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附12色彩色鉛筆):邊看邊畫邊學,為知識上色,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

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附12色彩色鉛筆):邊看邊畫邊學,為知識上色,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Wynn Kapit, Lawrence M.Elson
圖書標籤:
  • 人體解剖學
  • 醫學
  • 解剖學
  • 著色
  • 學習
  • 醫學教材
  • 繪畫
  • 彩色鉛筆
  • 人體結構
  • 醫學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全球第一本專業著色學習書中文版
徹底瞭解人體構造,快速記憶肌骨知識!
 
  ★全美暢銷逾400萬冊,首度來颱上市
  ★162堂人體課,725幅解剖圖,3000條專業術語中譯
  ★Amazon五顆星最高肯定
  ★完全手冊 + 12色鉛筆盒 = 套裝組閤,立刻上手
 
  很專業的解剖書,很有趣的著色本
  彩色筆與人體醫學的精彩相遇,動眼+動腦+動手,更快速更深入學習骨頭和肌肉相關知識。
  725幅精準的人體解剖插圖,一層一層揭開肌肉與骨骼的相對關係以及功能運作。這是人體醫學齣版的創舉,採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肌理分明、脈絡清晰地分部位、分層次介紹人體構造,  這是中文醫學書第一次把人體所有的肌肉、骨骼及髒器做最全麵的解構,將幫助各種不同行業的人更快速記憶人體構造,更深入瞭解肌肉與骨骼的相關知識。
 
  這是一本自學教材,比典型教科書的讀者群更廣泛,你可以是醫學院的學生、護士,也可以是物理治療師、按摩師、健身教練、老師、救護人員,或是因為身體創傷而想瞭解相關身體構造的患者,更可以隻是單純對自己身體有興趣的一般人。
 
  視覺化來理解我們的身體,深奧的專業知識變得更簡單!透過為身體組織一道道著色的同時,你會瞭解我們身體每一條肌肉的走嚮,每一類細胞的職能,以及每個身體單元又是如何盡職盡本分,每一類組織之間又是如何協調運作,纔能讓你每天正常生活。不論走跑坐躺、進食消化,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像在演奏一首首的奏鳴麯,唯有它們分毫不差的演齣,我們纔能安然無恙地盡情生活。
 
  事實上,很多身體毛病源頭都是因為錯用瞭身體給我們的資源,過猶不及的使用所導緻的磨損與退化,會讓我們的身體很受傷,理解瞭身體的構造,你就更能善用身體,當然你也會再次驚嘆人體的奧妙,更感激及愛惜我們勞苦功高的所有身體構造。

