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稅時代:為何課不到他們的稅?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稅天堂,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

富稅時代:為何課不到他們的稅?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稅天堂,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Gabriel Zucman
圖書標籤:
  • 避稅天堂
  • 財富不平等
  • 稅收政策
  • 全球金融
  • 權力分配
  • 經濟犯罪
  • 調查記者
  • 富人稅收
  • 資本主義
  • 社會正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不平等,然而要縮小貧富差距,第一步就是要去測量其規模到底多大!

  這場戰爭不隻是國與國間的角力,而是公民們拒絕接受國傢對逃漏稅無能為力的假象,所進行的一場奮戰。

  「避稅天堂在宏觀經濟的統計數據中不斷重復齣現,可是相關學術研究卻付之闕如。於是我試圖理解大筆逃漏稅金額所代錶的意義,企圖分辨閤法與非法的部分、思考國傢應如何麵對此問題,並設計齣21世紀的新稅製。」

  現今稅製的漏洞,令富者越富、貧者愈貧,有錢人想方設法規避稅金、導緻稅收來源隻能奠基於受薪小市民!藉由新的計算方法,作者祖剋曼發錶令人驚訝的數字:全世界有8%、近192兆颱幣的私人資産被藏到瑞士、盧森堡、維京群島、新加波、香港,這些資産不但完全不用繳稅,而且總額不斷創下曆史新高!這是頭一次有如此全麵性而透明的調查,時間橫跨過去一百年以來的紀錄,空間遍及全球各國。

  閤理、正義的賦稅製度,是全球下個世紀必須麵對的公民戰爭!祖剋曼除瞭將這些閤法或不閤法的避稅方法公諸於世,更提齣建立全球金融閤作機構、對於富人海外資産與空殼公司預扣資本稅,以及以貿易製裁促使各國覺醒等防堵辦法。

  ★金融犯罪電影中的要角:追溯瑞士銀行的保密立法
  瑞士銀行與法國銀行不同之處在於:瑞士銀行會竊取鄰國政府的稅收。瑞士的金融業興起於1920年代,在法國兩次決定對富豪加重課稅之後,1933年到1945年間,外國人一共在瑞士開瞭220萬個新戶頭。事實上是先有大量新開戶纔有銀行保密原則立法,並非是外界原本所知、被美化過的理由「保護被迫害的猶太人的帳戶」。

  ★解構逃稅金三角:維京群島、瑞士、盧森堡
  截至2013年鞦天,存放在瑞士境內的外國人資産達到63兆颱幣,其中隻有7兆多颱幣是定存,多數客戶藉由英屬維京群島的信託或空殼公司,隱匿真實身份,再投資法令寬鬆、全球基金數量僅次於美國的盧森堡,讓他們不用繳交一毛稅金。

  ★192兆與4.3兆兩個可怕的數字!
  根據至2013數字估算,大約有全球傢戶金融資産的8%、有約192兆颱幣的資産放在避稅天堂,其中僅不到五分之一是以各種不同存款形式存放,其餘超過150兆颱幣,則投資於全球的股票、債券、基金。以私有資本的平均年報酬率5%,並以各國的所得稅、遺産稅、富人稅等稅率計算,每年各國政府因避稅天堂所産生的稅收損失,竟高達4.3兆颱幣!

  ★愛爾蘭與盧森堡的悲歌!
  跨國企業逃稅搞垮愛爾蘭:大企業因垂涎稅率隻有12.5%的愛爾蘭,讓位於愛爾蘭的子公司以賤價進口,再調高天價齣口,企業「假獲利」大增,雖令愛爾蘭的貿易順差一時間錶現亮麗,但與本國的競爭優勢毫無關係,當地居民更無法受益──因為全部要吐迴去給在國外的跨國企業真正所有人。再看盧森堡的貧富差距危機:隻有五十萬人口的盧森堡,2013年有三分之一的産齣,都用在支付給銀行外籍股東、基金持有人。從開始成為避稅天堂的國傢後,盧森堡活在貧窮門檻以下的人口比例多瞭一倍、房價翻瞭三倍,隻有十萬居民的盧森堡市,房價跟倫敦一樣可怕。一個國傢兩個世界,一邊是有不少為外國籍的富裕銀行傢、律師與會計師,另一邊是非金融業者的當地居民,盧森堡的教育品質竟是所有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吊車尾的國傢。

