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民谚俗语民间故事:乡音赛万金

漳州民谚俗语民间故事:乡音赛万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漳州方言
  • 民俗
  • 谚语
  • 俗语
  • 民间故事
  • 地域文化
  • 口述文学
  • 闽南文化
  • 漳州文化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漳州文化积淀丰厚,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又凝结出许许多多非常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谚语和俗语。这些谚语和俗语对于民众的生活影响深远,如「细汉偷割匏,大汉偷牵牛」、 「捉贼打虎靠亲兄弟」 、「龟莫笑鳖短尾」、「乞丐赶庙公」、「兄弟齐心,田土变金」等等,不仅影响了漳州人民,有些也被其他地区的人民所使用。这些谚语、俗语和民间故事,有的富含哲理,有的诙谐风趣,有的寓教于事,文词当中充满在地的乡土气息。

本书特色

  本书所编选的故事多数是由闽南民间人士口述整理而成,其中夹杂着不少闽南方言和俗语,展现出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因此本书不但记录了上百则民谚俗语的由来与在地生活故事,也保存了许多即将消逝的闽南方言与民俗典故。
汉字之魂: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核心精神、技法精要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书法,作为汉字的独特表现形式,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哲学思想与人格修养的集中体现。它以墨分五色之妙,尽显点画波磔之功,承载着千载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 第一编:溯源——书法的历史长河与文化基石 本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汉字书法的起源与演变脉络。从远古的刻画符号到甲骨文的卜辞记录,再到金文的庄重典雅,书法的形体结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锤炼与完善。重点阐述了秦朝“书同文”政策对字体规范化的历史意义,以及隶书的“蚕头燕尾”如何标志着汉字从古朴向成熟的飞跃。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书法史上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楷书的定型,标志着书写规范的最终确立;行书的出现,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草书的狂放不羁,则将书法的表现力推向了极致。通过对这些主要书体的深入剖析,读者将理解每一代书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付出的探索与贡献。 文化基石部分,本书将阐述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儒家的“中庸之道”在章法布局中的体现,道家的“虚实相生”在笔墨干湿中的运用,以及禅宗的“不着一笔,不落一尘”对书家心境的要求,共同构筑了书法高妙的审美境界——即“书为心画”。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书写者精神世界的物化呈现。 第二编:精要——书法的技法体系与审美范畴 本篇将系统梳理书法实践中的技术要领与审美标准。 一、执笔与用笔: 详细解析了“执笔”这一基础中的基础,探讨了“五指拨、掌虚、腕活”的要领。重点讲解了“中锋铺毫”与“侧锋取妍”的辩证关系。笔法方面,深入剖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形态变化、起笔、行笔、收笔的提按顿挫,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提、按、顿、挫、绞、折”等具体技法。理解笔法,即是掌握了构建一切字形的物质基础。 二、结体与章法: 字的结构(结体)是书法的骨架。本书将分析“疏密得当、欹侧有致、主笔呼应”等结体原则。例如,对同一部首在不同位置的变化处理,对偏旁部首的取势与避让的策略。章法(篇幅的布局)则是全局的谋篇。探讨了“计白当黑”、“气韵贯通”、“疏密相间”等章法要素,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形成磅礴或静谧的整体气场。 三、墨韵与纸感: 探讨了“墨分五色”的奥秘。从浓、枯、湿、润的墨色变化中,如何表现情绪的起伏。同时,对不同书写材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强调了环境和材料对创作状态的深刻影响。 审美范畴: 总结了评价书法作品的几大核心标准,如“骨力”、“气韵”、“性情”与“法度”。“法度”是规矩,“性情”是生命。如何在严格的法度中注入个性化的生命力,是区分匠气与神韵的关键。 第三编:传承——历代大家与流派风格 本篇以时间为轴线,选取了对书法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书法巨匠及其代表风格进行个案分析。 一、秦汉之古朴: 从钟繇的“平正”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集大成。重点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何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遒劲自然、俯仰生姿的笔意如何突破了隶书的古拙,开创了新的格局。 二、唐代之法度: 楷书高峰期的代表人物欧阳询(险劲)、虞世南(温润)、褚遂良(秀逸)和颜真卿(雄厚)、柳公权(骨力)。通过对比颜体的“忠厚”与柳体的“劲健”,读者可以清晰把握唐楷的严谨与各自的独特气质。 三、宋代之意趣: 探讨宋代“尚意”的书风,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的“宋四家”。他们如何突破唐代的法度束缚,将诗文的意趣直接融入笔端,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尤其对行草书的变革影响深远。 四、元明清之变革: 关注元代赵孟頫对晋韵的追溯与复古,明代吴门书派(文徵明、祝允明)的承继与创新,以及清代碑学(如碑学四大家)的兴起,如何打破帖学的局限,将金石气融入书法,极大地拓宽了书法的表现领域。 第四编:现世——当代书法的挑战与未来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传统书法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篇着重探讨书法在当下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 一、书写性与审美性的再平衡: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日常书写功能逐渐弱化,书法更多地回归到纯粹的艺术欣赏层面。如何保持书法的实用价值与提升其纯艺术的审美高度,是当代书家必须思考的命题。 二、跨界与融合: 探讨当代书法在设计、装置艺术、影像等领域的实验性探索。如何吸收现代艺术的观念,使传统书法的线条与结构在新的语境下焕发活力,避免陷入僵化的复古与盲目的创新。 三、教育与普及: 强调书法教育在塑造国民文化素养中的不可替代性。倡导回归经典,以扎实的传统功底为基础,培养新一代对民族艺术充满热忱与敬畏的传承者。 本书内容详实、论述深入,不仅为书法初学者提供清晰的入门路径,也为专业研究者提供深入的理论参考。它是一部集历史梳理、技法指导、审美鉴赏和文化思考于一体的综合性书法艺术读本,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一笔一画皆有来处”的书法精神薪火相传,泽被后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卢奕醒


