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沟:漫谈打造台湾北海岸传统帆船

黑水沟:漫谈打造台湾北海岸传统帆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传统帆船
  • 北海岸
  • 造船工艺
  • 文化传承
  • 海洋文化
  • 渔业历史
  • 黑水沟
  • 传统工艺
  • 航海
  • 台湾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帆船达人黄凌霄 现身示范传统福船DIY
教你乘风踏浪 重拾先民当年横渡黑水沟的豪情壮志

  第一次看到帆船,是小时候在淡水河下游宽阔的河面,船帆鼓动,顺风而行,也在小男孩心中涨满了帆船梦。自此,帆船进入了黄凌霄的生命中。

  有了一艘小Junk后,人生彷彿有了挚爱的伴侣,实践了黄凌霄的帆船梦。他最后更定居卯澳小渔村,向老海脚、船头家、老海女、两光仔、以及广袤的海洋学习悠久的福船文化与历史,甚至亲自下海打造福船「黑水沟」号,以诙谐生动的方言文字全程记录黑水沟的诞生过程。

  这不只是Junk黑水沟号的出生日记,更是传统造船工艺与台湾的方言文化的经典传承。如同黑水沟海崃难以驾驭的波涛汹涌,不论是黑水沟号、还是《黑水沟》,也都承继着狂野、开拓的精神,将乘风踏浪走行在前端、为台湾的海岛记忆添上灿烂、独特的一笔。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凌霄


  出生于二战最末期、也是许多「湾生」故乡的花莲吉野。落地不到满月就受尽美军的折磨,为躲避B-29的轰炸,半夜由家人抱着坐牛车、越过木瓜溪疏开到溪口的山上避难。小学三年级之前,是在草分(くさわけ)湾生留下的烟寮亭仔脚教室渡过的。童年因常放牛吃草,在牛背上混了一段很长的日子,可说是货真价实的cowboy。骑在摇晃的牛背上跟驾帆船没两样,要牛转弯,煞车跟船的tacking、jibing一样是要技巧的。

  在尚未发育成熟、还是「人条仔」时,就被老爸的湾生同学相中,差点沦为湾生的女婿。在学期间,对课业始终无法专心,反而对传统帆船所散发出的美感及人文气息所吸引,好像被鬼附身、中了邪似的,无法挣脱。为了增加一点帆船方面的知识,曾赴加州 San Diego、澳洲 Airlei Beach、英格兰 Hamble Point的Sailing School作短暂的浅造学习,己快成Junk的 Jihad 了。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陈国栋    一本难得的书
许 路    这是一个有关中式帆船,造船工匠与船主的故事
陈梅华    回到阿公的船寮
苏达贞    最尽情的绽放
徐海鹏    行仔外进入行内必读的书
吴文益    渔港复活多元化的春药
张宗辉    一本值得流传的书
自 序

一、学徒熬成师
「噼仔师」:福船大师傅汪振芳
「坤玉仔」:澎湖师傅柯坤玉
「福来仔」:黑水沟执斧本尊庄福来
二、打造黑水沟
Part 01  造船材料的来源、选取与处理 Wood Material Source
Part 02  固定基座 Setting Base
Part 03  安放龙骨及三母营定位 Setting The Keel And Three Frame Fix
Part 04  开工式 Starting Ceremony
Part 05  开工 Starting
Part 06  组助骨 Frame Or Rib Assembly
Part 07  上船壳板 Plank
Part 08  做艏面(船脸) Face
Part 09  制作尾八字 Transom Or Stern
Part 10  打粕仔凿灰 Caulking
Part 11  内部油漆 Painting
Part 12  塞泡棉 Water Tight Bulkhead
Part 13  上层甲板 Lpper Deck
Part 14  住屋 Doghouse
Part 15  桅桿 Mast
Part 16  桅夹 Partners
Part 17  舵 Rudder
Part 18  帆 Sail
Part 19  染帆 Sail Dyeing
Part 20  篷篙 Batten
Part 21  系帆骨 Batten Fixing
Part 22  吊环  Sling
Part 23  钉龙目 Dragon Eyes
Part 24  外观油漆 Painting
Part 25  帆装 Rigging
Part 26  前缘调整绳环 Luff Hauling Parrel
Part 27  前下角调整绳环 Tack Hauling Parrel
Part 28  主帆缭索 Mains heet
Part 29  羊角 Cleat
Part 30  风向鸟 Wind Indicator
Part 31  航行灯 Navigation Lights
三、航海一二三
跟着月亮的海人
船上的十二生肖
常用的帆船绳结
本书内的国际通用帆船用语
四、黑水沟号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一本难得的书
陈国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海洋史研究)