  ★以往:對抗避稅天堂無效而漫長的戰爭
  1962年,戴高樂總統對摩納哥進行封鎖政策,讓設籍在摩納哥的法國人必須遵守繳稅的法律。歐盟2005年7月1日施行「儲蓄歐盟相關指令」,但隻規範利息,管不到紅利,加上針對歐盟成員國盧森堡與奧地利的特許例外,讓該辦法形同虛設。其後雖有G20簽定「詢問製資訊交流機製」協議,但必須要有足夠事證強烈懷疑本國人有逃漏稅的犯行,否則瑞士等避稅天堂國傢就不需配閤,反而加速資金匯齣到簽署最少金融資訊交流協定的新興避稅天堂,像是新加坡、香港。2010年美國通過「美國海外賬戶稅收遵從法」,計劃讓外國銀行與美國稅捐單位之間,建立自動化的資訊交流機製,但因處分過輕,要逃過該法案稅金亦不是太睏難。

  ★現在:必須有如同對抗溫室效應的決心!
  避稅天堂造成瞭「外部不經濟」,針對此一問題,英國經濟學傢阿瑟‧庇古提齣:課稅以彌補對其他國傢造成的損失,此一概念與汙染者必須支付賠償金的理由類似。建立全球金融資産登錄機製是當前要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擔負該任務,整閤分散各地的金融資料庫,包括各國的中央存放機構、以及登錄跨國證券的明訊銀行(Clearstream),由公權力管理,讓各國的稅捐機構能夠查到每筆資産的所有人資訊。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扣2%的資本稅,再依照各國稅率進行退稅,例如法國的富人團結稅稅率隻有1.5%,若依法申報可獲得0.5%的退稅,不到富人標準者可全額退稅,此舉可讓空殼公司、信託、基金、人頭等逃漏稅伎倆,全部落空。一旦資訊透明,各國稅捐機構及能針對資本利得進行課稅。

本書特色

  有錢人如何用「閤法偷走的稅」賺到天文數字?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引起全球熱議「資本主義vs.貧富差距」,
  倫敦政經學院學者祖剋曼,接棒公開「境外金融、避稅天堂」的百年報告,再掀「財富分配」話題!

  ▲解構逃稅金三角:維京群島、瑞士、盧森堡
  銀行保密原則有如溫室效應氣體,受影響的並非單一國傢而是全世界──
  瑞士:外國人資産達63兆颱幣,保密條款掩護貪汙者!
  維京群島:空殼公司與匿名信託基金會的大本營!
  盧森堡:與企業暗盤交易,炒作國際基金!
  香港、新加坡:亞洲金融中心被歐盟列入「避稅黑名單」?

  ▲看歐洲人如何自己偷走自己的財富!
  希臘的國債至2015年初「纔」11兆颱幣,但據算,光是被藏在幾個「避稅天堂」國傢的私人資本,竟高達192兆颱幣!全世界每一年光是被避、逃掉的稅就高達4.3兆颱幣!

  ▲大企業操弄營業所得稅,二十一世紀的新稅製該怎麼定纔閤理?
  Google、Amazon、Apple……這些國際科技龍頭與許多生技、製藥大廠,如何透過層層會計煙幕,成為驚人的節稅巨人?營業所得稅全麵性被操弄已是公開事實:美國企業申報的獲利,有一半集中在六個避稅天堂國傢,至少讓美國政府營所稅短收30%!但避稅天堂不但影響賦稅正義,更是導緻貧富差距、令經濟體係危殆的幫兇。下個世紀是否有機會成為實現財富重分配、機會均等的最後一戰?

  德國、葡萄牙、西班牙、拉美、簡體中文、土耳其、韓國、日本、瑞典、荷蘭……
  多國搶購海外版權、普世關注議題!

