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解说文本

绿岛解说文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绿岛
  • 台湾
  • 旅游
  • 地理
  • 文化
  • 历史
  • 自然风光
  • 解说
  • 景点
  • 户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绿岛环游异闻录兼叙与自然人文的二三事。

  2014年作者的绿岛行,眼见绿岛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年轻人到此一游,尽管当地充斥曾讳莫如深的日治、国府政权海岛监狱文化。作者对年轻世代远离台湾沧桑史和时代悲剧的印痕感到欣慰,却也不免想与更多有心、有缘人分享若干他的绿岛自然人文研究及共鸣。

  本书就是作者再一次的突破!有感于坊间绿岛解说教育专书或生态旅游指南已臻丰富,然而时下国内对二者各自的学术性与通俗性特质的区别却含混不清,甚至为了艺术创作而蓄意地创造模煳。作者自行淬鍊而自成一家,他发愿并身体力行地撰写本书,除了希望提供给游客自导式旅游之便,或也可以诱发游客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作者整合历来相关资讯,依实勘、调查及景观经验评估,用个人导览台湾山林生界30余年的经历,主观筛选绿岛相关文献,透析种种绿岛总特征:解放的本质、热带气候与黑潮等自然元素的影响力、本来的无政府主义乐土及外人的唯物拜金想像等,在热带风情的氛围里诉说他的绿岛再发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玉峯教授


  台湾民间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毕业于台湾大学植物系,台大理学硕士,东海大学理学博士。先后任教台大、逢甲、东海、静宜、玄奘、成功大学,曾任静宜大学副校长、静宜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台湾生态学会理事长,现为「山林书院」负责人、台湾生态研究中心负责人。专业研究台湾山林植物生态与分类,积约40年台湾山林研究、调查经验,从事生态保育运动与教育、社运、政治运动、自然写作、生态摄影、社教演讲等。2003年荣获第二届总统文化奖──凤蝶奖。

  1991年创设「台湾生态研究中心」。2000年创设全国第一所生态学系暨研究所,并捐献、募款3千万元,兴建生态馆。2003年10月成立台湾生态学会。着有「台湾植被志」专书及其他论述、散文等数十册。2007年辞职,勘旅全球、抢救热带雨林,并学习、探索台湾宗教哲学。2012年开创「山林书院」。2014年8月起,任教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

图书目录

自序/ 顺着感觉走

苏序/ 生命典范──绿岛巡礼

郑序/ 台湾心灵与台湾土地的契约

一、解说的解说

二、绿岛特征概说或拾遗
1. 绿岛的前世今生
2. 黑潮与绿岛──侧写姚丽吉校长
3. 绿岛是台湾唯一无政府主义的香格里拉── 1895 年之前
4. 绿岛藏金传说的背景

三、环岛一周的区域解说
1. 绿岛灯塔及乌鱼( 油) 窟
2. 公馆鼻与公馆
3. 鲈鳗沟到燕子洞( 兼谈绿岛公园)
4. 牛头山( 草山埔尾)
5. 观音洞
6. 楠仔湖
7. 柚仔湖
8. 海参坪、哈巴狗、睡美人地区
9. 温泉部落( 大湖) 南、北段落
10. 朝日温泉与帆船鼻
11. 紫坪与南海岸
12. 大白沙到龟湾鼻的南海岸
13. 绿岛西海岸
14. 代结语

四、特定绿岛文献解读
1. 解读《台湾采访册》的火烧屿
2. 伊能嘉矩(1928) 的绿岛华人开拓史
3. 1954 年马国樑的《绿岛‧兰屿》与绿岛开拓史
4. 林熊祥1958 年编辑的绿岛相关史料
5. 毕长朴1971 年的〈绿岛人种的来源问题〉

五、参考文献

附录
1. 绿岛行分享 ● 严玉霜
2. 绿岛之旅心得 ● 蔡宜珊
3. 悠悠绿岛随笔 ● 朱子洁
4. 悠悠绿岛 身心灵震撼之旅 ● 张媛榆
5. 绿岛,我来过。 ● 陈昱蓉
6. 带着谦卑去旅行 ● Alnus Cruise

图书序言

自序

顺着感觉走

  
  探索绿岛的因缘,我相信是1970年代末叶埋下的,当时,我在台大植物系图书馆影印、研读了松田英二的文章,他在追悼相马祯三郎的文笔,联结了自然研究与灵界的体悟。他说:
  
  ……所谓自然的研究,不是多数世人所认为的,树木与花草的研究;不是石头与土壤的研究,也不是蟒蛇与蚱蜢的研究,而是透过这些,去敬拜背后的造物主或神的虔敬。曾经有人问我採集植物的目的,我以为如是:
  
  进入山林的目的只有一个,想要看看圣父的奇异的事业!
  
  我的目的在此。说採集、研究,只不过是为了观察更深奥的,庙堂宫殿之上的「某种东西」的程序而已!
  
  松田氏之所以悟出自然与宗教的连体,是因为研究绿岛植物的相马氏的猝死,刺激他打破了唯物科学研究与灵界的藩篱,然而,这种隔离或障碍,纯粹是人类某种不必要的偏执所自我设限,我早在高一的那年,就着迷于斯宾诺莎给我的启蒙:「最大的善,就是能使我们的心灵和自然整体相联结的知识」,即使当时我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或直觉而已。
  
  直到现在,三不五时还是有人会问我:「你是研究植物生态的,怎会去搞宗教、灵界的东西?」事实上,山林人生四十年,我老早就没分别,面对如此不是问题的问题,我已从早年的「圆满诠释」走到了沉默。
  
  我现在叙述的是,所谓内因外缘的联结点而已。
  
  无从得知我为什么得走过3、40年,才得以身心合一地来到了绿岛,贯串这因缘的熟成。我只能说,毫无意识地顺着自然的感觉一路走下来的必然吧?!
  