  一九四○年三月生于福建南靖县金山镇都美村。一九六○年三月起,先后在漳州二中、民盟漳州市委会、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任教及任职。一九七八年参与创办漳州市文联《水仙花》文艺刊物,任执行编委,并主编其民间文学附刊《金盏》小报;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与人合作,编辑出版市政协「漳州文史资料专辑」《漳州民间故事》。一九九三年参与「漳州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工作,任副主编;并负责主编《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漳州市分卷》。曾连续担任第一、二、三届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一九九三年受命白手起家创办漳州市光明职业高级中学,并首任校长。近年又先后编纂出版《漳州民盟五十年》、《人生屐痕》、《从容回首》、《追思难忘——邱铁汉先生纪念文集》、《徐胡奇案》等书。

郑炳炎

  笔名郑灿,一九三四年九月生于福建漳州市。历任县银行副行长、《龙溪日报》副总编、《闽南日报》总编室主任、漳州市博物馆馆长、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漳州市文联委员、第二届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漳州市历史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副主编、《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漳州市分卷》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漳州)》编者、《漳州文物志》主编、《漳州文化志》副主编;编着并出版章回小说《陈元光传奇》、《吴真人传奇》等书。

图书目录

一、谚语故事
1.千只金锁匙,不如一把锄
2.捉贼打虎要靠亲兄弟
3.细汉偷割匏,大汉偷牵牛
4.鸡嘴变鸭嘴
5.龟莫笑鳖短尾
6.老鼠钻象鼻
7.乞丐赶庙公
8.向虎借胆
9.狗死,跳蚤也着死
10.死人呒死猪
11.客鸟报呒着喜
12.人拜孔子公,我拜孔子妈
13.三人共五目,日后呒讲长短脚话
14.歹马也有一步踢
15.一时想呒到,半斤捾头缕
16.牛相牴,麦仔损一角
17.隔壁做亲,礼数原在
18.九龙岭土地公,爱食呒惊尻川痛
19.多疑没好尾
20.善可行,恶不可做
21.忍气求和
22.烧烧被呒困,蚵壳车畚斗
23.猪欠狗债
24.拿饭匙抵猫
25.三个女儿不如一条菜瓜
26.鹿角还狗舅
27.涂虱仔鱼好吃,人头哪来那么多
28.水鬼升城隍
29.三把锄头不如一枝煎匙
30.兄弟齐心,田土变金
31.多囝饿煞父
32.贪字贫字壳
33.情愿沉海底,呒肯给艄公
34.钱银害死人
35.捉贼哭无父
36.无牛使马
37.小人犯上,不过三天
38.脸皮三寸厚
39.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二则)
40.好心给雷公摃死
41.眼不见为净
42.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43.秀才遇着兵,有理讲𣍐清
44.儿孙自有儿孙福
45.好花插在牛屎堆
46.行善好自己,做恶害本人
47.有脚行无路
48.齿痛正知齿痛人
49.平安大赚钱
50.灯芯攑久成秤砣
51.父在堂,子不得自专
52.人心不足蛇吞象
53.有某有某命,无某天註定
54.刣鸡焉用牛刀
55.近溪搭无船
56.熟人免行生分礼
57.「象过河吃卒」与「田螺吃过坎」
58.行船走马三分命
59.人不可貌相
60.善恶到头终有报
61.一囝中万山,多囝无彩工
62.百忍全家福

