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

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土城
  • 土地公
  • 庙宇
  • 民俗
  • 宗教
  • 台湾史
  • 地方信仰
  • 文化人类学
  • 口述历史
  • 新北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介绍新北市土城区75间土地公庙
卷帙浩繁的土地信仰巡礼:一部关于台湾民间神祇的深度田野考察 书名: 《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 作者: [此处留空,或可理解为作者团队的集体智慧结晶] 出版社: [此处留空,通常是地方文史工作室或专业学术出版社] ---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部描绘特定地域历史风貌或介绍某个具体乡镇地理环境的著作,而是专注于台湾民间信仰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却常被忽略的基层神祇——土地公(福德正神)——在土城地区的深刻实践与物质遗存的田野考察报告。 本书的重点在于“实录”二字,它是一份严谨、细致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考察笔记与资料汇编,旨在梳理和记录土城(新北市土城区)境内所有可考证的福德正神庙宇的现状、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神祇造像的差异性,以及信众的祭祀活动与地方社区的互动模式。全书聚焦于物质文化层面与非物质文化交流的交叉点,力求展现土地公信仰如何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基因,渗透并维系着地方社群的社会结构与精神生活。 核心议题与内容区块解析: 第一部分:土城地理与信仰格局的初步建构 本部分首先对土城区的地理脉络进行简要概述,着重于早期聚落的形成与传统农业社会结构。随后,引入“土地公信仰圈”的概念,界定本书的考察范围。这一部分的价值在于,它通过历史地图的比对和清代志书的旁征博引,试图勾勒出土地公庙在土城不同聚落中设立的初始时空坐标。这不仅仅是地理定位,更是对早期垦拓者心理需求的探究——土地公作为“境主”与“守护神”,其信仰空间如何对应着农业生产的安全与社区的边界划分。 第二部分:庙宇的物质形态与工艺比较研究 本书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于对“庙”这一载体的细致解剖。作者团队采用结构主义的观察视角,将土城境内的土地公庙划分为若干类型: 1. 传统街屋型(或称“公厝型”):多见于早期的商业中心或旧街区,其建筑结构与功能复合性高,往往兼具社区集会所或义庄的职能。本书详细记录了这类庙宇的木作结构、楹联的文字风格、以及神龛的配置。 2. 独立座庙型(格局方正的独立庙宇):这部分庙宇多建于日治后期至战后初期,其形制已开始受到官方规划或现代建筑理念的影响。书中对这些庙宇的屋顶剪黏艺术、壁画主题(尤其关注表现耕作或祈福场景的图像)以及石雕牌坊上的纪年款识进行了细致的图文记录。 3. 现代重建与小型坛体:针对战后快速都市化进程中兴建或重建的土地公庙,本书关注其材料的转变(如大量使用钢筋水泥)以及空间尺度的压缩。同时,大量篇幅被用于记录那些简陋但信仰力极强的小型神龛、石碑或仅以一棵老树为象征的“自然神坛”,探讨其在城市化夹缝中信仰的韧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神像的“容貌学”进行了严肃探讨。土城土地公的造像风格多样,有些庄严威武,有些则慈祥和蔼,甚至存在“文武判官”体系的细微差别。每一尊主要神像的材质、彩绘工法和尺寸都被一一测量记录。 第三部分:祭祀活动、仪式文本与信众口述史 如果说前一部分关注的是“物”,那么第三部分则侧重于“行”与“言”。本书收集了土城各主要土地公庙在农历新年、农历二月初二(福德正神圣诞)、中元普渡以及地方特定节庆中的祭祀流程文本。这些文本包括科仪的书写格式、贡品的传统要求、以及酬神时所扮演的“野台戏”内容偏好。 更具田野温度的是信众口述历史的整理。作者团队访谈了庙宇的管委会成员、地方耆老、传统祭师以及特定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庙周边的商贩。这些口述资料揭示了土地公在社区中扮演的“民间金融监管者”(处理地方借贷纠纷)、“职业保护神”(如泥水匠、搬运工对土地公的特殊祭拜方式)以及“安全庇佑者”的角色转变。 书中收录的口述历史往往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俚语,它们是理解土城社会变迁的活档案,而非冰冷的学术论述。 第四部分:信仰的变迁、地方认同与未来展望 最后一部分是对前三部分材料的整合与反思。本书探讨了在现代工商业发展和外来人口迁入的背景下,土地公信仰在土城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适应性: 1. 空间压缩与神圣性维持:土地公庙如何在一个高密度城市空间中维持其原有的“境主”地位。 2. 祭祀的商业化倾向与传统仪式的断裂:分析现代酬神戏码的商业赞助模式对传统科仪可能带来的影响。 3. 地方认同的锚点:在土城不断重塑其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土地公庙是否依然是维系“老土城人”集体记忆的核心象征。 本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 《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或宗教导览手册。它是一部严肃的民间信仰人类学田野报告,融合了建筑史学、民俗学和地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它摒弃了对神祇进行神学上的评判或诠释,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人类的信仰行为、物质的文化表达以及社会结构的映照。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高度的地域性、详尽的田野数据和严谨的记录态度,为后续研究台湾基层社会结构、空间变迁与民间宗教互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基础。它以土城为样本,折射出台湾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信仰如何被保存、重塑与传承的复杂图景。全书资料丰富,考据扎实,图文并茂,是研究台湾社会史与民俗学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参考著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吕江铭


