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踏出深渊的另一种可能性──谈史蒂芬.金的《安眠医生》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有部分的原因,正是来自它们的无可取代。虽然后继的创作者们不断模仿、改造这些经典,但却未必能赋予其更多新意,在主题诠释方面,也难以探讨得更加深入。因此,越是追随者众,便反而越强化经典的难以取代,进而在时间流逝下,使这些经典变成一道越来越难跨越的高墙,无论是谁,想以「续集」、「前传」、「外传」等方式接续在原创者后头衍伸创作,似乎都讨不了好。
然而,像这样的状况,在出版界却是屡见不鲜。有时,在原创者过世后,有些出版社会找来其他作家,为那些大受欢迎的小说推出续集。像玛格丽特.米契尔的《飘》或伊恩.弗莱明的「詹姆士.庞德」系列均是显着范例。当然,这类作品并非完全不值一提。举例来说,像是后人为「福尔摩斯」系列所创作的相关小说,便有许多相当杰出的作品。所以真正的问题,似乎仍系于创作者本身的功力。
那么,相隔《鬼店》三十多年后,总算决定推出续作《安眠医生》的史蒂芬.金,又是怎么看待这类作品的呢?
从金自身的创作来看,他对这类作品似乎不算排斥。过去,他也曾写过「福尔摩斯」的一篇短篇仿作〈医生的案子〉,至于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的恐怖小说经典「克苏鲁神话」系列内的部分元素,更时常被金运用在作品中的各个细节,以此作为致敬方式。
而在一次接受美国《娱乐週刊》的访问时,他也曾表示,自己曾在推理作家约翰.麦唐纳过世后,与麦唐纳的儿子联系,表明自己想续写麦唐纳最知名的「私探麦基」系列,让这系列有个完整结局,更说明自己会将版税全数捐赠给慈善机构,不会借此赚进任何一分钱。没想到的是,麦唐纳之子拒绝了这项提议。虽然他对金的心意十分感动,但却认为约翰.麦唐纳只有一个,世上也没人能取代他来撰写「私探麦基」系列。
刚开始,金对这件事有些不快,但后来越是思索,便越觉得麦唐纳之子所言甚是。而在同一篇访问中,他更进一步表示,自己后来也曾与子女们沟通过这件事,因此确定他的子女将会尊重他的愿望,不会在他死后,让其他作家续写他的任何作品。因此,对于不同创作者所代笔写下的续集,虽说他不算排斥,但也忍不住直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些作品的确让他觉得「拜託,你们在吃的是别人的晚餐,去弄一份自己的吧!」。
那么,由创作者自行写下的续集作品又如何呢?
金坦言,在开始构思《安眠医生》一书时,他的确有些忑忐不安。因为他也认为,大多数的续集作品的确表现欠佳,他在第一时间所能想到的例外,恐怕也只有马克.吐温的《顽童历险记》与电影《教父2》而已。然而多年来,他在出席各种公开场合时,总会被读者问到「《鬼店》中的丹尼后来怎么了?」这类问题。一开始,他还会开玩笑地回答这些关于《鬼店》的问题。但后来,他开始被问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鬼店》的主角杰克从未参加过匿名戒酒会?」
也正是这个问题,让他开始思考起《安眠医生》的可能性。
他表示,大多参加匿名戒酒会的人,都是在周遭的亲朋好友推动下才加入的,而在《鬼店》中,杰克身边并没有这样的「推手」存在,因此才让事件的发展逐渐变得恶劣。而当「续集」这个念头首度在金脑中出现时,他想到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已经长大成人的丹尼,是不是也与父亲一样有酗酒问题?如果他加入了匿名戒酒会,是否能让这本小说以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鬼店》中提及的问题?
