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留学潮

大留学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留学
  • 海外教育
  • 升学
  • 国际教育
  • 文化交流
  • 个人成长
  • 游学
  • 留学生活
  • 教育规划
  • 海外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探讨中国三千年游学发展,从古游今看东西洋留学同异。

  中国人本来有游学传统,从东汉到明清,有很多上进的青年学子周游寻访名师的故事。但近代以前,读书人的游学,范围主要在中国境内。

  中国第一次出国游学热潮出现在唐朝,游学地点是印度,游学者是出家人,所求的是佛学。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叩开中国大门,工业文明冲击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国出现三千年未有的变局,激起三千年未有的留学潮。近代的游学(后来改称留学)潮,无论规模、广度、迫切程度,都是惊人的。

  本书从近代留学潮的兴起原因、规模、留学生构成、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等诸方面,全面详尽地论述中国近代留学生史。既是一家之言,也是近代文化史研究重要的学术成果。
《星际迷航:失落的方舟》 科幻史诗的全新篇章,宇宙深处的秘密与人类的命运交织 引言: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文明的足迹已延伸至银河系的边缘。然而,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文明留下的遗迹,正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方式,开始影响着各个星系的平衡。《星际迷航:失落的方舟》将带领读者深入这场宏大的星际冒险,探索未知的危险、复杂的政治博弈,以及隐藏在时间褶皱中的惊天秘密。 故事背景: 公元2380年,星际联邦正处于其鼎盛时期,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星际旅行成为常态。然而,在遥远的“幽灵星云”区域,一艘失踪了数个世纪的古代方舟——“普罗米修斯之光”——突然发出了微弱的信号。这艘方舟隶属于一个传说中的、早已消亡的“创世者”种族,据信它携带着足以重塑宇宙法则的强大技术。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立刻在联邦内部和敌对势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各方势力,包括坚守和平的星际联邦、野心勃勃的罗慕兰帝国、以及神秘的克林贡掠夺者,都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危险的星域。 主要情节: 本书的主角是联邦星际舰队精英舰船“探索者号”的舰长,卡西乌斯·雷诺兹。雷诺兹是一名经验丰富、但内心充满疑虑的指挥官,他亲身经历了数次边境冲突,深知和平的脆弱。 第一部分:信号与征程 “探索者号”被秘密派遣,任务是抢在其他势力之前找到并回收“普罗米修斯之光”。雷诺兹舰长和他的多物种船员,包括逻辑严密的瓦肯族科学官特拉维斯,以及性格火爆的贝塔佐德族安全主管莉安娜,踏上征程。 他们首先抵达的地点是信号源附近的一个废弃空间站。在这里,他们遭遇了罗慕兰的先遣队。一场紧张的对峙在狭窄的走廊中爆发,双方在不愿引发全面战争的前提下,进行着高风险的周旋和情报交换。在这次交锋中,船员们发现,方舟发出的信号似乎在“引导”特定的个体,而非随机广播。 第二部分:创世者的遗产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跳跃和对古老星图的解读,“探索者号”终于抵达了“失落方舟”的所在地——一个被时空扭曲力场保护的恒星系。方舟本身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巨型结构,内部充满了超出当前科技理解的能量核心和生物工程奇迹。 在方舟内部,船员们面临的挑战不再是外部的军事威胁,而是内部的古代防御系统和哲学困境。他们发现,创世者文明并非简单地消失了,而是主动选择了“休眠”,并将他们的知识封存在方舟中,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宇宙大清洗”。 特拉维斯科学官通过分析方舟的核心数据库,逐渐拼凑出创世者的历史:他们曾试图控制宇宙的演化,但最终发现这种干预带来了不可预知的灾难,因此决定自我流放。 第三部分:道德的抉择与背叛 随着探索的深入,联邦内部的政治阴谋也浮出水面。星际舰队高层中,一个秘密的“极端发展派”认为,掌握方舟的技术是确保联邦永恒统治的关键,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取控制权。 雷诺兹舰长发现,自己的副官,一名深受爱戴的年轻军官,实际上是这个派系的卧底。这名副官试图绕过雷诺兹,直接启动方舟的主引擎,意图将方舟的强大能量导向核心星区,以“净化”那些被视为不稳定因素的星系。 在方舟的核心控制室,雷诺兹和他的船员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不仅要阻止联邦内部的叛变,还要面对从外维度被吸引而来的、以能量为食的“虚空掠食者”——这些生物是创世者文明留下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危险的防御屏障。 第四部分:方舟的最终命运 在最终的高潮部分,雷诺兹舰长成功阻止了能源的滥用,但方舟的核心程序已经被激活。创世者留下的信息明确指出,这些技术既能带来秩序,也能引发毁灭。任何试图“占有”它的人,都可能重蹈覆辙。 雷诺兹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遵循联邦的命令,将方舟带回,冒着它被用于战争的风险;还是遵从创世者的遗志,将其永久封存,甚至摧毁。 经过一场深刻的哲学辩论和激烈的战斗,雷诺兹最终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他利用方舟的定向脉冲能力,将其核心知识编码并分散到数个经过严格筛选的、安全地带的信标中,同时启动了方舟的自毁程序,使其在时空扭曲力场的保护下,彻底从当前宇宙的监测中“隐形”。 结局: “探索者号”带着残破的船体和更沉重的责任返航。他们没有带回足以颠覆宇宙的武器,却带回了关于文明兴衰、技术伦理以及对自身局限性的深刻理解。雷诺兹舰长虽然在官方记录中被授予了英雄称号,但他深知,真正的胜利在于他选择了克制与保护,而不是征服。星际联邦的和平得以暂时延续,而创世者的秘密,则再次沉睡于宇宙的深处,等待着下一个真正理解“平衡”的时代。 主题探讨: 本书深入探讨了以下主题: 1. 科技的边界与伦理责任: 当科技发展远远超越人类的道德约束时,我们应如何自我规制? 2. 文明的兴衰周期: 强大的文明是否注定会因过度自信而衰落? 3. 身份认同与忠诚: 在跨星际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个体对所属文明的忠诚如何平衡个人的良知? 《星际迷航:失落的方舟》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般的星际冒险,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深刻反思。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星尘,直面宇宙的宏大与个体的渺小,体验一场关于知识、权力和生存的史诗对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倩仪 Cheung, Shin Yee


