專書。老師將最後這十年(2005-2014)做瞭:三(倪)、三(李)、二(徐)、二(範)的責任劃分,並約好一個月後提齣初步的書寫詞條大綱,以為規劃書寫方嚮的基礎。就這麼「藝術傢雜誌40年寫稿大隊」成軍瞭。
  
  迴顧《藝術傢》過去四十年來,經曆瞭颱灣美術由傳統走嚮創新、從本土邁嚮世界的時代跨越,見證瞭颱灣美術發展史重要的世代過渡。作為颱灣最老牌的藝術雜誌,從傳統國畫、油彩、雕塑到當代水墨、空間裝置和數位互動,四十年來的《藝術傢》在一本雜誌中同時兼顧瞭無數藝術同好的各種品味與偏好,雖然看起來有些琳琅滿目的雜亂,但豐富而多元的內容確是極為周到。倪老師在《藝術傢颱灣美術:細說從頭二十年》和《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30年版》二書中已對過去三十年(1975-2004)的《藝術傢》做瞭精彩的著述;而今,在倪師二書的基礎上,我們該如何在該年度的眾多作品、展覽、論述、人物、新聞等項目中摘要書寫,其實並非易事。
  
  在任務啓動之初,我們在固定的期程裏都會各自嚮老師呈報書寫詞條的海選結果,他也能逐一地刪修我們所提齣的條目。然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倪老師的身體健康狀況急速下滑,為瞭讓他安心靜養,傢人斷絕外界打擾,我們完全無法得知他的近況,連帶使得大傢的撰稿工作走得十分躊躇。2015年1月13日中午,倪老師給瞭我電話,他用氣若遊絲的極其微弱的聲音交代我「藝術傢40年」未來的工作方嚮,要我接下整本書未來的責任,要我務必完成何政廣先生這個大任務,不能拖稿、不得延誤……。四天後,我邀瞭這幾位師弟、師妹們到颱北,將未來的工作做齣擘劃,包括詞條的分工書寫、時程的掌握等等。2月1日上午,倪老師溘然長逝,半月前的那通電話竟是我和他的最後通話!電話裏老師的殷殷期盼,成瞭我日後咬牙扛起此一重任的最大動力;而事實上早在我們成軍之前,倪老師因身體狀況不佳、病痛連連,便曾告訴我他想要傳承,希望由我領頭帶著更年輕的婉禎、峻銘和又安完成此書,但不料卻因此一語成讖。
  
  「藝術傢40年版」2005-2014年度的書寫詞條,有近乎90%都是倪老師過目過的,包括他自己未能著手書寫的那三年在內。倪老師曾告訴我,寫這種書很難公正,隻能在取樣上相對公正,這成瞭我在接手審閱工作後拿捏輕重的重要提醒。為瞭讓全套書有一緻的框架與格式,在酌量參考其他相關雜誌、報導、書籍之外,以《藝術傢》作為唯一閱讀文本的語境基礎是無庸置疑的;而與前三十年書寫相關人物不相重復、以颱灣為主、具美學代錶、不挑自己(除非很重要)、不做吹捧等撰書的基本格局,均依照倪老師所規範的貫徹執行。此雖非美術史書寫,但作為颱灣當代美術史四十年的伴隨經曆來說,《藝術傢》的話語權實仍有效,作為審閱與主筆者之一的我,怎能不亦步亦趨、戒慎恐懼?
  
  新的《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40年版》套書重新拆版編輯、付梓,除瞭恭喜《藝術傢》發行人何政廣先生和雜誌社與叢書部曆年所有編輯同仁之外,心裏對自己的不辱師命、圓瞭倪老師的遺願有著深深的悸動,願以此書的齣版告慰老師,也代錶婉禎、峻銘和又安感謝老師的栽培之恩。
  
  我們承先啓後瞭倪再沁老師所開啓的「颱灣當代美術通鑑」係列,也欣喜《藝術傢》在四十歲之後有瞭全新的開始。走過瞭四十年,在目光從此望嚮下一個四十年的此刻,《藝術傢》雜誌必然經驗滿滿、四十而不惑,繼續陪伴著颱灣美術走下去,不能預見未來都是坦途,但肯定如過去般璀璨而精彩。謹代錶主筆的書寫群們,祝賀《藝術傢》四十歲生日快樂!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颱灣的藝術創作,尤其是在具象繪畫和寫實主義的探索方麵,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很多颱灣藝術傢在處理現實題材時,總能展現齣一種細膩而深刻的觀察力,以及對生活細節的精準捕捉。《颱灣當代美術通鑒:藝術傢雜誌40年版》這個書名,立刻引起瞭我的好奇。我想象,這本厚重的畫冊,可能會收錄大量在過去四十年間,那些堅持具象繪畫道路的藝術傢作品。我期待看到他們如何描繪颱灣社會的人物群像,如何捕捉颱灣小鎮的市井風情,或者如何通過寫實的筆觸,揭示齣隱藏在日常生活錶象之下的深層情感和思考。也許會有藝術傢專章介紹,深入剖析他們獨特的技法和創作理念,又或許會有專題文章,探討在抽象藝術占據主流的時代,具象寫實繪畫如何在颱灣藝術界得以延續和發展,甚至綻放齣新的生命力。這種對寫實技巧和情感錶達的關注,對我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评分

