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税时代:为何课不到他们的税?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税天堂,21世纪贫富与权力分配之战!

富税时代:为何课不到他们的税?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税天堂,21世纪贫富与权力分配之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abriel Zucman
图书标签:
  • 避税天堂
  • 财富不平等
  • 税收政策
  • 全球金融
  • 权力分配
  • 经济犯罪
  • 调查记者
  • 富人税收
  • 资本主义
  • 社会正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不平等,然而要缩小贫富差距,第一步就是要去测量其规模到底多大!

  这场战争不只是国与国间的角力,而是公民们拒绝接受国家对逃漏税无能为力的假象,所进行的一场奋战。

  「避税天堂在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中不断重复出现,可是相关学术研究却付之阙如。于是我试图理解大笔逃漏税金额所代表的意义,企图分辨合法与非法的部分、思考国家应如何面对此问题,并设计出21世纪的新税制。」

  现今税制的漏洞,令富者越富、贫者愈贫,有钱人想方设法规避税金、导致税收来源只能奠基于受薪小市民!借由新的计算方法,作者祖克曼发表令人惊讶的数字:全世界有8%、近192兆台币的私人资产被藏到瑞士、卢森堡、维京群岛、新加波、香港,这些资产不但完全不用缴税,而且总额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这是头一次有如此全面性而透明的调查,时间横跨过去一百年以来的纪录,空间遍及全球各国。

  合理、正义的赋税制度,是全球下个世纪必须面对的公民战争!祖克曼除了将这些合法或不合法的避税方法公诸于世,更提出建立全球金融合作机构、对于富人海外资产与空壳公司预扣资本税,以及以贸易制裁促使各国觉醒等防堵办法。

  ★金融犯罪电影中的要角:追溯瑞士银行的保密立法
  瑞士银行与法国银行不同之处在于:瑞士银行会窃取邻国政府的税收。瑞士的金融业兴起于1920年代,在法国两次决定对富豪加重课税之后,1933年到1945年间,外国人一共在瑞士开了220万个新户头。事实上是先有大量新开户才有银行保密原则立法,并非是外界原本所知、被美化过的理由「保护被迫害的犹太人的帐户」。

  ★解构逃税金三角:维京群岛、瑞士、卢森堡
  截至2013年秋天,存放在瑞士境内的外国人资产达到63兆台币,其中只有7兆多台币是定存,多数客户借由英属维京群岛的信託或空壳公司,隐匿真实身份,再投资法令宽松、全球基金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卢森堡,让他们不用缴交一毛税金。

  ★192兆与4.3兆两个可怕的数字!
  根据至2013数字估算,大约有全球家户金融资产的8%、有约192兆台币的资产放在避税天堂,其中仅不到五分之一是以各种不同存款形式存放,其余超过150兆台币,则投资于全球的股票、债券、基金。以私有资本的平均年报酬率5%,并以各国的所得税、遗产税、富人税等税率计算,每年各国政府因避税天堂所产生的税收损失,竟高达4.3兆台币!

  ★爱尔兰与卢森堡的悲歌!
  跨国企业逃税搞垮爱尔兰:大企业因垂涎税率只有12.5%的爱尔兰,让位于爱尔兰的子公司以贱价进口,再调高天价出口,企业「假获利」大增,虽令爱尔兰的贸易顺差一时间表现亮丽,但与本国的竞争优势毫无关系,当地居民更无法受益──因为全部要吐回去给在国外的跨国企业真正所有人。再看卢森堡的贫富差距危机:只有五十万人口的卢森堡,2013年有三分之一的产出,都用在支付给银行外籍股东、基金持有人。从开始成为避税天堂的国家后,卢森堡活在贫穷门槛以下的人口比例多了一倍、房价翻了三倍,只有十万居民的卢森堡市,房价跟伦敦一样可怕。一个国家两个世界,一边是有不少为外国籍的富裕银行家、律师与会计师,另一边是非金融业者的当地居民,卢森堡的教育品质竟是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吊车尾的国家。

  ★以往:对抗避税天堂无效而漫长的战争
  1962年,戴高乐总统对摩纳哥进行封锁政策,让设籍在摩纳哥的法国人必须遵守缴税的法律。欧盟2005年7月1日施行「储蓄欧盟相关指令」,但只规范利息,管不到红利,加上针对欧盟成员国卢森堡与奥地利的特许例外,让该办法形同虚设。其后虽有G20签定「询问制资讯交流机制」协议,但必须要有足够事证强烈怀疑本国人有逃漏税的犯行,否则瑞士等避税天堂国家就不需配合,反而加速资金汇出到签署最少金融资讯交流协定的新兴避税天堂,像是新加坡、香港。2010年美国通过「美国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计划让外国银行与美国税捐单位之间,建立自动化的资讯交流机制,但因处分过轻,要逃过该法案税金亦不是太困难。

