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附12色彩色铅笔):边看边画边学,为知识上色,更有趣、更轻松、更好记

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附12色彩色铅笔):边看边画边学,为知识上色,更有趣、更轻松、更好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ynn Kapit, Lawrence M.Elson
图书标签:
  • 人体解剖学
  • 医学
  • 解剖学
  • 着色
  • 学习
  • 医学教材
  • 绘画
  • 彩色铅笔
  • 人体结构
  • 医学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球第一本专业着色学习书中文版
彻底了解人体构造,快速记忆肌骨知识!
 
  ★全美畅销逾400万册,首度来台上市
  ★162堂人体课,725幅解剖图,3000条专业术语中译
  ★Amazon五颗星最高肯定
  ★完全手册 + 12色铅笔盒 = 套装组合,立刻上手
 
  很专业的解剖书,很有趣的着色本
  彩色笔与人体医学的精彩相遇,动眼+动脑+动手,更快速更深入学习骨头和肌肉相关知识。
  725幅精准的人体解剖插图,一层一层揭开肌肉与骨骼的相对关系以及功能运作。这是人体医学出版的创举,採一页文一页图的方式,肌理分明、脉络清晰地分部位、分层次介绍人体构造,  这是中文医学书第一次把人体所有的肌肉、骨骼及脏器做最全面的解构,将帮助各种不同行业的人更快速记忆人体构造,更深入了解肌肉与骨骼的相关知识。
 
  这是一本自学教材,比典型教科书的读者群更广泛,你可以是医学院的学生、护士,也可以是物理治疗师、按摩师、健身教练、老师、救护人员,或是因为身体创伤而想了解相关身体构造的患者,更可以只是单纯对自己身体有兴趣的一般人。
 
  视觉化来理解我们的身体,深奥的专业知识变得更简单!透过为身体组织一道道着色的同时,你会了解我们身体每一条肌肉的走向,每一类细胞的职能,以及每个身体单元又是如何尽职尽本分,每一类组织之间又是如何协调运作,才能让你每天正常生活。不论走跑坐躺、进食消化,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像在演奏一首首的奏鸣曲,唯有它们分毫不差的演出,我们才能安然无恙地尽情生活。
 
  事实上,很多身体毛病源头都是因为错用了身体给我们的资源,过犹不及的使用所导致的磨损与退化,会让我们的身体很受伤,理解了身体的构造,你就更能善用身体,当然你也会再次惊叹人体的奥妙,更感激及爱惜我们劳苦功高的所有身体构造。

