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之鐵椎譯註:附陳淼和醫論

醫界之鐵椎譯註:附陳淼和醫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醫史
  • 醫學史
  • 陳淼和
  • 鐵椎譯注
  • 古籍
  • 傳統醫學
  • 養生
  • 經絡
  • 穴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部百年前日本西醫孤獨力挽中醫的臨床奮鬥史!
  
  和田啓十郎在漢醫沒落的背景下,就讀東京醫學專門學校。求學期間偶逛舊書店,購得吉益東洞《醫事或問》而深受其影響。一八九九年返迴故鄉信州執業並浸淫漢醫。日俄戰爭時誌願從軍任職醫官,因患眼疾故留守東京後勤部隊。退役後於東京日本橋執業達二十年,期間撰寫《醫界之鐵椎》。書中力揚漢醫的優越性,其以張良策劃刺客以鐵椎狙殺秦始皇於搏浪沙為喻,痛擊世人對漢醫的偏見,在一潭死水的漢醫界暴投下巨石而激濺浪花。而後啓濛瞭日本近代漢方巨擘湯本求真、大塚敬節等人,真知灼見影響至今……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中醫內科、兒科疑難雜癥的診療實踐與理論探討的專著的簡介,書名為《杏林探微:曆代名傢臨證心法集要》。 --- 《杏林探微:曆代名傢臨證心法集要》圖書簡介 一、本書概覽 《杏林探微:曆代名傢臨證心法集要》是一部融匯貫通、力求精深的內、兒科疑難病癥診療經驗的學術專著。本書並非單純的方劑匯編或病案羅列,而是聚焦於中醫學術發展脈絡中,那些對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性意義的獨特思維模式、辨證論治的精微之處,以及應對復雜病情變化時的應變策略。全書嚴格遵循傳統中醫的理論體係,結閤現代醫學的視角,旨在為中醫師,特彆是中青年一代,提供一套可資藉鑒、能夠融會貫通的臨床思維訓練範本。 本書的撰寫曆經數年考證和整理,其核心價值在於“探微”二字——深入挖掘那些在浩如煙海的醫籍中不易被注意到的、但對臨床療效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心法”。我們力求展現的,是大傢在麵對棘手病證時,如何從繁雜的錶象中抽絲剝繭,直指病機,最終製定齣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的全過程。 二、內容結構與核心特色 本書共分六大部分,層次分明,邏輯嚴謹: 第一部分:溯源與思辨——中醫核心理論的臨床活化 本部分旨在厘清經典理論,如髒腑經絡、氣血津液、陰陽五行等,如何在具體的臨床診療中進行“活化”應用。重點闡述瞭“審證求因”的思維路徑,探討瞭如“辨虛實的精微”、“論寒熱的偏頗”等傳統概念在現代環境下的新解。例如,深入分析瞭《素問》中關於“調和氣機”的論述,並結閤具體濕溫病案,展示瞭如何通過調整樞紐,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而非僅僅依賴清熱解毒的錶層治療。 第二部分:內科疑難病癥的辨治精要 此部分集中探討瞭中醫處理復雜內科疾病的策略。涵蓋領域包括脾胃病(如頑固性呃逆、久泄)、肝膽病(如脅痛反復、黃疸遷延)、腎係疾病(如水腫的消長、精血的虧損)以及呼吸係統疑難病(如久咳不愈、哮喘的標本兼顧)。 重點剖析瞭曆代醫傢在處理“疑難”時的核心思路: 1. 多重病機並存的處理: 如何區分主次矛盾,確立治法的先後緩急。 2. 正虛與邪實的動態平衡: 在攻邪與扶正是矛盾時,如何運用“扶正寓於祛邪之中,祛邪不傷正氣”的辯證施治手法。 3. “存人論病”的實踐: 強調個體化治療,而非韆人一方。書中通過對數則失眠、心悸病案的深入剖析,展示瞭針對不同體質、情誌背景的患者,如何靈活調整方藥比例與劑量。 第三部分:兒科臨證心法——稚陽之體的保護與調護 兒科疾病的特殊性在於患兒難以言喻,且體質嬌嫩。本部分聚焦於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特殊處理原則: 1. “護胃腸,保生機”: 強調小兒脾胃的稚嫩,論述瞭在治療發熱、腹瀉等常見病時,如何審慎用藥,避免對患兒正氣造成戕傷。 2. “驚風與抽動”的辨析與急救: 詳細闡述瞭實證風痰與虛證肝風的區分,以及在緊急情況下運用開竅醒神、熄風止痙的劑量與方劑選擇。 3. 生長發育的調理: 探討瞭對小兒食積、厭食、夜啼等問題的長期調護方案,突齣食療與非藥物療法的結閤應用。 第四部分:方證對應與藥性理解的深化 本書超越瞭傳統“方證對舉”的機械模式,著重於對經典方劑的“活變”應用。 例如,對麻黃湯、桂枝湯等基礎方劑的講解,不再局限於教科書上的主證,而是延伸至其“變證”的應用場景。書中通過詳細對比瞭不同醫傢對同一方劑的加減思路,揭示瞭藥味間相互製約、相互激發的作用機製。特彆是對“君臣佐使”在復雜方劑中的動態平衡作用進行瞭深入的藥理學探討(基於中醫理解)。 第五部分:臨證中的變數掌控與預後判斷 臨床實踐充滿瞭變數。本部分是本書的精髓之一,著重討論“如何應對治療中的不順”。 1. “汗、吐、下”三法在疑難病中的審慎應用: 詳細論述瞭在患者氣機衰弱、正氣未復之時,如何利用微汗、緩瀉等方法以“勢導邪齣”,而非蠻力驅邪。 2. 病機轉化的預見性判斷: 結閤脈象、舌象的變化,預判疾病可能嚮何種方嚮發展,並提前布局下一階段的治療方針,避免治療滯後。 第六部分:醫者修養與醫道傳承 此部分探討瞭中醫臨床思維的養成之道。強調瞭“悟性”與“經驗”的結閤,提齣在中醫學習中,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度的同理心,方能真正做到“辨病以知病機,處方以應機變”。 三、本書的價值定位 《杏林探微》並非旨在提供一種“速效秘方”,而是緻力於梳理和傳授一種科學、嚴謹、富有生命力的中醫診療哲學。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中醫基礎,更鼓勵臨床工作者在閱讀後,能夠帶著批判的眼光和實踐的勇氣,將書中所論之“心法”內化為自己的辨證工具。本書內容詳實,論述精到,是中醫師提升臨床技能、深入理解中醫精微思想的寶貴參考讀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淼和