  1. 2013担任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大台南宗教服务职业工会举办「民俗艺阵培训班」八家将类别学科讲师
  2. 2013担任新北市三重社区大学举办「2013三重艺文祭全国神将创艺大赛」评审
  3. 2012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8)
  4. 2011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7)
  5. 2010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6)
  6. 2009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5)
  7. 2008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4)
  8. 2008担任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主办「台湾阵头艺术—官将首汇演」活动副主持人兼执行总监
  9. 2007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3)
  10. 2006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大百科网路版词条撰写计画—民俗类」谘询委员
  11. 2006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2)
  12. 2006担任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举办台北艺阵嘉年华系列活动协同主持人
  13. 2005承办「总统府地方文化展---台北县文化展」芦洲神将展演活动
  14. 2005担任行政院体委会主办青少年活力擂台赛---民俗文化体育创意竞赛评审
  15. 2005协助台北县政府文化局举办台北县宗教艺术节「文采昌茂魁星高照」活动
  16. 2004担任屏东慈凤宫主办阿猴妈祖文化季八家将、官将首观摩比赛裁判长(1)
  17. 2003协助台北县政府文化局举办台北县宗教艺术节「昭忠褒义赞关帝」活动
  18. 2002协助台北县政府文化局举办台北县宗教艺术节「法鼓雷音妈祖情」活动
  19. 2001协助台北县政府文化局举办台北县宗教艺术节「新庄大热闹—天将神兵」活动
  20. 1999台北永和社区大学「庙会文化与艺阵研究」民俗课程讲师
  21. 1995台北县中和市举办家将研习营
  22. 1989十月成立【采风民俗学会】
  23. 1967出生于台北县中和乡

  ☆ 主持研究计划专案
  1. 2013.5~2014.4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台南佳里吉和堂八家将团及其衍派调查研究》
  2. 2013.5~2013.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气旺板桥──板桥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
  3. 2012.5~2013.4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台湾家将团种类之调查研究》
  4. 2011.5~2012.5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大溪神将之调查研究──以桃园县大溪镇地区为范畴》
  5. 2011.5~2011.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气兴中和──中和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
  6. 2009.5~2010.4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台湾家将脸谱艺术──官将首卷之调查研究与出版》
  7. 2008.5~2008.11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台湾家将脸谱艺术──八家将卷之调查研究与出版》
  8. 2008.5~2009.3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兰阳神将之调查研究──以溪北地区五乡镇为范畴》
  9. 2006.5~2007.4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兰阳神将之调查研究──以溪南地区六乡镇为主》
  10. 2006.5~2006.12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冠友一家之调查研究──以三重冠友忠义堂及冠友一家交谊进庙之发展脉络为主》
  11. 2004.5~2005.9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八将之调查研究──以台北市鲲溟八将团和万华青山宫八将团及其繁衍之阵团为主》
  12. 2004.5~2004.12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芦洲神将之调查研究》
  13. 2002.1~2002.12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新庄官将首研究》
  14. 2000.7~2001.6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台湾家将阵团传系之调查研究──以嘉南地区重要传系为主》