  ★现在:必须有如同对抗温室效应的决心!
  避税天堂造成了「外部不经济」,针对此一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提出:课税以弥补对其他国家造成的损失,此一概念与污染者必须支付赔偿金的理由类似。建立全球金融资产登录机制是当前要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担负该任务,整合分散各地的金融资料库,包括各国的中央存放机构、以及登录跨国证券的明讯银行(Clearstream),由公权力管理,让各国的税捐机构能够查到每笔资产的所有人资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扣2%的资本税,再依照各国税率进行退税,例如法国的富人团结税税率只有1.5%,若依法申报可获得0.5%的退税,不到富人标准者可全额退税,此举可让空壳公司、信託、基金、人头等逃漏税伎俩,全部落空。一旦资讯透明,各国税捐机构及能针对资本利得进行课税。

本书特色

  有钱人如何用「合法偷走的税」赚到天文数字?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引起全球热议「资本主义vs.贫富差距」,
  伦敦政经学院学者祖克曼,接棒公开「境外金融、避税天堂」的百年报告,再掀「财富分配」话题!

  ▲解构逃税金三角:维京群岛、瑞士、卢森堡
  银行保密原则有如温室效应气体,受影响的并非单一国家而是全世界──
  瑞士:外国人资产达63兆台币,保密条款掩护贪污者!
  维京群岛:空壳公司与匿名信託基金会的大本营!
  卢森堡:与企业暗盘交易,炒作国际基金!
  香港、新加坡:亚洲金融中心被欧盟列入「避税黑名单」?

  ▲看欧洲人如何自己偷走自己的财富!
  希腊的国债至2015年初「才」11兆台币,但据算,光是被藏在几个「避税天堂」国家的私人资本,竟高达192兆台币!全世界每一年光是被避、逃掉的税就高达4.3兆台币!

  ▲大企业操弄营业所得税,二十一世纪的新税制该怎么定才合理?
  Google、Amazon、Apple……这些国际科技龙头与许多生技、制药大厂,如何透过层层会计烟幕,成为惊人的节税巨人?营业所得税全面性被操弄已是公开事实:美国企业申报的获利,有一半集中在六个避税天堂国家,至少让美国政府营所税短收30%!但避税天堂不但影响赋税正义,更是导致贫富差距、令经济体系危殆的帮兇。下个世纪是否有机会成为实现财富重分配、机会均等的最后一战?

  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拉美、简体中文、土耳其、韩国、日本、瑞典、荷兰……
  多国抢购海外版权、普世关注议题!

名人推荐

  作家王伯达
  律师吕秋远
  财税专业立委、教授曾巨威
  「泛科知识」总编辑、共同创办人郑国威
  共同推荐(以上照姓氏笔划排序)

法国媒体评论

  《十字报》(La Croix):读这本小书,胜过读十本金融全球化的教科书。
  《新观察家期刊》(Le Nouvel Obs):一项难能可贵的调查
  《世界报》(Le Monde):最深入探讨避税天堂的一本书
  《经济选项期刊》(Alternatives Economiques):精采绝伦的一本书
  《玛丽安报》(Marianne):绝佳好书
  《解放报》(Liberation):今年必读

