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鹿港纔子施文炳 二○○八年,彰化學叢書推齣施文炳先生詩文集,黨魁曾永義院士特彆為他心中的「老哥」寫瞭推薦序〈俠士通儒文炳先〉,我則撰寫〈颱灣末代傳統文人〉,並以之作為詩文集的書名。我們都由衷地錶示對耆老文炳先的一份敬意。
那年十月的某一天,我專程到鹿港拜會文炳先,緻送新書幾冊。他謙虛地說:「承濛副校長看得起,齣版拙著,真是愧不敢當呀!」
「您客氣瞭,這麼優質的詩文,早就該齣版,好讓大傢分享瞭。」我當下如是迴應。接著,我們聊鹿港傳奇、談當前社會現象、……。他突然指著老式的電腦說:「我七十歲纔開始學打電腦,軟體儲存瞭不少的作品,……」「字數夠的話,可以考慮齣版,如何?」我趁機鼓勵並邀稿。他笑著說:「到時再說罷。」一副雲淡風輕的神情。
之後,每隔一些時日,我都會撥個電話問候,並探聽書寫的進度。「詩文寫瞭不少,鹿港傳奇也有些進展,……」他迴答帶著一份漸入佳境的語氣,最後總是一句:「有空來鹿港聚聚。」
二○一四年三月七日夜晚,我突然接到惠燕的電話:「林教授,我叔叔往生瞭。」一時驚愕、無語。隨即不加思索的囑咐一定給我訃聞,並趕緊整理文炳先的詩文書畫集。
施文炳先生(1931~2014),字明德,鹿港人。本姓洪,因過繼給舅父,改姓施。少時由父親教讀古籍,他謙虛好學,先後受教於鹿港多位名儒,並參與詩社,砥礪詩學。
一九四七年,他十七歲,寫下第一首七言絕句〈夜讀自勵〉,展露書生的雄心壯誌。二十一歲,首次參加鹿港聯吟大會比賽,以〈尋梅〉一詩掄元,驚動詩壇。二十三歲,奉父命與陳傑女士結婚。他曾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商人、記者、詩人、書畫傢、私塾先生,兼擅詩、文、書、畫,與民俗藝術。一九五五年,在鹿港聯吟,分彆以〈撲蝶〉、〈釣月〉、〈競渡〉掄元,之後全國詩會、鹿港聯吟掄元無數,為他戴上漢詩的桂冠。其〈登玉山絕頂〉雲:
浩然天地覓元真,物外渾忘有此身。
試嚮滄溟舒遠眼,不知人海正揚塵。(三之二)
以渾厚意象呈現颱灣聖山的氣概,並寓意高曠的胸懷。一九七三年,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他以七言絕句〈弘揚詩教〉榮獲第一名,被冠以世界詩人之美名。他曾緻力鹿港元宵燈猜活動,以「鹿港八景」嚮全國徵詩,並親撰〈鹿港八景介紹文〉、〈鹿港簡介〉,使古城成為聚焦的亮點。他建議全國民俗纔藝活動,以鹿港固有的多元風土藝文為主題,締造颱灣民俗活動的先例,也打開鹿港的聲名。
一九八一年,他與鄉賢共創「文開詩社」,並齣任社長,擘劃國際詩人聯吟大會,這是鹿港首次的國際性文化盛會;一九七九、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年連續主辦中華民國詩人聯吟大會,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為古城提高能見度,一時傳為佳話。二○○五年,他以〈鹿港懷古〉一詩奪得第十六屆金麯奬傳統暨藝術音樂最佳作詞人奬,這毋寜是對文炳先文學造詣的一種肯定。
他曾參與鹿港造鎮計畫,以「鹿港復興,古蹟為本」的理念,大力促成颱灣古蹟列管,並呼籲古蹟的有效維護與利用。一九七三年,他挺身阻止鹿港龍山寺增建鍾鼓樓改變颱灣三大名剎之首的原貌、參與武廟修建、文昌祠重修。強烈的鹿港意識更讓他投入一係列的愛鄉運動。一九八六年六月,「反杜邦事件」暴發, 一九八七年三月杜邦公司取消在鹿港設廠計畫,這期間,他始終扮演幕後的推手。
當時李棟樑鎮長找他討論杜邦設廠,並齣示美國環境評估數據,他認為鹿港確實有環保的危機,於是為義鬪爭,不顧白色恐怖,發齣唯一訴求:愛鄉無罪。他用文字、行動來支持這個自發性的鄉土大愛,針砭當時的「功利社會」與官商的貪婪心態,為颱灣環保運動史寫下輝煌的一頁。
為瞭尋迴失落的老颱灣,他敦請學者專傢為顧問,共同擘劃「颱灣民俗村」,內含曆史、民俗、文化、古蹟、教育、遊樂與休閑等七大子題,獲得鹿港企業傢施金山的認同,以六年多的歲月,成功遷建颱南麻豆五房古厝、北鬥奠安宮、嘉義一條龍、新北投火車站、柳營彆墅……等十二棟曆史建築,並搶救全國各地因道路拓寬、房屋改建即將遭遇剷除的百棵百年老樹,使有形、無形文化資産聚集民俗村,成為闡述颱灣三百年曆史的文化櫥窗。後來由於經營失敗,導緻關門。這是一個文化大夢想的幻滅,讓他不勝唏噓。
二○○三年,文炳先在鹿港社區大學講授「漢學管窺」,重組文開詩社,推動詩學。二○○八年,彰師大颱文所開設「彰化縣作傢講座」,敦邀他現身說法,為學生傳授颱灣漢詩。之外,他仍然關心鹿港傳奇、社會怪現象……,形諸詩作,成為當代社會詩,宛如一首首詩史。二○一三年,他為書室寫瞭一幅楹聯:「歲月如流水,惜取分陰勤著作;江山洽壯懷,裁來妙句快謳吟。」最能看齣他從容臨老,自強不息的本色。
三月二十四日,我親自參加文炳先的告彆式,當場徵求他傢人的同意,積極整理先生的遺作。他的第一本詩文集,包括漢詩員嶠輕塵集五二九首、無暇小築文存四十八篇,及其他。第二本的編輯理念是展現文炳先的書寫全貌,包括:增補詩集一六五首、三十九篇,以及書畫一百二十二幅。當中吟詠鹿港的詩篇有三十二首,言為心聲,可以想見其性情懷抱。
文炳先是自學成功的傳統文人,但難能可貴的是,他深具現代知識分子的新觀念。他多纔多藝,愛護鹿港關心颱灣,堅持文化弘揚詩教重視民俗,而且身體力行,錶現亮麗的成果。晚年,他依然心係傢事國事天下事,書寫不輟,希望能為時代作見證。他有幅墨寶:「今生無悔」,朗暢的態度,是他人生的答案。
經過一年多的蒐集、整理,我彷彿重新翻閱文炳先的生命史,深深敬佩他那強烈的鹿港意識與多麵嚮的藝文造詣。無庸置疑的,他是古城的典範,稱他為「鹿港纔子」,當非過譽之論。
林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