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

眼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像是安排一趟远行,设定的目标是《左传》,想办法在那里生活一整年,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话语,不一样的周遭世界及其经常处境,不一样的忧烦和希望。
  这样一部破旧沉厚的阖上之书,仍让我感觉蓄着风雷,有我还不知道以及永远不可能知道的某些东西,
  好像还听得到远方隐隐滚动的雷声。


  「后世罪我者其春秋乎?」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若无《左传》记录还原春秋时期的真实景况与细节,相对于孔子《春秋》「正确」的世界(各国)版本,
  「也再没有一本用应然更替掉实然的历史之书了。」

  《尽头》之后,唐诺决定写一本小书,于是在一年内生出了这二十万字的「读」《左传》「想」《左传》,甚至是与《左传》人物一起过日子一起思考,忧其忧、乐其乐的写作,同样的旁征博引,依然是政治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学人类学……经典过往与现实当下信手捻来,尤其精彩的是唐诺进入《左传》人物的内心,写出其关于家国存亡、情欲流动、权力运作、道德思辨等深邃美丽与幽微的心理机转:在决定的那一刻,究竟发生了甚么?以及然后,是否留下遗憾?

  就像中国这边,思维若能用繁花绽放来说,最后的时刻是战国,紧接着春秋这两百年后;也就是,紧接于最后一次犹是小国家林立的这样一种世界。战国的繁花般思维,是这样一种世界的结果,在这样一种世界消逝之后的结晶、返景和余响,是这样活过的人的遗言。(〈为什么会是子产?〉)

  他所讲述的这个彷彿有头有尾、单独抽走、干净包裹起来的坚实世界,于是被(重新)置放在这个不稳的、移动的并不断流逝死亡的时间基础上,原本平静讲述的闲情故事,因此字字句句可能都紧张起来、危险起来并相干起来,两百年前已灰飞烟灭的鲁隐公动人悲剧往事,直接逼到此时此地人的眼前来,它仍是人当下的折磨,当然,如果我们勇敢一点也聪明一点的话,也可以是当下的说明和启示。(〈来想像一个作者〉)

  又是天子又是臣的周公,他受封的鲁国因此是个最独特的国家,我自己称此为,「大国家的灵魂和小国家的身体」,把这么大的灵魂硬塞入这么小的身体里面,这怎么可能不发生某些奇怪的事?
  过去,在写《世间的名字》最后头,我也曾以此来想退出联合国安理会之前的台湾,曾经是世界五强的台湾,那是我的童年和我的成长岁月所在,多年之后,我才慢慢知道这是奇特的,奇特到近乎荒唐。(〈来想像一个作者〉)

  正因为重点是罪行、是事实的某种完整揭示,但事实总是巨大的,而且随着小说(即询问)的展开如变形虫模样的愈发巨大无匹。一个紊乱、无序、随机还流变不居的巨大事实,和寥寥有数的文字之间,有着永远难以解除的紧张关系,这还有一点悖论的味道,一个诚实负责想穷究到底的书写者会说,这最终是无望彻底克服的如纳布可夫所说「我们离事实永远不够近」。(〈船身上的刻痕〉)

  读史,很难是单纯愉悦的,愈认真读史,总是愈让人满心沮丧荒败,很难不相信人是「大自然中最可怖也最可笑的物种」,很难不把人的历史看成「停不下来的一再重复愚行」、「一个挣扎着想醒来的噩梦」、以及「一本疯子的自传」云云。(〈船身上的刻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唐诺


  一九五八年生,台湾宜兰人,台大历史系毕业,现从事自由写作。不是专业球评,早期却以NBA篮球文章广为人知。不是专业推理小说评论者,着有「唐诺」风的推理小说导读。不是专业文字学者,着有《文字的故事》一书,同年囊括国内三大好书奖;《尽头》获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唯一「专业」的头衔是作家、兼资深读者,着有《尽头》、《世间的名字》、《读者时代》、《阅读的故事》、《唐诺推理小说导读选Ⅰ、Ⅱ》、《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等。

图书目录

(说明)
信它为真,至少先这样

为什么会是子产?
来想像一个作者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梦
《左传》的情欲乱伦之事
一场盟会•一个国君•和一个老人
很荒唐的战争
音乐,或者,乐
船身上的刻痕

图书序言

(〈来想像一个作者〉)

最后,我们来猜想这个问题──司马迁写《史记》,春秋这两百四十二年,为什么几乎合本照抄《左传》不疑?司马迁绝对不是那种有就好、拿来就好的书写者,这么聪明认真的人,如果不是实际内容说服他这如何可能?
 
春秋,我们讲了,至少稍微像样的国家都依例设了史官,就连南方晚起的楚国都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典籍,意思是史学根基深厚)。太多国家远比鲁国强大、政事上轨、资源丰沛而且持久,还穿越过更长的时间,从战国到秦,直指司马迁。我们当然可以把一切归于不可测的战火和历史命运,但合理来说,司马迁拿到的先代史册应该不止这一部,《史记》的实际内容也处处支持这一猜测,像齐桓管仲的较详尽较兴致昂扬记事便显然另有来源云云。也就是说,是司马迁做出了选择,他认同了小国史书的《左传》,做为自己重述这段历史的基本主体,其位置、其视角、其话题强调和忽略、其时间轴线及其切割方式、乃至于其语调,好像《左传》的作者先帮他写好了这一段。
 
《史记》和后代正史最不同的正是,这部中国最伟大的史书不是官方的、不是单一王朝的观点,它远远比这复杂、丰沛、多层次而且好看,因为书写者站在王朝外头、站远处,少掉了不少物理性和心理性的障碍及其盲点。我们会说这样比较公正,但公正不是最确切的字眼,应该说有机会讲出来较多的事实真相(所以我们才感觉他公正);阻挡人说出更多事实并不仅仅只是人的私心作祟(胆怯、逢迎、追求不当利得……),更多是「技术性」的困难,包括书写者自身的种种侷限,人是否具备足够的认识能力和鑑别判断能力,足够的讲述和书写能力,更重要的或说更根源的,人是否能挣脱自己一时一地的存在限制,去想去看去找出来更多东西,长时间里,这正是上述那一堆必要能力得以获取、锻鍊、提昇的理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