约莫二○○八年时,金在晨间新闻看到了一个报导,讲述某间安养中心里有只猫,可以感应得到哪些老人即将过世,于是会进入他们的病房,蜷伏在病床上,陪伴老人们渡过最后一晚。这则新闻触动了金,也让他联想到了丹尼那股被称为「幽光」的神祕能力,而《安眠医生》的故事,也在那时总算有了正式的雏形。
正如前头所说,金很清楚,大多数人们认为,当一名作家回头去动旧作的脑筋时,通常代表那名作家已经没什么新点子了。但金并不认为自己已沦落到了如此地步,相反地,他更将写《安眠医生》一书,视为给自己的一项挑战。
《鬼店》一书是许多人心中的恐怖小说经典,曾有许多读者告诉金,自己在青少年时期读《鬼店》时,简直就被吓个半死。而金近年的创作中,真正以恐怖作为主要诉求的作品已变得较少,无论《穹顶之下》或目前仍未推出繁体版的《11/22/63》,都不算是正统恐怖小说。因此,他想借由《安眠医生》来测试自己是否还有相同的能力。再加上当时读《鬼店》的青少年都已长大成人,看过的恐怖小说与电影也比以前更多,因此则使写作本书变得更具挑战性。
同时,金也十分清楚,大多数的续集只是狗尾续貂,所以要是单纯重复上一集的元素与公式,只会使故事变得乏味不已。于是,金将重心完全放在角色身上,以角色的境遇来推展故事,而非像大多数的续集那样,直接为角色们安排了同样的情境,便想轻松交差了事。
于是,《安眠医生》的故事从《鬼店》结束后不久开始,接着便以超乎读者想像的时间跨幅,述说了丹尼之后的人生境遇。
然而,虽然《安眠医生》的情节走向与《鬼店》相距甚远,但正如前面所说,这两本作品在主题方面,却仍有着一定的连结之处。不过关于这方面,或许我们得从金究竟为什么如此讨厌由史丹利.库柏力克所执导的《鬼店》电影版开始说起。
当年库柏力克筹拍《鬼店》时,最早原本邀请金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但在金完成剧本后,库柏力克却又置之不用,另外找来了剧作家负责改编。而在两人合作的过程中,双方的意见也不断产生冲突,后来,金更曾说出「库柏力克根本不懂怎么拍恐怖片」这样的重话,并形容库柏力克「想得太多,而感性太少。」
只是,虽然《鬼店》电影版在上映之初的评价并不好,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这部电影的优异之处却越来越为耀眼,时至今日,早已成为大众与许多影评人心目中的一代恐怖经典,地位丝毫不输给金的原着。但就算如此,金却始终仍是无法接受这部电影。
在小说版中,故事的主角杰克虽然有着严重的酗酒问题,但却始终深爱家人,就连最后他几乎被邪恶力量给完全控制时,读者也还是能看到他的奋力挣扎,以及想保护家人的最后一丝理性。但在电影版内,库柏力克则以冷漠疏离的手法呈现整个故事,使电影中的杰克完全无法使人同情,并以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酗酒者姿态,成为了电影中比鬼魂还让人不安与恐惧的存在。
这样的安排,或许正是金不喜欢电影版的真正原因。毕竟,金在写下《鬼店》时,同样深陷严重的酗酒问题中,因此对他而言,《鬼店》一书其实透露出了他当时的心境挣扎,甚至反映出了他内心的恐惧。
也因为这种或多或少的自传性质,加上库柏力克直接将杰克改写为无可救药的角色,这才让金如此难以接受。
当然,这并不是在说小说版与电影版孰优孰劣。事实上,两个版本的故事方向其实差异不大,并且同样十分精采,全都不负其经典之名。如果真要说这两者间的差异,或许我们能说,库柏力克是站在故事之外,以冷调的方式来讲述《鬼店》这则骇人的家庭悲剧。至于金,则是真正地活在故事里头,并借由这则故事,发出连自己都并未意识到的求救讯息。
而在《安眠医生》里,金则借由踏上父亲酗酒旧路的丹尼一角,暗示了《鬼店》这则故事原本会有的另一种发展可能性,并借此强调酗酒的人并非无可救药,只要有足够的协助,照样能让人生重返正轨,自看似黑暗的无底深渊中奋力挣脱。
这回,金所发出的不再是痛苦挣扎的求救吶喊,而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该放弃希望,也不该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放下往事,原谅他人与自我,或许就是踏出深渊的第一步。
《安眠医生》,就是这样的一则故事。
【城堡岩小镇家族创立人】刘韦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