  我与黄凌霄先生素昧平生,因为陈信雄教授向他提起我的名字,黄先生就打电话来,告知我,他完成了《黑水沟:漫谈打造台湾北海岸传统帆船》这本图文并茂的书,希望我为这本书写篇小序。我因此有幸先睹为快,兴奋不已,读后觉得真的非向读者推荐这部非常难得的作品不可。

  我说难得,因为在目前的台湾,没有几个人拥有编写这本内容实在、插图实际的作品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这些知识及经验而必备的决心与勇气也很不平常。

  黄凌霄先生很早就发展出对传统中式帆船(Junk)的兴趣,二十多年来多次参与打造仿古船只的工作,并且亲身随船航海,经常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相关的事蹟,媒体都有报导,很容易从网路Google到。这也包括2012年8月5日,本书主角「黑水沟号」在尚未取得船舶执照之际,为了参加基隆碧砂渔港浮动码头的启用仪式,迳行从位在新北市贡寮区卯澳的母港破浪而去,遭致海巡署的裁罚,并且还被发佈「违法动力帆船执意出港,海巡函请主管机关裁罚」这样的新闻,为这艘船的故事添增了一些花絮。

  台湾四面临海,经济上仰赖对外贸易,而贸易商品的主要承载工具就是船舶。人类使用船舶的起源极早。以中国来说,古书《易经》早就提到「舟楫之利」。当然,两、三千年前使用的船舶只不过是靠摇桨前进的独木舟,简单而原始。可是没过太久,风帆时代就来临了。在19世纪中叶轮船(汽船)开始普及之前,借用风力行驶的木造帆船可以说是载重能力最强、最省力的交通运输工具。即使轮船问世之后,一时之间也只能与它们分庭抗礼,因为早期轮船使用蒸汽机产生推进力,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煤炭用完就得靠港补给,因此不适合太远的航程,并且还得随时盘算添补燃煤的下一站到底在哪里。1920年代柴油引擎取代了蒸汽机,消灭了动力问题的障碍,轮船的续航力大获改善。但是因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步调不同,利用免费风力的帆船还是又撑下去好几十年。20世纪中叶以后,帆船方才迅速从运输业退场,而1960年代货柜轮问世,长程运输的成本大幅降低,则更进一步剥夺了帆船的存在价值。

  船舶不只用于载货,也让人用来当作转换空间的交通工具。不过,自从民用航空发达以来,人们就停止搭乘船舶作长途旅行,原来载客的定期邮轮早已停航。我们现在看到的长程载客船舶,不再是「邮轮」,而是「游轮」―用于休闲与享乐。乘坐游轮旅行,相当浪漫,但也相当昂贵,因为强调豪华,也强调安全。这当然很好,只是一般人不怎么消费得起。此外,由于船公司把什么都安排好了、都考虑到了,连「意外惊喜」都经过事先设计,因此对于不是那么有钱或是不畏冒险的一群人来说,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长程载客轮船的熄灯让对海上生活充满憧憬的人士嘘唏不已。于是《慢船到中国》的作者葛文.杨(Gavin Young)在1970年代末期,就想尽各种手段,从希腊一路换搭任何一艘肯让他同行的船只,经过西亚、南亚、东南亚,到台湾高雄港登岸,最后去了中国广东。一路有波光粼粼的浪漫闲逸,也有面对海盗、飓风的惊天动地。1981年,他出版了《慢船到中国》这本书,屡述那一段经历,羡煞无数的读者,也促使了他又做了另一趟冒险,写了一部续集《慢船回家》。