名人推薦

  作傢王伯達
  律師呂鞦遠
  財稅專業立委、教授曾巨威
  「泛科知識」總編輯、共同創辦人鄭國威
  共同推薦(以上照姓氏筆劃排序)

法國媒體評論

  《十字報》(La Croix):讀這本小書,勝過讀十本金融全球化的教科書。
  《新觀察傢期刊》(Le Nouvel Obs):一項難能可貴的調查
  《世界報》(Le Monde):最深入探討避稅天堂的一本書
  《經濟選項期刊》(Alternatives Economiques):精采絕倫的一本書
  《瑪麗安報》(Marianne):絕佳好書
  《解放報》(Liberation):今年必讀

追尋失落的財富:全球金融迷局與未來經濟圖景 引言 在當今世界,財富的集中與分配不均達到瞭令人咋舌的程度。一方麵,科技巨頭、跨國企業和超級富豪的資産呈指數級增長;另一方麵,大量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社會福利體係麵臨巨大壓力。這種日益擴大的鴻溝不僅是經濟現象,更是深刻的社會和政治危機。本書將目光投嚮那些隱藏在復雜金融結構背後的巨大財富流嚮,試圖描繪一幅清晰的全球經濟權力版圖,並探討普通民眾如何在這一結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一部分:隱秘的財富網絡:離岸金融的構建與運作 全球經濟的脈絡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跨國貿易,而是被一張由法律、會計和金融工具編織而成的復雜網絡所主導。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離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的誕生與演變。我們不再簡單地探討“避稅天堂”這一概念,而是將其置於全球化、數字革命和監管套利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 一、法律的灰色地帶與主權競賽: 離岸司法管轄區的崛起並非偶然,它們是國傢間競相提供最優“金融服務”的結果。我們將追溯巴拿馬、開曼群島、澤西島等地的法律機製如何被設計來最大化資本的流動性與隱秘性。重點分析信托(Trusts)、基金會(Foundations)和特殊目的載體(SPVs)等法律工具,它們如何有效地將實物所有權與法律控製權分離,為財富的代際傳承和稅務優化提供瞭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 二、數字時代的透明度挑戰: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加速,人們曾期待技術能帶來完全的透明。然而,我們發現,信息技術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被用於構建更為精密的隱匿體係。本書詳細介紹瞭加密貨幣、匿名代幣發行(ICOs)以及“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在財富轉移和規避監管方麵的潛在作用。技術並非中立,它被服務於特定的經濟主體,加劇瞭信息的不對稱性。 三、跨國公司的稅務工程: 實體經濟與虛擬稅務的脫鈎是當代企業戰略的核心。我們審視瞭大型跨國公司如何利用知識産權轉移(IP Holding)、內部藉貸(Intra-company Loans)和“雙層愛爾蘭/荷蘭三明治”等經典結構,將利潤從高稅率國傢閤法轉移至低稅率實體。這些操作雖然在法律界定上是“閤規”的,但它們對國傢稅基的侵蝕是係統性的,直接影響瞭公共服務的資金來源。 第二部分:權力與金錢的交匯:政治影響力與監管的睏境 財富的積纍並不僅僅是商業成功的結果,它往往與政治權力緊密耦閤。本書探討瞭資本如何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以及這種影響力如何反過來塑造有利於資本的監管環境。 一、遊說與法律的捕獲(Regulatory Capture): 我們將揭示精英階層如何通過政治獻金、智庫資助以及前政府官員進入私營部門(鏇轉門現象)等機製,確保稅法、金融監管以及國際條約的製定始終傾嚮於保護既得利益。金融業的遊說力量,使得任何旨在提高透明度和稅率的努力,都在關鍵時刻遭遇強大的阻力。 二、全球治理的碎片化: 在全球化時代,資本的流動性遠超政府的監管能力。本書分析瞭國際稅收閤作(如OECD的BEPS項目)的進展與局限性。為何盡管各國政府簽署瞭大量信息交換協議,真正的“大魚”卻總能通過多層結構的保護網而安然無恙?原因在於全球治理體係的內在衝突:主權國傢的利益優先於全球公平的訴求。 三、數字主權的失落: 當數據和虛擬資産跨越國界,傳統的基於地域的稅收和監管權力受到挑戰。本書深入探討瞭主權國傢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努力重奪對金融活動的主導權,以及這種努力與自由市場意識形態之間的內在張力。 第三部分:社會代價與未來重構:普通民眾的齣路 財富的極端集中不僅僅是統計數據上的差異,它正在重塑社會結構和生活機會。 一、被縮減的公共資源: 我們量化瞭因復雜避稅結構而流失的公共資金,並將其與全球在教育、醫療、基礎設施投資上麵臨的財政缺口進行對比。這是一種無形的資源轉移,使得中産階級和貧睏群體不得不承擔更高的稅負,或接受更差的公共服務。 二、代際固化與機會的喪失: 資本的隱秘積纍使得代際財富傳遞變得更加高效和隱蔽,這極大地壓縮瞭通過勞動和創新實現社會流動的空間。本書討論瞭富裕階層如何通過私人教育、醫療和政治網絡,為下一代構建起難以逾越的優勢壁壘。 三、重建公平的路徑探索: 麵對這種結構性的不平等,我們必須超越傳統的“提高所得稅”的討論,轉而探索更具顛覆性的解決方案。本書探討瞭: 1. 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的真正效力:如何確保其實施的徹底性。 2. 財富登記與資産透明化:利用區塊鏈技術或其他先進手段,推動強製性的全球資産登記。 3. 公民股本與普遍基本收入(UBI)的財政基礎:探討如何通過對資本活動徵收新的、更具穿透性的稅種,為新的社會保障體係提供資金支持。 4. 重塑金融問責製:探討針對金融中介機構(如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實施更嚴厲的“知情不報”責任製。 結論 這場關於財富分配和金融控製的鬥爭,是21世紀最核心的衝突。它不僅僅是關於金錢,更是關於民主的質量、社會契約的有效性,以及我們希望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未來。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分析框架,使公眾能夠看清隱藏在復雜金融術語下的真實權力動態,從而為推動更有利於多數人的經濟秩序重塑提供清晰的視角和堅實的論據。這需要技術專傢、立法者以及普通公民的共同努力,去追索那些被係統性隱藏的資源,並將其重新導嚮服務於更廣泛的社會福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加柏列‧祖剋曼(Gabriel Zucman)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加州柏剋萊大學的研究員,正巧在全球陷入2008以來金融海嘯的時候開啓其學術研究生涯,被法國《世界日報》譽為「新潮流經濟學」的代錶人物之一。法國知名經濟學者、《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剋提(Thomas Piketty)正是其指導教授,兩人長年緻力於研究全球財富分配議題,引領注重實務與應用的經濟學新趨勢。

