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台湾的野花:北‧中部篇

看懂台湾的野花:北‧中部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野花
  • 台湾
  • 植物
  • 自然
  • 生态
  • 摄影
  • 花卉
  • 科普
  • 北中部
  • 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热爱花草、带着相机走遍山林原野的大自然爱好者,
  带您探索这蕴涵千种特有植物的岛屿。

  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或许你曾经遇过、看过;
  但之中所藏的自然奥妙,你要认识它才看得懂!

  您得比植物更小一些,才能一窥她的大千世界

─叶子

  你知道吗?
  花也有男女之别,
  肉食性的小毛毡苔,是虫子最害怕的死亡陷阱;
  高山藤绣球为了招蜂引蝶,甚至发展出假花来装饰自己;
  而疏花鱼藤天然的毒性,
  在原住民的庆典中,至今仍是迷昏游鱼的好工具。

  「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部落格主叶子,
  带领我们从城市近郊出发、依循四季脚步,
  认识台湾北中部野花的自然生态与土地故事。

名人推荐

  感动五百万网友,最生动的野花观察纪录

  小时候我就喜欢跟野花野草一起散步回家,那时候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真的很遗憾啊,就好像你很熟的朋友,但是你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谢谢叶子老师~-Angela Chang──台湾护树团体联盟

  最一开始是从叶子部落格追起,「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如同翻阅妃嫔册,植物美丽姿态跃然。
  叶子是引介你进入缤纷绿色世界的门,经由此门你才恍然发现这世界竟如此芬芳多彩充满生气, 过去毫不显眼的不知名的草木,好似经仙女棒轻轻一点瞬间甦醒,摇身一变成,你活生生的爱不忍释的朋友,举目尽是彩色人生。叶子的仙女棒,化花草成神奇门,就在眼前,来吧!朋友,只要你轻轻一推,丰富的生命与绿意正向你招手。-Albert Hung──自由工作者

  遍地的草等你寻名字,遍野的花等你识叶子。-Misty Chang──景观规划设计师

  网页上,叶子特有的文笔,专注而温柔写下它们的故事,因此认识了很多植物,赞叹自然之美,偶尔也为它们身世命运略叹一口气,是知识也是美学,现在叶子即将飘进野花祕境里《看懂台湾的野花》,带上一壶茶一起欣赏吧!-Takigawa Mako──自由工作者

  因为叶子老师是偶像,我实在写不出来.……(脸红中)-June Yen──家管

  野花随处生发,可惜会去关心的人不多,谢谢叶子老师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野,丰富了世界。-King-yu Hsu──退休教师

  昨日野花知我心意,今日我懂野花情怀,这都多亏叶子老师带着我们遍野寻芳,得那平凡中的不平凡,也让我们从生活中的诸多限制和 「囚牢」 中,得到一抹光彩…… -Wei-Ping Jen──游走在生物医学及古典音乐的医学院博士候选人

  叶子的植物照片总是格外精美且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暖,自从我国中时发现了「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后,便深深地为之着迷。现在就翻开书本,让叶子带您走进大自然,认识脚下这块土地所孕育的坚韧野花吧!-王怡雯──喜爱植物的学生

  窥见台湾野花的万花筒,「花言巧语」惊艳群芳谱。一起倘佯野花之美。-余静慧──创作工作坊

  在觅境寻~福尔摩沙爱,怜惜大地之美。-玫-说话──文创工作

  会认识叶子是在我们很认真在经营部落格的时候,当时常出门拍野花,但常常拍到不认识的野花,在寻找这些花的名字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的部落格,一进这个部落格,我彷彿掉入了另一个世界,每一种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在叶子的镜头下散发出了它们的光芒与野性之美。
  叶子在植物领域的专业更是让自认药学系毕业、修过药用植物、深爱野花的我汗颜,从小住在乡下,田野间的鸡儿肠、山脚下的台湾百合……,这些野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药学系毕业后,我接触了环境医学领域,也开始了解人类文明带给整个环境的冲击,当我们鼓吹如何保护地球和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大自然的美,美在生活周遭,进而发自内心的去爱护它们,《看慬台湾的野花》会是一本既平易近人又专业的书,跟着叶子的脚步,走入美丽的野花世界吧!-周美惠──中国医药学院药学系、环境医学研究所毕