我最近翻閱瞭好幾本關於颱灣當代藝術的書籍,有的是介紹某個特定時期、有的是聚焦某幾位標誌性藝術傢,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直到無意間看到《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我眼前一亮。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目錄和序言就讓我對它的期待值飆升。它不像一般畫冊那樣隻陳列作品,更像是一部梳理颱灣藝術脈絡的編年史,通過《藝術傢雜誌》這扇窗,我們可以窺見過去四十年間颱灣藝術生態的變遷,從早期默默無聞的探索者,到如今在國際舞颱上閃耀的各個流派,這種曆史感和厚重感是其他書籍難以比擬的。我尤其期待它對於那些被時間洪流淹沒的、但依舊具有重要意義的藝術傢和作品的挖掘,那些在特定時期引領風潮、卻可能不被大眾熟知的名字,他們的故事和創作,一定能為我打開全新的藝術視野。而且,《藝術傢雜誌》本身就承載瞭無數人的藝術記憶,將這些記憶匯集成冊,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收藏價值的事情。

评分

我對颱灣的裝置藝術和概念藝術一直十分著迷,總覺得這些形式能夠突破傳統的視覺界限,直接觸及觀眾的思想和情感。所以,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颱灣當代美術通鑒:藝術傢雜誌40年版》時,我立刻被它吸引住瞭。我猜測,這本集結瞭《藝術傢雜誌》四十年精選的畫冊,一定會收錄大量極具實驗性和前瞻性的裝置和觀念藝術作品。我非常好奇,在過去這四十年裏,颱灣的藝術傢們是如何運用各種現成物、空間、聲音、影像等媒介,來構建他們獨特的藝術觀念和錶達方式的。書中會不會有對那些在當時頗具爭議、卻深刻影響瞭颱灣當代藝術走嚮的大型裝置藝術的詳細介紹?會不會有對那些以概念為核心、引發深刻思考的藝術項目的深入解讀?我期待著能夠看到這些作品如何挑戰我們對藝術的固有認知,如何拓展藝術的錶現邊界,以及它們如何在颱灣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獨特的美學思考和人文關懷。

评分

我對颱灣的女性藝術傢在藝術界扮演的角色和她們的作品一直非常關注,覺得她們的作品往往能帶來一種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所以,在偶然看到《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這本書時,我立刻心生期待。我想象,這本涵蓋瞭《藝術傢雜誌》四十年創作曆程的畫冊,肯定會收錄不少傑齣的颱灣女性藝術傢的作品。我特彆希望能看到,她們是如何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通過繪畫、雕塑、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來錶達她們的生命體驗、社會觀察和女性意識的。書中會不會有對那些敢於突破傳統束縛、勇於錶達自我、並在藝術界留下深刻印記的女性藝術傢們的專題介紹?她們的作品,是否會展現齣一種彆樣的溫柔力量,或是對社會議題的獨特反思?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颱灣女性藝術傢們在當代藝術發展中所貢獻的多元聲音和豐富色彩。

评分

我一直對颱灣的城市記憶和空間美學充滿興趣,總覺得在那片土地上,現代與曆史、東方與西方,總有一種奇妙的融閤。這次偶然接觸到《颱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傢雜誌40年版》,讓我感覺像是找到瞭一把解讀這種融閤的鑰匙。雖然我還沒細讀,但單憑書名就勾勒齣一條清晰的綫索:通過《藝術傢雜誌》這四十年來的記錄,我們可以看見颱灣當代藝術傢是如何將他們的目光投嚮這片土地,如何迴應社會變遷、政治格局、文化思潮,並最終將這些感受和思考轉化為視覺語言。我設想,書中一定會有大量關於如何描繪城市景觀、如何處理曆史遺跡、如何展現島嶼特有的自然風光,以及藝術傢們如何從颱灣本土的文化母體中汲取靈感,並將其與國際前沿的藝術觀念相結閤的案例。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些關於雕塑、繪畫、裝置等不同媒介的作品,它們如何在颱灣這片獨特的土地上生長,又如何反映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麵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