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子笑弈人生这盘棋

与老子笑弈人生这盘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爱因斯坦读道德经,心系老子相惜?
朱铭雕刻与周梦蝶的诗,老子还魂?
最快乐的国家不丹,老子雏型建设?

  人生如棋,看老子如何摆局布棋,以示弱抗衡刚强,以暗黑翻转光亮;
  逆向思考,颠覆窠臼,重新高举温柔坚定的力量。


  王溢嘉经典新说,掌握现代脉络;翻转逆袭教典,道出命运双赢!

  继《庄子陪你走红尘》,知识分子王溢嘉又一经典新解读之作,将老子八十一章《道德经》,化作八十一局与老子对弈的人生之棋,从中领悟「翻盘」的乐趣――不是掀桌式的翻盘,而是在棋局里峰回路旋、胜负翻转的双赢局面──原来老子也可以这样读!

  王溢嘉活化传统典籍,拉近思想哲理的距离,列举现代案例,创造独门解析方式:从不丹王国的幸福指数、生态平衡到两岸关系;融合曾国藩的知人用事、尼采的哲学与爱因斯坦的现代物理学;穿针引线朱铭的雕刻、周梦蝶的诗作……,原来老子的智慧与哲学触手可及,和现代人的生活接轨,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高举温柔的力量。

  【王溢嘉与老子的博弈之间】

  看见阴影的力量:顺应自然、虚静无为、守柔示弱

  老子的哲学观点,在有无、高下、刚柔、强弱的二元对比中,多数人都求有求高、想刚想强,但老子却把焦点放在反面,而且要从反面去实现正面。非常独特的逆向辩证法,能赋予我们不一样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安身立命的方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爱因斯坦:「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种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决定。」也就是「物理」。「物」是老子的「有」,「理」就是「无」;从物质面,看到「道」的踪迹;从律则面,认识「道」的奥妙。老子将「天道」扩及「人道」,铺衍出一套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

  不骚扰人民、不剥削治理的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
  美国总统雷根非常受人爱戴,他曾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雷根应是颇赞同老子的治国理念。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此话可以说是古典民本思想与自由主义的极佳比喻,无为而治的基本精神,人民在不受干扰或有限度的法令下,拥有充分的自由与自主性。

  大智若愚的反璞归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穷。
  雕刻大师朱铭的作品,很自然地让人想起老子,因为它们是「大巧若拙」的具体呈现。一个人内在的修为愈高超,他就会愈内敛,愈不想卖弄与炫耀自己的本事,在外表上让人觉得拙、讷与愚;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与渺小,使他能有更进一步不断完善自我的机会。

  理想世界的乌托邦: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不丹直到一九七四年才开放外国人进入,一九九九年才有电视。但在《全球快乐排行榜》中,却名列第八。为什么不丹人会特别快乐?重视社会和谐与人民精神生活的满足,被誉为人间最后的乐土。这似乎印证了老子的某些说法,物欲越少,幸福越多。

本书特色

  1.    每篇领读老子《道德经》原文,以及白话翻译,两两对照,浅显易懂,老子思想轻松get!

  2.    篇名直指老子哲学核心,单刀直入人生杂问,爱情职场修身处世,老子教你把握right now!

  3.    王溢嘉独特解析、诠释弈后语,另类逆袭思维,颠覆框架,多元并立,老子智慧原来如此!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溢嘉


  1950年生于台中市,台大医学系毕业,毕业后即专事写作和文化事业工作,曾在《中国时报》《联合报》《牛顿》《台北评论》等十余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历任《健康世界》月刊总编辑、《心灵》杂志社及野鹅出版社社长等职。

  着作有《实习医师手记》《虫洞书简》《古典今看》《庄子陪你走红尘》《如果漏读人性,成功总是差一步》《活用禅:豁然开朗的人生整理数》《谁伸出看不见的手?:中国人的命理玄机》《问世间,性是何物?:中国文化里的情与色》《青春第二课》等四十余种,涵盖散文、中国经典诠释、心理、文化评论、科学论述等范畴,融合知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