  带我走进野草的天下,就是叶子!带我认识野草的缤纷,也是叶子!-林靖汾──阳明山国家公园解说志工

  很喜欢叶子的文字,知性中带着抒情,以特别的角度带大家认识美丽的野花。-书林──爱植物的家庭主妇

  最平凡的花花草草,因为叶子,展现了最美丽的一面,朴素中自然的妆点,令人沉浸其中,难以忘怀!-徐嘉宏──自动控制设计承制

  出生在这小小的岛上,有数以千计的野花野草,妳不认识她,但她仍以福尔摩沙之姿随着春夏秋冬展现她的生命力~有一个出生在台中的小孩,不断地去拜访她们,纪录她们所展现的生命之美,如果你  能看看她们所展现各种喜怒哀乐,妳能不想知道她的芳名吗?-陈慧蓉──家庭主妇

  你来看叶子的野花野草时,则花草的颜色一时明白了起来。-张式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

  在万草丛花中,一个不平凡的人,正寻找着生命中的小确幸,以不同的角度探索一个未知的幸福,而这个幸福,你将可以轻易拥有。-张佳琦──逢甲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系

  有人一时兴起,动了野花主意,有人一头栽进去,不为草美不贪花娇,这是叶子的兴趣,不料发现土地的美,每每受到花草欢迎,一次又一次,感动我们惊喜,温暖我们的心,一遍又一遍,芬芳我们的鼻,柔软我们的心。-张爱家──采邑绿建筑

  非常期待看到叶子……欧 不!是看到野花 !!跟着叶子看野花是一种享受~~-童嘉──绘本作家

  从不知台湾的野花可以这么的美,从看了叶子的书及分享的照片后,让我常常停下脚步留恋野花中,原来那些不知名的花一直守护着我们的大地!一起珍惜台湾的美。-黄若槑──保险经理人

  「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里,,是看叶子也看花,再从《看懂台湾的野花》中起步走,重新踏入我的绿野世界,开始享受自己的花草生活,谢谢叶子老师。.-蔡胜富──生化科技

  粗枝大叶的我从事房地产工作,一向在野外游荡,根本不会去注意小花小草。但是认识叶子之后,借由叶子的书籍,我更能享受自己的工作,更进一步欣赏野外不起眼的花花草草,原来是这么美丽!-赖玥玉──房地产经理人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野草花的我,只是纯粹欣赏野草花的美与纯朴。偶遇在「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部落格的叶子老师,则开启了我单纯欣赏野草花的美与纯朴之外的另一扇窗。透过叶子细腻笔触的传达与丰富的知识,让我了解到每一株野草花的个性与背后的种种传奇故事。在每一次弯腰屈膝仔细端详之后,才恍觉自己原来置身于花草的大观园里。-谢孟翰──机电工程师

  叶子,始终是我们社团最佳的网路花草资料库。许多寻常百姓家周遭的常见花草,愣是不知芳名,因为有了叶子,没几年我也变成亲友眼中的花草小达人了!-蓝小蝶──网路杂文写作者

  游草访花,迎着太阳,吹着风,小步跟着「叶子」走,路边小花,角落小草,都有趣味大故事,其中奥妙,就让「叶子」来告诉你/妳吧!^^-颜妏如──道绮全球传播有限公司──影片制作人/编导

  在满山遍野看起来都一样的植物,在叶子老师的妙笔生花,和超水准的摄影技巧,加上繁琐的资料汇整。所有的一草一木,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在精美的图谱,和生动的词汇娓娓道来,草木被赋予全新的诠释,更彷彿有了新的使命。-苏茂恺──整复师

