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越美:一个人的单车私旅行

越南,越美:一个人的单车私旅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越南
  • 旅行
  • 单车旅行
  • 私旅行
  • 文化
  • 风土人情
  • 个人游
  • 东南亚
  • 越美
  • 骑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100公里的单车旅行,是给自己的一次小小壮游。
 
  越南的蒙蒙细雨、牧童水牛、铁桶爆米花,
  随着自行车车轮的转动,
  彷彿搭上时光机,回到记忆中的童年时光,
  一同走进那些年似曾相识的小城故事。
 
  在童年中,在故乡里,我们从未老去。
 
  义无反顾,一路向南,
  横贯南北越各大重点城市,
  写下37则骑行旅途小故事。
 
  有被款待的浓厚人情,也有遭逢陌生人的挑衅,
  有止乎于礼的动心,也有终得柳暗花明的心境。
 
  于是我们发现,
  好时光非浑然天成,而是一连串的选择,
  旅途不必然美丽,因为我们踏上的还是人生!
越过山海的独行歌 这是一部关于探索、关于自我发现的旅程记录,主角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土地上,用双轮丈量着人生的广阔与深邃。他没有固定的行程表,没有奢华的装备,只有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以及一颗渴望触碰真实世界的心。 故事开始于一个寻常的清晨,都市的喧嚣被抛在身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他选择了一条几乎被遗忘的旧路,那条路蜿蜒曲折,时而攀升至云雾缭绕的山巅,时而俯冲进稻田连绵的平原。他的旅程,就是对“在路上”这句话最纯粹的诠释。 风霜中的肖像 骑行不仅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一场与孤独的对话。当烈日炙烤着大地,汗水浸湿衣衫时,身体的疲惫会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清醒。他学会了聆听风的声音——风掠过耳畔,像是讲述着千百年前的故事;学会了观察光影的变化——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投下跳跃的斑驳。 他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破败的小村落里,他得到了一碗清甜的凉茶和老人们淳朴的笑容;在繁忙的集市上,他目睹了生计的艰辛与交易的火热;在偏远寺庙的门口,他聆听了僧侣们低沉的诵经声,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宁静。这些人,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了这段旅途的底色。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真诚的举止,教会了他比书本上更深刻的生存智慧。 每一次停下来休息,他都会拿出那本泛黄的笔记本,用简朴的文字记录下当天的心情和见闻。他记录下山路的险峻如何磨砺了他的耐心,雨夜的露宿如何激发了他的坚韧。那些文字,粗粝却真实,是这段冒险最直接的见证。他描绘了清晨雾气中,远山如黛的轮廓;描绘了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时,那种家园的温暖感。 跨越时间与界限的感悟 这段单车之旅,如同一次穿越历史的长廊。他骑行的路线上,矗立着古老的遗迹,斑驳的城墙诉说着王朝的兴衰。他触摸着冰冷的石头,想象着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波澜壮阔。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年代,而是脚下每一寸土地的重量。 旅途中,他对“速度”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汽车飞驰而过时,他体会到效率的冰冷;而用自己的双腿和手臂驱动车轮前行时,他才真正感受到与周遭环境的共振。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路边盛开的不知名野花,有足够的时间去辨认不同鸟类的鸣叫,有足够的时间去细品当地食物独特的风味。这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是对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一种无声反抗。 孤独是这段旅程中无法回避的伴侣。在寂静的夜晚,当星星在头顶汇集成河,四周只有虫鸣时,他不得不面对内心最深处的自我。没有了外界的干扰,那些曾经被压抑的困惑、迷茫和渴望,都清晰地浮现出来。他不是在逃离什么,而是在寻找一种平衡点——如何在广袤的世界中安放一个渺小的“我”。他发现,真正的力量不是战胜外部的困难,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继续前行。 风景之外的风景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更是一次关于文化冲击与融合的侧写。他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笨拙地比划着手势,只为能获得一次真诚的交流。他发现,无论语言和习俗如何不同,人与人之间对善意、对帮助的渴望是共通的。那些跨越文化鸿沟的微笑和点头,比任何官方介绍都更具说服力。 自行车成为了他的媒介,它让他保持在“地面”之上,保持着谦逊和警惕。它限制了他的速度,却极大地拓展了他的视野。他目睹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脆弱,目睹了不同地域人民在应对生存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和创造力。 最终,当他结束这段漫长的骑行,重新回到熟悉的城市时,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出发时的那个“人”。他的皮肤被阳光雕刻出深刻的纹理,他的目光更加深邃而宁静。他带回来的不是纪念品,而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真正的富足,在于体验的广度和内心的丰盈。这段单车私旅行,是他用汗水和勇气,为自己写下的一部关于“存在”的史诗。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对生活热爱的具体描摹,是对自由意志最坚定的实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林正

