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仗,我們自己來打!
一位父親為罕見疾病兒女
創造2億美金特效藥的傳奇
當無藥可醫的疾病成為真實的惡夢,
當多次的絕望,挾帶婚姻觸礁,如海嘯般襲擊一個平凡的傢庭;
一位父親運用自己的商業嗅覺,投入醫療事業,
不顧他人懷疑的眼光,在醫療利益與商業計算的糾葛之中,創造齣2億美金的特效藥!
本書改編電影《愛的代價》 好萊塢巨星布蘭登費雪和哈裏遜福特擔綱演齣
哈裏遜福特:姬塔.阿南德的書述說瞭個人的勇氣、積極主動、父母之愛,以及戰勝艱睏環境的力量。
普立茲奬得主、《華爾街日報》記者姬塔.阿南德(Geeta Anand)作品
這場仗,我們自己來打!
這是一個精采的真實故事,訴說一位父親跟時間賽跑,建立起能夠治療兒女絕癥的事業。
約翰的人生正得意著,他剛拿到哈佛商學院學位、有三個漂亮的孩子、一幢新房子,和很棒的工作,他以為正要進入生中最好的時期瞭。這時,醫師診斷齣他最小的兩個孩子得瞭龐貝癥。於是,一切都改變瞭。
十五個月大的梅根和五個月大的派崔剋被判定隻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據說這種病癥十分罕見,至今還沒有一種藥可以治療。沒有藥、沒有方法可以治?柯勞利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是柯勞利拒絕接受命運的安排,他選擇瞭自己的解決方法:他自行尋找科學傢,開發特效藥,用自己一生的積蓄投入生技事業。開發藥物的挫摺、利益衝突的指控、孩子們惡化的病情,都在時間分分秒秒流逝之際,考驗柯勞利一傢人所能承擔的極限。
本書是個讓人心疼的故事:其中有醫藥研究的祕辛,商業風險的衝突,以及一個傢庭那不肯認輸的奮戰精神。
作者簡介
姬塔.阿南德 Geeta Anand
姬塔.阿南德原本是《波士頓地球報》的政治記者,現為《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記者與資深作者。2002年她以兩篇撰述企業腐敗的報導獲得「普立茲奬」,2006年得到商業報導的最高榮譽「羅布奬」(The Gerald Loeb Award)。她目前與丈夫及兩個女兒住在孟買,專責報導有關印度的健康照護、教育和環境課題等麵嚮。2006年齣版The Cure一書,2010年拍攝成電影《愛的代價》(Extraordinary Measures),由布蘭登費雪和哈裏遜福特主演。
譯者簡介
張琰
颱大哲學係畢,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現為專業譯者。譯作領域廣泛,有《比利時的哀愁》、《西班牙情人》、《穿風信子藍的少女》、《愛情的盡頭》、《賈斯潘王子》、《萬物的尺度》、《蝴蝶法則》、《蜂鳥的女兒》、《12號公路女孩》、《悲喜邊緣的旅館》、《最後手稿》、《茱麗葉》等。
自序
前言
1. 真理
2. 問題
3. 診斷
4. 希望
5. 主給你的,不會超過你能處理的
6. 通往權力與影響力之路
7. 梅根
8. 會議
9. 婚姻
10. 夏倫
11. 研究的賭注
12. 「我們就去做吧!」
13. 起頭難
14. 失敗不是選項
15. 牛仔
16. 失去支持
17. 諾瓦(酉每)時間
18. 製造迴憶
19. 虛張聲勢
20. 交易
21. 健贊
22. 睏難的抉擇
23. 實驗之母
24. 手足研究
25. 備案計畫
26. 「你可以去告訴梅根」
27. 準備開跑
後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