  ☆ 出版着作---图书作品:
  1. 2013 《福气旺板桥—板桥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 978-986-81870-6-1
  2. 2011 《福气兴中和—中和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4-7
  3. 2010 《台湾家将脸谱艺术—官将首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3-0
  4. 2008 《台湾家将脸谱艺术—八家将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2-3
  5. 2006c《冠友一家》─下册 冠友交谊境庙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1-6
  6. 2006b《冠友一家》─上册 冠友忠义本堂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1-6     
  7. 2006a《板桥慈惠宫妈祖庙庆祝建庙一五一週年嘉年华纪念专辑》 台北:板桥慈惠宫妈祖庙第五届管委会  ISBN-957-41-3435-0     
  8. 2005 《八将》 台北:石渠出版社  ISBN-986-81870-0-1     
  9. 2004b《芦洲神将》─下册 神将艺术赏析卷 台北:唐山出版社ISBN-986-7748-69-7
  10. 2004a《芦洲神将》─上册 神将文化阅览卷 台北:唐山出版社ISBN-986-7748-68-9     
  11. 2002 《官将首》─唯一发源于台北县的家将艺阵 台北:唐山出版社           ISBN-986-7748-00-X
  12. 2002 《家将》─嘉义地区重要传系之调查与分析 台北:财团法人绿色旅行文教基金会编印ISBN-986-80203-0-1

  ☆ 出版着作---文章发表:
  1. 2013「台湾阵头文化-以新竹市为例」《台湾源流》第62/63期(页:103~113)新竹: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2. 2012「家将概说-浅谈东港家将」《台湾民俗仪式祭典-东港迎王平安祭》(页:61~105)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中心
  3. 2011「台湾与虎信仰相关之艺阵」《新虎相传2011─新港导览解说营》(页:22~58)嘉义:财团法人台湾省嘉义县新港奉天宫
  4. 2010「台湾庙会文化面面观」《新庙会祭拜论坛》(页:71~101)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5. 2010「台湾家将脸谱下的奥秘」《刺青极限》5月号(页:14~23)台北:聚络创意先行有限公司 ISSN4-712558-51001-1
  6. 2008「侍卫神祇信仰-以台北霞海城隍庙为例」《心镜宗教季刊》第19期(页:354~36)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7. 2007「神将工艺艺术」《北县文化》第96期(页:57~71)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8. 2007「神将的故乡『芦洲神将』文化浅释」《北县文化》第93期(页:53~63)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9. 2007「中和烘炉地土地公信仰探寻」《北县文化》第92期(页:87~93)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10. 2007「冠友一家 艺阵大家庭」《道教月刊》第14期〈页:48~49〉台北:楼关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1. 2007「民俗艺阵领航员-『冠友一家』王文冠」《传艺》双月刋 第68期(页:43~46)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ISSN-1680-1490
  12. 2006「八将阵头艺术」《心镜宗教季刊》第8期(页:24~32)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13. 2005「驱邪除煞话家将-消灾解厄的宗教阵头」《心镜宗教季刊》第5期(页:18~20)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14. 2004「争奇斗艳展神气-台湾家将服饰」《传统艺术》第49期(页:43~46)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ISSN-1680-1490-49
  15. 2003「寺庙内宝藏─民间家将服饰配件的收藏」《传统艺术》第30期(页:36~39)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ISSN-1680-1490-30
  16. 2003「民间艺阵表演团队介绍」、「<武动人心>武舞、武术表演团队介绍」、《昭忠褒义赞关帝/2003台北县宗教艺术节》(页:90~133、148~149)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17. 2002「领令上马,护驾绥境─台湾嘉义地区家将之舞」《传统艺术》第22期(页:11~13)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ISSN-1680-1490-22
  18. 2002「妈祖作客祈褔活动参与宫、庙介绍」、「妈祖文物展」、「民间阵头队介绍」《法鼓雷音妈祖情/2002台北县宗教艺术节》(页:39~65、86~92、100~121)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19. 2002「关渡花灯庆元宵」<文化快递>第22期(页: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0. 2001「艋舺迎青山王记实」<文化快递>第20期(页: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1. 2001「盂兰济施话中元」<文化快递>第16期(页: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2. 2001「大稻埕霞海城隍祭」<文化快递>第13期(页: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3. 2001「神秘与威严」《新庄大热闹/2001台北县宗教艺术节》(页:21~105)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24. 2001「台湾传统艺阵-家将概论」《北县文化》第69期(页:68~87)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25. 1999「浅谈官将首」《话说新港-88年解说新港活动手册》(页:29~36)嘉义:财团法人嘉义县新港奉天宫
  26. 1996「将神人钦四方名---浅谈官将首」《北县文化》第48期(页:42~52)台北: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 重要作品---折页:
  1. 2012(台北紫微天后宫)沿革简介 台北:台北紫微天后宫发行