  1951年齣生颱北市
  淡江大學化學係畢業
  自修中醫
  1982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自修日文
  曾任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現任職鐵椎中醫診所

圖書目錄

上篇〈本論〉:
00.緒言p26
01.漢醫與洋醫的區彆p30
02.漢醫方並非陳腐的醫學p33
03.漢方醫書多為無稽之談p35
04.草根樹皮與藥物的自然性p40
05.食物與藥物p42
06.漢醫方的基礎醫學p44
07.漢醫方的對證療法深遠奧妙(陳按對證2字原文訛作對癥)p45
08.漢醫方以原因療法為主p48
09.漢醫方絕非迂遠p51
10.瞑眩論p54
11.嬰兒的營養與治療p59
12.特效藥論p63
13.病因論p65
14.自然療能論p69
15.病勢論p74
15.1癥狀的陰陽p75
15.2熱性病者主以溫保或冷卻p77
15.3病位的錶裏內外p78
15.4病位說與黴菌病p80
15.5藥效的錶裏p81
15.6所謂的閤病與併病p84
15.7癥狀的主客本末p85
15.8純外科病與內科性的外科病P86
15.9急逆虛實p88
15.10癥狀的輕重p90
16.腸窒扶斯治法的基礎醫學解說(陳按腸窒扶斯4字原文訛作傷寒)p91
17.醫師道與醫術p99
17.1病人當自始至終信任醫師而毫無變異p100
17.2醫師對於病人的責任需不顧一切地秉持節操與熱誠p101
17.3醫師所難非在診治之難、而是難於人情的反覆無常p102
17.4醫師不能趁病人迷亂時而去毀謗他醫、此點最難做到p102
17.5病人深信醫師故醫師之苦樂休戚應與病傢相同p103
17.6醫師的天爵(陳按德高而受人尊敬者謂之天爵)p104
18.驗案病例說明p104
18.1耳內乳嘴瘤兼耳膜潰裂治驗p105
18.2胃痙攣兼血尿治驗p106
18.3陰囊腫大治驗p107
18.4胎毒兼眼病治驗p109
18.5下血治驗p110
18.6赤痢後轉為腹膜炎治驗p110
18.7佝僂病(陳按セムシ、駝背兼雞胸)治驗p112
18.8小兒腳氣治驗p114
18.9陰囊疝氣(陳按Hernia、ヘルニヤ)治驗p114
18.10陰囊疝氣嵌頓治驗p115
18.11盲腸炎治驗p118
18.12膽囊結石治驗p119
18.13腸周圍炎治驗p121
18.14腸窒扶斯(陳按Typhus外來語後改稱Typhoid、異於太陽病)病後轉為發斑治驗p122
18.15腸窒扶斯末期併發腸齣血治驗p123
18.16急性肺炎治驗p124
18.17慢性腎髒炎治驗p125
18.18急性腎髒炎治驗一p126
18.19急性腎髒炎治驗二p127
18.20肋膜炎治驗p128
19.後鑑(陳按指深切反省以作為警惕)p128
19.1醫術不精而導緻治療失敗p129
19.2病傢無故更換醫師而導緻治療失敗p130
20.結論p130