【本书特色】

  ●专业着色学习,非典型教科书,全新出版型态
  ●第一本全面解构人体肌肉骨骼的中文医学书
  ●解剖学权威张宏名教授亲率专业医师群历时两年逐字审定
  ●手脑并用+图像记忆=神效学习
  ●一页文一页图,层层揭开,肌理分明,脉络清楚
  ●看中文解说记英文专有名词,亲手着色,同步对照,一目了然
  ●着色前影印留存,可重复学习,加深记忆
  ●从医学院学生、医护治疗人员、健身按摩师、病患家属到你我,人人可读可学
探索生命的奥秘:一本关于生物学前沿研究的深度导览 本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当代生物学最激动人心且最具变革性的领域。它并非聚焦于基础的人体结构学习,而是将目光投向生命科学的边界,解析那些正在重塑我们对生命认知的前沿科学进展、核心理论框架以及颠覆性的技术应用。 第一部分:基因组学与合成生物学的革命 本章深入剖析了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遗传学领域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详细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NGS)的最新发展,包括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揭示细胞异质性和组织微环境的复杂性。 接着,我们将重点探讨CRISPR-Cas系统的工程化应用与伦理边界。不同于简单的基因编辑,本书详述了碱基编辑器(Base Editing)和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等“升级版”工具,它们如何实现更精准、脱靶率更低的遗传信息修改,以及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治疗中的临床转化潜力。此外,我们还将解析合成生物学如何从设计微生物“细胞工厂”的角度出发,探讨利用模块化生物学原理构建新型生物系统,例如设计能够感应并响应特定病理信号的智能细胞疗法。 第二部分:细胞信号传导与疾病机制的精细调控 本部分致力于解析细胞内部复杂的信息交流网络。我们不再停留在教科书式的通路介绍,而是聚焦于动态调控的细节。书中详细分析了多种非编码RNA(如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在转录后调控中的“幕后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作为关键节点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在癌症生物学方面,本书重点剖析了肿瘤微环境(TME)的复杂生态系统。这包括对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Ls)以及血管新生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细胞间通讯(如外泌体携带的信息分子)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理解肿瘤如何通过“远距离操控”改变宿主环境以利于自身生长和转移。 此外,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我们审视了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体毒性的分子机制,特别是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病中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不同亚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触发神经元功能障碍。 第三部分:免疫学的前沿突破与精准医疗 免疫系统是生命防御的堡垒,本章聚焦于如何利用和重塑这一系统来对抗疾病。我们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结构生物学解析,并探讨了当前限制ICI疗效的因素,例如“冷肿瘤”向“热肿瘤”转化的策略。 本书详细介绍了细胞疗法(Cell Therapy)的最新迭代: 1. CAR-T 2.0与3.0时代: 超越CD19靶向,探讨针对实体瘤的新型靶点设计、克服T细胞耗竭的策略,以及“通用型(Off-the-shelf)”同种异体CAR-T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2. TCR-T疗法: 如何有效靶向细胞内抗原,并解决T细胞受体(TCR)的脱靶激活问题。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我们分析了免疫耐受机制的重塑策略,包括利用靶向性调节性T细胞(Tregs)或特定的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以期在不完全抑制免疫功能的前提下恢复自身耐受。 第四部分: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 生物学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使得计算方法成为驱动现代研究的核心动力。本章探讨了生物信息学在解码复杂生物学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如: 蛋白质结构预测: AlphaFold等模型如何颠覆传统蛋白质工程和药物设计流程。 药物活性位点识别与虚拟筛选: 利用图神经网络(GNNs)提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 此外,本书还讨论了多组学数据整合(Multi-omics Integration)的统计学和计算挑战。如何有效地融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维度数据,以构建更全面的细胞状态模型,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从描述性走向预测性的关键一步。我们还将审视电子健康记录(EHR)与生物标志物数据相结合,进行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第五部分: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与演化视角 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已超越个体,扩展至宏观的生态系统和微生物群落。本部分着重探讨微生物组学(Microbiome)在宿主生理调节中的核心作用。 我们审视了肠道菌群如何通过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影响宿主的免疫、神经乃至代谢健康。书中还探讨了“微生物组移植”(FMT)的标准化挑战,以及如何利用“活体生物药”(Live Biotherapeutic Products, LBPs)进行精确的菌群干预。 在演化生物学层面,本书关注快速演化的生物体(如病毒和细菌)如何应对环境压力。我们分析了新型病原体的跨物种传播机制,以及如何利用演化动力学模型预测耐药性(如抗生素耐药性或靶向药物耐药性)的出现与传播路径,为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通过以上五个维度的深度剖析,本书旨在为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当代生命科学研究脉络的框架,强调科学的交叉性、技术的驱动力以及对未来健康与环境挑战的应对能力。内容侧重于前沿理论、颠覆性技术和实际应用的深度解读,而非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复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维恩.凯彼特Wynn Kapit

  1955年以优等成绩从迈阿密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取得佛罗里达州律师资格,执业期间还一度加入军职。四年后,进入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Art Center College)学习平面设计,后在纽约广告界工作六年,担任设计师和艺术总监职务。1960年代晚期,「脱队」回到加州开始绘画,并多次展出画作。

  1975年,在旧金山成人教育体系教授人体画,并进入旧金山城市学院(City College of San Francisco)修读埃尔森博士的解剖课。就学期间,设计了一种文字加插图的着色格式,并与埃尔森博士共同投入解剖书着色学习本的出版计画。《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第一版于1977年推出,立刻大受欢迎,也激使出版界发展出一个全新的领域:专业着色学习书类。

  随后在柏克莱大学的罗勃特.麦西(Robert I. Macey)博士和埃斯梅尔.梅萨密(Esmail Meisami)博士两位教授协助下,继续出版《生理学着色学习手册》(The Physiology Coloring Book,于1987年出版)及《地理学着色学习手册》(The Geography Coloring Book目前已出到第二版)。
 