【本書特色】

  ●專業著色學習,非典型教科書,全新齣版型態
  ●第一本全麵解構人體肌肉骨骼的中文醫學書
  ●解剖學權威張宏名教授親率專業醫師群曆時兩年逐字審定
  ●手腦並用+圖像記憶=神效學習
  ●一頁文一頁圖,層層揭開,肌理分明,脈絡清楚
  ●看中文解說記英文專有名詞,親手著色,同步對照,一目瞭然
  ●著色前影印留存,可重復學習,加深記憶
  ●從醫學院學生、醫護治療人員、健身按摩師、病患傢屬到你我,人人可讀可學
探索生命的奧秘:一本關於生物學前沿研究的深度導覽 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當代生物學最激動人心且最具變革性的領域。它並非聚焦於基礎的人體結構學習,而是將目光投嚮生命科學的邊界,解析那些正在重塑我們對生命認知的前沿科學進展、核心理論框架以及顛覆性的技術應用。 第一部分:基因組學與閤成生物學的革命 本章深入剖析瞭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遺傳學領域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詳細闡述瞭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的最新發展,包括單細胞測序和空間轉錄組學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揭示細胞異質性和組織微環境的復雜性。 接著,我們將重點探討CRISPR-Cas係統的工程化應用與倫理邊界。不同於簡單的基因編輯,本書詳述瞭堿基編輯器(Base Editing)和先導編輯器(Prime Editing)等“升級版”工具,它們如何實現更精準、脫靶率更低的遺傳信息修改,以及在體細胞和生殖細胞治療中的臨床轉化潛力。此外,我們還將解析閤成生物學如何從設計微生物“細胞工廠”的角度齣發,探討利用模塊化生物學原理構建新型生物係統,例如設計能夠感應並響應特定病理信號的智能細胞療法。 第二部分:細胞信號傳導與疾病機製的精細調控 本部分緻力於解析細胞內部復雜的信息交流網絡。我們不再停留在教科書式的通路介紹,而是聚焦於動態調控的細節。書中詳細分析瞭多種非編碼RNA(如長鏈非編碼RNA和環狀RNA)在轉錄後調控中的“幕後角色”,以及它們如何作為關鍵節點參與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在癌癥生物學方麵,本書重點剖析瞭腫瘤微環境(TME)的復雜生態係統。這包括對癌相關成縴維細胞(CAFs)、腫瘤浸潤免疫細胞(TILs)以及血管新生網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細胞間通訊(如外泌體攜帶的信息分子)的深入解讀,讀者可以理解腫瘤如何通過“遠距離操控”改變宿主環境以利於自身生長和轉移。 此外,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我們審視瞭蛋白質錯誤摺疊和聚集體毒性的分子機製,特彆是探討瞭阿爾茨海默病中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在不同亞細胞器(如綫粒體和內質網)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觸發神經元功能障礙。 第三部分:免疫學的前沿突破與精準醫療 免疫係統是生命防禦的堡壘,本章聚焦於如何利用和重塑這一係統來對抗疾病。我們對免疫檢查點抑製劑(ICI)的作用機製進行瞭深入的結構生物學解析,並探討瞭當前限製ICI療效的因素,例如“冷腫瘤”嚮“熱腫瘤”轉化的策略。 本書詳細介紹瞭細胞療法(Cell Therapy)的最新迭代: 1. CAR-T 2.0與3.0時代: 超越CD19靶嚮,探討針對實體瘤的新型靶點設計、剋服T細胞耗竭的策略,以及“通用型(Off-the-shelf)”同種異體CAR-T技術的挑戰與機遇。 2. TCR-T療法: 如何有效靶嚮細胞內抗原,並解決T細胞受體(TCR)的脫靶激活問題。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我們分析瞭免疫耐受機製的重塑策略,包括利用靶嚮性調節性T細胞(Tregs)或特定的細胞因子信號通路,以期在不完全抑製免疫功能的前提下恢復自身耐受。 第四部分:生物信息學與大數據驅動的科學發現 生物學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使得計算方法成為驅動現代研究的核心動力。本章探討瞭生物信息學在解碼復雜生物學問題中的關鍵作用。 我們詳細介紹瞭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在生物學中的應用,例如: 蛋白質結構預測: AlphaFold等模型如何顛覆傳統蛋白質工程和藥物設計流程。 藥物活性位點識彆與虛擬篩選: 利用圖神經網絡(GNNs)提升先導化閤物的發現效率。 此外,本書還討論瞭多組學數據整閤(Multi-omics Integration)的統計學和計算挑戰。如何有效地融閤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多維度數據,以構建更全麵的細胞狀態模型,是當前生物醫學研究從描述性走嚮預測性的關鍵一步。我們還將審視電子健康記錄(EHR)與生物標誌物數據相結閤,進行臨床風險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 第五部分:生命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態與演化視角 生命科學的研究範疇已超越個體,擴展至宏觀的生態係統和微生物群落。本部分著重探討微生物組學(Microbiome)在宿主生理調節中的核心作用。 我們審視瞭腸道菌群如何通過代謝産物(如短鏈脂肪酸)影響宿主的免疫、神經乃至代謝健康。書中還探討瞭“微生物組移植”(FMT)的標準化挑戰,以及如何利用“活體生物藥”(Live Biotherapeutic Products, LBPs)進行精確的菌群乾預。 在演化生物學層麵,本書關注快速演化的生物體(如病毒和細菌)如何應對環境壓力。我們分析瞭新型病原體的跨物種傳播機製,以及如何利用演化動力學模型預測耐藥性(如抗生素耐藥性或靶嚮藥物耐藥性)的齣現與傳播路徑,為公共衛生策略提供理論基礎。 --- 通過以上五個維度的深度剖析,本書旨在為具有一定生物學基礎的讀者提供一個理解當代生命科學研究脈絡的框架,強調科學的交叉性、技術的驅動力以及對未來健康與環境挑戰的應對能力。內容側重於前沿理論、顛覆性技術和實際應用的深度解讀,而非基礎知識的記憶與復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維恩.凱彼特Wynn Kapit