中篇〈廣錄〉:
000.緒言p133
001.我邦醫學的三大源流p133
002.洋藥萬能p134
003.混沌的時代p134
004.對醫師的信任p135
005.醫道傳授p136
006.吐水性的胃病治驗p137
007.藥物無法治癒諸疾p138
008.瘧疾與金雞納霜p139
009.瘧疾治驗案p141
010.急性僂麻質斯病(陳按即急性風濕病)治驗p142
011.梅毒與白喉(陳按ジフテリヤ為Diphtheria的外來語,即白喉)p143
012.對癥療法p144
013.醫師玩弄病人p146
014.病人玩弄醫師p147
015.欺世騙財的病名(陳按原文作ドル箱的病名)p147
016.醫師缺乏主見p148
017.著重於庇護的養生觀(陳按原文作:禦大事主義) p148
018.農夫睏病於閑坐(陳按原文作:田夫因於坐殺、意指養生之道在於不失其常)p149
019.病理學的指示p150
020.氣候與癥狀p150
021.從劑量可推得習性p151
022.毒物與藥物p153
023.世間所謂聖藥與特效藥p154
024.證有特效藥、病無特效藥p155
025.疾病與癥狀p155
026.診病易(陳按專指西醫的病名而言)、診證難p156
027.今日之診脈者p158
028.今日之診腹者p159
029.吉益東洞先生提倡腹診p160
030.古人不懂聽診與扣診之法(陳按原文作打診、以下皆改作扣診)p162
031.脈診、腹診與聽診、扣診p163
032.象山先生辭去醫職p164
033.患者信念的厚薄p165
034.金雞納樹的樹皮與金雞納霜p166
035.漢方的君臣佐使與洋方的處劑法p168
036.漢方的處劑法p168
037.漢藥的各種性效p169
038.人參無效之說p170
039.漢藥草木多俱有偏性p170
040.書法名帖與良藥p171
041.吉益南涯先生的驗案p171
042.對藥劑的信心p172
043.某洋醫罹患丹毒p172
044.我治療丹毒的驗案p173
045.柏林舉行的內科醫學會議p174
046.《建殊錄》的驗案p174
047.原因醫學的發達p175
048.治療醫學的黑暗麵p176
049.非自然療法的盛行p177
050.《輯光傷寒論》自然療能的驗案p178
051.拒食十六日而病癒的驗案p180
052.誇稱療效p180
053.藥物的作用p181
054.暈車(陳按原文作電車暈)p182
055.Hysteria(陳按中文音譯作歇斯底裏)病與血道病p183
056.疑似血友病的驗案p184
057.病的輕重p184
058.疾病與罪惡 p185
059.死病p187
060.死病無良醫p187
061.ドンガン病(陳按ドンガン為法會鑼鼓擊鳴聲的擬音)p188
062.萬病一毒p189
063.德國兩大名醫的見解矛盾p190
064.Alexine(陳按補體,今稱Complement)與 Lysin(陳按細胞溶解酶cytase,cytolytic enzyme)p191
065.漢劑治療傳染病 p191
066.黴菌不足以恐懼p192
067.上工治未病p193
068.及早發病是一種福氣p194
069.治療的時期p195
070.治療之法或擒或縱p196
071.外科治法侵占內科的領域p196
072.廣義與狹義的外科p197
073.未來醫學的走嚮p198
074.專門的、局部的治療效果p199
075.超越各專科醫師之上的真正專科醫師p201
076.醫療與工巧p202
077.容得糊塗打混的行業p203
078.士為知己者死p204
079.八年的辛苦養育並無白費p204
080.王陽明《啾啾吟》的啓發 p205
081.治療的末技p206
082.治療即為破壞的說法p207
083.真正的醫師恥於偶然地將病治好209
084.現代醫學不過是比漢醫學的名稱好聽而已p210
085.崇拜與沉迷p211
086.嘲諷漢醫者的良心安在p212
087.所謂風藥p213
088.風藥的運用p213
089.定方與定證p214
090.再發p215
091.餘病p216
092.轉入p217
093.等待時機的自癒療法p218
094.看護為主、服藥次之p219
095.現今醫學的意涵究竟為何p220
096.洋醫非為窮睏者而設p222
097.賀川玄悅與奧村良築兩大醫師的操守p224
098.車馬醫與良醫p227
099.某洋醫反諷贊揚我用漢方p227
100.陶器醫p228
101.現代人的胃病p229
102.苦味藥p230
103.醫師與盜賊p231
104.苦心與見地p232
105.永富獨嘯庵有一評論不當p233
106.有故無殞(陳按原文訛作有故無損)p234
107.巴豆劑的運用p235
108.巴豆與嗎啡p235
109.運用巴豆劑之初p236
110.發炎癥狀者不忌用下劑p240
111.下劑的種類及療效p241
112.真正的瞑眩作用p242
113.有趣的瞑眩病例p242
114.假瞑眩p243
115.我對藥劑下達的命令p243
116.癆頭疫尾p243
117.醫師的閤議p244
118.醫師閤議的需要性p245
119.病人的種類p246
120.醫師的責任p246
121.不可遺忘舊日的醫學p247
122.《傷寒論》p248
123.傾城的誠意(陳按即極大的誠意)p249
124.防堵鼠害而鼠患反多p250
125.時代的要求p251
126.漢方醫術的不振p252
127.真正治癒或是暫時性地鎮靜p252
128.富貴人傢被侍醫所殺害(陳按因為權貴者多喜溫補而厭攻下)p253
129.漢方醫藥是曆經二韆年的人體試驗而得p254
130.各種動物的組織結構與機能大有差異p255
131.不能依據食品的化學分析來決定飲食標準p256
132.世界共通的醫學(陳按指不分國傢民族或各人的差異性而診療一律標準化)p259
133.血清與漢方併用p259
134將汙水溝時髦化反而釀成蚊蟲叢生p260
135.石黑男爵的告白p261
136.治膝眼風的一古法p262
137.現今學者較少評論醫事p263
138.綜閤觀念與各彆(陳按原文作:差彆)觀念的衝突p264
139.希望漢洋兩大醫學能更加接近p264
140.漢醫是否真會滅亡p265
141.醫師臨死前的最後感想p268
142.醫療有其先天上的瓶頸(陳按原文作:醫の天賦的睏難)p268
143.東洞先生與子玄先生p269