劳伦斯.埃尔森(Lawrence M. Elson

  柏克莱加州大学动物学学士和医学预科学位、人类解剖学博士。曾在休士顿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担任解剖学助理教授,并在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大体解剖学,以及在旧金山城市学院教授一般解剖学。此外,埃尔森博士也是保险公司顾问,提供人身伤害谘询。

  埃尔森博士为本书规画内容和组织架构,还提供草图并撰写文本。这是他的第七本教科书,作品包括《认识你的身体》(It’s Your Body)和《动物学着色学习手册》(The Zoology Coloring Book),合着作品有《人脑着色学习手册》(The Human Brain Coloring Book)和《微生物学着色学习手册》(The Microbiology Coloring Book)。
 
审定者简介

张宏名博士

  台湾大学物理治疗学系学士、台湾大学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历任国军高雄总医院复健官、中山医学大学教授,现任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学科教授。
 
杨世忠、陈俪友博士

  现任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解剖学科讲师。
 
译者简介

蔡承志


  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硕士,全职科普类书译者。1994年业余投入翻译,1999年转任全职迄今。2014年获第七届「吴大猷科普着作奖」翻译类金签奖。累计作品出版者七十余本,包括:《伊波拉浩劫》、《星际效应的科学原理》、《伊波拉》、《现代医学专有名词》、《好奇号带你上火星》、《创新者的处方》、《时空旅行的梦想家:史蒂芬.霍金》、《法医,尸体,解剖室:犯罪搜查216问》、《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3D人体大透视》、《重返人类演化现场》、《死亡翻译人》、《古文明七十发明》、《恐龙与史前生物百科全书》、《大卫艾登堡的鸟类世界》、《约翰.惠勒自传》、《领导基因》、《蚂蚁.蚂蚁》、《穿梭超时空》。

图书目录

【前言】一笔在手,专业解剖学普及化
作者简介
如何使用本书
 
身体结构入门指南
1 解剖平面与解剖切面
2 位置与方向术语
3 身体系统(1)
4 身体系统(2)
5 腔隙与衬膜
 
细胞和组织
6  细胞简介
7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
8  组织:上皮组织
9  组织:纤维性结缔组织
10 组织:支持性结缔组织
11 组织:肌肉组织
12 组织: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13 组织:神经组织
14 组织之间的整合

皮肤系统
15 表皮
16 真皮
 
骨骼和关节系统
17 长骨结构
18 软骨内骨化
19 中轴骨骼/附肢骨骼
20 关节的分类
21 动作相关术语
22 头颅骨的组成(1)
23 头颅骨的组成(2)
24 颞颚关节(颅颚关节)
25 嵴柱
26 颈椎和胸椎骨
27 腰椎、荐椎和尾椎骨
28 胸廓
29 肩带和肱骨
30 上肢:盂肱关节(肩关节)
31 上肢:前臂骨
32 上肢:肘部和相关关节
33 上肢:手与腕的骨骼/关节
34 上肢:骨骼/关节复习
35 下肢:髋骨、骨盆带及骨盆
36 下肢:男女两性的骨盆
37 下肢:荐髂关节和髋关节
38 下肢:大腿骨和小腿骨
39 下肢:膝关节
40 下肢:踝关节和足部的骨骼
41 下肢:骨头和关节复习
 
肌肉系统
42 骨骼肌导论
43 肌肉动作整合
44 头部:脸部表情肌
45 头部:咀嚼肌
46 颈部:颈前肌和颈侧肌
47 躯干:背部和后颈部的深层肌群
48 躯干:骨性胸廓和后腹壁的肌群
49 躯干:前腹壁和腹股沟部的肌群
50 躯干:骨盆的肌群
51 躯干:会阴部的肌群
52 上肢:稳定肩胛骨的肌群
53 上肢:旋转袖肌群
54 上肢:肩关节的动作肌群
55 上肢:肘和桡尺关节的动作肌群
56 上肢:腕关节和手关节的动作肌群(外在肌群)
57 上肢:手关节的动作肌群(内部肌群)
58 上肢:肌肉复习
59 下肢:臀部肌群
60 下肢:大腿后侧肌群
61 下肢:大腿内侧肌群
62 下肢:大腿前侧肌群
63 下肢:小腿前侧与外侧的肌群
64 下肢:小腿后侧肌群
65 下肢:足部肌群(内部肌群)
66 下肢:肌肉复习
67 机能/功能综论
 