  然而葛文.杨搭乘得到的都已经是现代船舶了,现代船舶远比木造帆船安全、舒适,但是因为使用机械与动力,看不到船员的角色,更感觉不到「乘风破浪」那种征服大海的舒畅。许多怀旧的人于是对更早的船只滋生悬念。他们为传统帆船的消逝感到惋惜,千方百计地仿造古船,纵身大海,遨游于大片的蓝色世界。谢韦仑(Tim Severin)可说是这些玩家当中的佼佼者,他和他的团队曾经根据历史与传说,打造过不同的载具,在大海上追逐古人的步履。中间最有名的事件,包括打造一艘名为「索哈尔号」(The Sohar)的阿拉伯帆船,在1980至1981年间从阿曼的首都马斯喀特航行到中国,这一趟航程就叫作「辛巴达之旅」(The Sindbad Voyage)。另一趟杰作则是1993年五月至十一月间,在越南清化的岑山小镇打造了一艘18 m长的巨型竹筏「徐福号」,试图航往美洲大陆。虽然经过105天的航行,经过强风、海盗与台风的洗礼,终究因为系合这艘帆筏的籐索朽烂、筏身解体而被迫戛然中止,谢韦仑依旧深信传说所言:西元前第二世纪时,徐福可能搭乘那样的帆筏去到美洲,他随后出版的纪录书也就题名为《中国之旅》(The China Voyage)。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台湾人也不比别国人短少思古之幽情。过去二、三十年来,台湾的古船爱好者在相同的场域,也表现亮眼。「郑和号」、「太平公主号」等仿古中式帆船都曾经陆续佔有新闻版面,而黄凌霄先生的身影则不时地与新闻报导一道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黄凌霄先生在2011年底,找到了一位家在野柳的退休造船老师傅福仔师,起造一艘八公尺长的木造帆船,也就是本书主角「黑水沟号」。造船期间,黄先生仔细地把所有的步骤做了笔记,同时也将其亲眼目睹的造船流程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在日复一日的监工过程中,他与造船师傅、造船工匠共同生活,学到了许多木工、船匠以及行船人的谚语,他也一五一十地加以转述。劳动者的语言直白而生动,黄凌霄先生也不加隐晦,经常教人不觉为之莞尔。

  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黄凌霄先生爱好与木造帆船有关的一切而且乐在其中,因此知道得很多、很扎实。他当然与国际间的同好往来频繁,因此也娴熟于使用英文术语来对照帆船零件、䌇具、装备,以及操作等各方面的行话。经过二十多年参与仿古帆船的打造与航行,黄凌霄先生变成了全方位的古船专家,拥有现代人难得拥有的木造船舶相关知识。透过他的描述与介绍,相信就是原本不懂古帆船的人也会很快找到门径。

  现在,黄凌霄先生毫不保留地把他在营造「黑水沟号」期间的纪录与照片整理成这本精彩的《黑水沟:漫谈打造台湾北海岸传统帆船》,文笔通俗亲切,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因此只要对木造帆船有兴趣,或者多少有些好奇的人,都可以惊艳于字里行间的叙事。至于对学有专长的船舶史、海洋史的爱好者而言,这本书也为某些失传的古代术语提供了解锁的钥匙。

  全书对相关人物的描述出之于诙谐的笔调,谑而不虐,完全出于作者的贴身观察与体会。他描绘造船师傅的人生阅历,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人生。在铺陈主线之余,他也记录了各种俗话与谚语。全书一方面调侃生活,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古代匠师们的技术与知识的传承之道。这些技术与知识不只包括裁切船壳板的工法、填补间隙的方法、帆䌇染色的方法等等木工、灰工的祕诀,同时还包括了造船过程中举行的相关仪式活动,为本书添增了不少第一手的宗教文化资讯。