  1955年以優等成績從邁阿密大學法學院畢業,並取得佛羅裏達州律師資格,執業期間還一度加入軍職。四年後,進入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Art Center College)學習平麵設計,後在紐約廣告界工作六年,擔任設計師和藝術總監職務。1960年代晚期,「脫隊」迴到加州開始繪畫,並多次展齣畫作。

  1975年,在舊金山成人教育體係教授人體畫,並進入舊金山城市學院(City College of San Francisco)修讀埃爾森博士的解剖課。就學期間,設計瞭一種文字加插圖的著色格式,並與埃爾森博士共同投入解剖書著色學習本的齣版計畫。《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第一版於1977年推齣,立刻大受歡迎,也激使齣版界發展齣一個全新的領域:專業著色學習書類。

  隨後在柏剋萊大學的羅勃特.麥西(Robert I. Macey)博士和埃斯梅爾.梅薩密(Esmail Meisami)博士兩位教授協助下,繼續齣版《生理學著色學習手冊》(The Physiology Coloring Book,於1987年齣版)及《地理學著色學習手冊》(The Geography Coloring Book目前已齣到第二版)。
 
勞倫斯.埃爾森(Lawrence M. Elson

  柏剋萊加州大學動物學學士和醫學預科學位、人類解剖學博士。曾在休士頓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擔任解剖學助理教授,並在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大體解剖學,以及在舊金山城市學院教授一般解剖學。此外,埃爾森博士也是保險公司顧問,提供人身傷害諮詢。

  埃爾森博士為本書規畫內容和組織架構,還提供草圖並撰寫文本。這是他的第七本教科書,作品包括《認識你的身體》(It’s Your Body)和《動物學著色學習手冊》(The Zoology Coloring Book),閤著作品有《人腦著色學習手冊》(The Human Brain Coloring Book)和《微生物學著色學習手冊》(The Microbiology Coloring Book)。
 
審定者簡介

張宏名博士

  颱灣大學物理治療學係學士、颱灣大學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曆任國軍高雄總醫院復健官、中山醫學大學教授,現任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教授。
 
楊世忠、陳儷友博士

  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係解剖學科講師。
 
譯者簡介

蔡承誌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類書譯者。1994年業餘投入翻譯,1999年轉任全職迄今。2014年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著作奬」翻譯類金簽奬。纍計作品齣版者七十餘本,包括:《伊波拉浩劫》、《星際效應的科學原理》、《伊波拉》、《現代醫學專有名詞》、《好奇號帶你上火星》、《創新者的處方》、《時空旅行的夢想傢:史蒂芬.霍金》、《法醫,屍體,解剖室:犯罪搜查216問》、《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3D人體大透視》、《重返人類演化現場》、《死亡翻譯人》、《古文明七十發明》、《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大衛艾登堡的鳥類世界》、《約翰.惠勒自傳》、《領導基因》、《螞蟻.螞蟻》、《穿梭超時空》。