 
  作家、旅行家。
  1971年生于浙江省兰溪市。
  199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当过教师、记者、自由撰稿人、影视策划等。

图书目录

PART ONE前篇:一路向南
12月1日 友谊关→谅山(Lạng Sơn)
12月2日 谅山(Lạng Sơn)→河内(Hà Nội)
专题:越南绿帽子
12月3日 河内(Hà Nội)
专题:越南女人
专题:摩托车
12月4日 河内(Hà Nội)→东丰上(Dong Phong Thuong)
12月5日 东丰上(Dong Phong Thuong)→演州(Diễn Châu)
专题:奥黛
12月6日 演州(Diễn Châu)→河静(Hà Tĩnh)
专题:越南小吃
12月7日 河静(Hà Tĩnh)→洞海(Đồng Hới)
12月8日 洞海(Đồng Hới)→东河(Đông Hà)
12月9日 东河(Đông Hà)→顺化(Huế)
专题:咖啡之路
12月10日 顺化(Huế)
12月11日 顺化(Huế)→福海(Phước Hải)
专题:越南牧童
12月12日 福海(Phước Hải)→会安(Hội An)
专题:从顺化到岘港
12月13日 会安(Hội An)
12月14日 会安(Hội An)
12月15日 会安(Hội An)→ 平山(Bình Sơn)
专题:稻草垛
12月16日 平山(Bình Sơn)→沙文(Sa Huỳnh)
12月17日 沙文(Sa Huỳnh)→艾胡(our Noho)
12月18日 艾胡(our Noho)→绥和(Tuy Hòa)
12月19日 绥和(Tuy Hòa)→宁和(Ninh Hòa)
12月20日 宁和(Ninh Hòa)→芽庄(Nha Trang)
12月21日 芽庄(Nha Trang)→大勒(Đà Lạt)
12月22日 大勒(Đà Lạt)
专题:窄轨.慢车
12月23日 大勒(Đà Lạt)→保禄(Bảo Lộc)
12月24日 保禄(Bảo Lộc)→胡志明市(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12月25日 西贡(Sài Gòn)
12月26日 西贡(Sài Gòn)
12月27日 湄公河
12月28日湄公河
 
PART TWO 后篇:骑车走北越
2月18日 芒街(Móng Cái)→河桧(Hội Huế)
2月19日 河桧(Hội Huế)→锦普(Cẩm Phả)
2月20日 锦普(Cẩm Phả)→下龙湾(Vịnh Hạ Long)
2月21—22日 下龙湾(Vịnh Hạ Long)→海防(Hải Phòng)
2月23日 海防(Hải Phòng)→河内(Hà Nội)
2月24—25日 河内(Hà Nội)
2月26日 河内(Hà Nội)→北江(Bắc Giang)
2月27日 北江(Bắc Giang)→谅山(Lạng Sơn)
2月28日谅山(Lạng Sơn)→友谊关
 
PART THREE 附录:南单车行攻略
打开越南
越南入境攻略
自行车的选择和维护
骑行越南装备
简单越南语
几句简单英语
鸣谢
后记

图书序言

前言
  
  那一年,我抑郁、迷茫、孤寂、无趣、绝望。我决定去拜访一个人。我来到江苏无钖江阴的一个小镇。这个镇叫霞客镇。
  
  自2003年始,璜塘、马镇、峭岐三镇已经合併成霞客镇了,但我的车票上打的字依然是「马镇」。马镇有以徐霞客命名的中学、小学、公园、宾馆。中学、小学里都有徐霞客像。我要拜访的人就是他。
  