  首度绿岛之旅是2014年6月下旬,无由分说,我立即爱上了这颗太平洋上的珍珠,它拥有一种独特的野性美,截然不同于我数十年的山林经验,于是,我想亲炙它。善意的亲近就是调查、了解、体悟它的前世今生,并以渺小的心力,为它做点有意思的正面提升或之类的小事。于是,9月、11月我前来两次,花了9天的时程静体天心。
  
  我竭心尽力、淋漓尽致地调查地景、生物、生态现象,以及口述史的採访。因此,小说《绿岛金梦》及生态专书《绿岛海岸植被》就在2015年6及7月出版了。然后,也该撰写一册解说文本,提供游客自导式旅游,所以这册小书合该问世。
  
  中年及之前,我认为研究调查的目的就是研究调查本身,以及感受造物主的佈局或内在结构的本质与意义。后来,与其说我在做什么研究,不如说我只是顺着感觉认为可以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然而,一旦我选择做下去了,就只单纯、专注地做下去。缘起而做,缘尽则灭,悉归无常,但我不求法,所以也没有生灭事。
  
  既然做了所谓的研究,些微成果的唯一「用处」,就是交付给有用之人。所以8月底,我去电绿岛国小姚丽吉校长,约定9月7-9日,我将带队前往绿岛,一方面进行生态之旅;另方面将我撰写的图书、附图等电子档,悉数移转给绿岛国小,强调没版权,任凭推广利用。另则招待几位成大台文系学生,伙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展开3天2夜的生态人文之旅或生态旅游。任何参与者,只要他愿意,图书、电子档一概无偿赠送。
  
  这种方式,大概就是「研究成果」的「唯一用途」吧?!
  
  为了这趟知识移转及生态旅游,行前我火速赶稿,写成了本书最主要的第三章「环岛一週的区域解说」,纸本发给同行成员,也请绿岛人检视有无讹误。
  
  原本我规划,拟针对目前为止,尚属模煳朦胧、扑朔迷离的绿岛华人拓殖史,作一相对深入的探讨,也就是说,严谨地循文献、田野,花功夫追溯,而我认为必须深入的小琉球移民史,在宗教、政治史上,从来(似乎)被湮灭的蛛丝马迹摸索,才有可能逼近隐性事实的突破。然而,我目前的心境还提不起如此内在的动机,遂随缘暂时打住,只以本书第四章,选择几篇文献或文本,依我解读的惯习,析论与读者分享,因为我不认为历来的研究或探讨,已有明析的解读。再则,诸多情节,我也未能下达「安心」的判断,但留此记录而已,故而放在本解说小书,不必另撰所谓的学术论文。
  
  第二章是个人认为绿岛的总特征,包括本质或本命、黑潮儿的孕育、解放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外人对绿岛的唯物拜金想像。
  
  至于前引,只是表达个人对解说的自我期许。
  
  本书拜请长年赞助我研究的苏振辉董事长赐序,聊表我们这代台湾人对母亲母土诚挚、单纯的孺慕与敬爱。
  
  2015年9月7日我们一行26人来到绿岛巡礼,在我来说是第四度前来,前三次是勘查、调查与试验,这次是感恩、献礼与再度接受绿岛灵性的加持。这次,我的心境恰如天候、海象,阴晴不定、翻腾流变,但绿岛地土始终稳稳如一,以它从来的坚毅、野性、壮阔,包容我等凡尘。
  
  我带着学生、友人,登上羊径的公馆鼻,下探睡美人岩颈等等,而海陆的浩荡奔放、火成岩与贝壳砂的黑白对比写照,直似人性摆盪在阴阳的万般剧码,而大化流转于变与不变之间。或说,每个人的识觉,被绿岛生界与无生界奇异的景象,传染、勾引出无一影像相同的万花筒,如果没有禅定,必然被卷入数不尽的魔幻帝国,从绝美到极端的诡异,分不出太平洋与幻象之海的同异。
  
  简单的说,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同行者,一生迄今的经验未及于贴近绿岛地体所产生的震撼。不只是景象识觉的冲击,而是绿岛本身独特的能量与氛围,直似异次元世界的奇幻之旅。这是因为我曾经一步一脚印地走过,记录、铭刻、拓印深浅不一的地景,特地挑选若干景点,带同行者亲炙。
  
  然而,我每次的体会、感受都是千变万化,只能说,绿岛是生勐地活着,它是灵体本身。此行,我对生、死又有新的感悟。
  
  由于绿岛历来的冤魂庞多,却又是灵修极致的胜地。3天生态之旅,直到尾声,9月9日中午12点半我才带着同行前往机场西侧,祭拜《绿岛金梦》叙述的,1,030年前遇害的百具灵骨祠。
  
  我向绿岛英灵祭祷:
  
  一愿先辈英灵持续捍卫家园、庇佑生界福地,让绿岛健康复育自然生态系。
  
  二愿绿岛英灵牵成尚在囹圄中的犯戒法师杨尚贤,接引其出狱后,开启绿岛开基大庙的筹建,并延展台湾华人四百年开拓史上,尚未进行的总忏悔、回向,力促国家元首向台湾时空冤灵道歉,且设置台湾太庙,进行灵界的转型正义。
  
  三愿先辈英灵加持传播妙音的护法,为创建台湾永世土地伦理佳音而法雨四播。
  
  当我向同行者讲解祝祷之后,同行膜拜、默祷。于是,天降雨水相应。当下我的感受,生死同化,无有分别。
  
  这次绿岛行,总的说,彷彿历尽一生沧桑之后的童贞洗礼。我回到太初的无住无念。所以,不必再说。
  
  顺着感觉,自然地走,是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