二、俗语故事
1.岳口街的囡仔呒惊鬼
2.竹仔枝炒肉一顿饱
3.死人医到活,活人医到死
4.王乐仔仙祭白虎
5.一个女儿允四个囝婿
6.敢吃敢打算
7.较勐王爷
8.设契兄上琥珀岭
9.拳头囥在手䘼内
10.输人呒输阵,输阵芋仔番薯脸
11.菜瓜摃狗双头了
12.半暝属鸡半暝属鸭
13.脸皮比城墙厚 夭寿
14.「无毛鸡假大个」与「偷抓鸡免称重」
15.贪食石狮水底坮
16.扛死和尚谢西
17.未摃钟,先吃饭
18.百五钱
19.七十二万两 敷造响水桥
20.无班母
21.恭喜扛也罔
22.后田鸡母啼
23.「苦他无嗵吃」与「吃屎都免想」
24.有钱人说话,石板也会翘
25.埠头字埠头教
26.说鬼去给虎拖去
27.有就掠蜊仔,无也是洗浴
28.挺啊挺,挺了痀瘘也会直
29.老虎怕漏
30.「十箭射穿老虎尻川」和「尻川安铁板」
31.无某无猴,串串一裤头
32.骗请害饫
33.没孝媳妇三顿烧,有孝女儿路上摇
34.老戏做到跋落棚
35.无法炊甜粿
36.捡只鲎,了领裤
37.两担姜换一个死和尚
38.装死捉乌鸦
39.无某无猴
40. 人心不足高,井水变酒嫌猪母没糟
41.一尾龙虾卡赢一畚箕蛤母螺
42.摔死猪仔才讲价
43.草索拖阿公,草索拖阿爸

附:本册闽南方言词语注解汇编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捉贼打虎要靠亲兄弟

从前,在美丽的闽南海边,住着一个老人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家人勤勤俭俭,种谷栽果、捕鱼捉鸟,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后来老人临终时,把两个孩子叫到床前,说:「我们祖宗有句话,叫做家和万事成。今后你们兄弟俩要能记住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两个孩子听了都一边点头,一边说:「记住了,记住了!」

几年以后,兄弟俩相继成年,娶某(妻)做大人,很快又都有了孩子。有一回,两兄弟的孩子在一起佚佗(玩耍),哥哥的孩子大几岁,搧(用巴掌打)了弟弟的孩子一下嘴巴。弟弟看见儿子哭哭啼啼,就气火了,脱口骂道:「没人教示(教训、教导)的,以后再打人,我就不客气了!」谁知嫂嫂在房里听见了,也顶了一句:「要怎么不客气?有本事就来嘛!」弟媳火上添油,喊:「妳莫宠狗咬人,我敢打狗!」两个同姒(妯娌)热热闹闹打起了一场嘴仗。

不久,弟媳又怀了孩子,嫂嫂就在房里对丈夫说:「你弟弟又要加头嘴(多人口)了,今后咱们赚的钱要多留一点,不然会给吃光的。」弟媳採南瓜回来恰巧听见,就把这段话搬给了丈夫听。当弟弟的心里虽然有点不痛快,但想起老父亲的话,就说:「讲就让人家讲吧。」弟媳把嘴巴一翘,说:「就你𣍐长志(不争气)!」嫂嫂隔窗听了,又指猪骂狗,于是这一仗打得比上回还要热火。

