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汉字(1-3册)

有故事的汉字(1-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汉字
  • 文化
  • 历史
  • 故事
  • 教育
  • 科普
  • 语言
  • 文字
  • 传统文化
  • 识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中文学习打好基本功!
「作伙来学中文」的最佳辅助读本

  对于有中文学习需求的族群,
  这是一套帮助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

  适读对象:一般学生的语文学习、新住民的中文学习、对认识中文有兴趣的外籍人士……

  ★每册精选62个汉字,以轻松笔调,讲述它们根源和演变,让学习汉字变得轻松又有趣。
  ★每个字均配以形象唯美的图画,让读者更容易掌握文字的意思。
  ★每个字的下方,均设有「给小朋友的话」栏目,作为知识的延伸,并将文字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启迪孩子的心灵。
文史漫谈:华夏文明的千年回响 引言 当我们审视一个民族的文化脉络时,文字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载体。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兴衰更迭,更承载了一个文明的哲学思考与审美情趣。本书并非聚焦于汉字自身的演变轨迹,而是试图以更宏大的视角,探讨中华文明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塑造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思想与社会结构。我们将穿越时空,探寻那些塑造了我们共同记忆与价值体系的关键篇章。 第一卷:思想的熔炉——先秦诸子的精神世界 本卷深入考察了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至秦汉初创的辉煌思想时代。这一时期被誉为“诸子百家争鸣”的黄金年代,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至今仍是理解中国文化精神的基石。 一、儒家思想的建构与实践 我们将详细梳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重点探讨“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被构建和诠释。书中将分析儒家思想对宗法制度、政治伦理以及家庭观念的深远影响。我们不会探讨汉字的起源,而是关注他们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构建理想的社会秩序——从“正名”的理论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重点分析《论语》与《孟子》在不同历史阶段被赋予的新义,以及其如何成为历代士人共同的道德圭臬。 二、道家哲学的超验与入世 与儒家的积极入世不同,老庄哲学提供了另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本卷将剖析《道德经》中关于“道”的本体论阐述,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书中将探讨庄子如何通过寓言故事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来解构既有的价值体系,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我们会关注道家思想在艺术(如山水画的意境)和养生术中留下的印记,而非文字本身的构造。 三、法家与墨家的现实主义 法家的集权理论,以韩非子为代表,如何构建了秦朝统一的基础。我们将分析其“法、术、势”的理论框架,及其对高效国家机器的构建意义。相对地,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则展现了早期平民视角的伦理关怀。本书将对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治理观,如何共同构筑了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两极。 第二卷:盛世的交响——汉唐气象与文学的巅峰 从统一的秦朝到鼎盛的大唐,中华文明在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的背景下,迎来了文学艺术的集体爆发。本卷聚焦于这一时期文化精神的体现,以及其如何超越地域限制,形成强大的文化向心力。 一、史学的开创与历史观的奠定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家之绝唱”。本卷将重点分析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叙事结构,以及其中对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深刻反思。我们将探讨这种历史观如何影响后世的知识分子对“兴亡之鉴”的理解。 二、诗歌的黄金时代:汉乐府与唐诗 汉魏六朝时期,辞赋的铺张与田园诗的兴起,标志着文学情感的日益细腻化。而唐诗的出现,则是中华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本书将系统梳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创作主题,分析盛唐的自信与边塞的苍凉如何在诗歌中交织。重点解析唐诗对意境、对仗和格律的极致追求,及其如何与当时的音乐、绘画艺术相互渗透,共同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而又细腻婉约的时代氛围。我们关注的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场景,而非其书写载体。 三、佛学东渐与文化融合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哲学维度,特别是关于生死、因果和心灵解脱的探讨。本卷将分析佛教思想如何与本土的儒道思想进行艰难而富有创造性的融合,催生出禅宗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派。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叙事(如志怪小说)和艺术表现(如石窟造像)。 第三卷:理性的回归与世俗的深化——宋明以后的文化转型 随着王朝的更迭,文化重心逐渐从贵族和庙堂向士大夫阶层乃至市民社会转移。宋明时期的思想复兴与世俗文学的繁荣,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宋代理学:内圣外王的再思 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对佛道思想泛滥的一种回应,也是儒家精神在哲学层面的深化。朱熹和陆九渊等理学家如何重新阐释“存天理,灭人欲”,以及“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构成了新的知识体系。本卷将重点探讨理学如何规范了社会伦理,塑造了后世的教育模式,以及其在政治实践中展现出的保守性与进步性。 二、市民文化的崛起与白话文学的萌芽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更贴近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话本、杂剧的兴盛,标志着文学开始走向世俗化和娱乐化。元曲的俚俗与张力,以及明清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的巨大成功,展现了民众对英雄传奇、伦理道德和奇幻想象的渴望。我们将分析这些通俗文学如何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传播着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塑造着普通民众的道德认知和审美趣味。 三、艺术中的哲思:书法、绘画与园林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探讨中国艺术的非语言表达层面。书法被视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它不仅是线条的艺术,更是个人性情与学养的外化。中国山水画,特别是文人画,如何追求“形似”之外的“神似”,如何通过留白来体现“虚空”的哲学思想。园林艺术,则是将天地山川浓缩于方寸之间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世界。这些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中,对自然、自我与和谐的终极追求。 结语 本书旨在勾勒出中华文明思想与艺术的宏大图景,展示我们的祖先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节点,运用其独特的文化智慧,来应对生存的挑战、构建理想的社会、并寻求精神的安宁。这是一个关于传承、演变、以及永恒价值的探寻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邱昭瑜


