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

清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胡老环视四周,他有一个体贴的妻子,一群孝顺的儿女和活泼可爱的孙儿;他身体健朗,衣食无忧;公余之暇,还可以练练字、弹弹琴。人生到此,复有何求?真是「自笑丹心依旧在,白发将如老去何」啊!他又想起了放翁这意气飞扬、洒脱豪迈的两句诗。

  全篇收录〈爱的苦乐〉、〈幸福在谁家〉、〈春日芳华知几许〉、〈相亲〉、〈属于秋天的〉等十二篇中短篇小说,皆对家人之间的感情与相处有深刻的描述。

本书特色

  毕璞从事文艺创作一甲子,为台湾五、六○代最重要女作家之一。文笔清新简洁,写之有物,不论小说或散文,均感人至深,尤其散文作品对于当代社会现象的关怀,平淡中蕴含哲理,影响了当时文艺青年。因此将选出毕璞一生中最好的作品重新编校出版,让读者重新回味阅读带来的感动。

书籍推荐人

  吴宏一:台湾学者,历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及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讲座教授。
  封德屏:现任文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执行长、纪州庵文学森林馆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毕璞


  本名周素珊,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

  民国卅八年来台后,历任《大华晚报》、《征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主编、《公论报》副刊主编、《征信新闻》家庭版主编、《妇友月刊》总编辑等职,现已退休专心从事创作。
从事文艺创作一甲子,作品横跨散文、小说、儿童故事、杂文、评论、传记等,也翻译过英美的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着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秋夜宴》、《绿萍姊妹》、《无言歌》、《清音》、《春花与春树》、《明日又天涯》、《毕璞自选集》、《老树春深更着花》、《有情世界》等三十九种。作品亦曾选入国中国文课本中。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老树春深更着花/封德屏
【推荐序二】老来可喜话毕璞/吴宏一
【自序】长沟流月去无声──七十年笔墨生涯回顾/毕璞
爱的苦乐
幸福在谁家
春日芳华知几许
相亲
属于秋天的
做了半日娜拉
邂逅
清音
在山泉水清
不是奇蹟
母亲的眼泪
后会有期

图书序言

自序

长沟流月去无声──七十年笔墨生涯回顾
◆毕璞


  「文书来生」这句话语意含煳,我始终不太明了它的真义。不过这却是七十多年前一个相命师送给我的一句话。那次是母亲找了一位相命师到家里为全家人算命。我从小就反对迷信,痛恨怪力乱神,怎会相信相士的胡言呢?当时也许我年轻不懂,但他说我「文书来生」却是贴切极了。果然,不久之后,我就开始走上爬格子之路,与书本笔墨结了不解缘,迄今七十年,此志不渝,也还不想放弃。

  从童年开始我就是个小书迷。我的爱书,首先要感谢父亲,他经常买书给我,从童话、儿童读物到旧诗词、新文艺等,让我很早就从文字中认识这个花花世界。父亲除了买书给我,还教我读诗词、对对联、猜字谜等,可说是我在文学方面的启蒙人。小学五年级时年轻的国文老师选了很多五四时代作家的作品给我们阅读,欣赏多了,我对文学的爱好之心顿生,我的作文成绩日进,得以经常「贴堂」(按:「贴堂」为粤语,即是把学生优良的作文、图画、劳作等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供同学们观摩,以示鼓励)。六年级时的国文老师是一位老学究,选了很多古文做教材,使我有机会汲取到不少古人的智慧与辞藻;这两年的薰陶,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文学的死忠信徒。

  上了初中,可以自己去逛书店了,当然大多数时间是看白书,有时也利用仅有的一点点零用钱去买书,以满足自己的书瘾。我看新文艺的散文、小说、翻译小说、章回小说……简直是博览群书,却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初一下学期,学校举行全校各年级作文比赛,小书迷的我得到了初一组的冠军,奖品是一本书。同学们也送给我一个新绰号「大文豪」。上面提到高小时作文「贴堂」以及初一作文比赛第一名的事,无非是证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更彰显自己的不才。

  高三时我曾经酝酿要写一篇长篇小说,是关于浪子回头的故事,可惜只开了个头,后来便因战乱而中断,这是我除了缴交作文作业外,首次自己创作。
第一次正式对外投稿是民国三十二年在桂林。我把我们一家从澳门辗转逃到粤西都城的艰辛历程写成一文,投寄《旅行杂志》前身的《旅行便览》,获得刊出,信心大增,从此奠定了我一辈子的笔耕生涯。

