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神的信差

飞鱼神的信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漂流到北台湾的一只神祕防水袋,恰巧被一个过着平凡生活的女孩拾获。防水袋中,有一封署名为 L 的神祕信函,以及十数张幻灯片、故事册子与田野调查笔记,L 自称是为了寻找一种随光线变换颜色的蝴蝶,来到一座小岛。这座岛炎热而四面环海,岛上流传许多鬼灵传说,但只居住一种肤色黝黑的人种,岛上有一种有剧毒但不咬人的海蛇,还有名唤嘟嘟雾的猫头鹰,森林老树上长满了野生蝴蝶兰……

  L的描述让打开防水袋的女孩,彷彿置身神祕国度。然而女孩却发现,她在地图上遍寻不获 L 信上,这一座据说位于地表东经121度,北纬22度海平面上的小岛……

  打开防水袋的女孩,翻看幻灯片与故事册子时,并没有想到她会因此揭开这个横跨百年,连结南北两地的故事。是千万分之一的偶然,还是命运?海上的飞鱼神是否正静静地凝视着这一切……作者迎曦即将带您进入一个连结陆地与海洋、神祇与人、文明与传说的奇想故事

  王筱齐是个平凡的台北女生,跟大部分十一岁女生一样,喜欢幻想,天马行空。最喜欢跟好朋友方品瑢在放学路上聊天。

  十一岁的生日当天,王筱齐收到方品瑢神祕兮兮送给她的大礼物—一只防水袋。防水袋的主人在信中希望命运能将这防水袋交到适合的人手上。王筱齐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命运挑选中的人,但自从她打开防水袋,彷彿跌入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

  她追寻着小岛的身世,好奇岛上居民的生活,此时的她并不知道两年后,自己居然会在台北街头巧遇防水袋中描述的主角,交换信件,并改变她看待自己与周遭的眼光……

本书重点    

  三联书店今年再度与新鸿基地产携手举办「年轻作家创作比赛」,请来两岸四地十位星级评审为年轻人作出一对一指导,协助有志者实现出书梦。两年一度的「年轻作家创作比赛」,今年已来到第五届,更首次将范围扩大至台湾和澳门。优胜作品将出版成繁体及简体版书,于香港、澳门、台湾及内地发行。

  今届的主题为「发现」,评审包括来自香港的朱力行、黄修平、廖伟棠;内地的毛尖、田沁鑫、邓康延;澳门的李峻一,以及台湾的张艾嘉、黄子钦、邹骏昇。

  经过一年时间选拔及指导之后,8位作家的着作终于诞生。

  另一种表达──西方图像中的中国记忆
  那个下午你在旧居烧信——我的复刻青春
  疾病王国中的身体生活
  世界已经变了
  七年
  飞鱼神的信差
  阿怪
  人间等活

名人推荐

  《飞鱼神的信差》的写作范圈,看似Tao人日常生活、家庭、父子、兄妹、朋友的情谊,乃至族群的祭典、文化的禁忌、信仰的包容、核废议题的探究等样貌,无所不包,而描写的内容更是多采多姿,让我读着读着,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呢!──王桂清(自然文化专家、作家,达悟族人)

  请读者让想像力漂浮在瓶中信的字迹里﹔刻印在拼板舟造船的图腾里﹔奔驰在飞鱼鳍上和祖灵的禁忌里。这里面的故事时空彷彿一首歌曲,将存在你深深的脑海里。再踏上兰屿的土地时,你会发现兰屿是个发人深思、深爱、深梦的岛屿。──邱鸿麟(西湖国小资优班教师、ECO 生态资讯营队召集人、好野人小学领导者)

  身为母亲,我想我能做的是先成全一个生命,它不属于我,它就是它自己。她摸索,我也需要摸索﹔她若有徬徨,我的徬徨也不会更少。但我愿在自己的生命里努力,在框限里打开门窗、把担忧化为祝福……我想那是我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本书作者母亲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迎曦


  台湾台北人,出生于二○○二年。

  是个天生的「慢食」者,听到最多的话是「赶快」。追求简单生活,有颗宽谅柔软的心,少物欲、少芥蒂,也不曾发脾气。居住在都市,却着迷于偏乡、远方岛屿和原住民文化。是个阅读大胃王, 除了游戏型录和电玩攻略之外,皆来者不拒,会从每本书的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包括出版社电话和出版条码。

  本书的雏型是国小毕业时的独立研究专题。书写缘起于两个问号「人类应如何在自然环境中自处?」以及「对每个族群而言,幸福是什么?」书写过程发现: 幸福是一个决定, 一个持续不懈的实践,不是比较,也不是测量。如果能明白达悟人如何把自己放在天地之间,或许就能帮助自己,找到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缘起——
 

岛屿它不停地唿唤我二○一三年冬天,一部探讨「过渔」问题的纪录片《鱼线的尽头》和一本叙写海洋环保的着作《海鲜的美味輓歌》震撼了当时就读小学五年级的我。我万万没想到,如果人们继续以目前的方式饮食和捕猎鱼类,鱼儿们很快就会消逝于茫茫大海中,只剩下生命力旺盛的水母和虾虎。之后,我读到李如青老师的《旗鱼王》,书中刻画了一个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完全不同的海洋风景。《老人与海》中的古巴老渔夫,奋力与大鱼缠斗后,只得到一具骸骨;但是《旗鱼王》中的花莲渔夫,警觉渔场正日渐枯竭时,毅然决定放弃即将入手的大旗鱼,而在无数幼小的旗鱼苗身上,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喜悦。我开始号召身边的人改变饮食方式来「护鱼」。同学们那时人手一本邵广昭教授写的《海鲜指南》 01,变身为「海鲜饮食纠察队」,随时检查营养午餐供应的海鲜和妈妈煮的鱼,到底是属于绿区的「建议食用」,或黄区的「想清楚」,或红色警戒的「避免食用」?有的同学上课时也偷偷研究指南;有的同学书不离身一起进了厕所,深怕弄丢;而有的同学整天纠正妈妈如何买鱼煮鱼,把妈妈弄得精神紧张。因为我们很忧心啊!我们可不想在三十多年后,去市场买不到海鲜、到海边看不到螃蟹贝类,更可怕的,是大海里竟然没有鱼!
 
可是,就算我们把指南的内容记得滚瓜烂熟,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却还是对大人世界滥捕的行为无计可施。我看到二○一三年日本筑地市场新春开市时,一条黑鲔鱼以台币五千万的不可思议价格卖出。屏东东港每年举行盛大的黑鲔鱼祭,可是一九九九年时,渔夫轻松便能捕获万尾以上黑鲔鱼,到了二○一四年,渔夫再怎么努力,也只捕获七十一尾!这难道不是一个警讯吗? 老师带我们去观赏《拔一条河》和《看见台湾》。坐在电影院里,我们有人啜泣、有人拭泪,有人干脆眼泪汹汹,不能自已。被八八水灾吞噬的甲仙乡,在杨立州导演的镜头下忧愁又美丽。那些从南洋远嫁到台湾的新住民妈妈,在碎石满地的农地里种芭乐、烹煮美食,温暖一颗颗受伤的心。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