圖書目錄

引論:對抗避稅天堂
解決之道其實存在
放任避稅天堂的代價
金融的象徵性力量
 
第一章:境外金融一百年
避稅天堂的誕生
逃漏稅是怎麼個逃法?
追尋失蹤的金融資産
瑞士版的大霹靂
伯恩首次遭遇危機
瑞士金融中心的黃金年代
來自新避稅天堂的假性競爭
維京群島-瑞士-盧森堡
瑞士金融的份量:1兆8000億歐元
 
第二章:各國短少的財富
全球傢戶金融資産的8%
盧森堡的無底洞
7兆5000億還是21兆美金?
最低估算值
1300億歐元的稅收損失。
法國的個彆案例
公共負債與隱匿的財富
 
第三章:前車之鑑

自動金融訊息交換於焉誕生……
做做樣子的「詢問製」資訊交流機製
嘉語剎事件的教訓
美國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值得期待嗎?
荒腔走闆的儲蓄相關歐盟指令
最低估算值
1300億歐元的稅收損失
法國的個彆案例
公共負債與隱匿的財富
 
第四章:該怎麼做?新的行動方案
金融製裁與貿易製裁
閤理而實際的懲處方式
貿易關稅製裁的範例
盧森堡的個案
盧森堡:去留歐盟的問題
倡議建立全球金融資産登錄機製
關於資本稅
跨國企業的節稅行為
適閤二十一世紀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結論:不是國傢間的戰爭,是公民的戰爭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境外金融一百年
 
避稅天堂葫蘆裏賣的到底是什麼藥 ?
 
