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并未真正地「过去」;
它只是转换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存续着。
日本帝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如何渗透进入庶民生活的知识与文化肌理?
后殖民的台湾在今日又应如何看待这一段曾经被殖民的历史经验?
时空╳知识╳情感,殖民地的三种帝国描图 本书锁定日本帝国统治之下的台湾,并同时涵盖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在地观点的研究视角,亦即将殖民地的文化状况当作是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在地观点的相互指涉与相互交叠的结果。书中以讨论的材料与内容区分,分别以「空间与时间意识的描图」、「知识与知识社群的描图」、「艺术与情感结构的描图」为主题。
‧
空间与时间意识的描图:从地方社会治理到殖民空间权力的交涉折冲,到日本统治下的「国家节日」如何让台湾人社会的「时间制度」有所改变,进而比较「国家」与「民众」的时空意识,并不见得完全相同。
‧
知识与知识社群的描图:以辩护士及语言媒介的角度,探讨知识分子与社群如何利用专业及认同,与日本殖民者存在微妙的交叠关系,并甚至批判「帝国」叙事,提出跨文化的观察视角。
‧
艺术与情感结构的描图:透过美术、文学及戏曲,描写及思考殖民关系中的认同差异,并提出「帝国」的文化发展与殖民地台湾,乃处于「相生相成」的交叠关系之下。
名家推荐 ★吴密察(台大历史学系兼任教授)、吕绍理(台大历史学系教授)共同推荐
台湾历史上,帝国几乎如影随形地存在着。但是我们却未必真正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帝国」和它如何在台湾存在着。即使或许也有一些关于「帝国」的言说,也经常只是复述帝国的论调,而且往往只在政治、军事、法制、经济这种容易观察的领域里分析帝国,对于文化、心态等相对隐微的领域则不甚措意。
本书从后殖民的立场分析帝国在台湾之日常生活、空间、知识、文学、艺术、文化等领域的浸透和影响。并且不只着眼于帝国对于台湾的单方向作用力,而同时看出台湾具有主动迎拒,甚至反向规定帝国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彼此之间呈现了流动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台湾」、「帝国」,既如影随形也相互作用,彼此的关系固然存在于在过去,也存在于现在,也将影响未来。
这本书可以是《「帝国」在台湾》,也可以是《「台湾」的帝国》。
――
吴密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 「如何重新阅读及面对台湾的历史经验与文化现象?这并不只是一个历史的提问,同时也是一个伦理的提问,亦即关系着当前社会面对历史的态度。」这是本书重要的发想。
本书尝试将帝国放在相对(而非绝对一元的、由上到下的)位置重新思考日本帝国在台湾的诸多过程,并且也特别关注殖民地人民对日本的「情感结构」和生活经验,以期能超越民族史、殖民史的二元对立观点,建立吾人对台湾历史与文化的新视野。在《马关条约》签订一百二十週年及终战七十週年的今日,日本帝国在台湾所遗留的历史经验与文化现象,实为吾人需认真严肃面对的问题!
――吕绍理(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