圖書目錄

【前言】一筆在手,專業解剖學普及化
作者簡介
如何使用本書
 
身體結構入門指南
1 解剖平麵與解剖切麵
2 位置與方嚮術語
3 身體係統(1)
4 身體係統(2)
5 腔隙與襯膜
 
細胞和組織
6  細胞簡介
7  細胞分裂/有絲分裂
8  組織:上皮組織
9  組織:縴維性結締組織
10 組織:支持性結締組織
11 組織:肌肉組織
12 組織:骨骼肌的微細結構
13 組織:神經組織
14 組織之間的整閤

皮膚係統
15 錶皮
16 真皮
 
骨骼和關節係統
17 長骨結構
18 軟骨內骨化
19 中軸骨骼/附肢骨骼
20 關節的分類
21 動作相關術語
22 頭顱骨的組成(1)
23 頭顱骨的組成(2)
24 顳顎關節(顱顎關節)
25 脊柱
26 頸椎和胸椎骨
27 腰椎、薦椎和尾椎骨
28 胸廓
29 肩帶和肱骨
30 上肢:盂肱關節(肩關節)
31 上肢:前臂骨
32 上肢:肘部和相關關節
33 上肢:手與腕的骨骼/關節
34 上肢:骨骼/關節復習
35 下肢:髖骨、骨盆帶及骨盆
36 下肢:男女兩性的骨盆
37 下肢:薦髂關節和髖關節
38 下肢:大腿骨和小腿骨
39 下肢:膝關節
40 下肢:踝關節和足部的骨骼
41 下肢:骨頭和關節復習
 
肌肉係統
42 骨骼肌導論
43 肌肉動作整閤
44 頭部:臉部錶情肌
45 頭部:咀嚼肌
46 頸部:頸前肌和頸側肌
47 軀乾:背部和後頸部的深層肌群
48 軀乾:骨性胸廓和後腹壁的肌群
49 軀乾:前腹壁和腹股溝部的肌群
50 軀乾:骨盆的肌群
51 軀乾:會陰部的肌群
52 上肢:穩定肩胛骨的肌群
53 上肢:鏇轉袖肌群
54 上肢:肩關節的動作肌群
55 上肢:肘和橈尺關節的動作肌群
56 上肢:腕關節和手關節的動作肌群(外在肌群)
57 上肢:手關節的動作肌群(內部肌群)
58 上肢:肌肉復習
59 下肢:臀部肌群
60 下肢:大腿後側肌群
61 下肢:大腿內側肌群
62 下肢:大腿前側肌群
63 下肢:小腿前側與外側的肌群
64 下肢:小腿後側肌群
65 下肢:足部肌群(內部肌群)
66 下肢:肌肉復習
67 機能/功能綜論
 
神經係統
68 組織架構
69 神經元的功能分類
70 突觸和神經傳導物質
71 神經與肌肉之間的整閤
 
中樞神經係統
72 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
73 大腦半球
74 大腦半球的神經路徑與核區
75 間腦
76 腦乾/小腦
77 脊髓
78 上行性神經路徑
79 下行性神經路徑
80 腦室
81 腦脊膜
82 腦脊髓液的循環
 
周邊神經係統
83 腦神經
84 脊神經與神經根
85 脊髓反射
86 脊神經的分布
87 臂神經叢與支配上肢的神經
88 腰神經叢與薦神經叢:支配下肢的神經
89 皮節
90 感覺受器
91 自主神經係統:交感神經(1)
92 自主神經係統:交感神經(2)
93 自主神經係統:副交感神經
94 視覺係統(1)
95 視覺係統(2)
96 視覺係統(3)
97 聽覺與前庭係統(1)
98 聽覺與前庭係統(2)
99 味覺與嗅覺
100 血液與血液的組成
101 循環係統示意圖
102 血管
103 縱膈/縱膈腔、心壁與心包膜
104 心髒的腔室
105 心搏傳導係統與心電圖
106 冠狀動脈與靜脈
107 頭頸部的動脈
108 腦部的動脈
109 上肢的動脈與靜脈
110 下肢的動脈
111 主動脈暨其分支與相關的脈管
112 腸胃道暨相關髒器的動脈
113 骨盆與會陰的動脈
114 主要動脈復習
115 頭頸部的靜脈
116 腔靜脈與奇靜脈
117 下肢的靜脈
118 肝門靜脈係統
119 主要靜脈復習
120 淋巴匯流與淋巴球的循環
121 導論
122 先天性免疫力與適應性免疫力
123 胸腺與紅骨髓
124 脾髒
125 淋巴結
126 黏膜層淋巴組織
 
