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下世俗、远走他乡
绘画史上极具争议的天才画家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保罗.高更 .高更生前亲手撰写大溪地生活笔记
.完整纪录其心境、审美观和画风的转变
.近百幅精美画作,纪录高更一生不可思议的传奇
从收入高薪,到穷困潦倒
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抛家弃子、放弃高薪职位,只为了满足内心绘画创作的渴望……
远离故乡巴黎,到客死异乡
为什么要出走?是什么驱使他选择了抛下一切?原本令人称羡的人生,高更却愈走愈困苦,内心向往解脱……
影响一生创作的太平洋小岛
大溪地究竟有什么魅力?能震撼高更内心潜伏的生命本质。并在被世人遗忘的潮流中,一步一步带领他袭卷西洋画坛……
几经波折,原稿完整呈现
高更病逝后,原本掺假的《诺阿诺阿》依然以高更的名义在世上流传。幸好高更的原稿几经波折后仍被保存了下来,1987年,高更逝世八十四年后,大溪地的高更博物馆,根据高更原始手藁和罗浮宫博物馆图画室收藏的高更《诺阿诺阿》插图,恢复了本书的原貌。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1848年,高更出生于巴黎。幼年时曾随母亲移居祕鲁,直到七岁才重新返回出生地巴黎。南美洲异国风情的记忆,成为他尔后在人生哲学思考上的重要道标,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和批判,以及对自然和野性生活的向往。
成年后的高更,先后成为船员以及证券交易员,并拥有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从事证券工作期间,高更被朋友影响,由兴趣开始了他作画的活动。开始时只是一位「周日画家」,多次参加印象派的画展后,却也逐渐地萌生成为职业画家的志向。
在一次金融风暴冲击下,高更离开了妻子儿女,先后前往法国西北布列尼塔的乡村,远渡巴拿马,以及亚尔地区(高更与梵谷着名故事的发生地)摸索他自己的绘画风格和人生问题。
高更对文明社会的疑问一直存在着,1891年,他前往大溪地,试图在更为自然与野性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心中理想。什么是艺术?什么又是真正美好的生命?彷彿与他确立自己人生哲学的步调一致,在大溪地,他的绘画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强调大胆的线条、装饰性的色面构成,后来被称为综合主义(Synthetism)的这种绘画风格,带给当时的画界革命性观念和影响。
大溪地(Tahiti) 大溪地(Tahiti)位于南太平洋东部,是法属玻里尼西亚向风群岛上最大的岛屿。一般认为大溪地的玻里尼西亚人(毛利人)是由东南亚或印尼出发,经过斐济、萨摩亚和东加等地,继而辗转定居于此。
1788年,大溪地岛的酋长波马雷一世统一大溪地,建立大溪地王国。184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880年被法国兼併,成为法属玻里尼西亚的一部分至今。
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在法国探险家的传诵下,大溪地岛被描述成有着「高尚的野蛮人」和「维纳斯般的女人」居住的「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这些美好的传闻和想像,陆续吸引许多着名的学者和艺术家远渡来一探究竟,画家高更,便是当中最着名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