下篇〈迴響〉:
第一:平齣隆軒反駁《醫界之鐵椎》與和田啓十郎的答辯
緒言p271
(甲一)平齣隆軒質問《醫界之鐵椎.本論》p272
(甲二)平齣隆軒質問《醫界之鐵椎.廣錄》p279
(甲三)平齣隆軒氏的結論p290
(乙一)和田啓十郎答辯第一節p292
(乙二)和田啓十郎答辯第二節p295
(乙三)和田啓十郎答辯第三節p298
(乙四)和田啓十郎答辯第四節p302
(乙五)和田啓十郎答辯第五節p305
第二:〈石黑男爵演說〉的評論p307
石黑男爵的演說前提p312
本論總說p313
本論各論p315
1.辨其衛生問題p316
2.辨其法醫問題p317
3.辨其療病問題p318
.辨明《傷寒論》p319
.辨外科病內治p320
.辨雜病與雜書p321
.辨人身古今之異同p321
4.本論結語p324
5.各項論 p325
6.各項論結語p340
第三:〈湯本求真漢洋醫方的比較〉
〈上〉湯本求真醫論
01.選擇漢方p345
02.優秀的古方p347
03.讀書的心得p348
04.評永田德本、吉益東洞、原南陽、淺田宗伯(附東洞與中神琴溪的關係)p349
05.後世方與洋醫方頗為相似p350
06.古方、後世方與洋醫方的優劣比較p351
07.腹癥為最為重要的診察(附雖自認建康者亦多具有疾病)p353
08.自身中毒(疾病)與其療法(附爾近屢增的病名)p354
09.漢醫應採用洋方理論來補其不足(附外科病與內因)p355
10.治術的守勢與攻勢(附今人畏懼服用下劑)p358
11.醫療衛生的奧妙在於順其自然p359
12.物質的特色與天然藥效p360
13.缺少自信的隱瞞療法(附現代醫學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p360
14.診得病人證候的苦心(附脈診的價值)p364
15.四件感想p365
〈下〉湯本求真驗案
01.桃仁承氣湯p367
02.黃連湯p368
03.狂癥治驗p369
04.麻黃湯p370
05.竹葉石膏湯p370
06.白虎湯兼用大承氣湯p371
07.小茈鬍湯p375
08.大茈鬍湯p376
09.桂枝茯苓丸p377
10.十棗湯p379
11.大建中湯閤附子梗米湯p379
〈跋〉:
湯本求真p381
〈編後語〉:
*犀川龍p382
《和田啓十郎遺稿集》:
*〈有關東洋醫術的治療效果〉p385
*〈皇漢醫道復興會主旨〉p388
〈和田啓十郎年譜〉:
*p389
附錄:
*《類聚方議.捲十一.麻黃湯條辨氣血水說方議》村井杶(大年)撰 p394
*《醫範》吉益南涯撰、大江廣彥校正 p397
*《非方議》即《非杶大年麻黃湯條辨氣血水說》吉益南涯撰、大江廣彥校正 p399
*《答武藤生》(南涯命弟子橫田朗代答) p401
*〈南涯先生六十壽序〉附於南涯《成蹟錄》之書末、中川故(修亭)撰 p402
*《成蹟錄.跋文》附於南涯《成蹟錄》之書末、中川故撰 p403
*《方極》(ほうきょく)吉益東洞自序p404
*《方極》吉益南涯跋文p404
*《東洞傢塾方.十二律方》村井杶 p405

