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那场青春残酷物语、复刻文革天雠录
50年前,
他,
是造反有理的红卫兵头头;
是投奔自由的反共义士。
他记得,
「「天是红卫兵的天,地是红卫兵的地!」
「要让神鬼一见到我们就发愁,不是我们见了神鬼发愁!」
他也记得,
「对着浩浩江水,敢问苍天,少年壮志知多少。」
「恐惧又涌上了心头,我发觉我们是茫茫大海中的两颗小粟。」
50年前,我们窥探一个文攻武斗的扭曲世界;
50年后,我们阅读一段飘风骤雨的少年往事。
文革纪实,作者以当时一名中学生任红卫兵头头的身份,回忆记录文革初期(1966-1968年),福建红卫兵斗争福建省长叶飞、王于耕夫妇;全国红卫兵「大串连」;到北京谒见毛泽东主席;批斗王光美(刘少奇之妻);不同派系红卫兵持械武斗厮杀的场面,一直到最后女友梅梅不幸中弹身亡,他随二哥由厦门鼓浪屿跳海游泳至金门大胆岛,投奔台湾。
本书为两岸第一本关于文革的作品,堪称最早的伤痕文学,最早提供西方世界关于文革中「文攻武斗」的情况,1972年以英译本出版,曾获《纽约时报》以及当时蒋经国总统推荐。
中国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青少年为共产党不同派系用来剷除异己的工具,他们失学参加红卫兵,正值青春年华,感性又冲动,充满理想性又易于盲从附会,逞强斗狠之下,有人晋升领导地位,有人死亡,有人没有学历、与社会脱钩的结果,是永远的下乡。本书是历史的轨迹,更是活生生一世代年轻人的生死场,青春的残酷物语。
除了武场,本书诸多描述温暖亲情、年少纯纯初恋的文戏,感人至深。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李奭学赞誉「⋯⋯扣人心弦的程度绝不输金庸」。文革50年后,本书由作者重新校阅、增删,并执笔新序补缀抵台去美期间的许多「后来⋯⋯」,同时配合照片首度公开个人的心路历程,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