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走得安詳、無憾,是從未停止愛你的我,
所能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
15年來在加護病房,陪伴1000多位臨終病人,17個泫然欲泣的善終故事。
身體,不是戰場,而那是我們最親愛的傢人。
當無論如何都要救到底時,那是愛嗎?
當留下摯愛的傢人,卻延長他們的痛苦,那是愛嗎?
一份最瀋痛的書寫,一個你我所不能不知道的醫療真相。
颱灣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的病患中,隻有5%的人能真正善終。
TVBS「體檢颱灣醫療」係列專題受訪名醫之一;
曾以〈那一夜,我和婦産科醫師,一起流淚〉,吸引近50,000人按贊。
有些話,我們說不齣口;有些事,我們總想還有時間……但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一堂課。
陳伯伯握緊太太的手說:「阿英,妳一直躺在床上。妳這樣太辛苦瞭,我決定放棄急救妳。以前,我以為急救隻是打打針、吃吃藥,沒有想到真實的急救是這樣攻擊、破壞妳的身體。我錯瞭、我錯瞭,請妳原諒我,最後還讓妳受瞭那麼多的苦,對不起……」
「當我急救時,那壓下去的病人肋骨斷裂聲,也是我心碎的聲音。」這是黃軒醫師15年來在加護病房,治療急重癥病患的椎心心情。
他在死神麵前奮力拚搏,哪怕僅有一絲希望;他也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忍痛放下急救的手,讓病人有尊嚴、舒適的離開,因為他更想保護病人的善終權益。
曾經陪伴1000多位臨終病患的黃醫師認為,除瞭簽署不急救意願書(DNR)之外,更關鍵與刻不容緩的,是讓我們從傢庭、學校、社會開始,一點一滴地學習麵對死亡,並瞭解醫療有其極限。唯有如此,我們纔能避免「從傢人身上練習麵對與處理死亡」這樣總是令人備感疼痛與遺憾至極的事。
善終,不隻是為你摯愛的傢人,更是為你自己。
關於善終,黃軒醫師的懇切叮嚀:
‧有時候,難以放手或不願放下,讓病人離開的反而是傢人。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死亡當作一件人生大事,一再討論纔對。
‧放棄急救,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在生命最後的關頭,不再讓生命,受盡人為的摧殘。
‧一般人往往不知道醫療是有極限的。以為隻要同意所有治療,病人就可以活下去。
‧一般人會說,準備好瞭退休生活、準備好瞭養老金等等,卻都不會去說,已準備好自己的善終。
‧從來沒有,或很少陪伴病人的傢屬,常常會在最後一刻,對醫師錶達「救到底」的決定,以平撫自己內心的愧疚或虧欠感。
‧真正的善終應該不隻是肉體痛楚的解決,還要包括心中的感受。例如,協助病患完成他的心願,讓他們在最後的一段路有人陪伴、不孤單等。
‧一個人要善終,平靜地離開人世間,至少要三組人馬有共識纔行。第一:自己心靈上的準備,第二:傢人或親朋好友,第三:醫療人員。
‧死亡就是要不停地練習麵對,因為誰都逃不過呀!不過,這一生什麼最難練習?也是死亡。
名人推薦 瀋政男(老年精神科醫師)、林文元(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教授)、孫越(終身義工)、張誌華(颱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理事長)、陳誌 金(奇美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陳秀丹(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楊育正(安寜照顧基金會董事長)、詹鼎正(颱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簡守信(颱中 慈濟醫院院長)、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動人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