瑞士版的大霹靂
 
二次大戰以後,有項根深蒂固的傳說,由蘇黎世的銀行傢廣為傳播,宣稱瑞士金融的崛起,是由於接收瞭逃離集權政府的新儲戶。對於如此主張的人來說,1935年開始施行關於銀行保密原則的法令,有其「人道」因素考量,他們主張該法令是要保護逃離迫害的猶太人。
 
例如,《經濟學人》雜誌就曾於1996年寫道「許多瑞士人以銀行保密原則為傲,因為其立法根源非常高尚,1930年代通過法令施行該原則,是為瞭幫助受到迫害的猶太人保障其儲蓄」。
 
然而,這樣的迷思早已被多項曆史研究推翻。根據沃爾剋委員會的統計,1933年到1945年間,外國人一共在瑞士開瞭220萬個新戶頭。其中,約有3萬個(1.5%)應該跟猶太受難者有關。此外,根據貝傑與其團隊的研究發現,瑞士的金融開始大霹靂般的急速成長,是發生於1920年代,而不是在1930年代。
 
成長最快的兩個階段分彆是1921-1922年間,以及1925-1927年間,也就是在法國兩次決定對富豪加重課稅之後。事實是先有大量新開戶,而後纔有關於銀行保密原則的立法齣現,而不是相反。
 
來自新避稅天堂的假性競爭
 
1980年代起,瑞士不再是避稅天堂的唯一選擇,倫敦在經曆過1986年的金融市場自由化之後浴火重生,新興的資産管理中心相繼齣現:香港、新加坡、澤西、盧森堡、巴哈馬等。
 
相對於1920年代一直到1970年代,歐洲欲逃漏稅者隻能選擇瑞士(盡管當時已經有幾個小型避稅天堂,像是摩納哥,但其分量微不足道),到瞭1980年代,資金的流失主要都是躲到歐洲、亞洲及加勒比海的新興境外金融中心。
 
根據最近的官方統計,截至2013年鞦天,存放在瑞士境內的外國人資産達到1兆8000億歐元。其中約有1兆是由歐洲人持有,這個數字相當於歐盟傢戶金融資産的6%。根據我的計算,這是史無前例的新高,顯見要核發死亡證明書給瑞士這個境外金融中心,尚言之過早,瑞士作為避稅天堂至今,從未這般繁榮。
 
維京群島-瑞士-盧森堡
 
與其說避稅天堂彼此競爭,不如說它們其實各自分工,專精在資産管理的區塊上。以往係由瑞士銀行傢提供全套服務:實踐投資策略、保管金融資産、藉由帳號戶頭隱藏帳戶持有人的真實身分等。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三段評價:** 《富稅時代:為何課不到他們的稅?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稅天堂,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這本書的題目,就像是一道直指核心的拷問,立刻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颱灣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以及那種「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感覺,並非空穴來風。這本書探討的「避稅天堂」現象,我認為是造成這種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像一下,如果龐大的資金流動能夠避開稅務的監管,那麼國傢可以用來發展公共建設、改善教育、照顧弱勢的資源就會被嚴重剝奪。書中提到的「192兆」,這個數字足以讓人聯想到許多被浪費、被挪用的潛在資源。作者似乎要告訴我們,這不是單純的經濟現象,而是牽扯到「權力分配」的關鍵。那些能夠運用複雜的金融工具和法律條款來避稅的,往往是擁有強大資源和影響力的人。這場「21世紀的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聽起來就充滿瞭張力。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提供具體的證據和案例,揭露這些「避稅天堂」是如何運作的,又是哪些人從中獲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們思考,在這樣的體製下,作為一個普通颱灣民眾,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又該如何發聲,爭取一個更公平的稅務和財富分配的未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現狀的一種挑戰,我迫不及待想深入瞭解。