  曾获《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推荐书、台湾大学生票选十大好书等。多篇文章被选入国中、高中、大专院校国文教科书中,写作具有多种风格,寓教于乐、言简意赅,赋予经典典籍不一样的眼光,阅读与诠释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图书目录

自序 
棋中不语?因为想翻盘!――给你不一样的老子,不一样的人生

第一局 道:自然与人生Vs物理与哲理
第二局 有无相生:人间相对论的超越
第三局 欲望当头:回复自然的真实饱满
第四局 真空妙有:两个宇宙的创造
第五局 刍狗与风箱:万事万物的起伏之道
第六局 玄牝之门:歌颂女性创造力的自然哲学
第七局 浮世弔诡:对生命的反向思考
第八局 上善若水:效法水的七个优点
第九局 功成身退:适可而止的智慧
第十局 是谓玄德:完善自我的六项修炼
第十一局 无以为用:转移人生思考的重心
第十二局 满足之道:莫受感官刺激的麻痺
第十三局 宠辱休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第十四局 掌握道纪:寻找规律,改善生活
第十五局 微妙玄通:样貌丰繁兼又动静得宜
第十六局 归根复命:让一切恢复原本的状态
第十七局 自然如此:对四种领导模式的省思
第十八局 忠孝仁义:让人感到悲哀的美德
第十九局 见素抱朴:扬弃冠冕堂皇的假话?
第二十局 与众不同:因为我煳涂、我比较笨
第二一局 恍恍惚惚:既唯物又唯心的宇宙诗学
第二二局 绝非冤枉:从曲折中看到自然之美
第二三局 飘风骤雨:对狂暴与激情的省思
第二四局 企者不立:切忌好高骛远与急功近利
第二五局 天人之际:回归自然,听任自然
第二六局 稳重宁静:航行于茫茫人海中的压舱物
第二七局 袭明要妙:不着痕迹,无所遗漏
第二八局 大制不割:三知三守三复归
第二九局 天下神器:没有渴望,就不会有失落感
第三十局 果而勿强:当人生成为一个战场时
第三一局 凶事尚右:打胜仗要像在办丧事
第三二局 道常无名:超越大小,不再争逐名位
第三三局 不失其所:从了解自己到战胜自己
第三四局 以道为师:成就伟大的三不主义
第三五局 无所不往:寻找生命中的春天
第三六局 欲擒故纵:是阴谋诡计还是处世良方?
第三七局 镇之以朴:化解自我发展中的私欲
第三八局 道德演化: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
第三九局 得一者清:对矛盾与混乱的超越
第四十局 天下大势:把握道的运动与作用
第四一局 大白若辱:无所遮掩、不再修饰的人生
第四二局 负阴抱阳:成为一个和谐的生命体
第四三局 不言之教:温柔而无形的改变力量
第四四局 知止不殆:太字少一点,才能成其大
第四五局 大巧若拙:内在修为的反璞归真
第四六局 知足者富:满意于自己真正想要的
第四七局 不见而明:想像、思考与验证之必要
第四八局 为学与为道:人生的加法与减法
第四九局 圣人常无心:在菁英与民粹的岔路上
第五十局 出生入死:从逃离危险到面对危险
第五一局 生而不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道德观
第五二局 与道共舞:闭目内观的精神修为
第五三局 大道与小路:在取与给的天秤上
第五四局 其德乃真:在生活中具体实践传统信念
第五五局 比于赤子:永远当婴儿或返老还童?
第五六局 和光同尘:纵浪于自然与众生之中
第五七局 自化自富:对人民的相信与尊重
第五八局 祸福相倚:在流变中保持自我
第五九局 深根固柢:不要把珍惜当成吝啬
第六十局 大国与小鲜:不骚扰、不剥削的治理之道
第六一局 静定谦下:让大者信任、小者拥护的法宝
第六二局 万物之奥:庇护来自自我的觉醒
第六三局 事无事,味无味:从容易与细微处着手
第六四局 千里之途:用平常心当个先行者
第六五局 不以智治国:精明、愚蠢与朴直之辨
第六六局 百谷之王:退步原来是向前的人生智慧
第六七局 处世三宝:慈爱、俭约与退让
第六八局 淡定不争:带兵打仗Vs为人处世
第六九局 哀兵必胜:靠的并非悲愤,而是哀慈
第七十局 知我者希:一如幽谷兰花,无人自芳
第七一局 病与不病:做个有智慧的知者
第七二局 自爱不自贵:赢得人心的修炼
第七三局 勇于不敢:对利害得失的反向思考
第七四局 长治久安:让人因幸福快乐而贪生怕死
第七五局 为民请命:超越自身的阶级意识
第七六局 木强则折: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第七七局 有余与不足:莫做「马太效应」的帮凶
第七八局 正言若反:对柔弱胜刚强的疑与辨
第七九局 报怨以德:如何处理生命中的亏欠与怨怼
第八十局 理想世界:回到过去或迈向未来?
第八一局 圣人不积:自由自在、无私无欲地放下