  屋前街角不起眼小草,都有可能开出让你(妳)我惊艳的花朵,让我们跟随叶子老师《看懂台湾的野花》来接近它们,认识它们。-面包果──自由工作者
野外寻踪:探秘台湾中南部山林间的隐秘色彩(不含《看懂台湾的野花:北‧中部篇》内容) 导语: 台湾,这片被誉为“福尔摩沙”的岛屿,不仅拥有壮阔的海岸线与鬼斧神工的高山峻岭,更深藏着一片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植物王国。本书将带领读者跨越北部的温带森林与亚热带交界地带,将目光投向广袤而多样的台湾中南部地区。从嘉南平原的边缘到中央山脉的深邃腹地,从热带季风林到高海拔的玉山群峰,我们旨在揭示这片土地上,那些不常被主流植物图鉴详尽描绘的、特有且适应力强的野花群落。 本书聚焦于中南部特有的生态环境所孕育出的植物生命,力求提供一份详尽、基于实地观察的植物记录与生态解读,帮助热衷于自然探索的爱好者、生态学者以及植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理解台湾中南部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第一章:嘉南平原的季节变奏与低海拔生命力 嘉义、台南与高雄的平原地带,是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但即使在这些被高度开发的土地边缘,依然存在着顽强的生命力。本章将侧重于这些低海拔、受季节性干湿变化影响显著的地区所特有的野花。 1. 滨海与盐生植物的韧性: 在台湾西南部沿海的沙滩与盐渍化土壤上,生长着一批耐受高盐度的植物。例如,部分品种的马鞍藤(Ipomoea pes-caprae)虽然在全台可见,但中南部地区其生长形态与固沙能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将详细考察其花期的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其匍匐茎维护脆弱的海岸生态。此外,我们将探讨一些局限分布于嘉南湿地边缘的盐地木槿类(Hibiscus tiliaceus 的特定变种),分析其花色从初开的淡黄到盛放时的深红之间的渐变机制。 2. 喀斯特地形与石灰岩伴生植物: 台南的左镇、高雄的田寮等地,著名的月世界景观揭示了台湾中南部独特的泥岩(页岩与砂岩的混合物)地质结构。然而,在部分区域,特别是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依然可见到喀斯特地貌的残留。这些土壤通常偏碱性,孕育出特定的耐钙植物。本章会重点记录在这些贫瘠岩壁缝隙中挣扎求生的石斛兰(Dendrobium spp.)的低海拔种类,特别是那些开着不显眼但具有奇特气味的小花。同时,也会收录几种仅在特定石灰岩基质上发现的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分析其花冠形态与传粉机制如何适应干燥、日照强烈的环境。 3. 农耕边缘的伴生植物群落: 在广袤的稻田与甘蔗田的田埂、水沟旁,存在着大量被农人视为“杂草”,但对生态系统而言却至关重要的伴生植物。例如,一些特定形态的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它们的叶片和花序结构与常见种类有所区别,暗示着长期的驯化或隔离。我们还将记录那些在冬季休眠后,于春季平原复苏时率先开花的野堇菜(Viola spp.)的平原亚种,它们的小花往往是记录气候变化早期信号的指标。 --- 第二章:中央山脉中段的垂直梯度与物种隔离 跨入海拔 800 米至 2500 米的区域,我们进入了台湾中南部(如阿里山脉、玉山山脉的中低海拔段)的暖温带与温带阔叶林交界地带。这里的植物多样性因海拔梯度、坡向与降雨量的差异而急剧增加。 1. 暖温带(1000m - 1800m):阔叶林下的幽灵与阴蔽之美 在光照受限的阔叶林下层,许多植物进化出了适应阴暗环境的策略。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些地区特有的腐生兰科植物,它们不依赖光合作用,而是通过真菌网络获取营养。