神经系统
68 组织架构
69 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70 突触和神经传导物质
71 神经与肌肉之间的整合
 
中枢神经系统
72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73 大脑半球
74 大脑半球的神经路径与核区
75 间脑
76 脑干/小脑
77 嵴髓
78 上行性神经路径
79 下行性神经路径
80 脑室
81 脑嵴膜
82 脑嵴髓液的循环
 
周边神经系统
83 脑神经
84 嵴神经与神经根
85 嵴髓反射
86 嵴神经的分布
87 臂神经丛与支配上肢的神经
88 腰神经丛与荐神经丛:支配下肢的神经
89 皮节
90 感觉受器
91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1)
92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2)
93 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
94 视觉系统(1)
95 视觉系统(2)
96 视觉系统(3)
97 听觉与前庭系统(1)
98 听觉与前庭系统(2)
99 味觉与嗅觉
100 血液与血液的组成
101 循环系统示意图
102 血管
103 纵膈/纵膈腔、心壁与心包膜
104 心脏的腔室
105 心搏传导系统与心电图
106 冠状动脉与静脉
107 头颈部的动脉
108 脑部的动脉
109 上肢的动脉与静脉
110 下肢的动脉
111 主动脉暨其分支与相关的脉管
112 肠胃道暨相关脏器的动脉
113 骨盆与会阴的动脉
114 主要动脉复习
115 头颈部的静脉
116 腔静脉与奇静脉
117 下肢的静脉
118 肝门静脉系统
119 主要静脉复习
120 淋巴汇流与淋巴球的循环
121 导论
122 先天性免疫力与适应性免疫力
123 胸腺与红骨髓
124 脾脏
125 淋巴结
126 黏膜层淋巴组织
 
唿吸系统
127 概论
128 鼻外部、鼻中隔与鼻腔
129 副鼻窦
130 咽与喉
131 肺叶与肋膜(胸膜)
132 下唿吸道
133 唿吸的机制
 
消化系统
134 概论
135 口腔暨相关构造
136 牙齿的结构
137 咽与吞嚥
138 腹膜
139 食道与胃
140 小肠
141 大肠
142 肝脏
143 胆道系统与胰脏
 
泌尿系统
144 泌尿道
145 肾脏与相关的腹膜后器官
146 肾脏与输尿管
147 肾元
148 肾小管功能与肾循环
 
内分泌系统
149 概论
150 脑下垂体与下丘脑
151 脑下垂体与受影响的标的器官
152 甲状腺与副甲状腺
153 肾上腺
154 胰岛
 
生殖系统
155 男性生殖系统
156 睪丸
157 男性泌尿生殖构造
158 女性生殖系统
159 卵巢
160 子宫、输卵管与阴道
161 月经週期
162 乳腺
 
致谢
附录1:解答
英中索引

图书序言

前言

一笔在手,专业解剖学普及化
 
  有句俗话说得好:「一图抵万言。」对于这本解剖着色手册能再接再厉推出改良设计的第四版,我们都深感骄傲与欣喜,这次新版最大的不同是图解加大了,更方便上色, 此外也多加了相关文字的独立页面。
 
  这大概是你生平第一本专业度够高(可与大学、研究所等专门学府相提并论)的着色书。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当初企画推出这类书种的假设。当你第一眼瞥见书中内容时, 可能会望而却步!但坚持下去,照我们说的做,最后你势必能从中获益良多,而且成果会超出你的想像。
 
  你可能有过像这样的类似经验:你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但高明的老师拿出一本便条纸,她边画边解释:「你看看这里⋯⋯」你的眼睛盯着纸面上逐渐成形的图像, 然后神奇的事发生了──你一下子就能心领神会了。视觉化学习,妙就妙在这里。接下来,你或许会对老师说:「可不可以让我也把我的理解描画出来,然后请您告诉我, 我的理解有没有偏差?」于是,你手持铅笔把想法具体化,然后等你的图画好了,其中的意义就变得更清楚了。所以你发现,动觉(动手)式学习真的很有效。本书,就是我们特别为你的学习之旅所设计的礼物。
 