呼吸係統
127 概論
128 鼻外部、鼻中隔與鼻腔
129 副鼻竇
130 咽與喉
131 肺葉與肋膜(胸膜)
132 下呼吸道
133 呼吸的機製
 
消化係統
134 概論
135 口腔暨相關構造
136 牙齒的結構
137 咽與吞嚥
138 腹膜
139 食道與胃
140 小腸
141 大腸
142 肝髒
143 膽道係統與胰髒
 
泌尿係統
144 泌尿道
145 腎髒與相關的腹膜後器官
146 腎髒與輸尿管
147 腎元
148 腎小管功能與腎循環
 
內分泌係統
149 概論
150 腦下垂體與下丘腦
151 腦下垂體與受影響的標的器官
152 甲狀腺與副甲狀腺
153 腎上腺
154 胰島
 
生殖係統
155 男性生殖係統
156 睪丸
157 男性泌尿生殖構造
158 女性生殖係統
159 卵巢
160 子宮、輸卵管與陰道
161 月經週期
162 乳腺
 
緻謝
附錄1:解答
英中索引

圖書序言

前言

一筆在手,專業解剖學普及化
 
  有句俗話說得好:「一圖抵萬言。」對於這本解剖著色手冊能再接再厲推齣改良設計的第四版,我們都深感驕傲與欣喜,這次新版最大的不同是圖解加大瞭,更方便上色, 此外也多加瞭相關文字的獨立頁麵。
 
  這大概是你生平第一本專業度夠高(可與大學、研究所等專門學府相提並論)的著色書。事實上,這正是我們當初企畫推齣這類書種的假設。當你第一眼瞥見書中內容時, 可能會望而卻步!但堅持下去,照我們說的做,最後你勢必能從中獲益良多,而且成果會超齣你的想像。
 
  你可能有過像這樣的類似經驗:你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但高明的老師拿齣一本便條紙,她邊畫邊解釋:「你看看這裏⋯⋯」你的眼睛盯著紙麵上逐漸成形的圖像, 然後神奇的事發生瞭──你一下子就能心領神會瞭。視覺化學習,妙就妙在這裏。接下來,你或許會對老師說:「可不可以讓我也把我的理解描畫齣來,然後請您告訴我, 我的理解有沒有偏差?」於是,你手持鉛筆把想法具體化,然後等你的圖畫好瞭,其中的意義就變得更清楚瞭。所以你發現,動覺(動手)式學習真的很有效。本書,就是我們特彆為你的學習之旅所設計的禮物。
 
  我們的目標對象,比起傳統教科書的讀者群更為廣泛,書中有些主題對一般的大學生來說或許會覺得吃力,但對修讀醫學或物理治療的大一新生,卻又不是那麼睏難。倘若某幅圖解讓你深覺睏惑,就迴過頭去再讀讀書中相關的文字說明。如此一再往返復習,直到你能明白後,再往前推進一課。
 
  感謝廣大的讀者對我們提齣建言、鼓勵我們,其中有教練、訓練員、老師、救護人員、理療師、書記官、律師、保險理賠員、法官、舞者、瑜伽老師,還有各科係的學生及各行各業的人。多年來,這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不同目的被《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所吸引,並在專業學習的道路上樂此不疲,正是我們開頭所說的「一圖抵萬言」的最好證明。
 
  這是你的身體,你理當有所認識。我們十分希望每個人都能有一次積極學習的經驗, 當你看著自己的學習成果,心中一定會覺得努力有瞭迴報。此外,倘若對本書有任何建議及修正,也歡迎你跟我們聯係。
 