追寻失落的财富:全球金融迷局与未来经济图景 引言 在当今世界,财富的集中与分配不均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一方面,科技巨头、跨国企业和超级富豪的资产呈指数级增长;另一方面,大量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社会福利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这种日益扩大的鸿沟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本书将目光投向那些隐藏在复杂金融结构背后的巨大财富流向,试图描绘一幅清晰的全球经济权力版图,并探讨普通民众如何在这一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一部分:隐秘的财富网络:离岸金融的构建与运作 全球经济的脉络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跨国贸易,而是被一张由法律、会计和金融工具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所主导。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的诞生与演变。我们不再简单地探讨“避税天堂”这一概念,而是将其置于全球化、数字革命和监管套利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一、法律的灰色地带与主权竞赛: 离岸司法管辖区的崛起并非偶然,它们是国家间竞相提供最优“金融服务”的结果。我们将追溯巴拿马、开曼群岛、泽西岛等地的法律机制如何被设计来最大化资本的流动性与隐秘性。重点分析信托(Trusts)、基金会(Foundations)和特殊目的载体(SPVs)等法律工具,它们如何有效地将实物所有权与法律控制权分离,为财富的代际传承和税务优化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二、数字时代的透明度挑战: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速,人们曾期待技术能带来完全的透明。然而,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被用于构建更为精密的隐匿体系。本书详细介绍了加密货币、匿名代币发行(ICOs)以及“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在财富转移和规避监管方面的潜在作用。技术并非中立,它被服务于特定的经济主体,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三、跨国公司的税务工程: 实体经济与虚拟税务的脱钩是当代企业战略的核心。我们审视了大型跨国公司如何利用知识产权转移(IP Holding)、内部借贷(Intra-company Loans)和“双层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等经典结构,将利润从高税率国家合法转移至低税率实体。这些操作虽然在法律界定上是“合规”的,但它们对国家税基的侵蚀是系统性的,直接影响了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 第二部分:权力与金钱的交汇:政治影响力与监管的困境 财富的积累并不仅仅是商业成功的结果,它往往与政治权力紧密耦合。本书探讨了资本如何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如何反过来塑造有利于资本的监管环境。 一、游说与法律的捕获(Regulatory Capture): 我们将揭示精英阶层如何通过政治献金、智库资助以及前政府官员进入私营部门(旋转门现象)等机制,确保税法、金融监管以及国际条约的制定始终倾向于保护既得利益。金融业的游说力量,使得任何旨在提高透明度和税率的努力,都在关键时刻遭遇强大的阻力。 二、全球治理的碎片化: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流动性远超政府的监管能力。本书分析了国际税收合作(如OECD的BEPS项目)的进展与局限性。为何尽管各国政府签署了大量信息交换协议,真正的“大鱼”却总能通过多层结构的保护网而安然无恙?原因在于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冲突:主权国家的利益优先于全球公平的诉求。 三、数字主权的失落: 当数据和虚拟资产跨越国界,传统的基于地域的税收和监管权力受到挑战。本书深入探讨了主权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努力重夺对金融活动的主导权,以及这种努力与自由市场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张力。 第三部分:社会代价与未来重构:普通民众的出路 财富的极端集中不仅仅是统计数据上的差异,它正在重塑社会结构和生活机会。 一、被缩减的公共资源: 我们量化了因复杂避税结构而流失的公共资金,并将其与全球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投资上面临的财政缺口进行对比。这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转移,使得中产阶级和贫困群体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税负,或接受更差的公共服务。 二、代际固化与机会的丧失: 资本的隐秘积累使得代际财富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和隐蔽,这极大地压缩了通过劳动和创新实现社会流动的空间。本书讨论了富裕阶层如何通过私人教育、医疗和政治网络,为下一代构建起难以逾越的优势壁垒。 三、重建公平的路径探索: 面对这种结构性的不平等,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提高所得税”的讨论,转而探索更具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本书探讨了: 1. 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的真正效力:如何确保其实施的彻底性。 2. 财富登记与资产透明化:利用区块链技术或其他先进手段,推动强制性的全球资产登记。 3. 公民股本与普遍基本收入(UBI)的财政基础:探讨如何通过对资本活动征收新的、更具穿透性的税种,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资金支持。 4. 重塑金融问责制:探讨针对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更严厉的“知情不报”责任制。 结论 这场关于财富分配和金融控制的斗争,是21世纪最核心的冲突。它不仅仅是关于金钱,更是关于民主的质量、社会契约的有效性,以及我们希望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框架,使公众能够看清隐藏在复杂金融术语下的真实权力动态,从而为推动更有利于多数人的经济秩序重塑提供清晰的视角和坚实的论据。这需要技术专家、立法者以及普通公民的共同努力,去追索那些被系统性隐藏的资源,并将其重新导向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福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加柏列‧祖克曼(Gabriel Zucman)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加州柏克莱大学的研究员,正巧在全球陷入2008以来金融海啸的时候开启其学术研究生涯,被法国《世界日报》誉为「新潮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知名经济学者、《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作者皮克提(Thomas Piketty)正是其指导教授,两人长年致力于研究全球财富分配议题,引领注重实务与应用的经济学新趋势。

图书目录

引论:对抗避税天堂
解决之道其实存在
放任避税天堂的代价
金融的象征性力量
 
第一章:境外金融一百年
避税天堂的诞生
逃漏税是怎么个逃法?
追寻失踪的金融资产
瑞士版的大霹雳
伯恩首次遭遇危机
瑞士金融中心的黄金年代
来自新避税天堂的假性竞争
维京群岛-瑞士-卢森堡
瑞士金融的份量:1兆8000亿欧元
 