  我们的目标对象,比起传统教科书的读者群更为广泛,书中有些主题对一般的大学生来说或许会觉得吃力,但对修读医学或物理治疗的大一新生,却又不是那么困难。倘若某幅图解让你深觉困惑,就回过头去再读读书中相关的文字说明。如此一再往返复习,直到你能明白后,再往前推进一课。
 
  感谢广大的读者对我们提出建言、鼓励我们,其中有教练、训练员、老师、救护人员、理疗师、书记官、律师、保险理赔员、法官、舞者、瑜伽老师,还有各科系的学生及各行各业的人。多年来,这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同目的被《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所吸引,并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乐此不疲,正是我们开头所说的「一图抵万言」的最好证明。
 
  这是你的身体,你理当有所认识。我们十分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次积极学习的经验, 当你看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心中一定会觉得努力有了回报。此外,倘若对本书有任何建议及修正,也欢迎你跟我们联系。
 
  祝你  着色快乐!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就覺得很有趣!「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光是「着色」這两个字就吸引我了,因為我一直覺得唸書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尤其是像人體解剖這種需要記憶很多專有名詞的科目,總是讓我頭痛。平常我都是買厚厚的解剖學圖譜,然後努力地看、努力地記,但往往效果不彰,常常唸了後面忘了前面。這次看到這本書,覺得「邊看邊畫邊學,為知識上色」,這個概念真是太棒了!等於是把學習過程變得像在玩遊戲一樣,而且還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感覺就非常有誠意。我一直覺得,透過動手畫,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結構,更能把腦袋裡的知識圖像化,這對記憶力的提升絕對有幫助。而且,用顏色去區分不同的組織、器官,讓整個畫面變得更豐富、更生動,比起單純的黑白圖,肯定更容易吸引我的目光,也更能讓我專注。我平常的工作其實跟醫學沒有直接關係,但因為對人體的好奇心,一直想找個輕鬆有趣的方式來認識它。這本書的「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的標語,完全打中我了!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死記硬背的痛苦,讓我透過色彩和圖像,就能輕鬆掌握人體解剖的知識,甚至能讓我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也能說出一些關於人體的知識,顯得更有學問!這本書的內容我還沒看到,但光是這個概念就讓我覺得非常期待,希望能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真的太吸引人了!我一直對人體充滿好奇,但傳統的解剖學書籍總讓我感到有點距離感。它們通常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複雜的圖表,對於初學者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挑戰。但「着色学习」這個概念,瞬間就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很不一樣的書。我一直相信,將學習與娛樂結合,是提升學習效率和樂趣的關鍵。想像一下,一邊欣賞美麗的插畫,一邊用繽紛的色彩為人體器官、骨骼、肌肉上色,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視覺和心靈的享受。而且,透過自己親手塗上顏色,每一個部位的輪廓和名稱,都會在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比單純地用眼睛掃描文字和圖案,來得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感。再加上附贈的12色彩色鉛筆,這完全是省去了我額外的購買麻煩,可以直接開始我的「著色解剖」之旅。我尤其期待書中「为知识上色,更有趣、更轻松、更好记」的承諾。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擺脫對解剖學的畏懼感,讓我能夠輕鬆愉快地認識人體的奧秘。我平常也很喜歡看一些科普節目,但總覺得隔著螢幕,還是少了一點親手體驗的感覺。這本書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用一種更親密、更個人化的方式來探索人體。我相信,當我完成一本屬於自己色彩斑斕的解剖圖譜時,那些複雜的知識,都會變得生動有趣,並且長久地留在我的記憶裡。