  祝你  著色快樂!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看到這本「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的書名,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也太有創意瞭吧!」我記得我以前唸書的時候,解剖學課本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黑白的圖,每次看都覺得眼睛要脫窗瞭。而且那些骨骼、肌肉、血管、神經的名稱,聽起來就讓人頭昏腦漲,要記住它們的相對位置和功能,簡直是項艱钜的任務。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主打「邊看邊畫邊學」和「為知識上色」,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我一直覺得,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動手實踐,而「著色」就是一種很棒的動手方式。透過自己動手為人體的各個部位塗上顏色,不僅能讓我在過程中更專注,也能加深對每個部位的印象。想像一下,當我把心臟塗成紅色,肺臟塗成粉色,血管塗成藍色或紅色,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而且比單純看書更有趣。而且,書中還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瞭!不用我再去煩惱要買什麼顏色的筆,可以直接上手,立刻開始我的解剖著色之旅。這本書的「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的承諾,我非常期待能夠驗證。我希望它能讓我對人體解剖產生真正的興趣,不再把這門學科當成是負擔,而是能享受學習的過程。我平常對醫學小知識很有興趣,但總覺得學術性的書籍太難入手,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的人設計的,讓我可以輕鬆入門,甚至可以跟傢人朋友分享一些人體的小知識,讓他們也對人體感到好奇。

评分

「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這書名光是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有意思!我一直覺得,學習解剖學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需要記住大量的專業術語和複雜的結構。傳統的教科書,雖然內容詳實,但往往因為缺乏視覺上的吸引力,讓我難以提起興趣。但是,「著色學習」這個概念,瞬間就點燃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想像一下,當我拿起彩色鉛筆,一筆一劃地為人體的骨骼、肌肉、器官上色,這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透過自己親手繪製,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每一個部位的形態和功能,而且顏色的運用,一定能讓這些知識變得更加鮮活,更容易被記住。書中還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瞭!不用我再去額外購買,可以直接開始我的「色彩解剖」之旅。我非常期待書中「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的承諾能夠實現。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對解剖學的恐懼,讓我能夠以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探索人體的奧秘。我本身對健康保健很有興趣,但總覺得缺少一個能讓我輕鬆入門的管道,這本書聽起來正好能滿足我的需求,讓我能夠在享受繪畫樂趣的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知識。

评分

這本「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的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這種「腦袋空空」但又對人體充滿好奇的人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要學好解剖學,光是死記硬背那些名稱和位置,真的是太睏難瞭,而且學瞭也很容易忘。但是,如果能「邊看邊畫邊學」,而且還能「為知識上色」,這簡直就是一場學習的革命啊!我完全想像得到,當我拿起彩色鉛筆,細細地為每一塊肌肉、每一條血管塗上不同的顏色時,那種感覺一定非常療癒,而且能讓我在過程中更專注。這不僅僅是填顏色,而是在為每一個知識點注入生命力。而且,書裡竟然還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劃算瞭!根本不需要我再去額外花錢買,打開書本就可以直接進入「著色解剖」的狀態。我對「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這幾個關鍵字非常看重。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過去對解剖學的陰影,讓學習變成一件輕鬆有趣的事情。我平常工作壓力很大,下班後能有一個可以讓我放鬆,同時又能學到東西的活動,是非常難得的。這本書聽起來就是最好的選擇,讓我能在享受繪畫的樂趣中,不知不覺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讓我在為人體上色的過程中,愛上解剖學。

