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是个好皇帝

柴荣是个好皇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清朝
  • 柴荣
  • 皇帝
  • 历史人物
  • 传记
  • 政治
  • 历史研究
  • 人物评价
  • 清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安史之乱后,天下分崩,藩镇割据,五代十国,逐鹿杀伐,血流成河。在并不起眼的五代十国中,竟然隐藏着一位堪与秦始皇、汉武帝比肩的千古一帝─后周世宗柴荣横空出世。

  柴荣文韬武略,南征北讨,结束了二百年战乱,上承盛唐,下启隆宋,功高盖世,用尽他最后一丝力气,照亮原本黑暗的历史,给黑暗中徬徨的华夏民族找到了继续前进的道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姜狼


  姜狼,男,自由职业者,酷爱历史文学,对乱世历史的研究和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如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曾出版过多部反映乱世精彩历史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五代十国风云录》、《中国古代名人感情轶事》、《金戈铁马‧刘宋帝国兴亡录》、《血溅江东‧南北朝萧氏帝国往事》、《三国原来是这样》、《逐鹿天下‧北周北齐四十年争霸史》、《千古一战神 — 韩信》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潜龙腾渊
一、柴荣的家世/016
二、养父郭威/019
三、被逼出来的王朝/025
四、郭威的治国之道/037
五、柴荣的皇子生涯/041

第二章  初露锋芒
一、危机四伏/050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052
三、高平之战/057
四、围攻太原/070

第三章  志在天下
一、整顿军队/080
二、内修政治/085
三、佛教改革/094
四、王朴和《平边策》/102
五、小试牛刀/112

第四章  拉开统一的序幕
一、南唐的前世今生/120
二、《伐淮南诏》/130
三、御驾亲征/133
四、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141

第五章  艰苦作战
一、清流关/148
二、李璟的特使/155
三、歼灭南唐精锐/166
四、不幸的家事/175
五、紫金山下/180
六、淮河上的落日/192

第六章  欲得天下者,必先得淮南
一、寿州的善后工作/198
二、沿淮东下,横扫千军/203
三、柴荣「屠城」辩/212
四、李璟的屈服/220

第七章  奠定盛世的基础
一、土地政策/230
二、货币政策/235
三、工商业政策/241
四、扩建开封/246
五、治理黄河水患和疏通河道漕运/254
六、完善刑法/262
七、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269
八、周朝的文化建设/274

第八章  北伐契丹,收复失地
一、王朴之死/290
二、契丹大辽国/295
三、柴荣北伐时机分析/302
四、克复三关/320
五、准备强攻幽州/331
六、北伐成败浅论/335

第九章  历史突然改变方向
一、弥留之际/344
二、遗恨千古/351
三、短暂的幼主时代/356
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361
五、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366
六、大宋建国/376

第十章  关于柴荣的点点滴滴
一、为柴荣说几句公道话/386
二、爱民如子/394
三、历代对柴荣的评价/400

图书序言

前言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我们会想到谁?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还有吗?论及千古一帝,基本上就是他们几个,他们出现的频率最高。有时,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杨坚、女皇帝武则天、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也会挤进来凑个热闹。

  以各自帝国的功业来论,他们都是伟大的开拓者,都极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直到现在,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对历史的影响,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千古一帝有许多标准,但他们都至少符合其中的某一项。

  除了以上这些开基立业的帝王之外,还有没有人可以挤进「千古一帝」的行列,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一较短长?当打开已经落满灰尘的史书时,从泛黄的历史记忆中,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位帝王。他的伟大功业、他敢于与旧世界决裂的魄力、他的人格魅力、他先进的治政理念、他怜悯众生的仁善,都深深感动了历史。

  只是由于他在位时间太短,还没有来得及伸展自己的雄图抱负,就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死后仅仅半年,他的帝国就被部下夺去,从而取代了他,成为历史的主人。而他,却被有意无意地隐藏在历史的背后,离历史越来越远,渐渐不为人所熟知。

  这个夭折的千古一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上着名的大乱世,战乱所造成的社会大动盪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倒退,甚至要超过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与十六国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五代从九○七年开始,至九六○年结束,期间换了五个王朝,十三位皇帝。最短的后汉政权,仅仅存在了四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段黑暗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难以启齿的伤痛,人性的光辉、道德的力量,已经成为传说。到处充满了血腥和杀戮,民生凋敝,百业俱废,让人看不到一点恢复盛世的希望。

  但由于柴荣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段黑暗而丑恶的历史。当时的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位出身贫寒的帝王,极有可能就是他们苦苦等待了近百年的、结束乱世的「救世主」。虽然,他并不是历史最终的选择。

  柴荣的人生很短暂,他在位只有五年半,去世时也只有三十九岁。但就是在位的这短短五年半时间,柴荣却深深震撼了历史。他以养子的身分入继大统,时人对他并不了解,以为他不过是朱友贞、石重贵之流的人物。

  即位之初,他养父的仇人--北汉皇帝刘崇率兵大举南下,风云变色,人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柴荣。血气方刚的柴荣忍受不了别人对他的轻视,亲自带领军队与刘崇决战。在极为不利的局面下,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从而开始了一部不可复制的、伟大的人生传奇。

