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鹿港才子施文炳 二○○八年,彰化学丛书推出施文炳先生诗文集,党魁曾永义院士特别为他心中的「老哥」写了推荐序〈侠士通儒文炳先〉,我则撰写〈台湾末代传统文人〉,并以之作为诗文集的书名。我们都由衷地表示对耆老文炳先的一份敬意。
那年十月的某一天,我专程到鹿港拜会文炳先,致送新书几册。他谦虚地说:「承蒙副校长看得起,出版拙着,真是愧不敢当呀!」
「您客气了,这么优质的诗文,早就该出版,好让大家分享了。」我当下如是回应。接着,我们聊鹿港传奇、谈当前社会现象、……。他突然指着老式的电脑说:「我七十岁才开始学打电脑,软体储存了不少的作品,……」「字数够的话,可以考虑出版,如何?」我趁机鼓励并邀稿。他笑着说:「到时再说罢。」一副云淡风轻的神情。
之后,每隔一些时日,我都会拨个电话问候,并探听书写的进度。「诗文写了不少,鹿港传奇也有些进展,……」他回答带着一份渐入佳境的语气,最后总是一句:「有空来鹿港聚聚。」
二○一四年三月七日夜晚,我突然接到惠燕的电话:「林教授,我叔叔往生了。」一时惊愕、无语。随即不加思索的嘱咐一定给我讣闻,并赶紧整理文炳先的诗文书画集。
施文炳先生(1931~2014),字明德,鹿港人。本姓洪,因过继给舅父,改姓施。少时由父亲教读古籍,他谦虚好学,先后受教于鹿港多位名儒,并参与诗社,砥砺诗学。
一九四七年,他十七岁,写下第一首七言绝句〈夜读自励〉,展露书生的雄心壮志。二十一岁,首次参加鹿港联吟大会比赛,以〈寻梅〉一诗抡元,惊动诗坛。二十三岁,奉父命与陈杰女士结婚。他曾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商人、记者、诗人、书画家、私塾先生,兼擅诗、文、书、画,与民俗艺术。一九五五年,在鹿港联吟,分别以〈扑蝶〉、〈钓月〉、〈竞渡〉抡元,之后全国诗会、鹿港联吟抡元无数,为他戴上汉诗的桂冠。其〈登玉山绝顶〉云:
浩然天地觅元真,物外浑忘有此身。
试向沧溟舒远眼,不知人海正扬尘。(三之二)
以浑厚意象呈现台湾圣山的气概,并寓意高旷的胸怀。一九七三年,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他以七言绝句〈弘扬诗教〉荣获第一名,被冠以世界诗人之美名。他曾致力鹿港元宵灯猜活动,以「鹿港八景」向全国征诗,并亲撰〈鹿港八景介绍文〉、〈鹿港简介〉,使古城成为聚焦的亮点。他建议全国民俗才艺活动,以鹿港固有的多元风土艺文为主题,缔造台湾民俗活动的先例,也打开鹿港的声名。
一九八一年,他与乡贤共创「文开诗社」,并出任社长,擘划国际诗人联吟大会,这是鹿港首次的国际性文化盛会;一九七九、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年连续主办中华民国诗人联吟大会,羣贤毕至,少长咸集,为古城提高能见度,一时传为佳话。二○○五年,他以〈鹿港怀古〉一诗夺得第十六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最佳作词人奖,这毋宁是对文炳先文学造诣的一种肯定。
他曾参与鹿港造镇计画,以「鹿港复兴,古蹟为本」的理念,大力促成台湾古蹟列管,并唿吁古蹟的有效维护与利用。一九七三年,他挺身阻止鹿港龙山寺增建钟鼓楼改变台湾三大名剎之首的原貌、参与武庙修建、文昌祠重修。强烈的鹿港意识更让他投入一系列的爱乡运动。一九八六年六月,「反杜邦事件」暴发, 一九八七年三月杜邦公司取消在鹿港设厂计画,这期间,他始终扮演幕后的推手。
当时李栋樑镇长找他讨论杜邦设厂,并出示美国环境评估数据,他认为鹿港确实有环保的危机,于是为义鬪争,不顾白色恐怖,发出唯一诉求:爱乡无罪。他用文字、行动来支持这个自发性的乡土大爱,针砭当时的「功利社会」与官商的贪婪心态,为台湾环保运动史写下辉煌的一页。
为了寻回失落的老台湾,他敦请学者专家为顾问,共同擘划「台湾民俗村」,内含历史、民俗、文化、古蹟、教育、游乐与休闲等七大子题,获得鹿港企业家施金山的认同,以六年多的岁月,成功迁建台南麻豆五房古厝、北斗奠安宫、嘉义一条龙、新北投火车站、柳营别墅……等十二栋历史建筑,并抢救全国各地因道路拓宽、房屋改建即将遭遇剷除的百棵百年老树,使有形、无形文化资产聚集民俗村,成为阐述台湾三百年历史的文化橱窗。后来由于经营失败,导致关门。这是一个文化大梦想的幻灭,让他不胜唏嘘。
二○○三年,文炳先在鹿港社区大学讲授「汉学管窥」,重组文开诗社,推动诗学。二○○八年,彰师大台文所开设「彰化县作家讲座」,敦邀他现身说法,为学生传授台湾汉诗。之外,他仍然关心鹿港传奇、社会怪现象……,形诸诗作,成为当代社会诗,宛如一首首诗史。二○一三年,他为书室写了一幅楹联:「岁月如流水,惜取分阴勤着作;江山洽壮怀,裁来妙句快讴吟。」最能看出他从容临老,自强不息的本色。
三月二十四日,我亲自参加文炳先的告别式,当场征求他家人的同意,积极整理先生的遗作。他的第一本诗文集,包括汉诗员峤轻尘集五二九首、无暇小筑文存四十八篇,及其他。第二本的编辑理念是展现文炳先的书写全貌,包括:增补诗集一六五首、三十九篇,以及书画一百二十二幅。当中吟咏鹿港的诗篇有三十二首,言为心声,可以想见其性情怀抱。
文炳先是自学成功的传统文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具现代知识分子的新观念。他多才多艺,爱护鹿港关心台湾,坚持文化弘扬诗教重视民俗,而且身体力行,表现亮丽的成果。晚年,他依然心系家事国事天下事,书写不辍,希望能为时代作见证。他有幅墨宝:「今生无悔」,朗畅的态度,是他人生的答案。
经过一年多的蒐集、整理,我彷彿重新翻阅文炳先的生命史,深深敬佩他那强烈的鹿港意识与多面向的艺文造诣。无庸置疑的,他是古城的典范,称他为「鹿港才子」,当非过誉之论。
林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