  少儿作家以及影视编剧,是一个重度文字上瘾者,目前已出版24本书。出版有《中国文字的前世今生──文字的奥祕》、《字的家族》、《语文魔法书》、《我的这一班》和《作文大家分──好玩又好用的惯用语》等书。

  曾荣获文化部颁赠2001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新闻局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荐、香港中央图书馆推荐优良读物、新加坡国家图书馆2013年「读吧!新加坡」推广阅读选书、中国大陆「2014年度桂冠童书、儿童启蒙类图书奖」。

  作品除台湾外,也发行至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目前固定在《国语日报週刊》的初阶版、进阶版撰写专栏,誓愿一生悠游于创作之海。

图书目录

走近生活篇/
皇…………08        封…………10        史…………12        牧…………14
渔…………16        孕…………18        宾…………20        寇…………22
众…………24        名…………26        共…………28        与…………30
兴…………32        陷…………34        舟…………36        车…………38
家…………40        门…………42        帽…………44        衣…………46
蓑…………48        熨…………50        笔…………52        册…………54
典…………56        壶…………58        尊…………60        帚…………62
刀…………64        串…………66        工…………68        舂…………70
箕…………72        宝…………74        鼓…………76        射…………78
网…………80        盥…………82        浴…………84        尽…………86
溢…………88        羡…………90        盗…………92        蛊…………94
执…………96        光…………98        宿…………100       坐…………102
导…………104       对…………106       吃…………108       怒…………110
尸…………112       屎…………114       尿…………116       死…………118
宗…………120       祭…………122       祝…………124       兆…………126
困…………128       囚…………130
中国文字的演变…………132
 
认识万物篇/
鼠…………08        牛…………10        虎…………12        兔…………14
龙…………16        蛇…………18        马…………20        羊…………22
猴…………24        鸡…………26        犬…………28        豕…………30
鹿…………32        象…………34        龟…………36        鸟…………38
乌…………40        鱼…………42        燕…………44        集…………46
巢…………48        飞…………50        羽…………52        毛…………54
皮…………56        血…………58        肉…………60        骨…………62
革…………64        角…………66        爪…………68        卵…………70
木…………72        竹…………74        楚…………76        栗…………78
枝…………80        草…………82        朵…………84        果…………86
垂…………88        米…………90        瓜…………92        韭…………94
齐…………96        男…………98        女…………100       子…………102
身…………104       首…………106       面…………108       眉…………110
目…………112       耳…………114       鼻…………116       口…………118
舌…………120       齿…………122       心…………124       胃…………126
手…………128       足…………130
中国文字的演变…………132
 