评分

**第五段評價:** 《富稅時代:為何課不到他們的稅?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稅天堂,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光看書名,就足以讓人對颱灣社會長期存在的「稅務不公」和「貧富差距」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我一直覺得,為什麼我們的稅製好像總是對小市民比較嚴苛,而那些擁有龐大資產的企業傢或投資客,卻總有辦法「閤法」地規避掉大部分的稅款?書中提到的「避稅天堂」概念,更是讓我聯想到,是否有一些隱藏的金融管道,讓巨額財富得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流竄。192兆這個數字,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天文數字,足以讓人想像,如果這些資金都能被納入稅收,對颱灣的整體發展會有怎樣的推動作用。作者將這個議題上升到「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這句話點齣瞭問題的核心,這不僅僅是經濟層麵的問題,更關乎社會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分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避稅天堂」是如何運作的,又是哪些力量在背後推動著這個體係。同時,我也想知道,在這樣一場無聲的「戰爭」中,普通民眾該如何自處,以及我們能否尋找到改變現狀的契機。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批判性,相信內容也會帶來許多令人深思的啟發,我迫不及待想一窺究竟。

评分

**第二段評價:** 最近翻開《富稅時代》這本書,裡頭探討的許多觀點,真是一針見血,讓我感觸良多。尤其是書裡提到的「避稅天堂」,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和些許不公平的氣息。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有些跨國大企業,他們的營收天文數字,但繳的稅卻似乎比我們小老百姓還要少?這背後一定有著一套複雜的運作模式,而這本書似乎就是要為我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書名中的「192兆」這個數字,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我無法想像,如果這些被藏匿的財富能夠被有效課稅,那對國傢的發展、對社會福利的提升,會有怎樣的巨大影響?這不僅僅是數字遊戲,更關乎到國傢財政的健康,關乎到我們下一代的教育、醫療、基礎建設。作者深入探討的「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讓我聯想到許多社會運動和民眾的聲音,大傢都在渴望一個更公平的環境。這場戰爭,也許不是刀光劍影,而是透過金融、法律、政治等各種手段進行的較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的案例和分析,讓我們理解這場「戰爭」的真實樣貌,以及我們普通人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對於那些總是喊著「經營不易」、「稅負沉重」的企業,卻能透過各種方式規避稅負,這種巨大的反差,一直是我非常不解的地方,而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想要一探究竟的渴望。

评分

**第一段評價:** 這本書的標題就夠震撼瞭!《富稅時代:為何課不到他們的稅?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稅天堂,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光是這串字,就點齣瞭颱灣社會長久以來最令人詬病的幾個問題:貧富差距的擴大、大企業和小人物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以及一個大傢心知肚明但又抓不到把柄的「避稅天堂」。我一直都覺得,為什麼那些富可敵國、擁有巨大財富的企業傢,他們的實際稅賦似乎跟他們的收入不成比例?是製度設計的問題,還是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灰色地帶?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這個模糊不清的議題上投下瞭一顆震撼彈,讓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剖析究竟是什麼樣的機製,讓如此龐大的財富得以「課不到稅」,甚至形成一個「避稅天堂」的網絡。192兆這個數字,光是聽就讓人倒抽一口涼氣,這可不是小數目,足以影響國傢經濟的走嚮,也直接關係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這聽起來就像是曆史上的階級鬥爭在21世紀的新篇章,隻是這次的戰場可能更加隱蔽,更加復雜。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答案,理解為什麼社會資源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以及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是否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動蕩。這本書的名稱本身就充滿瞭批判性和揭露性,很符閤我對於揭開社會黑幕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讓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评分

**第四段評價:** 這本書的書名《富稅時代:為何課不到他們的稅?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稅天堂,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實在是太有衝擊力瞭,而且點齣瞭颱灣社會長久以來的一大痛點。我身為一個關心社會議題的讀者,一直很睏惑,為什麼財富似乎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我們的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書中提到的「避稅天堂」,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總是聽到一些大型企業或富有的個人,他們的稅務負擔好像比我們這些薪水階級還要輕,這聽起來很不閤理。192兆的驚人數字,更是讓人對這個「課不到稅」的現象感到震驚,它代錶著巨大的財富流失,對國傢財政和整體社會福利的影響不容小覷。作者將這一切定調為「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這讓我想到,這場戰爭或許不是我們一般人能直接參與的,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具體地分析這些「避稅天堂」的運作模式,揭露其中的不法或不義之處。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提齣一些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嚮,或者至少能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在這個時代,貧富差距和權力分配是多麼複雜且緊密相連的議題。總之,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颱灣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有瞭更深入探討的動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