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主办的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长期关注现代生存以及现代性发展的议题。第四届展览「鬼魂的回返」则是探寻现代性空间之外的叙事可能,并借此回望由现代性叙述、全球化以及新自由主义所构成的现代世界。
面临全球化的现代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吸纳了西方科学语言以及理性辩证式的逻辑,将之转化为形塑世界的工具;在这种知识结构中,诸如泛灵论、超自然经验、巫觋祭仪以及神鬼之说等思想及实践,皆会被轻易斥责为迷信或伪科学而加以排除。鬼魂的徘徊学,即是发展非现代影像叙事的一种努力。
近年来,「泛灵论」在欧美艺坛成为了热门话题;一方面是为了理解被西方现代社会所长期掩蔽的文化结构、二方面是借之来理解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拜物教倾向。然而「泛灵论」在台湾或非西方社会中,虽然被学院或知识阶级所排除,却是常民生活中的开放性景观。也因此,在台湾重谈泛灵及神鬼之说,自有其脉络上的殊异性必须加以梳理;对于台湾创作者而言,鬼神世界并非遮蔽、隐晦的历史谜团,而是具有普遍身体经验的生活文化空间。面对这个特殊性,台湾及亚洲的创作者,往往将鬼魂的幽灵式主体,视作处理历史档案、以及政治现实的叙事方法。
本展架设出时间轴线以及影像机具上的跨度:展出作品从1955年,让.胡许的民族志纪录片《癫狂仙师》、80年代菲律宾导演奇拉.塔西米克的实验电影《土伦巴》、90年代台湾导演黄明川的独立电影《宝岛大梦》、一直到当代国际新锐创作者的录像及多媒体艺术创作。展览期间播放动态影像的平台更包括了16mm电影胶卷播映机器、映像管电视、数位投影器、一直到兼具互动功能的「i-pad」。播映空间从美术馆拉到了庙埕、乐生疗养院、宝藏巖等多处流动式的投映,暗示了播映技术可能佔有的历史叙述空间。「鬼魂的回返」所描述的,不仅是对于西方现代性叙事的背离;同时也是回返到影像美学的层次,透过时间、场所、机具、语言以及议题等召唤术,让观众深入理解影像的魅影性质,体验降鸾于其中的现代史鬼魂。
本书集结三十多位国内外艺术家/团体之精采作品介绍,更收录多数参展作品影像,以向读者与未能亲临展览的观众。
本书特色
1.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所主办的展览,于凤甲美术馆展出,本书为2014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之展览画册
2.本书收录2014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之参展录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