图书目录

文化局长序……………………………………………………………………………2
推荐序…………………………………………………………………………………3
自序……………………………………………………………………………………4
作者简介………………………………………………………………………………5
目录…………………………………………………………………………………10
板桥土地公庙的信仰概况…………………………………………………………12
埔墘庄………………………………………………………………………………16
1. 九如里  埔墘福德宫…………………………………………………………18
2. 双玉里  聚灵公附属土地公庙………………………………………………26
深坵庄………………………………………………………………………………30
3. 深丘里  深丘福德宫…………………………………………………………32
4. 香丘里  板桥北巡福安宫……………………………………………………36
港子嘴庄……………………………………………………………………………40
5. 港嘴里  板桥市港仔嘴福德宫………………………………………………42
6. 光复里  承德福德宫…………………………………………………………46
7. 光复里  光复福德宫…………………………………………………………50
8. 振兴里  振兴里福德宫………………………………………………………54
板桥街………………………………………………………………………………58
9. 留侯里  西门福德宫…………………………………………………………60
10. 黄石里  板桥市北门福德宫…………………………………………………64
湳子庄………………………………………………………………………………68
11. 湳兴里  福兴宫………………………………………………………………70
社后庄………………………………………………………………………………74
12. 社后里  大埕福德宫…………………………………………………………76
13. 香社里  番社福德宫…………………………………………………………80
14. 港尾里  港尾福德宫…………………………………………………………84
新埔庄………………………………………………………………………………88
15. 文德里  新埔福德宫…………………………………………………………90
16. 汉生里  崁头厝福德宫………………………………………………………94
17. 新民里  新民福德宫…………………………………………………………98
18. 新埔里  板桥市正圣福德宫…………………………………………………102
19. 阳明里  阳明福安宫…………………………………………………………106
江子翠庄……………………………………………………………………………110
20. 怀翠里  中洲福德宫…………………………………………………………112
21. 溪头里  农村福德宫………………………………………………………116
22. 德翠里  新海福德宫…………………………………………………………120
下深坵庄……………………………………………………………………………124
23. 华江里  埤墘福德宫…………………………………………………………126
后埔庄………………………………………………………………………………130
24. 后埔里  板桥后埔福德宫…………………………………………………132
25. 广德里  板桥区大井头福德祠……………………………………………136
四汴头庄……………………………………………………………………………140
26. 信义里  板桥广厚宫………………………………………………………142
27. 和平里  广和福德宫………………………………………………………146
番子园庄……………………………………………………………………………150
28. 聚安里  欢圆宫……………………………………………………………152
29. 欢园里  欢子园福德宫……………………………………………………156
30. 华中里  华中福德宫………………………………………………………160
31. 侨中里  侨中福德祠………………………………………………………164
32. 大安里  浮洲福德宫………………………………………………………168
33. 福安里  三抱竹聚安宫……………………………………………………172
沙崙庄………………………………………………………………………………176
34. 成和里  润德宫………………………………………………………178
35. 成和里  福星宫……………………………………………………………182
溪洲庄………………………………………………………………………………186
36. 溪北里  福安宫……………………………………………………………188
37. 堂春里  溪北福德宫………………………………………………………192
参考书目……………………………………………………………………………196
版权页………………………………………………………………………………198

图书序言

自序

  新北市土城区于清干隆年间即已创建了「大安寮晋安宫福德祠」以及「柑林埤广厚宫」……等庄头土地公庙。由此可知「福德正神」信仰在土城区传承已有两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根据本次调查研究所得全土城区共有七十五个土地公庙及祭祀处所,其数量之丰及密度之高在新北市二十九格行政区之中应已名列前茅,此亦突显出土城区民敬天法祖的纯朴善良性格。

  田头田尾土地公信仰一直是笔者很感兴趣的研究议题之一,能为生长故乡新北市各行政区的土地公庙作调查研究及出版的工作更是乐此不疲,因此本书是继《福气兴中和─中和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福气旺板桥─板桥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福气祐新庄─新庄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之后第四本创作的「新北市土地公信仰」丛书,希望能为新北市土地公信仰再添新页。