亲近自然篇/
天…………08        神…………10        鬼…………12        日…………14
旦…………16        早…………18        旭…………20        暮…………22
明…………24        月…………26        星…………28        云…………30
雷…………32        电…………34        气…………36        风…………38
晕…………40        水…………42        雨…………44        霖…………46
雪…………48        冰…………50        寒…………52        泉…………54
永…………56        派…………58        汁…………60        泡…………62
火…………64        赤…………66        烟…………68        焦…………70
灰…………72        焚…………74        灾…………76        山…………78
石…………80        沙…………82        土…………84        尘…………86
玉…………88        贝…………90        川…………92        州…………94
谷…………96        崖…………98        崃…………100       岛…………102
穴…………104       白…………106       黑…………108       青…………110
黄…………112       丹…………114       春…………116       夏…………118
秋…………120       冬…………122       东…………124       西…………126
南…………128       北…………130
中国文字的演变…………132

图书序言



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
让汉字学习从此不难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其婉转曲折的笔画。《有汉字的故事》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全书透过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引领儿童探寻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让儿童彻底弄清汉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
 
  [给小朋友的话]

  小朋友,考考你!你知道在文字发明以前,古人是怎么传递消息吗?

  你有没有听过「结绳记事」?在很久以前,人们曾经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记录事情。譬如说,甲村落跟乙村落订下契约,一年后乙村落要送五头羊给甲村落,双方就各拿一段一样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相同的地方打上五个同样大小的结,等时间到了,双方再拿绳子共同回忆这些绳结表示什么意思;不过这样也很不保险,因为所有事情都用绳结来记录,虽然绳结有大有小、打结的地方也不一样,可是日子久了,也难保每段绳结代表的意思都可以记得正确无误。

  另外,人们还用画画的方式来传递消息,可是这也不是一个可靠的方法,因为你也知道一幅画要用多大的空间、花多久的时间来画,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很会画画,万一想画老虎,画出来的却变成恐龙,反而传递错误讯息就糟了!

  幸好,人类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简笔画,就是把物体的样子画一个大概,能够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可是大家的简笔画却画得不大一样,以太阳来说吧!有人喜欢画一个圆圈、有人画圆圈里加上一点,还有人不但圆圈里加了一点,圆圈周围要画上万丈光芒,这可怎么办好呢?

  别急!当碰到众人意见不同时,总该有人出来领导统一吧!那个人啊!相传就是黄帝的史官,名叫仓颉!

  后代子孙根据这些仓颉整理统一的文字,发现文字的创造原来是有一些规则的,那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象形,就是按照物体的样子来画;像「木」这个字,最原始便是画一棵叶子掉光、只剩向上伸展着树枝和向下生长着树根的树。

  指事字呢?就是要指出这个物体的重点所在,譬如刀刃的「刃」字,是在一把刀上加一点,那一点就是要特别指出这把刀的刀刃很锋利噢!

  会意字又是什么呢?就是你看了这个字,然后在脑袋中想一下,就可以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譬如休息的「休」字,画的就像一个人靠在大树下休息,是不是很容易了解呢?

  最后,说到形声字。你有听过「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的说法吧?中国字有百分之九十是形声字,形声字一部分是表示它的类别,一部分是表示声音,譬如唱歌的「唱」字,唱歌是用嘴巴唱的,所以就有了「口」当类别,旁边的「昌」音是不是跟「唱」音很接近呢?

  开始觉得中国字很有趣了吧?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知道更多关于中国文字的奥祕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汉字的书籍。《有故事的汉字(1-3册)》这套书,可以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一开始,我担心对于小孩子来说,太多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可能会显得过于深奥。然而,这本书的设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采用了非常巧妙的图文结合方式,将复杂的汉字演变和文化故事,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图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比如,书中解释“箭”字,不仅仅是讲它由“竹”和“册”组成,还配上了古代射箭的场景图,孩子们看了就很容易理解“箭”是如何被制造和使用的,并且能够联想到“箭”的快速、精准等特性。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小小的互动环节,比如让孩子猜测某个字的字形演变,或者根据字的故事联想其他事物。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就掌握了知识,而且记忆更加深刻。我发现,孩子们对那些带有故事的汉字特别感兴趣,他们不再把认字当成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场探险,一次发现。这套书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也让他们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一套优秀的书籍,它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点燃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评分