第二章:各国短少的财富
全球家户金融资产的8%
卢森堡的无底洞
7兆5000亿还是21兆美金?
最低估算值
1300亿欧元的税收损失。
法国的个别案例
公共负债与隐匿的财富
 
第三章:前车之鑑

自动金融讯息交换于焉诞生……
做做样子的「询问制」资讯交流机制
嘉语剎事件的教训
美国海外帐户税收遵从法值得期待吗?
荒腔走板的储蓄相关欧盟指令
最低估算值
1300亿欧元的税收损失
法国的个别案例
公共负债与隐匿的财富
 
第四章:该怎么做?新的行动方案
金融制裁与贸易制裁
合理而实际的惩处方式
贸易关税制裁的范例
卢森堡的个案
卢森堡:去留欧盟的问题
倡议建立全球金融资产登录机制
关于资本税
跨国企业的节税行为
适合二十一世纪的营利事业所得税
 
结论:不是国家间的战争,是公民的战争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境外金融一百年
 
避税天堂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
 
瑞士版的大霹雳
 
二次大战以后,有项根深蒂固的传说,由苏黎世的银行家广为传播,宣称瑞士金融的崛起,是由于接收了逃离集权政府的新储户。对于如此主张的人来说,1935年开始施行关于银行保密原则的法令,有其「人道」因素考量,他们主张该法令是要保护逃离迫害的犹太人。
 
例如,《经济学人》杂志就曾于1996年写道「许多瑞士人以银行保密原则为傲,因为其立法根源非常高尚,1930年代通过法令施行该原则,是为了帮助受到迫害的犹太人保障其储蓄」。
 
然而,这样的迷思早已被多项历史研究推翻。根据沃尔克委员会的统计,1933年到1945年间,外国人一共在瑞士开了220万个新户头。其中,约有3万个(1.5%)应该跟犹太受难者有关。此外,根据贝杰与其团队的研究发现,瑞士的金融开始大霹雳般的急速成长,是发生于1920年代,而不是在1930年代。
 
成长最快的两个阶段分别是1921-1922年间,以及1925-1927年间,也就是在法国两次决定对富豪加重课税之后。事实是先有大量新开户,而后才有关于银行保密原则的立法出现,而不是相反。
 
来自新避税天堂的假性竞争
 
1980年代起,瑞士不再是避税天堂的唯一选择,伦敦在经历过1986年的金融市场自由化之后浴火重生,新兴的资产管理中心相继出现:香港、新加坡、泽西、卢森堡、巴哈马等。
 
相对于1920年代一直到1970年代,欧洲欲逃漏税者只能选择瑞士(尽管当时已经有几个小型避税天堂,像是摩纳哥,但其分量微不足道),到了1980年代,资金的流失主要都是躲到欧洲、亚洲及加勒比海的新兴境外金融中心。
 
根据最近的官方统计,截至2013年秋天,存放在瑞士境内的外国人资产达到1兆8000亿欧元。其中约有1兆是由欧洲人持有,这个数字相当于欧盟家户金融资产的6%。根据我的计算,这是史无前例的新高,显见要核发死亡证明书给瑞士这个境外金融中心,尚言之过早,瑞士作为避税天堂至今,从未这般繁荣。
 
维京群岛-瑞士-卢森堡
 
与其说避税天堂彼此竞争,不如说它们其实各自分工,专精在资产管理的区块上。以往系由瑞士银行家提供全套服务:实践投资策略、保管金融资产、借由帐号户头隐藏帐户持有人的真实身分等。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二段评价:** 最近翻開《富税时代》這本書,裡頭探討的許多觀點,真是一針見血,讓我感觸良多。尤其是書裡提到的「避稅天堂」,光是聽起來就充滿了神秘感和些許不公平的氣息。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有些跨國大企業,他們的營收天文數字,但繳的稅卻似乎比我們小老百姓還要少?這背後一定有著一套複雜的運作模式,而這本書似乎就是要為我們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書名中的「192兆」這個數字,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我無法想像,如果這些被藏匿的財富能夠被有效課稅,那對國家的發展、對社會福利的提升,會有怎樣的巨大影響?這不僅僅是數字遊戲,更關乎到國家財政的健康,關乎到我們下一代的教育、醫療、基礎建設。作者深入探討的「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讓我聯想到許多社會運動和民眾的聲音,大家都在渴望一個更公平的環境。這場戰爭,也許不是刀光劍影,而是透過金融、法律、政治等各種手段進行的較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的案例和分析,讓我們理解這場「戰爭」的真實樣貌,以及我們普通人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對於那些總是喊著「經營不易」、「稅負沉重」的企業,卻能透過各種方式規避稅負,這種巨大的反差,一直是我非常不解的地方,而這本書的出現,正好滿足了我想要一探究竟的渴望。