  徐霞客到过的地方几乎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游人如织。但是,徐霞客故居永远是寂寞的。售门票的女管理人员正在百无聊赖地修剪脚趾甲。徐霞客故居对面是仰圣园,里面有徐霞客移葬墓、徐霞客雕塑、晴山堂石刻等。这里同样冷清。徐霞客墓前的石子路上还横结了一片蜘蛛网。胜水桥就在徐霞客故居的边上,是一座用麻石铺成的石板桥,瘦而窄,已有400年历史。桥头的游圣亭却是新建的,亭内一碑云:「徐霞客出游处」。
  
  有时候还真的无法想像徐霞客那次万里遐征是以醉醺醺的状态开始的。也许,徐霞客是借酒浇愁,以暂时忘却那沁入骨髓的寂寞和孤独?
  
  这次拜访,我收获颇丰。我带回了《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中国书籍出版社,近200万字)等图书资料,开始和徐霞客有了一次次长谈。读了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和一大堆资料后发现,徐霞客也一度抑郁、孤寂、迷茫、无趣、绝望。就像那一年的我。
  
  明崇祯十二年(1639)七月初一,夏雨喋喋不休地下着,客居云南的徐霞客倍感郁闷。这时,老乡俞禹钖派人来说,他要派仆人带家书去无钖老家,问问徐霞客有没有书信要带回。这时徐霞客才意识到,自从崇祯九年(1636)九月十九日从无钖出发迄今,离家已经快三年了。
  
  这三年,徐霞客走过了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这三年,风雨、霜雪、饥饿、疾病、强盗、土匪一次次伴随着他。他都没有想过回家。这一次,他对俞禹钖派来的人说:书信就不带了吧。我就这么漂来漂去三年了,家里人早以为我已经死了,这时如果书信到家,反而要担心我的死活了。
  
  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只有我能理解徐霞客此时无法对人言的悲怆和绝望。他写信给家里,写给谁,说些什么呢?母亲王儒人已经仙逝,红颜知己不知被强嫁到何处。虽然家里妻妾成群,却一味争风吃醋;儿女成行,却只热衷争夺财产。其实,没有人担心他的死活,但是面对热心的老乡和热心的读者,他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徐霞客走上万里遐征的西行之前,曾经有过两年的踌躇和不安。终于在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的子夜,月光如水,胜水桥倒映在枕塘河中,清晰可见。徐霞客乘醉放舟,开始了漫漫征程。
  
  这一路,他写下了50多万字的「博客」,佔了《徐霞客游记》的90%。没有这一次万里遐征,就无法诞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徐霞客。3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徐霞客的本家,爱标新立异的我做了一次快乐而缺乏含金量的模仿。像徐霞客那样旅游, 徐霞客出行带了好几个仆人,我只带一辆自行车—捷安特ATX660。我希望做一名「骑自行车的徐霞客」。我将这辆自行车、博客、QQ号均取名「徐徐霞客」。2005年3月31日到4月20日,骑车走东北,从北京到漠河,行程2600公里,共21天。 这一路白雪飘飘,雪花大如席。但是,按照「骑自行车的徐霞客」来要求,这是一次失败的骑行。
  
  因为我没有记录,没有写「徐徐霞客游记」。同样失败的骑行还有北京到山西临汾,北京到徐州,南京到苏州,昆明到腾冲⋯⋯徐霞客之所以成为徐霞客,是因为他不仅「脚踏实地」地走完了大半个中国,而且完成了60多万字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为什么我完不成记录呢?骑了一天车,真的很累,先洗澡,然后喝滚烫的茶,然后吃当地特色美食,同时喝着冰爽的啤酒。酒足饭饱之后,整个人基本成为一摊烂泥,只想睡觉。哪里有力气和心力来写作?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只是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不写完当天的日记,不得进行第二天的骑行。
  