我们将详细描绘几种尚未被广泛关注的、颜色偏向白、黄、褐色的腐生花朵的结构特征与生长习性,例如台湾灯笼草(Gastrodia elata)及其近缘种在不同林相下的分布差异。 此外,我们还会分析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spp.)在中段海拔的过渡形态。与北部高山杜鹃的鲜艳相比,中段的种类往往花朵较小,颜色更为内敛,例如在特定向阳坡出现的石楠叶杜鹃(R. rosmarinifolium)的特定高地变异种,其叶片与花萼的毛被是重要的鉴定依据。 2. 溪谷与坡地生态:水域边缘的特有湿生花卉 中南部山脉拥有大量季节性溪流与永久性水系。在这些潮湿的河岸地带,常能发现一些在干燥山坡上绝迹的湿生植物。我们将详细记录几种特有的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它们依赖充足的水分和腐殖质生长,其佛焰花序的结构展示了对湿热环境的适应。例如,在水域附近发现的台湾水葱(Scirpus formosanus)的地下球茎,以及其在湿地边缘开出的细小花序群落。 3. 樟科与壳斗科林下的土壤真菌共生植物: 在成熟的樟树、楠木和山毛榉混生的林地中,土壤有机质丰富。本章将着重介绍那些与这些优势树种的根系存在共生关系的寄生性野花。这并非腐生,而是直接吸取宿主营养。我们关注那些在树根附近地表短暂出现的、花期极短的台湾蛇根草(Thesium australe)在本地的寄生对象链。 --- 第三章:高海拔的孤立岛屿:玉山群峰的冰缘植物群落 当海拔超过 2800 米,我们进入了亚高山与高山灌丛带,直至玉山主峰的冰缘环境。这里的植物必须忍受严寒、强风、高紫外线和短暂的生长季。 1. 垫状(Cushion)植物的生存哲学: 在高寒带,植物为了减少热量散失,通常演化出紧贴地面的垫状生长形态。本章将细致描绘几种高山特有的紫草科(Boraginaceae)和唇形科(Lamiaceae)的垫状花卉。特别是对玉山石竹(Dianthus superbus var. longicalycinus)在不同海拔高度下花瓣色彩和萼筒长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对风蚀和温度波动的生理反应。 2. 悬崖峭壁上的“钉子户”:岩生植物群落 在玉山山域的岩缝、风口,生存着一群极其稀有的特有种。它们的花朵往往结构简单,色彩鲜明,以在短暂的夏季快速完成授粉。我们将详细记录几种仅存在于特定山脊线上的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它们利用肥厚的叶片储存水分,其微小的辐射状花序是适应高山强光环境的极致表现。这些物种的分布记录对于理解台湾特有种的地理隔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 苔原边缘的“报春使者”: 在夏季短暂解冻的泥炭地与高山草甸边缘,一些早开花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指示意义。本章将记录尚未被广泛报道的、具有独特气味的高山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的穗状花序,以及那些在积雪融化后第一批绽放的、通常为蓝紫色或白色的罂粟科(Papaveraceae)物种。我们将关注它们对土壤酸碱度和湿度敏感的反应阈值。 --- 总结与展望: 台湾中南部地区广阔的生态梯度,从湿热的平原到极寒的峰顶,构成了其野花生态的独特拼图。本书的记录和分析,旨在为保护这些脆弱而美丽的生命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在翻阅此书后,能够带着更深的敬畏之心,去探索这片土地上每一朵不为人知的野花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与生命故事。 附录: 中南部主要植物群落的分布海拔图解。 常见传粉昆虫与特定野花配对的观察记录。 台湾中南部特有(Endemic)野花物种快速检索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叶子