〈陳淼和醫論〉:
*評和田啓十郎〈吉益東洞先生小傳〉p409
*畠山一族擔任管領承繼錶與吉益傢族譜係p411
*吉益南涯《東洞遺稿.東洞先生行狀》校註p412
*〈東洞先生行狀〉之補充p418
*吉益東洞、吉益南涯小傳與醫療思惟之差異p424
*評吉益東洞《方極》與吉益南涯《氣血水藥徵》p434
*吉益北洲、吉益復軒、吉益鐵太郎小傳p442
*吉益東洞、南涯、北洲、復軒、鐵太郎的著作與門人列p445
*五行相生源自五星運行再藉由曆製祭祀而羼入中醫p447

*寸關尺分候髒腑之診係由易學羼入而非臨床驗得p466

*中醫不能迷思於實證醫學、發展中醫必須用中醫的方法p510
*正証證癥四字的音義研究、三膲是形容豬胰淩亂扁萎不豐貌故祭祀不用p542
*灸壯與灸戕通假、咀應作父且而與斧粗通假 仲景方之桂枝並非宋臣由桂皮所改名p559
*八味腎氣丸非為補腎而設、其應改迴舊名作八味丸p574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癱、桔梗白散治肺癰、桔梗湯治咽痛p577
*《皇漢醫學》與《餘雲岫中醫研究與批判》p584
*東洋醫道會延續來颱灣發展與228事件的王添燈p588
*淺論流感病毒與疫苗p593
*腸窒扶斯(腸チフス、Typhoid)p596
*カタル(加答兒)與リウマチス(僂麻質斯)p598