  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香港历史博物馆谘询委员会委员,获奖游记作家,深入东西丝路、敦煌、故宫,研究近代社会,出版过游记《西行找中国》、《文明的足音》(与李焯芬合着),近代社会研究《另一种童年的告别》,将出版《大留学潮》。

图书目录

序:三千年未有的大留学潮
 
第一章  出国的雄心和现实

1留学梦的起落 
2死水里的大波澜
3镀金梦
4救国雄心         
5青春的救国梦
6科学梦就是实业梦
7最惹笑的救国梦场面
 
第二章  钱从何处来
1五花八门的公费             
2公费留学的流言
3庚子赔款的多种作用                
4教会关系                    
5倾家荡产的自费留学          
6最折腾人的筹钱留学故事
7出外靠朋友
8最豪气的穷学生花钱故事
9半工读有可能吗?             
10半工读的中国少爷 
11无钱之苦                    
12留学生养家
13币值决定留学地
14最异想天开的借钱佔便宜计划
 
第三章  初出国门
1东去西去的典型旅程
2歧视的忧虑
3对留学国的第一印象:以日美为例 
 
第四章  大潮第一波:留学东洋
1再三兴起的留日潮
2日本的转口作用             
3跟日本学习的问题
4广求知识于世界的学习环境            
5天下秀才的高中
6留日学生之反日          
7留完东洋留西洋
 
第五章  大潮第二波:新大陆新风气
1在中国的美式小社会    
2甚么人能进清华?
3庚款留美的优渥生活
4演讲的风气  
5体育关    
6留美学生的先锋思想
 
第六章  大潮第三波:旧西洋特殊浪潮
1留法勤工俭学大潮        
2重伤的热情
3最天真的留学经费计划
4留学苏联的政治热潮            
5奇特的学批判
 
第七章  学习
1语文关                    
2选校和选科的困惑
3最三心两意的转校转系故事
4放弃科学救国
5自由而严谨的法国大学
6超龄中学生
7留学生看法国中小学教育
8实验及实习精神
9欧美着名实验室
10培养中国赛先生
11Seminar小班讨论会
12在外国研究中国              
13留学生的留学规划    
14最艰难的作育英才故事
15玩新生、兄弟会、艺术节
16歧视女生的英美大学
 
第八章  生活
1面对父母主婚的新青年   
2最明理的弃妇故事
3自由恋爱的躁动
4最曲折的自由恋爱故事
5在外国过中国生活             
6乡党互助的旧疙瘩
7名门望族留学生                      
8最扑朔迷离的留学公案
 
第九章  归去来兮乎?
1新科举 洋进士
2回到中国的第一印象       
3抗战也回来!
4何以想归国?                   
5最基本的爱国心故事
 
第十章  国际风云中的留学生
1可怜异代却同时: 不同世代的留学生
2一代革一代的命--几件事例
3时代的弄潮儿为时潮所弄
 
结语
 
未完的留学潮   
大留学潮(1896-1950年代)事件简表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留学梦的起落
   
三千年未有的变局,激起三千年未有的留学潮。
   
中国人本来有游学传统,《劝学篇‧游学》说春秋战国时期最流行游学,这大概也是时代需才而教育下放,人人力争学习以致世用的缘故吧?从东汉到明清,有很多上进的青年学子周游寻访名师的故事。但这种读书人的游学,范围主要在中国境内。中国第一次出国游学热潮出现在唐朝,游学地点是印度,游学者是出家人,所求的是佛学。相比之下,近代的游学(后来改称留学)潮,无论规模、广度、迫切程度,都是惊人的。
   
以中国人口之多,只要潮流涌起自民间,那力量岂能不巨大?