  在「骑车走运河」「骑车走丝路」过程中,有时凌晨三四点醒来,赶忙写日记,有时写完日记已经是中午了。很多时候都是中午匆匆出发。而在「骑车走越南」中,我找到了更为有效、快乐的写作方式:每次下榻旅店,洗完澡、吃完晚餐后,我就来到一家咖啡馆,在滴漏咖啡的滴答声中开始写作。在咖啡馆点一杯咖啡,店家会赠送我一壶热浓茶和一杯冰水。同时,往往有好几位穿着奥黛的美女在你身边垂首而立,随时为你提供点餐服务。有时,她们会探过身来,看你在写什么。我相信,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原汁原味的咖啡香气和越南美女的味道。
  
  2007年2月,我从广西东兴进入越南,一路往南,沿着芒街—河桧—锦普—下龙湾—海防—河内—北江—谅山,最后从友谊关回国,用10天完成了「骑车走北越」。接着,于2008年12月1日,我骑车从广西凭祥友谊关进入越南境内,主要沿着越南一号公路(1A)南下,于12月25日,到达越南胡志明市第一郡,即西贡区范五老街区,完成了越南南北大穿越,总行程约2100公里,为期28天。
  
  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原生态深度体验,参加越南乡村婚礼,吃流水席,投宿越南农家,骑行过飞过白鹭的漠漠水田,也差点和当地人打架⋯⋯这是一次越南美食之旅。这里的鸡鸭鱼肉不用饲料、没有激素,这里的蔬菜新鲜、味美,这里的海鲜便宜、安全⋯⋯面对各种小吃,各种热带水果,尽管大快朵颐,无须节制。不用担心会发胖。不信就看看满大街超级苗条的越南女孩⋯⋯这是一次带有「穿越」意味的怀旧之旅。游荡在越南的大街小巷、高原海滩,恍然觉得自己穿越到了20世纪80年代。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传统爆米花机「碰」的一声⋯⋯是高山怀抱的大海和依然出海的小船?是在牛背上跳来跳去的牧童?是狂野和性感兼备的渔家女?那一个个稻草垛,老式转椅的理发店⋯⋯感觉穿越到了那质朴、野性、悠闲、从容又似曾相识的日子。
  
  当我走完运河,走完丝路,走完越南,我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不再抑郁、迷茫、孤寂、无趣、绝望了,而是变得乐观、自信,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写这篇前言的时候,有首歌的歌词总是萦绕在我耳边,很符合我骑车走世界的心境:
  
  汗让梦茁壮,你让我成长

  旗像风翅膀,你给我力量

图书试读

沙文(Sa Huỳnh) →艾胡(our Noho)
总里程1409公里
 
早上起来,特地去海边转转。海滩只有一两个跑步运动的人。好纯净的海。早餐吃一种韧韧的淀粉饼。
 
没走多远,但见「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像小时候作文中的描写。这样的描写虽然蹩脚,却是真实。我迄今仍拒绝很多朋友去婺源、罗平看油菜花的邀请,因为我就是在油菜花丛中长大的。我想,如果我去了罗平或者婺源,和他们一起煞有介事地尖叫欢唿,会感觉自己是个傻瓜。但现在,家乡的美景却只在我的记忆里。
 
昨晚发现,越南盾不多了。渴望提款机,在我眼里,连「KTV」都变成了「ATM」。
 
一路是插秧图。作为一个中国农村孩子,我经历了土地合作化的过程和承包到户的过程,无论哪个过程,插秧的生活是我熟悉的。到了插秧的季节,女社员就集体去拔秧。拔秧的时候坐在专门的「秧凳」上。
 
秧拔出来后,用稻草捆成一小捆,然后装入畚箕,运送到水田里去。
 
平整的秧田水平如镜,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倒映其中。插秧的往往男子居多(这和我在越南看到的大量的女性插秧完全不同)。
 
插秧的第一个程序是抛秧苗,就是把秧苗根据需要抛到田里。插秧开始后,一般是一个人一排插6 棵秧苗。插好数行秧,就会往后倒退,双脚小而紧凑的步伐,过多的挪动双脚会破坏水田,进而影响秧苗的生长。
 
插入水田的秧苗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太浅,秧苗会浮起来;太深也会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秧苗无论是横、竖,都要求尽量笔直,否则影响下一步的除草和施肥。
 
布袋和尚写过一首《插秧诗》,农事和禅宗,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14点,在富美吃「高楼」,居然只要6000越南盾,加上一种现烤的、又干又脆的肉,非常好吃。
 