评分

**第三段评价:** 《富税时代:为何课不到他们的税?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税天堂,21世纪贫富与权力分配之战!》这本书的题目,就像是一道直指核心的拷问,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覺得,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以及那種「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感覺,並非空穴來風。這本書探討的「避稅天堂」現象,我認為是造成這種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像一下,如果龐大的資金流動能夠避開稅務的監管,那麼國家可以用來發展公共建設、改善教育、照顧弱勢的資源就會被嚴重剝奪。書中提到的「192兆」,這個數字足以讓人聯想到許多被浪費、被挪用的潛在資源。作者似乎要告訴我們,這不是單純的經濟現象,而是牽扯到「權力分配」的關鍵。那些能夠運用複雜的金融工具和法律條款來避稅的,往往是擁有強大資源和影響力的人。這場「21世紀的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聽起來就充滿了張力。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提供具體的證據和案例,揭露這些「避稅天堂」是如何運作的,又是哪些人从中获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們思考,在這樣的體制下,作為一個普通台灣民眾,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又該如何發聲,爭取一個更公平的稅務和財富分配的未來。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是對現狀的一種挑戰,我迫不及待想深入了解。

评分

**第四段评价:** 這本書的書名《富税时代:为何课不到他们的税?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税天堂,21世纪贫富与权力分配之战!》實在是太有衝擊力了,而且點出了台灣社會長久以來的一大痛點。我身為一個關心社會議題的讀者,一直很困惑,為什麼財富似乎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我們的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書中提到的「避稅天堂」,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總是聽到一些大型企業或富有的個人,他們的稅務負擔好像比我們這些薪水階級還要輕,這聽起來很不合理。192兆的驚人數字,更是讓人對這個「課不到稅」的現象感到震驚,它代表著巨大的財富流失,對國家財政和整體社會福利的影響不容小覷。作者將這一切定調為「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這讓我想到,這場戰爭或許不是我們一般人能直接參與的,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具體地分析這些「避稅天堂」的運作模式,揭露其中的不法或不義之處。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提出一些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向,或者至少能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在這個時代,貧富差距和權力分配是多麼複雜且緊密相連的議題。總之,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台灣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有了更深入探討的動力。

评分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标题就够震撼了!《富税时代:为何课不到他们的税?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税天堂,21世纪贫富与权力分配之战!》,光是这串字,就点出了台湾社会长久以来最令人诟病的几个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大企业和小人物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一个大家心知肚明但又抓不到把柄的「避税天堂」。我一直都觉得,为什么那些富可敌国、拥有巨大财富的企业家,他们的实际税赋似乎跟他们的收入不成比例?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还是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灰色地带?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在这个模糊不清的议题上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让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剖析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制,让如此庞大的财富得以「课不到税」,甚至形成一个「避税天堂」的网络。192兆这个数字,光是听就让人倒抽一口凉气,这可不是小数目,足以影响国家经济的走向,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贫富与权力分配之战,这听起来就像是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在21世纪的新篇章,只是这次的战场可能更加隐蔽,更加复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答案,理解为什么社会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以及这种不平等的分配是否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这本书的名称本身就充满了批判性和揭露性,很符合我对于揭开社会黑幕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让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评分

**第五段评价:** 《富税时代:为何课不到他们的税?揭露藏匿192兆的避税天堂,21世纪贫富与权力分配之战!》光看書名,就足以讓人對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稅務不公」和「貧富差距」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我一直覺得,為什麼我們的稅制好像總是對小市民比較嚴苛,而那些擁有龐大資產的企業家或投資客,卻總有辦法「合法」地規避掉大部分的稅款?書中提到的「避稅天堂」概念,更是讓我聯想到,是否有一些隱藏的金融管道,讓巨額財富得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流竄。192兆這個數字,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天文數字,足以讓人想像,如果這些資金都能被納入稅收,對台灣的整體發展會有怎樣的推動作用。作者將這個議題上升到「21世紀貧富與權力分配之戰」,這句話點出了問題的核心,這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問題,更關乎社會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分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出地解釋,這些「避稅天堂」是如何運作的,又是哪些力量在背後推動著這個體系。同時,我也想知道,在這樣一場無聲的「戰爭」中,普通民眾該如何自處,以及我們能否尋找到改變現狀的契機。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了批判性,相信內容也會帶來許多令人深思的啟發,我迫不及待想一窺究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