  在五年半时间内,柴荣三次亲征南唐,艰难地佔领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淮南地区,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江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征后蜀,夺去秦、凤四州,扭转了中原政权相对于后蜀的不利局面。

  在内政方面,柴荣同样做得非常出色。大胆起用新人,打破了官场因循守旧的积习。他非常谦虚地请大臣们指出他的缺点,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化身,人总是会犯错误的。他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田,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减轻百姓赋税,提高百姓生活水准。

  他还对佛教进行极具争议的整改,把寺院佔有的大量土地和财富收归国有。柴荣因此背上了千古骂名,但他的初衷却不是为了贪图个人享受,而是为了济天下苍生。他说过,只要能造福天下苍生,他愿意付出一切,包括生命。这是何等伟大的胸怀!

  同时,柴荣扩建了国都开封城区,北宋时的东京汴梁城繁华甲天下,柴荣有一半的功劳。疏通河道,改变了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提高了商业流通的效率。

  五代时期的刑法非常繁杂混乱,柴荣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修改了法律,让法律变得简单而有效,执行起来比较方便。柴荣还要求监狱更好地服务于犯人,尊重犯人的完整人格。

  柴荣爱民如子,每当听到百姓受苦受难的消息时,他都非常的难过。老百姓没饭吃了,柴荣立刻调拨粮食,免费发放给饥民。他爱民如斯,并不求什么回报,只是图一个心安。在柴荣的治理之下,周朝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盛世即将到来,这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有一个标准非常重要,就是敢于向当时最强大的势力发起挑战。在十世纪的中华大地上,最强大的政权,除了周朝,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二十多年前,石敬瑭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人,从此,中原农耕民族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地理屏障。

  柴荣是一个汉民族主义者,他无法容忍汉人的传统领土被契丹人佔领。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半年,他亲自率领一支汉族北伐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幽燕。但遗憾的是,在柴荣兵不血刃收复三州十七县,准备向幽州发起最后的总攻时,他却毫无征兆地突然病倒了。柴荣无奈之下,只好撤回本土。

  一个月后,柴荣于东京开封的万岁殿含恨而死。

  半年后,赵匡胤发动了着名的陈桥兵变,夺取了天下。

  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伟大的千古一帝,就这么在历史的无情安排下,夭折了。

  历史长河在九五九年,突然拐了一个大弯,朝着另一个方向流去。

  柴荣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沧海桑田,换了几度人间。

  虽然历史没有选择柴荣,但却没有忘记他,历史的大门还是艰难地打开了一条门缝,让人们看到一个伟岸而落寞的身影。

  那,就是柴荣。



  唐天祐四年(九○七)四月十八日,控制中原地区的大军阀朱温废掉了战慄觳觫的唐朝末代皇帝李柷,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千古一帝李世民穷尽一生热血打造的大唐帝国,被一阵唿啸而来的历史阴风吹得灰飞烟灭,片骨不存。

  虽然之后相继出现了后唐政权和南唐政权,但后唐李存勖是沙陀人,本姓朱邪,而南唐开国皇帝李昪还不知道是不是姓李呢。这两个盗版傍名牌的「李唐宗室」不过出于政治考虑,打着唐朝的旗号在江湖上招摇撞骗,和李唐帝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其实大唐帝国的千古神话早在一百多年前,也就是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的铁拳砸了个稀巴烂,成为一尊在风中摇摆的泥菩萨。此后一百多年,唐朝对外制不住藩镇割据,吐蕃趁机强势北进;对内管不了宦官干政,皇帝被太监们当成猪羊一样任意宰割。忠良被逐,贪吏横行,百姓受苦受难。

  国已不国,民更不民,历史需要变革,可历史等来的,却是一场空前的大灾难。流氓成性的一代枭雄朱温,狞笑着拉开了比藩镇割据时代更加血腥的军阀混战大幕,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着的五代十国时期。十世纪初的中国,不但没有抵达光明的彼岸,反而在历史的泥潭中愈陷愈深……

  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割据形势:

  梁--河南、山东、江淮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东中部

  河东--山西北部

  燕--京津唐、辽西走廊

  义武军--河北定县、易县

  赵--河北石家庄附近

  定难军--陕北

  岐--陕西西部

  吴--江淮之间地区、苏南、皖南、江西北部

  吴越--浙江、苏州

  闽--福建

  虔州--江西赣州

  岭南--广东、广西南部、越南北部

  楚--湖南、贵州东部、广西北部

  前蜀--四川盆地、汉中、贵州西部

  以上这些割据军阀都是从唐末藩镇脱胎出来的,另外还有出自非唐末藩镇系统的割据势力,如下:

  契丹--内蒙古中部

  大长和--云南、缅甸东北部、泰国北部

  归义军--河西走廊

  甘州回鹘--与归义军控制区基本重叠

  渤海国--东北地区东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

  自从唐朝中央政府权威完全丧失后,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成天抱成团地厮杀,吞併地盘,掠夺人口,都在盘算如何发家致富。至于什么礼义廉耻,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道德价值不堪一击。不是谁不遵守的问题,而是大家都不遵守道德约束,在这种情况下,谁学宋襄公玩仁义,就等着被人剁成馅下锅吧。

