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01
甲卡提花织机 Jacquard Loom
制造者:约瑟夫‧马利‧甲卡
在工业革命以前,纺织是极其需要劳工的工序──奢华的丝锦缎(silk brocade)尤是如此,丝锦缎皆是由工匠组成的基尔特(guild,译注: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职业团体,功能类似同业公会)所生产,他们拥有自己的织布机,且负责操作。虽然这不是法国第一次试图将丝绒纺织自动化,但是,甲卡提花织机是首次在商
业上获得成功的产品。
皇帝的发明家
进入改变历史之50 种机器的旅程,甲卡提花织机是很好的开始,因为,本书提到的多数装置,皆不是单凭一个人得到灵感所发明的产物,而是由更久以前的装置──脚踏式织布机──经过进化而成,也就是基于并加入前人改良的产物。约瑟夫‧马利‧甲卡(1752-1834)属于查理(Charles)家族的支系,该支系的暱称即为甲卡。约瑟夫‧甲卡想将丝绸纺织耗费人力的过程自动化,除了借此消除人为疏失之外,也希望能让童工重获自由,当时,童工经常做为传统双人手工提花织机(draw loom)中的「提纱童」(draw boy)。对第一个目标,他获得未来的法国皇帝拿破崙一世(1769-1821)赞助与鼓励,因为拿破崙想要挑战独霸纺织业的英国。
甲卡的故乡是法国丝绸业重镇里昂(Lyon),他同时也是丝织家族的后裔,并且身处法国工业革命甫露曙光的时期。他的发明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甲卡首次尝试的作品曾于1801 年陈列于巴黎的工业展览会上,不过,直到看到雅克‧ 沃康松(Jacques Vaucanson, 1709-1782)于超过半世纪以前的织布机之后,他才得以使作品趋于完善,沃康松织布机採用的是粗糙的穿孔卡(punched card)。此时,已身为法国皇帝的拿破崙在1805 年审查了甲卡的最后成品,并授予甲卡终生补助金。到了1812 年, 也就是拿破崙于侵俄战役中失利的那一年,整个法国已有11,000 部甲卡提花织机,尽管期间不断受到织工激烈反抗,因为他们担心该机器会影响自身生计。虽然甲卡实现了将丝织自动化带进工业生产的梦想,却无法改善提纱童的命运,提纱童不再为丝织产业所需之后,被迫到制造厂和工厂寻找危险性更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