  本书能在半年的调查研究后顺利出版首先得感谢新北市文化局以及新北市土城区福林宫的指导,再则清化里前里长廖三兴、祖田里里长吕惠美、埤塘里里长邱显俊及其堂兄邱显民在调查研究期间的多次引路探访之功亦铭感五内,此外93耆寿之书画家师韦逸丞老师亦爰例为本书封面题字,以及刘能明兄(大明)专程为封面及土城福林宫拍摄照片亦得一併申谢,匆忙付梓,谬误难免,尚祈各界贤达不吝指正,是所至祷。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温润而厚重的气息,仿佛能让人嗅到泥土的芬芳和历史的沉淀。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作者背着相机,拿着笔记本,在炎炎夏日或者微风习习的日子里,穿梭于土城古老的街区,一次又一次地推开那些并不起眼的庙门。我预感,书中一定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关于土地公如何庇佑一方水土,如何回应信徒祈愿的传说,一定是引人入胜的。而这些故事,绝非凭空捏造,而是作者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访谈,从最接地气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不同庙宇建筑风格和历史沿革的详细介绍,毕竟,每一座庙宇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其墙垣、梁柱、神像,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更让我好奇的是,作者在访查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一些特别的经历,比如在某个特殊的节日里,见证了盛大的祭祀仪式,或是与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彻夜长谈,了解了关于土地公信仰的深层内涵。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土城这片土地上,那份深植于民众心中的朴素信仰和文化传承,也让我对“福气”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

评分

读罢《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那种阳光透过庙宇的斑驳光影,弥漫着古老香火的宁静与庄严。虽然我尚未亲身经历书中记录的每一次参访,但作者细致入微的笔触,仿佛已经将我带入了那些历史悠久的土地公庙。我能想象到,每一次叩拜,每一次焚香,都承载着当地居民最淳朴的心愿,对土地神的敬畏与祈盼。书中的文字,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罗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溯。我尤其期待能了解到,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土地公庙是如何维系着社区的凝聚力,又是如何在变迁中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印记。作者的视角,想必是深入到每一个庙宇的细微之处,捕捉那些不易被察觉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比如一块碑文上的刻痕,一尊神像上的剥落,抑或是庙前一棵老树的故事。这让我对“福气”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一种与土地、与先辈、与神灵连接的归属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将遥远的地方和古老的情感,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引人遐思,令人向往。

评分

我对于《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这本书的期待,源于它所蕴含的独特视角——将“福气”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到具体的土地公庙的实地探访中。我仿佛已经看到,作者是如何怀着一颗探寻之心,踏遍土城的角角落落,寻找那些承载着民众希望与信仰的神圣空间。我推测,书中不仅仅是记录了土地公庙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每一座庙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故事和历史渊源。那些口耳相传的传说,那些关于土地公如何显灵、如何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动细节,一定为这部实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与当地的信众进行沟通,又是如何从中了解到他们对土地公的敬畏与依赖。这种从基层、从民众出发的记录方式,无疑能够展现出最真实、最鲜活的信仰生态。我甚至想象,在某些章节中,作者可能会描绘出某个土地公庙在当地社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作为居民情感寄托的中心,或是社区活动的重要场所。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更是一曲献给土地公信仰的赞歌,它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源自土地的深厚情感与精神力量。

评分

阅读《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的过程中,我仿佛成为了一名随行的记录者,与作者一同穿梭在土城的大街小巷,探访那些散落各处的土地公庙。我仿佛能听到庙宇内虔诚的祷告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焚香气息,甚至能触摸到那些饱经风霜的石雕。书中对于每一座土地公庙的描述,必定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作者的笔触,我猜测,绝非仅仅是冷冰冰的地理坐标和建筑风格的介绍,而是将每一座庙宇都视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承载着一段历史,蕴藏着一个故事,连接着无数人的情感。我期待书中能有对庙宇背后传说故事的深入挖掘,那些关于神迹、关于先贤、关于当地居民如何与土地公结下不解之缘的轶事,一定会为这部实录增添无限的趣味和深度。同时,我也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拜访过程中,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又是如何捕捉到他们最真实的情感和信仰的。这种深入田野的访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也需要一颗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信仰的心。《福气临土城》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人与土地、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信仰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福气临土城:土城地区土地公庙访查实录》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着一种深入土地、贴近人心的探索。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场景,是作者在晨曦微露之时,或是黄昏落日之际,虔诚地步入那些古朴的土地公庙,感受着香火缭绕中的一份宁静与祥和。我想象,书中一定充满了对土城地区土地公信仰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庙宇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定深入挖掘了每一座庙宇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民众情感。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在漫长的岁月中,土地公如何成为土城人民的精神支柱,如何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万物。我尤其好奇,作者在访查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一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比如某个土地公庙的由来,或是某位信徒与土地公之间令人动容的羁绊。这种接地气的记录方式,让我相信,这本书中所呈现的“福气”,绝非空泛之词,而是根植于这片土地,流淌在民众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与朴素信仰。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文化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传统信仰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深刻审视,它让我对“福气”的理解,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和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