留学潮兴起
   
这股大力量的开始,却连涓涓细流都称不上。最初去留学的人不但少,而且身份低微。第一个在美国着名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容闳,是穷孩子,无力读书,所以到教会学校受教育,与同校两三个孩子一起,自愿跟回国的教师去美国。虽然容闳留学时(1847-1852),鸦片战争已经打过,但是当时有点经济能力的家长,如果不是教徒,根本不会让孩子接受教会教育,更遑论到外邦留学了。二十多年后(1872年),由容闳安排的幼童留学美国计划,得到重臣曾国藩支持,起初还是招不够人数。同一时间,在中国政府开设的同文馆,教外文,也不易招到好出身的学生。
   
自从留美幼童被急召回国,留学沉寂了20多年,中间只有基督教或商人家庭的子弟零星的游学。1896年开始,却突然爆发成潮,而且越来越大,十年之后,光在日本已经有8000个中国留学生,不少还是自费的。留日潮之后,是留美潮、留法潮、留苏潮。20世纪上半期变成留学大热的时代。从1896年到1950年代初,有数以十万计的学生去留学。

由不肯去到争着去
   
标志大潮兴起的1896年,是中国败于日本,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的第二年。此前半个世纪,中国已经三次败于英、法;这是第四次战败,而且败于新兴的日本,中国知识分子为之震动。这一震动,摇落了洋务运动已为中国找到富强出路的幻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皮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搭配沉稳的暗色调,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翻阅的好奇心。我尤其喜欢封面上的那几个模糊的人影,他们仿佛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带着一种迷茫却又坚定的眼神,让人不禁思考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经历的变革。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我能感觉到这本书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深邃的人文关怀。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思想。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带我们穿越回某个特殊的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去理解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个体命运。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宝箱,里面盛满了过去的故事,等待着我去一一揭晓。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也许是某个故事情节,也许是某种情感的触动,又或者是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总之,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有分量、有深度、有故事的书。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我简直被作者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住了。他/她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非常善于运用大量的细节和生动的比象,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宏大的背景,变得触手可及。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你会觉得那些人物不再是纸面上的符号,而是活生生存在你身边的个体,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选择。我尤其对其中一个情节印象深刻,作者用了整整一页的篇幅来描写主人公在某个关键时刻内心的挣扎,那种犹豫、那种矛盾、那种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摇摆的痛苦,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同身受。就好像我就是那个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我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连接。我开始思考,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普通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洪流,是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探索人性,在挖掘历史深处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脉络。

评分

整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又并非让人绝望,而是带着一种对未来的希冀。作者在描绘那个时代的种种困境和挑战时,笔调非常沉重,让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物所经历的挣扎与痛苦。然而,在字里行间,我又能捕捉到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在绝境中依然不放弃希望的精神。这种对人性的洞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强行灌输某种价值观,而是通过真实的人物经历,去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读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既有对过去那些苦难的追思,也有对当下生活的美好珍惜,更有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也能够保持尊严,并且对未来抱有希望。它像是一盏灯,在黑暗中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虽然路途遥远,但光明就在前方。

评分

这部作品最让我惊艳的,莫过于它在结构上的大胆创新。作者似乎并没有遵循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多视角、碎片化的拼接手法,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时间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一开始读的时候,我甚至有些跟不上作者的节奏,感觉像是在玩一个复杂的拼图游戏,需要我不断地去寻找线索,去连接那些看似无关的片段。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投入感。当那些碎片逐渐拼凑成完整的画面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样的叙事方式,它恰恰能够最真实地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更能体现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这种非线性的叙事,不仅没有影响我对故事的理解,反而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和悬念,让我欲罢不能。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喜欢挑战思维、寻求新鲜阅读体验的读者。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于那些对某个特定时期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作者在梳理历史事件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个体命运的独特性。我看到,他/她是如何将宏观的历史大势,巧妙地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中,让读者在感受时代洪流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受的影响。书中的一些论述,尤其是在分析某个社会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时,条理非常清晰,逻辑严谨,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进行分析时,那种客观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态度。他/她不会简单地将历史事件进行标签化,而是努力去理解当时人们的处境和动机,去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读这本书,就像是请教了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他/她用一种平和而有力的声音,为我讲述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并引导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感觉自己的历史观和对社会运作的理解,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