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善是邪恶向美德的致敬:人性箴言(二版)

伪善是邪恶向美德的致敬:人性箴言(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图书标签:
  • 伪善
  • 人性
  • 道德
  • 伦理
  • 哲学
  • 心理学
  • 社会批判
  • 自我认知
  • 行为分析
  • 箴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阅读拉罗什福柯,就像吸吮酸橙汁液;其滋味最为苦涩,却又让人乐在其中。」——艾伦.狄波顿

  504则犀利箴言,戳刺你在生活、爱情、职场、社会中见识到的人性表象。

  三百五十年前,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柯用这本「简短的巨作」,为自己赢得不朽的文坛地位。他对人性的观察如此嘲讽辛辣,拳拳到肉,针针见血,精准得让人哑然失笑,击掌叫好。
    
  《人性箴言》于一六六五年首度在巴黎出版。「法国思想之父」伏尔泰百年后称赞本书强烈影响了法国的民族个性,造就后世法国人思想上的幽微内省与形容精确。拉罗什福柯认为,人的思绪就像滑熘的鳗鱼,不管条理如何分明,逻辑如何清晰,都会从人的思考中熘窜逸逃,除非以简洁优雅的字句将之纪录下来。于是,他便选择以格言体(aphorisms),写下他对人性的分析与观察。
    
  拉罗什福柯厌恶滥情,《人性箴言》里每句格言都是对我们自我正面认知的挑战。其间蕴含的智慧让人惊讶,句句都是他在思索人性之后冷凝出的结晶,语言简洁机智、观点透彻清明。
    
  「有些人若不是听别人谈到爱情,自己根本不会去爱。」——一九九三年,年方二十三的英伦才子艾伦.狄波顿刚刚失恋时,在从伦敦前往爱丁堡的火车上读到书中这句话,得到刺激灵感,写出一鸣惊人的处女作《我谈的那场恋爱》。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不道德教育讲座》也引用了《人性箴言》的书中段落;这部作品的风格在三百多年来更是影响了齐克果、尼采、维根斯坦等诸多后世哲学家及作家。
    
  三百五十年前的格言警句,如今读来依然让人窃笑、惊讶、震撼。因为拉罗什福柯所写下的,是如你我的人类在表面底下不愿承认、难以言说的永恆真实人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柯(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1613-1680)


  法国思想家,也是家世显赫的巴黎贵族。早年热衷政治,但得罪当权者遭流放外省,之后又卷入政治斗争。拉罗什福柯晚年将关注重心转向文艺沙龙,着有《回忆录》(Memoirs)及《人性箴言》两书,后者更被后世誉为法国文学及思想经典之作,影响后世众多哲学家及作家甚深。

译者简介

黄意雯


  年轻时认为语言与世界接轨之桥梁,热衷学习外语。目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并重拾中文之美,致力推广中文辞汇与成语使用。

图书目录

Ⅰ编者序——面让人性现形的镜子
Ⅱ人性箴言 全504则

图书序言

编者序

一面让人性现形的镜子


  十七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柯,出身在巴黎一个家世显赫的家族,一生仅留下两部作品传世。古老贵族家庭出身的拉罗什福柯早年曾经历多次沙场征战,而且热中政治活动,参与过政治密谋斗争,但因为得罪当权者而遭流放外省。晚年的拉罗什福柯则将关注重心从政治彻底转向沙龙,成为当时重要的沙龙女主人赛维涅夫人(Madame de Sevigne) 和拉法叶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 的沙龙座上嘉宾。同时,也开始省思此生见识过的人性善与恶,并在五十二岁时完成这部《人性箴言》。

  虽然法国社会在十八世纪才开始出现激烈的思想理论和革命行动,但拉罗什福柯身处的十七世纪正站在封建制度逐渐崩解、中世纪对思想的禁锢冰封开始融解的历史时间点上,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文化此时也开始萌芽兴盛;当时几位诸如「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儿 (Rene Descartes,1596-1650),和着有《沉思录》的巴斯卡 (Blaise Pascal,1623-1662)等知识分子的思想,后续也长远地影响至今。

  《人性箴言》最早在一六六五年首度出版,原名为Réflexions ou sentences et maximes morales,意指「道德箴言或反思」,但内容并非指导世人应该如何应对进退的规范和戒律,而是拉罗什福柯对人类内在的心性动机和外在行为表现的描述及解析。他在全书首则箴言中表示,「所谓的德性,通常只是某些行为与各式利益的组合」,这正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要精神,也就是世上许多看似良善的行为,背后往往建立在私利的基础上,与「人性本善」的观点大相迳庭。

