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只生了厚茧的手

那一只生了厚茧的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底层人民
  • 生活百态
  • 时代变迁
  • 手艺人
  • 坚韧
  • 奋斗
  • 匠人精神
  • 社会现实
  • 中国故事
  • 普通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分两卷,卷一写的都是人物,不同的人物,真真假假,真的不是全真,假的并非全假,有些可当是小说,比较短的小说,我写的时候,也管不了是甚么文类。

  卷二则是随笔、评述、回忆,即使也有写人物,但再没有虚构的成分,字数随意,这,的确是散文了。我们也许的确不必再严格划分文类,如今的小说,不是借助各种形式,包括拼贴、引述、报道,等等?反过来,散文何尝不可以伸向诗、伸向小说,打破界线,伸向想像的世界?人生世相,可写的太多了,何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

─何福仁

  创作之难,难在创新。创作最重要的,不是文字,而是思维,是抒写的眼界,是识见,是想像。本书作者便能以机智幽默的笔触,具创意的手法和形式,将对生活、人事和社会的感受和看法,向读者娓娓道来;有些浓墨重彩,有些轻轻带过,分享的,就是通达、完整的人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福仁


  原籍广东中山,在香港出生、成长,香港大学文学院毕业。着有诗集:《龙的访问》、《如果落向牛顿脑袋不是苹果》(获第四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诗奖)、《飞行的祷告》;散文集:《再生树》;游记及读书随笔《书面旅游》;与西西对话集:《时间的话题》(获第四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评论奖推荐奖)。编有《西西卷》。

图书目录

主编的话
前言

卷一
1 美食家
2 饭祷
3 精神病
4 绅士
5 文件
6 退休
7 哥哥和弟弟
8 他和她
9 告假
10 姨丈
11 外佣
12 小说家
13 调查
14 话题
15 带狗
16 羊群
17 路试
18 规矩
19 善后
20 电子人
21 皮鞋
22 恐吓一张桌子
23 那一只生了厚茧的手
24 一个黑奴的自述
25 圣诞长者
26 圣诞老人
27 标本
28 孔子闻韶
29 睹马
30 稜镜
31 天心
32 星空,不再希腊
33 坐牢的乐趣
34 坐牢?别羡慕
35 足球不一定是圆的
36 图书馆
37 发怖会
38 金句
39 小便的超越
40 我恨太空
41 得忆者
42 独裁者
43 团友
44 霸王别姬
 
卷二
1 说衣
2 “Hornbill!”
3 二○一○年
4 时间与霸主
5 从莫言和西西一张照片说起
6 那失落名字的小土堆
7 文学创作的写和读
8 为亦舒讲几句话
9 遑恤身后虑
10 写诗是一种独特的自由行
11 我记忆中的旺角
12 从五四的「我」说起
13 快递专员:天使

图书序言

主编的话

  二○一二年,为了纪念中华书局成立一百周年,我们推出了《香港散文典藏》。丛书收入九位当代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们是:董桥、刘绍铭、林行止、陈之藩、西西、金耀基、罗孚、小思和金庸。「典藏」出版之后,颇受两岸三地读书界的好评。因此,我们再接再厉,今年开始推出《香港散文12家》。

  在香港,严肃文学书籍市场本来就狭小,随着网络阅读的高速发展,读书风气的不断改变,文学书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确实给出版社带来重重的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仍然坚持推出《香港散文12家》,因为我们认为香港有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作为立足香港近百年的出版社,我们有责任为香港作家出好书,也有责任为香港读者提供优秀出色的读物。虽然文学市场持续低迷,但是我们不愿放弃。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里,严肃的文学书是否有其价值?我们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文学看上去也许不那么实用,但是文学是涵养人心的;读文学作品,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进入文学世界,肯定能为你打开一扇不同凡响的窗子,提升你的精神境界,令你一生受用。

  收在《香港散文12家》里的作者,背景不同,年龄不一,写作的题材与风格更是迥异,因此也呈现出香港散文的整体风貌。相对于诗歌或者小说,散文或许比较容易掌握,但也更不容易写得精彩。我们希望这套书,除了给爱好文学的读者提供好书之外,也希望为有志于写好中文的同学提供学习的范文。

舒非
二○一五年四月

前言

  本书用作书名的一篇,写一位德国的熊艺家,这是真有其人的。欧洲做毛熊的艺术家很多,这可能是最好的一个。但造诣绝非唾手可得,她做的熊每一只都表现出色的技术,都要花力气和心思,并且独一无二,这和工厂大量制作的不同,所以是艺术。手生了厚茧,未必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成功的艺术家,却不可不经过磨练、吃苦的过程,不可没有那么的一只手。