图书序言

自序

棋中不语?因为想翻盘!――给你不一样的老子,不一样的人生


  我大学时代附庸风雅,想当个像样的知识分子。一个像样的知识分子怎么能对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无所知呢?于是兴沖沖地去买了一本陈鼓应的《老子今註今译》,想认真学习。但读没多久,就感到纳闷。陈先生花很多篇幅去介绍历来各家对每章字句的註释,我「几乎全部跳过去」,而只看他的今译和引述,但笔墨又太少,而且感觉和当今社会与现代人的生活「几乎全无关系」。所以,读着读着,就把它搁到一边了。

  三年前,我应有鹿文化总编辑许悔之之邀,写了一本《庄子陪你走红尘》。写完后觉得意犹未尽,引燃了我重新解读古老经典的兴趣,去年又和妻子曼丽合写了《论语双拼:一个家庭主妇的异类阅读&一个知识游民的正向观照》;这本《与老子笑弈人生这盘棋》可说是此一系列的第三本,用意都是想活化传统经典,让它们能和现代人的生活接轨,并尝试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意义。

  重新览读《道德经》和《老子今註今译》,我的心思与眼界已迥异于往昔。以前是想知道老子在说什么、专家又怎么说,如今则是过了耳顺之年的我,要怎么看老子和专家们的说法?又要如何加以评断?这显然不是「资料整理」而已,它需要我多花点时间独自去摸索和思考,但我乐在其中,因为这正是我想对旧经典提出新解读的旨趣所在。

  但在解读前,我还是需要先为老子和《道德经》做个简单的定位。我个人比较相信在历史上被认为是「老子」者,除了经被提到的李耳(老聃)外,至少还包括老莱子与太史儋(本书统称之为老子),时间则跨越春秋、战国时代;而《道德经》应属集体创作,李耳可能是最早与最重要的主编者(后来又有人陆续添改)。至于《道德经》一书的宗旨为何?有人说它是写给王侯看的统驭术,有人说它是兵书或谋略书,而我则认同多数专家的看法,认为它基本上是一本哲学着作,但也可以涵盖上面几种说法。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把本书书名定为《与老子笑弈人生这盘棋》,而且把《道德经》的八十一「章」改为八十一「局」的原因。因为谈的虽然是人生,但多少又有点棋局博弈的味道,而下着下着,渐渐感觉到其中最大的趣味就在于「翻盘」――不是掀桌式的翻盘,而是棋局里峰回路旋、胜负翻转的氛围。