为了这些芝麻事,兄弟妯娌和和气气一起过日子的好时日结束了。吵架之后,他们气愤难平,就分了家,各住一厢。为了少碰面,还在院子中间砌起了一堵墙,把隔墙的窗户也堵了,省得互相看着不顺眼。

兄弟分家不久就到了除夕夜,按俗例,家家户户都要围炉喝团圆酒。过去是在院子里摆一张大圆桌,今年只好分开摆两张小圆桌,各自静静地喝闷酒。然后又各自关门睡觉,不见了昔日的欢乐气氛。

这天半夜,哥哥起床放尿(小解),忽然听到「沙沙沙」一阵声响,他赶忙从门缝里向外面巡视。这时候「砰」的一声,只见一个黑影子从围墙上跳到院子里。「一定是贼!」他正准备叫喊,看到黑影摸到弟弟那边的厢房去了,好像在撬门。他就转身到床前,摇醒妻子,把这件事告诉她。妻子把被子往脸上一掩,嘟哝着:「狗咬老鼠,偷他一百个,也少不了咱们五十双。」哥哥平日就怕老婆,听她这么一说,就上床睡了。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开《乡音赛万金:漳州民谚俗语民间故事》,就被那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吸引。仿佛一股清冽的山泉,瞬间洗涤了城市的喧嚣,将我带入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漳州。书中的文字,不像某些精雕细琢的文学作品那样华丽辞藻堆砌,却有一种质朴的力量,直抵人心。那些代代相传的民谚,像一颗颗饱含智慧的珍珠,串联起漳州人民的生活轨迹。读到“吃亏是福”,脑海中立马闪过奶奶教导我待人宽厚的场景;读到“宁可在家饿,不愿在外偷”,则能体会到父辈对正直品德的坚守。而那些民间故事,更是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描绘了漳州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聪慧的形象。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教人处世,或引人深思,或让人捧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花灯节”的讲述,那种热闹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每一个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漳州文化的缩影,是历史的沉淀,是情感的寄托。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谚语和故事,发掘出其中蕴含的宝贵财富,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养育了无数故事和智慧的土地。

评分

对于《乡音赛万金:漳州民谚俗语民间故事》这本书,我只能用“惊艳”来形容我的感受。它所呈现的内容,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本以为只是一本简单的民谚故事集,却没想到里面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书中的民谚,很多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漳州人民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例如,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字里行间透露出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而那些民间故事,更是宛如一扇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漳州人民的精神世界。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民间信仰和习俗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我对漳州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的选取,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它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着深刻的道理,对于教育后代,传承优良家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珍藏和传承。

评分

《乡音赛万金:漳州民谚俗语民间故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难以言喻的温暖与亲切。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那些发生在闽南大地上的陈年旧事,那些蕴含着朴素哲理的民谚,如同老者眼角的皱纹,每一道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智慧。我反复咀嚼着书中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那些关于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章节,更能体会到漳州人民那种淳朴善良、守望相助的精神。那些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更是充满了想象力与生活气息。它们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能在平淡中见真情,在琐碎中见智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习俗的解释,比如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这些看似寻常的习俗,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解读,让我对这些传统的节日起源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的过程,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先人交流。那些文字,跨越时空,将我与漳州的过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滋养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评分

手捧《乡音赛万金:漳州民谚俗语民间故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集市。书中的民谚,如同一句句精辟的警句,直击人心,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折服。这些谚语,不仅是简单的生活经验总结,更是漳州人民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洞察。而那些民间故事,更是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我喜欢它们接地气的叙事方式,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以及那些充满东方韵味的想象力。我尤其对书中一些关于勤劳、节俭、孝道的民间故事印象深刻,它们不仅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更在潜移默化中,向读者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字的记录,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它让我们看到了漳州人民的精神面貌,感受到了他们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乡音赛万金:漳州民谚俗语民间故事》这本书,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漳州大地最生动的画面。读着那些流传千年的民谚,我仿佛听到了祖辈们低语,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智慧闪光。书中的民间故事,更是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故事,它们不仅是简单的叙述,更是漳州人民价值观的体现。阅读这本书,让我对“乡音”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语言,更是承载着地域文化、历史记忆和情感联系的纽带。我从中看到了漳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身处异乡,那份属于漳州的乡音,依然在我心中回响,温暖着我的灵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