  本书分两卷,卷一写的都是人物,不同的人物,真真假假,真的不是全真,假的并非全假,有些可当是小说,比较短的小说;较长的一篇《霸王别姬》,最早发表在三十多年前的《素叶文学》,朋友向我提起,自己倒忘了,原来比另一位小说家写的同名小说要早。其他主要是近年专栏的作品,蒙一位前辈散文大家之约,字数限定,我写的时候,也管不了是甚么文类。我们也许的确不必再严格划分文类,如今的小说,不是借助各种形式,包括拼贴、引述、报道,等等?反过来,散文何尝不可以伸向诗、伸向小说,打破界线,伸向想像的世界?写作时,如果文类是一种限制,我们就不要管它。人生世相,可写的太多了,何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

  卷二则是随笔、评述、回忆,即使也有写人物,岂能没有人物,但再没有虚构的成分,按不同的文学杂志要求,字数随意,这,的确是散文了。其中〈快递专员:天使〉一文是从上一本文集《上帝的角度》中选出,作为纪念,加上我的另一本诗集《飞行的祷告》,到了书店往往收编在宗教类,沾了天国的圣光,很好,但我其实是无神论者,不是故意的。

  我曾为一本文学杂志汰选散文的来稿,写了一篇题为〈散文是基本功〉的前言,收结有这么几句,可以移来作为这篇前言的收结,要补充的是,写了许多年,也许躭于逸乐,自己可一直没把这基本功练好,我的手,并没有厚茧:

  汉语散文的传统资产,其蕴藏之厚,绝非其他外国语文所能及。从先秦至明清,历来都有散文大家,而且有继承有开拓,各有个性。西方讲eassy,总是上溯蒙田、培根,那已经是十六世纪,中国的明代。这两位洋人,岂及一个晚明的张岱?更遑论之前的其他了,这是我的另一偏见。西方的文学史大多把散文当是诗的穷亲戚,这也难怪,但我们的文评家何必拾人牙慧。我的想法是:切勿看轻散文的写作。

图书试读

那一只生了厚茧的手
 
当我和她握手,心里一凛,那是一只指内生了厚茧的手,掌背可是柔软轻巧,对比很强烈。神怪小说里的异人握一下别人的手,就全身颤抖,马上通灵地回闪手主的过去,并且看见他的未来。我不敢肯定她的未来,但对她的过去也略知一二:她一定是因为做毛熊,指部长期挤压、摩擦,导致表皮增积而形成厚茧。何况这是毛熊展销会,她是其中一位最受注目的熊艺家。我对自己的想法很满意。我把想法告诉E,E 说:你试和真正的熊握手,别看牠大块头,那可是一只柔嫩脆软的手,那只手会告诉你,牠的主人在冬天醒来,只需舔两下,就可以继续睡去,做着甜甜的美梦,直到春天到来;于是你以为那只手一定很好味道,也要尝一口,只见牠霍地站起来,变成三四倍高,伸出手里的利爪。够了,我不过说了一句罢了。
 
她是一个纤瘦的中年,但健硕,皮肤黝黑,眼睛有神,有神而不令人感觉焦灼。她住在德国黑森林,我怀疑她是吉卜赛人,但后来看见她的丈夫,一个德国白种人,再和他聊了几句,又不能确定了。要不是在熊艺展销会上,普通人会猜那一只手的主人,是做粗重工夫的女工。你不能说我全错,为毛熊的身体各部填满物料时,需要很大的力气,为鼻子穿线也不得不用力,毛熊才会牢靠地,神气地,或坐或站。但力气不是最重要的,不然新界不用耕田的牛已经成为牛棚的艺术家了。
 
她很幸运,战后六○年代出生,德国重建有点瞄头,那一年,母亲除了每年循例做给她一个Boden蛋糕,还送给她一个特别礼物:毛熊。蛋糕太硬,要到她七岁时才吃出味道,但毛熊呢,她一见就爱上了。那是大公司的制作,同一个模子大量生产,做得也精巧,但头手脚并不能转动,而且很轻软。四、五十年后到她自己缝制毛熊,她不喜欢那种轻软,她的作品都很扎实,充满力量,可以站立,而且都有个性。一切就缘于她四岁生日的那一年。四岁,肯定?E问:就凭这么一握手?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