附文:
*〈加答兒:消失的醫學用語カタル〉餘尚儒p601
*〈發明天花到底是中國還是西方〉blog.sina.com.cn/fangwp8899 p603
*〈神奇療法或巧閤誇大、血清療法的早期爭議史〉李尚仁p605
*〈阿根廷Favaloro的心碎瞭〉zj.sina.com.cn p608
*〈蛇先生〉賴和p610

〈本書跋語〉:
*陳淼和p617

圖書序言

本書說明

  漢方醫學簡稱漢醫,原指漢代的傳統醫學,或稱為漢民族的醫學。二韆年來隨著文化發展與交流,其經過曆朝增補,並從華夏傳播到東北亞與東南亞。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之前由華夏所傳入的醫學稱為「本道醫學」,以區隔日本傳統的「和醫」;而後兩者結閤稱作「漢方醫學、かんぽういがく」或漢醫。

  就廣義而言漢醫應指:具有日本特色而繼承華夏漢朝以來曆代的傳統醫學。其古方派以吉益東洞(1702~1773)為代錶,宗於漢代《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強調腹診與臨床療效,著於方證對應而輕忽理論,認為醫療應即在於實踐。

  天文12年(1543年)8月25日葡萄牙船因暴風漂流到九州南部的種子島,1549年葡人將天主教傳入日本,1552年8月外科醫師等伴隨牧師傳入,稱為「南蠻外科」。義大利牧師Gnecchi‐Soldo Organtino從九州北部西岸的長崎登入,1570年承濛大名織田信長接見,允準在京都蓋南蠻寺從事傳教與醫療活動,引入歐洲的外科排膿收口、膏藥貼布等法而使南蠻外科達到高峰。豐臣秀吉接替織田信長後,對天主教懷有疑慮,1585年下令破壞南蠻寺、逮捕牧師及醫師,三年後南蠻外科散亡。江戶晚期由荷蘭(當初日人譯為和蘭)、德國傳入的現代醫學,日人稱為「和蘭醫學」,簡稱「蘭醫」。而後蘭醫更發展為「西洋醫學」。相對地,此時「漢醫(而後廣稱為東洋醫學)」是作為與「西洋醫學」分庭抗禮的專有名詞。

  多紀元孝(1695〜1766)於1765年在江戶(東京)開設私塾躋壽館,規定全以漢文上課。1787年幕府接管,1791年改稱江戶醫學館。1868年1月3日明治政府成立,同年8月加以取締並改稱蘭醫館;廢除漢醫教材而改為蘭醫學(西洋醫學)。1869年8月政府在東京設立官辦大學,醫學館全改稱大學東校。1869年12月17日漢醫界遊說保守派大臣而在大學東校設置「皇漢醫道禦用掛(禦用掛即教師之意)」。大學東校同時設有西洋醫學部與皇漢醫學部,由今村瞭庵、尾颱榕堂、權田直助擔任漢醫禦用掛。這是「皇漢醫學」名詞第一次齣現。1875年文部省頒布〈醫術開業試驗〉,以洋醫七科作為考試科目,並廢止皇漢醫學部。同年淺田宗伯(1815〜1894)建請漢醫六科作為漢醫考試科目而未果。1879年3月11日宗伯號召皇漢醫術運動而成立溫知社。1883年頒布〈醫師免許規則〉,醫師考試不再考漢醫科目,漢醫界多次提齣〈醫師免許規則改正案〉企圖翻盤。1894年3月16日宗伯去逝,漢醫界更是重傷。在石黑忠悳強力運作下,1895年2月6日議會改正案以27票之差而三讀失敗,日本漢醫師終於正式徹底齣局。

  華夏「皇漢」兩字最早齣自東漢班固(32~92)《西都賦》,其將先秦兩漢建都於黃河、洛水間的傳統中原統治者或國傢稱為「皇漢」。清朝末年力言排滿反清、建立大中華的鄒容(1885~1905)《革命軍》:「此固我皇漢人種亡國之一大紀念日也。 」此時「皇漢」兩字已轉為「漢民族」的專有名詞。另一方麵日本南北朝時期,1343年南朝北畠親房《神皇正統記》以天皇為中心,評斷忠誠或叛逆天皇的史觀,此思想稱為「皇國史觀」。日人神化其國傢而稱「皇國」,這是日本首齣「皇國」兩字。明治維新第二年(1869年12月17日)日醫創齣「皇漢醫學」一詞,並訓為具有日本「皇」國特色的「漢醫」學。其與西洋醫學並稱「漢洋醫學」。清末「皇漢醫學」一詞雖被留日學生引進華夏,但將其訓為齣自「(皇)漢」民族的傳統「醫學」。即中、日醫界對「皇漢醫學」一詞各有不同的解讀。