  来台以后,一则是为了兴趣,一则也是为稻粱谋,我开始了我的爬格子岁月。早期以写小说为主。那时年轻,喜欢幻想,想像力也丰富,觉得把一些虚构的人物(其实其中也有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影子)编出一则则不同的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这股原动力的推动下,从民国四十年左右写到八十六年,除了不曾写过长篇外(唉!宿愿未偿),我出版了两本中篇小说、十四本短篇小说、两本儿童故事。另外,我也写散文、杂文、传记,还翻译过几本英文小说。到民国一○一年,我总共出版过四十种单行本,其中散文只有十二本,这当然是因为散文字数少,不容易结集成书之故。至于为什么从民国八十六年之后我就没有再写小说,那是自觉年龄大了,想像力渐渐缺乏,对世间一切也逐渐看淡,心如止水,失去了编故事的浪漫情怀,就洗手不干了。至于散文,是以
我笔写我心,心有所感,形之于笔墨,抒情遣性,乐事一桩也,为什么放弃?因而不揣谫陋,坚持至今。惭愧的是,自始至终未能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为了全集的出版,我曾经花了不少时间把这批从民国四十五年到一百年间所出版的单行本四十种约略浏览了一遍,超过半世纪的时光,社会的变化何其的大:先看书本的外貌,从粗陋的印刷、拙劣的封面设计、错误百出的排字;到近年精美的包装、新颖的编排,简直是天渊之别。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台湾出版业的长足进步。再看书的内容:来台早期的怀乡、对陌生土地的神奇感、言语不通的尴尬等;中期的孩子成长问题、留学潮、出国探亲;到近期的移民、空巢期、第三代出生、亲友相继凋零……在在可以看得到历史的脉络,也等于半部台湾现代史了。

  坐在书桌前,看看案头成堆成叠或新或旧的自己的作品,为之百感交集,真的是「长沟流月去无声」,怎么倏忽之间,七十年的「文书来生」岁月就像一把把细沙从我的指间偷偷熘走了呢?
本全集能够顺利出版,我首先要感谢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政坤先生的玉成。特别感谢前台大中文系教授吴宏一先生、《文讯》杂志社长兼总编辑封德屏女士慨允作序。更期待着读者们不吝批评指教。
  
民国一○三年十二月

图书试读

清音
 
胡老坐在书桌前,挥动着那枝蘸满了墨汁的大楷鸡狼毫,在一张宣纸上一气呵成的写完了陆放翁那首〈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
 
放下笔,摇头晃脑的唸了一遍,对自己那手敦厚而不失潇洒的字颇觉满意,然后又在诗的后面加上一行小字:「丁巳年五月生辰之日录放翁诗以明志。」

「啊啊!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老了!老了!」他自言自语了一番,正想落款,门铃忽然大响。
 
他不理会,老伴却在厨房大声的嚷:「去开门呀!我正忙着哩!」
 
「谁又空着嘛?」他小声的嘀咕着,小心地把笔放下,又把窗门关起来,怕风把他的墨宝吹落地上,这才慢条斯理地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门铃声中到院子里去开门。
 
门外,停着一部小型货车,一部风琴就放在他门口。送货的年轻人手中拿着一张纸对他说:
 
「先生,风琴送来了,请你签收吧!」
 
「什么?我没有买风琴呀!」无端端被人打扰,他有点不高兴。
 
「可是,地址明明是这里。你是胡士陵先生吧?」
 
「不错,我是胡士陵,不过我没有买风琴,我不能签收。」
 
「先生,钱都付清了,大概是别人送给你的吧?」
 
「是谁送给我的你知道吗?」看着那部浅棕色、式样玲珑小巧的风琴,胡老也不免有点心动。的确,他渴望拥有一部风琴已久。
 
「我只管送货,可不晓得是谁买的呀!」
 
「让我看看你的送货单。」
 
但是,看了也没用。单子是店员开的,地址没错,姓名也相符,而且还写着「价款收讫」。
 
我没有买,难道是老伴偷偷去买的不成。
 
「维勤,你出来呀!」他扯开喉咙朝屋里叫。
 
等了老半天,他的老妻才一面用围裙擦着手,一面用小碎步跑出来。
 
「什么事呀!人家正忙着哪!」维勤嘴里嘟嚷着,一看见是送风琴的来了,就眉开眼笑的说:「抬进去嘛!」
 
「是你买的?」胡老的一双眼睛瞪得好大。
 
「你签收就是,甭管是谁买的。」维勤笑嘻嘻的指挥送货的人把风琴抬进客厅里。向着院子的落地大窗前刚好有一个空间,把风琴摆在那里正合适不过。
 
「真的是你买的?多少钱呀?」等送货的人一走,胡老又迫不及待的问。
 
「我还买不起哪!告诉你吧!是孩子们和我合买的,算是你六十大庆的礼物。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