  出生于纯朴的中部乡下,在田园山林中成长。热爱台湾丰富的生态环境,认为不起眼的小花小草中藏着大千世界。一头栽进植物的世界后,时常带着一台相机上山下海,以生态摄影记录野花之美,并发表于部落格,希望借此传达珍惜自然的心愿。目前部落格已累积人次达五百万。着有《原来野花这么美》、《跟着节气去拍花》。

  部落格: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
  blog.xuite.net/e2202778/boaboa
  脸书粉丝页: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

图书目录

作者序

看懂一朵花

第一章 春
1西洋蒲公英
2半边莲
3块茎小野芝麻
4莲实藤
5小毛毡苔
6台湾百合
7绶草
8施丁草
9印度黄芩
10马鞭兰
11阿里山水晶兰
12红梅消
13天人菊

第二章 夏
1酸藤
2.疏花鱼藤
3.台湾大豆
4.金丝桃
5.山芝麻
6.阴行草
7.鸭儿芹
8.香蒲
9.鸥蔓
10.小花倒提壶
11.水鸭脚
12.白鹤兰
13.高山藤绣球
14.黄斑龙胆
15.台湾乌头
16.射干
17.漏卢
18.金武扇仙人掌

第三章 秋
1.蔓蘘荷
2.俄氏草
3.穗花蛇菰
4.一枝黄花
5.高山当药
6.蝇子草
7龙爪花
8.彭佳屿飘拂草

第四章 冬+全年

1.水猪母乳
2.盾果草
3.白凤菜
全年
1.稜轴土人参
2.鸭舌草
3.印度莕菜
4.蛇莓
5.爵床
6.裂叶月见草  
7.细叶兰花参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半边莲

盛开的花朵乳白中带着紫红色,花开一半的造型相当特殊,彷彿一台小飞机般左右穿梭般在草地上或是田埂边。

常被这样问着:「这花是在哪里发现的?」「在田里附近闲晃,刚好遇见。」发现它的时候心里头很开心,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原来花朵的形态可以这样变化多端,花朵只开一半,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半边」,很像一台小飞机,左右穿梭在田埂上,一整个迷人到不行。然而,这种景致却无法长久,田埂逐渐水泥化后,就很少再遇见穿梭在田埂上的小飞机,只有在偏乡或没有水泥化的田埂以及溼地,能一睹它迷人丰采。

这一次,是在云雾缭绕的Paran与它相遇。Paran是老一辈巴兰社原住民对雾社部落的旧称,可以想像这个地区以雾多着称。道路纤细犹如一匹白练披于森林之上,远眺山头,漫着一股淡淡的忧郁雾气,「雾社」这个名字赋予此地一种难以描述的气质。由「投83」道路往下眺望溪流切出的台地,满园桃红,如喜幛般铺天盖地而来,三月的樱花缀满山谷。枫香才正从冬眠中甦醒,枝头吐露出新芽,赭红新叶,艳如秋末之燃烧,别以为就这样结束了,草地上也没歇着,一朵朵的半边莲热情绽放着,彷彿阳光般的笑容,准备迎接那炽热的盛夏。

观音座下的莲花传说

半边莲是民间常见的药草,药典记载:「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1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只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民间相传,观音曾用坐盘下的半朵莲花治疗被毒蛇咬伤的妇人,观音离去后留下莲花的另一半,这朵半边莲日后随着风雨散生,茂盛繁衍于民间田野。

用以引导虫媒的色彩标志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我一直以來都對台灣的山林野趣充滿好奇,特別是那些默默綻放、卻又極具生命力的野花。這本《看懂台灣的野花:北‧中部篇》簡直是我期待已久的禮物!我還記得上次去陽明山健行,看到路邊一叢叢像小星星一樣的黃色小花,當時就覺得好美,但完全不知道名字。還有在宜蘭的鄉間小路,偶爾瞥見一抹紫色的身影,總覺得它背後一定有個屬於台灣的故事。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點亮了我眼前的迷霧,讓我終於有機會認識這些大自然賜予的寶藏。我特別想知道,那些藏身在高山峻嶺中的耐寒植物,以及海邊鹽分地帶才能生長的堅韌小草,它們各自有著怎樣的生命智慧?而且,台灣北、中部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這麼大,我想這本書裡一定會介紹到許多只有在這個區域才能看到的特色野花吧?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書,跟著書裡的介紹,重新走訪那些熟悉的山林步道,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去感受。我對書中提到的「看懂」二字充滿期待,希望它能教會我辨識、了解,甚至欣賞這些野花的生態習性與美麗。