评分

這本「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眼前一亮!「着色学习」這幾個字,完全擊中了我的學習痛點。我過去在學習一些需要記憶大量結構和名稱的科目時,總是感到非常吃力,常常是「看過就忘」。黑白的圖譜和密集的文字,實在是讓人難以投入。但是,當我看到「边看边画边学,为知识上色」這個口號時,我立刻就燃起了希望。我一直覺得,透過動手參與,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記憶。將學習過程遊戲化、視覺化,是非常有效的學習策略。想像一下,當我拿起彩色鉛筆,一筆一劃地為肌肉、骨骼、神經系統塗上顏色,這不僅僅是填色遊戲,更是一個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過程。每個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組織,每一個線條都勾勒出人體的美妙結構。而且,書中直接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了!不用我再為顏色的選擇煩惱,可以直接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本書的「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记」的承諾,讓我對它充滿了期待。我希望它能讓我擺脫死記硬背的痛苦,讓我能夠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深入了解人體這個複雜而迷人的有機體。我本身對健康和生活方式很有興趣,但總覺得缺少一個能讓我輕鬆入門的途徑,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的「半路出家」的學習者準備的,能夠讓我用最簡單、最有趣的方式,建立起對人體的基本認識。

评分

這本「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的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這種「腦袋空空」但又對人體充滿好奇的人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要學好解剖學,光是死記硬背那些名稱和位置,真的是太困難了,而且學了也很容易忘。但是,如果能「边看边画边学」,而且還能「为知识上色」,這簡直就是一場學習的革命啊!我完全想像得到,當我拿起彩色鉛筆,細細地為每一塊肌肉、每一條血管塗上不同的顏色時,那種感覺一定非常療癒,而且能讓我在過程中更專注。這不僅僅是填顏色,而是在為每一個知識點注入生命力。而且,書裡竟然還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划算了!根本不需要我再去額外花錢買,打開書本就可以直接進入「著色解剖」的狀態。我對「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记」這幾個關鍵字非常看重。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過去對解剖學的陰影,讓學習變成一件輕鬆有趣的事情。我平常工作壓力很大,下班後能有一個可以讓我放鬆,同時又能學到東西的活動,是非常難得的。這本書聽起來就是最好的選擇,讓我能在享受繪畫的樂趣中,不知不覺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讓我在為人體上色的過程中,愛上解剖學。

评分

看到這本「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的書名,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也太有創意了吧!」我記得我以前唸書的時候,解剖學課本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黑白的圖,每次看都覺得眼睛要脫窗了。而且那些骨骼、肌肉、血管、神經的名稱,聽起來就讓人頭昏腦漲,要記住它們的相對位置和功能,簡直是項艱鉅的任務。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主打「边看边画边学」和「为知识上色」,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一直覺得,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動手實踐,而「着色」就是一種很棒的動手方式。透過自己動手為人體的各個部位塗上顏色,不僅能讓我在過程中更專注,也能加深對每個部位的印象。想像一下,當我把心臟塗成紅色,肺臟塗成粉色,血管塗成藍色或紅色,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而且比單純看書更有趣。而且,書中還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了!不用我再去煩惱要買什麼顏色的筆,可以直接上手,立刻開始我的解剖著色之旅。這本書的「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記」的承諾,我非常期待能夠驗證。我希望它能讓我對人體解剖產生真正的興趣,不再把這門學科當成是負擔,而是能享受學習的過程。我平常對醫學小知識很有興趣,但總覺得學術性的書籍太難入手,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的人設計的,讓我可以輕鬆入門,甚至可以跟家人朋友分享一些人體的小知識,讓他們也對人體感到好奇。

评分

這本「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的書名,完全擊中了我的學習痛點!我過去在學習需要記憶大量結構的科目時,總是覺得力不從心,黑白的圖譜和複雜的文字,常常讓我感到沮喪。但「着色学习」這個概念,瞬間就讓我覺得眼前一亮!「边看边画边学」讓學習變得更有互動性,而「为知识上色」更是將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一直覺得,動手做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透過親手描繪,能更深入地理解結構和關係。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圖畫,讓我能夠更容易地辨識和著色,並且希望透過顏色的引導,能讓我更清楚地記憶各個部位的名稱和功能。而且,書中竟然還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是太划算了!不用我再去花時間挑選,可以直接進入學習的狀態。我對「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记」這幾個承諾非常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紮實的人體解剖知識,並且能夠牢牢地記住。我平常對醫學相關的資訊很有興趣,但總覺得學術性的書籍門檻太高,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非常棒的入門工具,能夠讓我用最有趣的方式,建立起對人體的基礎認識。

