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这正是我所服膺的饮食书写美学。」
趣而不媚俗、雅而不乏味;融东西饮食文化,唤醒「喫东西」灵魂
◆东西饮食文化的趣味 李白说:「天上地下,牡蛎独尊」,但路易十八被叫做路易十蚝,又是什么意思?
大家熟悉的罗宋汤,主材料甜菜还有什么吃法?为何被法国人讨厌?
各国菜餚在外交史上有超乎你想像的重要地位?
指称为「野蛮人」的鞑靼牛肉为何成为法国名菜?
德国猪脚常搭配的酸菜,其实是亚洲传去的?
◆对「东西」的饮食哲思 欣赏葡萄酒一连串选酒、醒酒、搭配、品尝、分享、诠释种种仪式,不只为了矫揉造作,而是把这样东西视为有灵魂的存在。「万物皆有灵」(Tout ce qui existe recèle une âme.),是喫东西重要的认知。
「华人社群,基本上仍停留在一个以物质为中心的文化环境里,不但对于物品抱持着消费主义的态度,甚至还有将人当成物看待的『物化』倾向。因为物是物、人也是物,既然都是具体可见的『物』,因此毋须沟通,遑论发掘……只要使用、消费与剥削、宰制即可。虽然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发觉许多关于爱、利他以及深刻的心灵与行为,但诚实公允地说,周遭的基础社会文化并不真正鼓励将物、将葡萄酒放在与人平等地位来对待的态度与哲学。」
杨子葆对法国饮食文化的认识,起于念书时的「教父」。因为学业跟不上,学校断定他不理解法国人的想法,因而派了一名将军当他的教父。每週,杨子葆都要去将军家吃饭,从如何用餐具、如何品酒,慢慢地,他才深刻体验法国饮食文化的厚度。从一个略「仇富」、搞不懂为何吃饭要如此大费周章的花莲小孩,到深深同理这个「将饮食放的比人还高」的文化的美食爱好者,东西潮流汇集在这一人。
在台湾(东方)长大、法国(西方)启蒙、深信多元文化可以共同繁荣的他,到底会如何开拓饮食书写新局?他说:「也许东拼西凑,也许东成西就,但『文明飨宴』与『东西灵魂对话』的美梦,始终是萦绕在这本书写作过程中隐而不显的低吟歌声。」你,听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