**第一段评价:** 哇,我真的太惊喜了!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的《有故事的汉字(1-3册)》,没想到这套书简直就是打开了我认识汉字的新世界!我一直觉得汉字很神奇,但总是觉得它们只是一个个符号,枯燥乏味。可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种死板的字帖,而是用一种特别生动有趣的方式,把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都讲了出来。比如,我以前看到“休”字,就觉得是“人”靠着“木”,大概就是休息的意思。看了书之后才知道,原来“休”字最早的字形,一个人在树下乘凉,那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有“明”字,以前只知道是“日”和“月”,但书里解释说,日月同辉,光亮无比,所以就有了“明”的意思,这个解释让我觉得非常形象,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跟汉字有关的民俗、历史小知识,让我觉得学习汉字不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在进行一场文化探索。每次读完一个字的故事,都像是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们都有自己的过去,自己的脾气,自己的表情。这套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图片也很精美,孩子看也会很有兴趣。我真的很推荐给所有对汉字好奇的人,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成年人,这套书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它不仅仅是教你认字,更是带你走进汉字的世界,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评分

**第三段评价:**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学都颇为热爱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有故事的汉字(1-3册)》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而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更是深厚得令人惊叹。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对汉字深层探索的渴望。它并没有像一般的字典那样,枯燥地罗列字义和词条,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每一个汉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比如,书中对“家”字的解读,我一直以为就是指住所,但这本书却从“豕”(猪)和“宀”(屋顶)的组合,讲述了古代农耕社会中,猪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温情、安定和家族的羁绊,这个解释让我非常有感触,也让我对“家”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哲学思想、社会习俗,甚至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巧妙地展现出来。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古代的先贤对话,感受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智慧。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雅致,每一页都像是精心绘制的画卷,配合着文字,让人在视觉和思想上都得到极大的享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文化,渴望深入了解汉字背后故事的朋友。

评分

**第五段评价:** 最近,我一直在尝试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而在众多书籍中,《有故事的汉字(1-3册)》给了我最意外的惊喜。我一直觉得,汉字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文化内涵。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汉字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这本书,则像一位博学的老师,为我一一揭示了汉字背后隐藏的深刻意义。比如,书中对“道”字的讲解,我一直觉得它很抽象,但这本书却从“首”(头)和“行”(行走)的组合,解释了“道”是人生的方向、行走的规律,甚至是中国哲学中“天道”的奥义,这种解读让我瞬间茅塞顿开,对“道”字有了更宏观、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古代社会、生活习俗的描写,这些都与汉字的演变息息相关,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亲身体验古人的生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汉字“形、音、义”的精妙结合,以及它如何将抽象的文字概念,通过具象化的故事和图示呈现出来。每次阅读,我都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宝库,不断地挖掘出新的认知和感悟。这套书不仅仅是一套识字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巧画卷,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第二段评价:** 收到《有故事的汉字(1-3册)》这套书,我真是爱不释手。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汉字这门“活化石”更是着迷。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汉字的美感和深意,很多时候都被现代社会浮躁的节奏所忽略。而这套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向我揭示了一个个汉字背后蕴藏的千年智慧和历史变迁。书中对每一个汉字的讲解,都不仅仅停留在字形和字义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它的字源、演变过程,以及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寓意。例如,书中对“武”字的解释,我一直以为是“止戈”,是停止战争的意思。但书中却从“止”和“戈”的组合出发,讲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这种解读让我对“武”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军事,更是一种对力量的审慎运用和对和平的期盼。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古代的传说、诗歌,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让学习过程变得妙趣横生,一点也不枯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形近字、同音字之间联系的讲解,往往能让我豁然开朗,理解得更透彻。这套书就像一本浓缩的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让我每次翻阅都能有所收获,感受到汉字这门古老文字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