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包提柴利的時代,也就是十五世紀末期,義大利人用瞭一個彆扭的字眼“Quattrocento”來稱呼它,意即「四百」;十六世紀之初──「五百」(Cinquecento),則是義大利藝術最著名的時代,曆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這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與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拉斐爾(Raffaello Santi Raphael, 1483-1520)與提善(Tiziano Vecellio Titian, 1477-1576),訶瑞喬(Antonio Allegrida Corregio, 1499-1534)與喬久內(Giorgio Barbarelli Il Giorgione,1478-1511),北方的杜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與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497-1543),以及許多其他聞名大師的時代。為什麼這些偉大的藝術傢全都誕生於這個時代呢?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是,這類的問題往往是問比答容易呀!一個人怎能解釋天纔的存在?還是光欣賞就好瞭。因此,關於被稱為「高度文藝復興」(High Renaissance)的這個偉大時代,我們所要說的,永遠算不上是個完整的闡釋;但是我們倒可以設法弄清楚,到底是在什麼情況之下,這些天纔的群花纔突然怒放起來。
遠在喬托的時代,我們便看過類似情況的開始。他的名氣大得使佛羅倫斯社會以他為傲,並急於讓這位聲名遠播的大師來設計他們的教堂鍾塔。每個城市爭相聘用最傑齣的藝術傢來美化它們的建築物,來創造不朽的作品;這種城市的誇耀,激勵大師們彼此力求超越他人──這個誘發因素,並不以同樣程度存在於北方的封建國傢裏,那兒城市的獨立精神與地方性自尊心要少得多瞭。到瞭偉大發現的時代,義大利藝術傢轉嚮數學以研究透視法則,也轉嚮解剖學以研究人體構造;藝術傢的視野,透過這些發現而增廣瞭。他不再是手藝匠人中的一員,不再是隨時接受訂貨而製做鞋子、櫥櫃或圖畫的匠人。如今他是他自己這一行的大師,若是不去發掘自然的奧秘、不去探索宇宙的秘密法則,便無法獲得名譽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