  清代的《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这部水师(海军)造船手册,曾经被「太平公主号」的造船师傅当成宝典来参考,的确,它保存了相当丰富的古代木造帆船的重要讯息。此外,日本统治台湾初期,殖民政府当局透过所谓的「旧惯调查」,也为台湾的木造船舶的部位名称、使用方式等做过调查,也留下相关的参考资料,即便如此,本书价值依旧拥有全新的内容,能与它们交互参照、相辅相成。

  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吧,例如作者为「整船」一词所下的註脚说是「订造新船」,就很有意思。台湾历史文献上,提到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为了对付他的对手海盗刘香,跑到厦门「整船缮械」。一般人都会从字面上把「整船」看作是「整理船只」或者是「装备船只」的意思,解开「整船」也可以是指「订造新船」之谜,才知道「整船缮械」一语就是打造船只、修理武器的意思,更加贴切明白了。台湾史的文献也常常讲郊商 「整船贩运」,也是说造船做买卖的意思。这时候如果单纯地从典雅的汉语去想,很难把「整船」联想成造船,大概都只会当作整艘船只去想吧,那么「整船贩运」的意思不就显得怪怪了吗?

  以上所举的例子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好酒沉瓮底」,需要读者亲自品味。无论如何,作为一本仿古船的造船纪录,一方面把一件既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付诸于图像与文字;另一方面又把近乎失传的工艺知识,以及用来解码的专业术语清楚传递出来,造福大众。作者的心血值得赞许,而读者千万不要失之交臂。谨序。

图书试读

学徒熬成师:打造「黑水沟」的师仔

在说明打造传统帆船黑水沟之前,让我先介绍一下几位相关造船师傅的背景。

「福来仔」师傅

新图到手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住在野柳的传统木船师傅,原来他也是这位介绍人的亲家。经电话连络后,寻线找到了他的窝巢,窝就筑在以前他工作的船寮拆掉改建的公寓楼上。坐在港内渔船上看是三楼,由前门大马路上看是一楼,从客厅看出去就是野柳港,打开客厅窗户往下看有好几条铁轨从楼下路边伸到港里,是船就架用的轨道(ramp)。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野柳净港庙会时,来自本地和邻近的各路神明会在对岸的保安宫前广场拚场,之后在乩童的指引下,由快要发作起乩的信徒扛着摇摇欲醉、麻西麻西的神明,从广场前的码头飞奔冲跃下海,游泳到师仔楼下的拖船道,一上岸就由全身溼透的信徒扛着快要失温的神明,再冲向设在一楼的小庙前。在锣鼓喧天、绵密裂耳的鞭炮声中,以七星步在火花四溅、烟雾弥漫的火堆中,像醉八仙似的前进、后退又前进。各队卯足全力,使出浑身解数疯狂地摇盪、晃动神轿。输人不输阵,仙拚仙地再度拚场,场面沸腾high到不行。由于各路神明每年同一时间都会到楼下来展现威力,妖魔鬼怪难于在此立足,师仔家多少也分到一点庇佑。

师傅叫「福来仔」,一见面就说他毋捌字,可是我把船图一摊开,他又很会看图而且也会绘点简图。看完图后他跟我说:「绘图的人好像不太内行,侧视图有一条线的位置不妥。」我告诉他因为我只要绘图的朋友将图放大,并未要求做稳性的调整。师仔只会用台尺,不习惯用公制。能干的太太以前是他得力的助手,对尺寸长度很有概念,也熟悉船体各部位的名称,并且烧得一手道地的渔村料理。他们一共有四个女儿,全都出嫁了,目前家中只剩老婆一人供他管理使唤,不过似乎有被过度使用的迹象。师仔是一位非常有权威、「土公」毋捌字的老公,全身上下仍流着旧社会遗留下的大男人沙文血液。他常在众人前,当着老婆的面夸说:「这查某能嫁给我,是她的福气。」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