评分

我是一位對自然生態充滿熱情的攝影愛好者,經常背著相機到處尋訪台灣的美景,而野花絕對是我鏡頭下最常捕捉的目標之一。然而,每次拍完後,我都會面臨一個困擾:這些美麗的花朵到底是什麼?雖然我能捕捉到它們的形態,但缺乏專業知識,總覺得拍攝的意義少了一大半。這本《看懂台灣的野花:北‧中部篇》聽起來正是我所需的「圖鑑」與「導覽」。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清晰、專業的植物學描述,包含學名、俗名、科屬,以及最重要的形態特徵,這對我辨識和記錄非常關鍵。更重要的是,如果書中能提供關於這些野花的「故事」,像是它們的傳說、藥用價值,或是與原住民文化的連結,那絕對能大大提升拍攝的深度和趣味性。我尤其對「北‧中部篇」這個限定區域感興趣,這表示我可以針對性地規劃我的拍攝行程,在這些區域尋找那些書中所介紹的獨特野花,並且透過我的鏡頭,為它們留下更精確、更有意義的紀錄。

评分

身為一個從小在台北長大、週末常往山上跑的在地人,我對北部的野花其實不算陌生,但總覺得自己對它們的了解還停留在「看過」的階段。像是陽明山上的杜鵑,或是北海岸邊的濱海植物,雖然每次去都會看到,但總覺得它們背後還有更多值得挖掘的故事。這本《看懂台灣的野花:北‧中部篇》聽起來就像是專門為我這種「半知半解」的讀者而寫的。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比較「在地化」、可能只有在特定區域才能看到的獨特野花?例如,在北台灣的闊葉林中,或是在中部山區的溪谷旁,有哪些常見卻又容易被忽略的野花?我期待書中能有針對不同海拔、不同棲息地的野花介紹,這樣我就可以更有目標性地去觀察。而且,如果書裡能稍微提點一下這些野花跟當地生態系統的關聯,像是哪些會吸引特定的昆蟲,或是對周邊環境有什麼樣的影響,那就更完美了。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北、中部地區的野花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已經很吸引人了,那是一種樸實卻充滿生命力的感覺,讓人一看就想拿起它。我平常就喜歡到處走走,尤其是有機會去到一些比較郊區、或是山上的地方,總會被路邊那些不經意開出的野花所驚艷。可惜的是,我對植物的知識實在有限,很多時候只能讚嘆它們的美麗,卻叫不出名字,更別說了解它們的生長環境或傳播方式。這本《看懂台灣的野花:北‧中部篇》正好填補了我這個知識上的大缺口。我對書中會不會有詳細的野花圖鑑感到非常有興趣,如果能有清楚的圖片,並且搭配上簡單易懂的文字說明,那就太棒了!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我如何從葉子、花瓣的形狀,甚至是生長的姿態,來分辨不同的野花品種。而且,如果能知道這些野花在台灣北、中部地區的分布情況,甚至有哪些是屬於較為稀有的,那就更有趣了。我想,讀完這本書後,下次再到戶外,我大概會變成一個「追花族」,不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能更深入地認識這片土地上豐富的植物生態。

评分

我一直覺得,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很多時候都體現在那些不起眼卻又堅韌的小野花上。它們不像是精心培育的花卉,有著特定的開花季節和需要細心照料,而是默默地在山野、田埂、甚至石縫中,展現著旺盛的生命力。這本《看懂台灣的野花:北‧中部篇》聽起來像是為我這樣一個喜歡「尋訪」的人準備的。我期待它能帶我認識那些經常在健行或登山時,偶然瞥見的花朵。例如,在北台灣的丘陵地帶,有哪些常見的野花,它們的開花時間大約是什麼時候?又或者是,在中部山區,有哪些獨特的野花,它們又是如何在險峻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辨識攻略」,比如從葉片的特徵、花朵的顏色和形狀,甚至果實的樣貌,來幫助我一步步地認識這些野花。如果書中還能附帶一些關於它們的「小知識」,像是它們的繁殖方式,或者在當地有哪些動物會利用它們,那就更好了。總之,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台灣北、中部地區野花的奧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