  如果我们能穿越历史,可以乘一架飞机在空中进行空拍。从南海之滨,掠过两湖闽浙之地、穿过长江黄河,镜头里记录下来的,除了刀光剑影,还有累累白骨,血流成河,遍地狼烟,哀声盈野。

  然后,让我们进入河北--这片伟大而神奇的土地的上空。自古燕赵多奇士,豪杰辈出,仅一个荆卿易水悲歌,就已经感动了历史。让我们将空拍镜头拉近一些,对准河北南部的邢州(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图书试读

第一章  潜龙腾渊

一、柴荣的家世


后梁贞明七年(九二一)九月二十四日,邢州隆尧县的破落地主柴守礼的家里,随着一阵婴儿哇哇的啼哭声,柴守礼的妻子给丈夫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二十七岁的柴守礼在屋子外边的空地上兴奋得直搓手,他终于有后了!

 激动的柴守礼给来到人世的儿子起名叫柴荣,也许柴守礼并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婴儿,会在日后对中国千年历史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人生很奇妙,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因为当时的邢州还在河东军阀、晋王李存勖的统治之下,李存勖以唐朝忠臣自居,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温废掉之后,他依然沿用唐朝的天祐年号,所以《旧五代史》称柴荣生于唐天祐十八年。

唐朝灭亡之后,朱温的后梁政权和李存勖的河东政权是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两大对立藩镇,朱温当年在上原驿想暗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未果,所以梁晋遂成世仇。李克用临死前,曾经给李存勖三支箭,象征着河东的三个世仇死敌,其中最大的仇人,就是朱温。

不过早在九一二年,喜欢睡儿媳妇的朱温就被分赃不均的儿子朱友珪杀掉了,随后朱温嫡子、均王朱友贞除掉朱友珪,继位为后梁皇帝。朱友贞为人温和,没父亲那么狠毒,但朱友贞的军事应变能力远远不如李存勖。

在梁晋混战中原的过程中,朱友贞被李存勖打得满地找牙。朱温时代后梁对河东的压倒性优势不复存在,现在反而是李存勖骑在朱友贞头上作威作福,朱友贞已经没几天活头了。

当然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都与柴守礼无关,他关心的不是谁成王谁败寇,而是今天挣的三串子铜钱够不够一家人买米吃。就算李存勖统一了天下,也不会给柴守礼一文钱。

邢州柴家本来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了柴守礼这一辈,家道中落了。据称柴守礼是唐朝开国元勋--霍国公柴绍的后人,柴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或姐夫),他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女杰平阳公主。

只要是传到自己这一代家道衰落了,祖上再光鲜也是没用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柴荣”这个名字,总让我联想到一段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挑战的岁月。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成功地打破了许多传统史书中对这位帝王的刻板印象。他以一种非常现代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历史,将柴荣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格局中去考量。书中的分析,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引用的史料也显得颇为扎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一些关键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他能够穿透表象,直抵事件的核心,并揭示其深远的影响。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的独到见解所折服,仿佛在与一位博学多识的智者进行思想的对话。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的历史正剧,但读下来却发现,其中蕴含着一股温润的力量。作者的笔触,仿佛带着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深深理解与同情。他没有将柴荣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挣扎与困境。比如在描写他巩固皇权的过程中,虽然手段果断,但作者并未回避其中的争议,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让读者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我特别喜欢书里对细节的刻画,比如宫廷中的一些生活场景,虽然篇幅不长,却足以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风貌。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平实中带着一股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读完之后,我感觉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个体。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特色,古朴又不失大气,隐约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初次翻开,就被作者精炼而又不失细节的文字吸引。虽然书名直接点出了“柴荣”,但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作者并非单纯的史料堆砌,而是试图深入挖掘这位帝王身上超越时代的光辉。从他对政务的勤勉,对人才的渴求,再到他对百姓的关怀,这些零散的史实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形象。尤其是在描述他面对内忧外患时所展现出的决断与魄力,更是让人读来热血沸腾。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他如何处理与大臣们的政见不合,如何平衡朝堂上的权力斗争,都写得鞭辟入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历史事件时,能够兼顾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这种写法,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读物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人文关怀。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亲眼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作者在叙事上,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壮阔的战争场面,或是后宫的暗流涌动。我特别被书中的人物塑造所打动,每一个角色,即使是配角,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饱满的情感。他们不再是历史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欲望、追求和无奈。作者对柴荣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从他身上的帝王之气,到他作为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他如何在高位上做出艰难的抉择。这种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荡着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

评分

坦白说,我对历史读物的要求一直很高,既希望有严谨的考据,又希望有引人入胜的叙事。这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畅,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我惊讶于他对细节的把握,那些零散的历史碎片,在他笔下却能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的分析,作者能够清晰地阐述其背景、目的和影响,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描绘柴荣的生平时,作者也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客观态度,既肯定了他的功绩,也未回避他的局限。这种平衡感,让这本书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更带给我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