评分

「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這書名光是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有意思!我一直覺得,學習解剖學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需要記住大量的專業術語和複雜的結構。傳統的教科書,雖然內容詳實,但往往因為缺乏視覺上的吸引力,讓我難以提起興趣。但是,「着色学习」這個概念,瞬間就點燃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想像一下,當我拿起彩色鉛筆,一筆一劃地為人體的骨骼、肌肉、器官上色,這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透過自己親手繪製,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每一個部位的形態和功能,而且顏色的運用,一定能讓這些知識變得更加鮮活,更容易被記住。書中還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了!不用我再去額外購買,可以直接開始我的「色彩解剖」之旅。我非常期待書中「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记」的承諾能夠實現。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擺脫對解剖學的恐懼,讓我能夠以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探索人體的奧秘。我本身對健康保健很有興趣,但總覺得缺少一個能讓我輕鬆入門的管道,這本書聽起來正好能滿足我的需求,讓我能夠在享受繪畫樂趣的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知識。

评分

「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這書名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很療癒,而且充滿了學習的樂趣!我一直覺得,傳統的解剖學書本,那些黑白圖片和密密麻麻的文字,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實在是太枯燥乏味了。常常是看過就忘,學習效率很低。但是,當我看到「边看边画边学,为知识上色」這個概念時,我眼睛都亮了!這簡直是把學習變成了一種藝術創作,而且是用最直觀、最有趣的方式來吸收知識。我非常期待能夠透過自己親手為人體的各個部位塗上顏色,來加深對它們的印象。想像一下,當我把紅色的心臟、藍色的靜脈、黃色的脂肪都畫出來,那種成就感一定很高。而且,書中還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了!完全省去了我再去文具店挑選的麻煩,可以直接開箱就開始我的學習之旅。我對「更有趣、更輕鬆、更好记」這個承諾抱持著很大的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在享受著色樂趣的同時,也能輕鬆掌握人體解剖的知識。我平常喜歡做一些手作,但總是覺得缺少一個能讓我學習到實用知識的手作項目,這本書聽起來正好可以滿足我這個願望。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在為知識塗上色彩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且將這些知識牢牢地記在心裡。

评分

「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這個標題,真的太有吸引力了!我一直對人體的運作方式感到好奇,但傳統的解剖學教材總是讓我望而卻步。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比例不精確的黑白插圖,實在是讓人難以產生學習的動力。但「着色学习」這個概念,完全顛覆了我對學習的想像!「边看边画边学」聽起來就像是把學習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探險,而「为知识上色」更是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我非常期待能夠透過自己動手繪製,來加深對人體各個部位的理解。我常常覺得,當你親手去描繪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會對它的結構、比例、甚至細節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且,色彩的運用,絕對能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愉快和富有成就感。書中還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貼心了!不用我再去費心挑選,可以直接開箱就開始我的解剖著色之旅。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輕鬆掌握人體解剖的基礎知識,讓我不再對這些專業術語感到畏懼。我平常很喜歡看一些科普紀錄片,但總覺得少了點參與感,這本書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缺憾,讓我在家就能進行一場「沉浸式」的人體探索。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學到很多關於人體的知識,並且這些知識會因為是自己親手繪製的,而變得更加牢固。

评分

「人体解剖着色学习手册」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學習的樂趣!我一直覺得,傳統的教科書,尤其是像解剖學這樣需要記憶大量細節的科目,總是讓人提不起勁。整天埋首於厚重的書本和密密麻麻的文字,常常事倍功半,學到的東西也很容易就忘了。所以,當我看到「边看边画边学,为知识上色」這樣的概念時,我眼睛都亮了!這簡直就是為我這樣的學習苦手量身打造的嘛!我特別喜歡「为知识上色」這個說法,它讓我想像到,將原本枯燥的黑白圖案,透過我的畫筆變成一幅幅生動的插畫,這不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藝術創作。而且,書中還貼心地附贈了12色彩色鉛筆,這點真的太划算了!不用我再去五金行、文具行東奔西跑地挑選,直接打開書本就能開始我的學習之旅,這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我平常工作很忙,下班後能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方式來學習新知識,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期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在無形中就能學到很多關於人體的知識,而且因為是自己動手繪製的,這些知識一定會比單純背誦來得更加深刻,更容易記住。我特別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有趣的知識點,讓我能在跟朋友聊天時,也能分享一些關於人體的冷知識,讓大家聽了都覺得很有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