  拉罗什福柯认为,世人的所有良行善举背后,都暗藏不为旁人所知的动机, 因此书中谈到的谦虚、勇敢、贞节、诚实、节制、劝告、同情、感激等人性美德,往往会引出虚伪、怯懦、放荡、欺诈、骄傲、背叛、自以为是等劣根性;而且世人也「难以从一项正直且诚实的行为,判断其动机究竟是出于诚实或是机巧」。
    
  一般人总认为,当我们因为某事而沮丧或伤心时,正向的振奋激励有助调适情绪;但在拉罗什福柯的认知中,人的快乐是比较出来的,痛苦当然也是。因此,能让痛苦伤心者不那么痛苦的最佳方式,也许会是看到更糟糕的状况发生在他人身上;相形之下,自己的问题似乎也就没那么严重了。拉罗什福柯认为,人类本性大多自私。「你我皆有能力去承担他人的不幸」,当厄运降临在朋友身上,我们也许表面哀戚,但心中却可能暗自窃喜遭逢厄运的不是自己;我们自许心胸宽大,为人公正,但真正考验人性的时刻,往往不是你我能否对遭逢困境的朋友给予同情,而是在我们看到朋友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之际,是否毫无嫉妒之心。

  拉罗什福柯认为,人的思绪意识就像滑熘的鳗鱼,不论一个人条理多么分明,逻辑如何清晰,意识都会从人的思考间隙中熘出逃窜;要抓住这样的意识,就得用优美的字句将之钉牢。这也正是他选用言简意赅、可单句独立完整表达思想的格言体(aphorism),写下他对人性观察的原因。

  拉罗什福柯厌恶凡事正向思考的滥情,《人性箴言》等于是他对人类自我正向认知的挑战,其间蕴含的冷静睿智令人惊讶;语言简洁机智、观点透彻清明。这样的观点和写作方式也激发了后世无数伟大的哲学家,深受尼采、齐克果、维根斯坦等人喜爱,也让后人知道,最强烈的悲观主义未必非得以沉闷沮丧的方式表现。

  面对最浮躁、沉重、虚伪、假道学的世界,应该要以最轻盈、冷冽、犀利的态度批判。《人性箴言》虽然是三百五十年前拉罗什福柯对当时社会伪饰假象所磨出的一面照妖镜,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读来依然会让人窃笑、羞愧、惊讶、震撼。因为拉罗什福柯所写下的,是如你我的世人在表象底下难以承认的永恆真实人性。

图书试读

15  君主的仁慈大度往往只是拢络民心的政治策略。
27  即便是最拙劣的热情,世人亦不吝炫耀。  
    但「嫉妒」却是一种怯懦与羞耻的激情,无人胆敢坦承自己心怀此意。
29  世人的良善品格往往远比所行之恶更容易招致迫害与憎恨。
31  如果你我自身德性完美无瑕,就不会从注意别人的缺点中得到那么多乐趣。
35  世人皆傲慢,唯一差别仅在于表现的方式与礼仪。
 
72  如果以结果来评断「爱」,那么爱将更像恨意,而非友谊。
74  真爱只有一种,但复本却有千百样貌。
76  真爱犹如鬼魅,谈论者众,但亲见者鲜矣。
79  沉默是缺乏自信者的最佳处世良策。
86  我们的提防之心正合理化了他人的欺骗行为。
 
89  人人皆责备自己的记忆力,却无人怪罪自己的判断力。
110  世人最能慷慨给出的就是「建议」。
127  自认比他人更精明,就是被骗的最佳方法。
137  若非虚荣心作声,世人通常寡言。
147  世上罕有人睿智到喜欢逆耳忠言胜过谗言佞语。
 
163  世上有无数行为看似愚蠢,其背后的动机却是深谋远虑。
200  若无虚荣心相随,美德即无法持久。
234  人之所以顽固地反对现有的观点,乃是因为骄傲,而非无知。
     因为我们发现优先位置已被人占据,却又不甘居于下风。
245  韬光养晦、藏锋不露是至高无上的技巧。
284  有些恶人如果心中若无善念,危险性可能还更小些。
312  情侣们从不厌倦彼此,因为他们永远只谈论自己。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