  老子的哲学观点,有顺应自然、虚静无为、守柔示弱三大范畴,我在相关的篇章(局)里都会加以论述,但不管你说它是虚静无为也好、守柔示弱也罢,其实都是对当时主流观点的翻盘,也是在翻我们人生的盘。在有无、高下、刚柔、强弱的二元对比中,多数人都求有求高、想刚想强,但老子却把焦点放在反面,而且要从反面去实现正面(将反面转化成正面),譬如他强调「无为」,然后要以「无为」去实现「有为」;标榜「柔弱」,然后要以「柔弱」去战胜「刚强」。即使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逆向辩证法,能赋予我们不一样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老子哲思的精辟当然不只这一项。整体说来,《道德经》虽然寥寥五千字,但读后给我的感觉是整个人由外到里,被翻转了好几遍,不过带给我的并非晕头转向,而是洗涤俗虑后的神清气爽。虽然受益良多,但既然是想和老子「对弈」,即便他是宇内高手,每个棋子都下得铿锵有力,不敏如我者也不能「全盘接受(皆输)」,而应该向他学习,在他对我的人生进行「大翻盘」时,我也应该尽己所能,对他和《道德经》来些「小翻盘」。

  我的「翻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老子的某些观点(兼及历代解老专家的观点)提出质疑,譬如他对自然的看法、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论述时的选择性认知问题、对儒家的批判,还有他以「改变想法」来代替「改变现况」的合宜性问题等等。这不是在找碴,而是希望借此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让老子原先的观点能更加周延。

  一是《道德经》全书只谈观念,而没有任何具体的人与事例(这其实是相当难得的),而我则不能免俗,几乎每一局都会引用古今中外的人与事,像刘邦、苏东坡、曾国藩、尼采、佛洛伊德、爱因斯坦等等,特别是还举了不丹王国的幸福指数、生态平衡、两岸关系、朱铭的雕刻、周梦蝶的和光同尘、施明德的爱情三不主义等等时人时事,目的除了希望能增加读者对老子观点的了解外,更是想让大家明白老子的哲学一点也不落伍,只要好好心领神会,它依然对我们的现实人生和社会有很大的针砭与指引作用。

  人生如棋,局局新。但下棋的规则是一样的,胜负也有一定的脉络可循,它们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掌握「道」,才能下好人生这盘棋。那什么是「道」?就请大家好整以暇,翻到第一局,从老子为我们摆好的棋局里慢慢去体会吧!

王溢嘉 二○一五年七月

图书试读

【内文节选一】

道:自然与人生Vs物理与哲理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道」,就不是恆常的「道」。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名」,就不是恆常的「名」。「无」,是天地的起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从「无」的角度,可以揣摩「道」的奥妙;从「有」的角度,可以观察「道」的踪迹。「无」和「有」的名称虽然不同,来源却相同;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祕。玄祕而又玄祕啊!是宇宙万般奥妙的总门户。

【弈后语】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老子的这个起手式真是玄妙无比。一个对人生感到好奇、喜欢思考、想要了解这个尘世及周遭万事万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人,必然会被他这段话所吸引(老子是谁众说纷纭,下面就单以「老子」来统称《道德经》的所有可能作者)。

宇宙万物是如何产生与运作的呢?很多人把它推给一个造物主(上帝),而「道」则是老子所提供的答案。但他开宗明义就提醒我们,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说,无法用语言文字做完整而精确的表达,因为语文不只有它的侷限性,更有它的歧义性,老子所说的「道」,还有接下来的「无」与「有」等都是「名」,它们真正的涵义是什么,就一直众说纷纭。但我想这并非老子在故弄玄虚,而是他一语道破了人类在认知与探究诸多问题时的困境。

有人指出,既然老子一开口就说「道可道,非常道」,那接下来为什么还说得那么多,不是在自打嘴巴吗?我以为这正是一个伟大思想家应该有的风范――乐于思考、表达自己对诸多问题的看法,但同时又提醒自己和他人,自己的观点绝非什么「绝对真理」,既不周全完备,可能还有不少破绽、错误,欢迎找碴。这也是我们这些后生小辈在读《道德经》时应该有的态度:即使老子说得再好,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而要自己用心去思考和推敲,当他露出破绽时,可能还需要好好戳他一下。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