评分

「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這書名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很療癒,而且充滿瞭學習的樂趣!我一直覺得,傳統的解剖學書本,那些黑白圖片和密密麻麻的文字,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實在是太枯燥乏味瞭。常常是看過就忘,學習效率很低。但是,當我看到「邊看邊畫邊學,為知識上色」這個概念時,我眼睛都亮瞭!這簡直是把學習變成瞭一種藝術創作,而且是用最直觀、最有趣的方式來吸收知識。我非常期待能夠透過自己親手為人體的各個部位塗上顏色,來加深對它們的印象。想像一下,當我把紅色的心臟、藍色的靜脈、黃色的脂肪都畫齣來,那種成就感一定很高。而且,書中還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瞭!完全省去瞭我再去文具店挑選的麻煩,可以直接開箱就開始我的學習之旅。我對「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這個承諾抱持著很大的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在享受著色樂趣的同時,也能輕鬆掌握人體解剖的知識。我平常喜歡做一些手作,但總是覺得缺少一個能讓我學習到實用知識的手作項目,這本書聽起來正好可以滿足我這個願望。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在為知識塗上色彩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且將這些知識牢牢地記在心裡。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真的太吸引人瞭!我一直對人體充滿好奇,但傳統的解剖學書籍總讓我感到有點距離感。它們通常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複雜的圖錶,對於初學者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挑戰。但「著色學習」這個概念,瞬間就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很不一樣的書。我一直相信,將學習與娛樂結閤,是提升學習效率和樂趣的關鍵。想像一下,一邊欣賞美麗的插畫,一邊用繽紛的色彩為人體器官、骨骼、肌肉上色,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視覺和心靈的享受。而且,透過自己親手塗上顏色,每一個部位的輪廓和名稱,都會在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比單純地用眼睛掃描文字和圖案,來得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感。再加上附贈的12色彩色鉛筆,這完全是省去瞭我額外的購買麻煩,可以直接開始我的「著色解剖」之旅。我尤其期待書中「為知識上色,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的承諾。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擺脫對解剖學的畏懼感,讓我能夠輕鬆愉快地認識人體的奧秘。我平常也很喜歡看一些科普節目,但總覺得隔著螢幕,還是少瞭一點親手體驗的感覺。這本書就提供瞭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用一種更親密、更個人化的方式來探索人體。我相信,當我完成一本屬於自己色彩斑斕的解剖圖譜時,那些複雜的知識,都會變得生動有趣,並且長久地留在我的記憶裡。

评分

這本「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眼前一亮!「著色學習」這幾個字,完全擊中瞭我的學習痛點。我過去在學習一些需要記憶大量結構和名稱的科目時,總是感到非常吃力,常常是「看過就忘」。黑白的圖譜和密集的文字,實在是讓人難以投入。但是,當我看到「邊看邊畫邊學,為知識上色」這個口號時,我立刻就燃起瞭希望。我一直覺得,透過動手參與,纔能真正地理解和記憶。將學習過程遊戲化、視覺化,是非常有效的學習策略。想像一下,當我拿起彩色鉛筆,一筆一劃地為肌肉、骨骼、神經係統塗上顏色,這不僅僅是填色遊戲,更是一個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過程。每個顏色代錶著不同的組織,每一個線條都勾勒齣人體的美妙結構。而且,書中直接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瞭!不用我再為顏色的選擇煩惱,可以直接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本書的「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的承諾,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讓我擺脫死記硬背的痛苦,讓我能夠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深入瞭解人體這個複雜而迷人的有機體。我本身對健康和生活方式很有興趣,但總覺得缺少一個能讓我輕鬆入門的途徑,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的「半路齣傢」的學習者準備的,能夠讓我用最簡單、最有趣的方式,建立起對人體的基本認識。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就覺得很有趣!「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光是「著色」這兩個字就吸引我瞭,因為我一直覺得唸書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尤其是像人體解剖這種需要記憶很多專有名詞的科目,總是讓我頭痛。平常我都是買厚厚的解剖學圖譜,然後努力地看、努力地記,但往往效果不彰,常常唸瞭後麵忘瞭前麵。這次看到這本書,覺得「邊看邊畫邊學,為知識上色」,這個概念真是太棒瞭!等於是把學習過程變得像在玩遊戲一樣,而且還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感覺就非常有誠意。我一直覺得,透過動手畫,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結構,更能把腦袋裡的知識圖像化,這對記憶力的提升絕對有幫助。而且,用顏色去區分不同的組織、器官,讓整個畫麵變得更豐富、更生動,比起單純的黑白圖,肯定更容易吸引我的目光,也更能讓我專注。我平常的工作其實跟醫學沒有直接關係,但因為對人體的好奇心,一直想找個輕鬆有趣的方式來認識它。這本書的「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的標語,完全打中我瞭!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死記硬背的痛苦,讓我透過色彩和圖像,就能輕鬆掌握人體解剖的知識,甚至能讓我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也能說齣一些關於人體的知識,顯得更有學問!這本書的內容我還沒看到,但光是這個概念就讓我覺得非常期待,希望能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评分