16点17分,遇见一卖粽子的中年妇女,灿烂的笑和飘香的粽子让我的郁闷一扫而光。有时,快乐的到来就这么简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被《越南,越美:一个人的单车私旅行》这个书名所吸引,它营造出一种非常个人化且充满探索精神的意境。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旅行,是能够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而单车这种慢节奏的出行方式,无疑是最佳选择。越南,一个充满对比和魅力的国度,从繁华的都市到宁静的乡村,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用双脚和单车,去感受那份独特的“越美”。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老朋友在跟我分享他的秘密一样,带我进入一个更加私密和真实的世界。我不只是想看风景,更想了解那些隐藏在风景背后的故事,比如当地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有什么样的喜怒哀乐,作者是如何与他们产生连接的。而且,“私旅行”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充满了作者个人的独特思考和感悟,它不会流于表面,而是会触及内心更深处的东西。这本书,就像一颗等待被发掘的宝石,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

《越南,越美:一个人的单车私旅行》这个书名,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诗意。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旅行,尤其是单车旅行,本身就带有一种自我对话的意味。在漫长的骑行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时间与自己相处,去思考,去感受,去面对内心的声音。越南,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的国度,我想象着,在那个充满魅力的国度里,作者是如何用单车丈量每一寸土地,如何将自己的情感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一种不同于常规旅行攻略的书写方式,它不只是记录我去过哪里,看了什么,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以及“在那个当下,我感受到了什么”。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身体极限的描写,比如长时间骑行带来的疲惫,以及如何在这种疲惫中发现另一种力量。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总是被生活琐事缠身的人来说,或许能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评分

这本《越南,越美:一个人的单车私旅行》光从书名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游记,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宣言。一个人的旅行,在陌生的国度,用最朴素的方式——单车,去丈量土地,去感受时间,去聆听心灵的声音。我一直觉得,我们太需要这样一种慢下来的旅行了,去摆脱现代社会无休止的快节奏,去重新找回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作者选择越南作为目的地,也让我感到一丝惊喜。越南,一个充满历史沧桑又充满活力的国度,它的色彩、它的声音、它的气味,都仿佛能在书中一一呈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关于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的描写,他们或许是淳朴的村民,或许是热情的旅人,他们的故事,一定能为这场单车旅行增添更多色彩。另外,作为一个同样热爱摄影的人,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在旅途中是如何捕捉那些瞬间的,那些镜头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情感和故事。这本书,或许会成为我下一段旅程的灵感,也或许,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越南,越美:一个人的单车私旅行》立刻勾起了我心中那个关于自由和探索的渴望。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旅行,是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放下所有的身份和标签,用最纯粹的心去感受。单车旅行,更是将这种纯粹发挥到了极致。想象一下,在越南那充满异域风情的街道上,微风拂过脸颊,耳边是嘈杂而鲜活的市井声音,远处传来阵阵摩托车轰鸣,而你,只是静静地骑行,感受着身体的律动和周围的一切。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地理上的移动,更是关于心灵的跋涉。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越南当地文化和习俗的深入描写,比如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的寺庙,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小吃,那些热情好客的当地人民,他们的一言一行,或许都蕴含着这个国度的独特韵味。而且,“私旅行”这个词,也暗示着这本书将充满作者个人的独特视角和感悟,不会是千篇一律的景点介绍,而更像是与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那种手绘风格的插画,带着些许复古的质感,仿佛预示着一段不落俗套的旅程。封面上模糊的越南街景,远处的摩托车流,还有一位骑行者孤单的身影,都让我充满了好奇。光是看到封面,我就已经开始想象骑着单车穿梭在异国他乡的自由和孤独了。我一直对东南亚的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越南,那里的历史文化、美食、还有淳朴的人民,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本书的书名“越南,越美:一个人的单车私旅行”,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心中那个一直被压抑的旅行梦。一个人的旅行,听起来就充满挑战和惊喜,也更容易深入到当地的生活之中,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里的故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骑行过程中的细节描写,比如路况、天气、遇到的困难,以及主人公是如何克服的。毕竟,单车旅行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勇气、毅力,更需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一同感受那种汗水与风的交织,在陌路人温暖的微笑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