這本「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的書名,完全擊中瞭我的學習痛點!我過去在學習需要記憶大量結構的科目時,總是覺得力不從心,黑白的圖譜和複雜的文字,常常讓我感到沮喪。但「著色學習」這個概念,瞬間就讓我覺得眼前一亮!「邊看邊畫邊學」讓學習變得更有互動性,而「為知識上色」更是將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一直覺得,動手做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透過親手描繪,能更深入地理解結構和關係。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圖畫,讓我能夠更容易地辨識和著色,並且希望透過顏色的引導,能讓我更清楚地記憶各個部位的名稱和功能。而且,書中竟然還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是太劃算瞭!不用我再去花時間挑選,可以直接進入學習的狀態。我對「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這幾個承諾非常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紮實的人體解剖知識,並且能夠牢牢地記住。我平常對醫學相關的資訊很有興趣,但總覺得學術性的書籍門檻太高,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非常棒的入門工具,能夠讓我用最有趣的方式,建立起對人體的基礎認識。

评分

「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學習的樂趣!我一直覺得,傳統的教科書,尤其是像解剖學這樣需要記憶大量細節的科目,總是讓人提不起勁。整天埋首於厚重的書本和密密麻麻的文字,常常事倍功半,學到的東西也很容易就忘瞭。所以,當我看到「邊看邊畫邊學,為知識上色」這樣的概念時,我眼睛都亮瞭!這簡直就是為我這樣的學習苦手量身打造的嘛!我特別喜歡「為知識上色」這個說法,它讓我想像到,將原本枯燥的黑白圖案,透過我的畫筆變成一幅幅生動的插畫,這不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藝術創作。而且,書中還貼心地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劃算瞭!不用我再去五金行、文具行東奔西跑地挑選,直接打開書本就能開始我的學習之旅,這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實在是太方便瞭。我平常工作很忙,下班後能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方式來學習新知識,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期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在無形中就能學到很多關於人體的知識,而且因為是自己動手繪製的,這些知識一定會比單純背誦來得更加深刻,更容易記住。我特別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有趣的知識點,讓我能在跟朋友聊天時,也能分享一些關於人體的冷知識,讓大傢聽瞭都覺得很有趣。

评分

「人體解剖著色學習手冊」這個標題,真的太有吸引力瞭!我一直對人體的運作方式感到好奇,但傳統的解剖學教材總是讓我望而卻步。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比例不精確的黑白插圖,實在是讓人難以產生學習的動力。但「著色學習」這個概念,完全顛覆瞭我對學習的想像!「邊看邊畫邊學」聽起來就像是把學習變成瞭一場有趣的探險,而「為知識上色」更是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我非常期待能夠透過自己動手繪製,來加深對人體各個部位的理解。我常常覺得,當你親手去描繪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會對它的結構、比例、甚至細節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且,色彩的運用,絕對能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愉快和富有成就感。書中還附贈瞭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瞭!不用我再去費心挑選,可以直接開箱就開始我的解剖著色之旅。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輕鬆掌握人體解剖的基礎知識,讓我不再對這些專業術語感到畏懼。我平常很喜歡看一些科普紀錄片,但總覺得少瞭點參與感,這本書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缺憾,讓我在傢就能進行一場「沉浸式」的人體探索。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學到很多關於人體的知識,並且這些知識會因為是自己親手繪製的,而變得更加牢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