  和田啓十郎(わだ けいじゅうろう1872~1916)於明治5年(1872年)誕生於信州(今長野縣鬆代市)。在漢醫沒落的背景下,1892年進入東京醫學專門學校濟生學捨(簡稱濟生學捨,1876年創立,其依個人能耐而以快速學習洋醫為目的。著名細菌學傢野口英世晚和田一屆,但同年畢業,其為今私立日本醫科大學的前身)。1896年畢業取得行醫資格並於東京下榖區開業。在學時偶逛舊書店購得吉益東洞《醫事或問》而深受影響。1899年返迴信州執業並浸淫漢醫。日俄戰爭(1904~1905)誌願從軍任職醫官,罹患眼疾故留守東京後勤部隊。退役後於東京日本橋浜町2丁目十二番地執業,此舊址附近於1978年漢醫界為其立有「漢方醫學復興之地」紀念石碑。1910年8月自費齣版《醫界之鐵椎》,文字艱深,年底另印《漢方ト洋方》小冊輔助說明。此小冊與湯本求真驗案等收入1915年增補第二版。書中力揚漢醫優越性,其仿效張良策畫刺客以鐵椎刺殺秦始皇於博浪沙,痛擊世人對漢醫之偏見而作書名《醫界之鐵椎》。1916年以45歲病逝。此書共有五種日文版原著:

  明治43年(1910年)初版。南江堂書局,文字較為深奧,內容較少,無後篇。
  大正4年(1915年)二版增補版。南江堂書局,增湯本氏醫案等,文字較淺明。
  昭和7年(1932年)三版復興版。春陽堂書局,主文同二版但編排上較為流暢。
  昭和46年(1971年)四版,覆刻三版,主文同二、三版,春陽堂,49年二刷。
  平成22年(2010年)覆刻49年版,主文內容同二、三、四版。たにぐち書店。

  奧田謙藏(1884~1961)畢業於今私立日本醫科大學,即與和田啓十郎同校並拜其為師。和田啓十郎的長男和田正係(1901~1979醫博)畢業於韆葉大學醫學部,父親去世時僅17歲,1932年奧田收正係為第一位入門弟子。1934年奧田撰《皇漢醫學要方解說》(1979年郝毅譯作《漢方古方要方解說》颱北啓業書局齣版)。1937年奧田收藤平健為弟子。1954年撰《傷寒論梗概》,和田正係為其作序(1956年中國葉心銘譯作《傷寒論階梯》)。1955年奧田於自宅成立「奧門會」,研究漢代古方醫學,初起隻有和田正係、藤平健、長濱善夫等十多人,而後增至四十餘人。1961年奧田去逝。隔年正係撰《漢方治療提要》(1982年新竹國興黎明書店譯作中文),其仍以父親「治本堂」作為堂號;另有撰稿多篇於《漢方と漢藥》等。颱灣硃木通(1904~1977)《中醫臨床二十五年》曾引用正係以葛根湯治療腦膜炎的醫案。1963年正係等整理奧田遺作而齣版《傷寒論講義》。1965年「奧門會」解散。

  湯本求真(ゆもと きゅうしん1876~1941)原名四郎,1901年金澤醫事專門學校(今金澤大學醫學部的前身)第一名畢業,1906年行醫。長女患疫痢不治而亡,湯本於《皇漢醫學》序文言:「恨醫之無術,中懷沮喪,涉月經時,精神幾至潰亂…。」於是對現代醫學療效産生動搖,1910年拜讀和田《醫界之鐵椎》一書,瞭解洋醫並非萬能,主動寫信嚮和田求教而開始學習漢醫。湯本小和田四歲,和田字「子真」,湯本甚至將名字「四郎」改作「求真」,以示追「求」子「真」學習漢醫的決心。湯本1927年6月齣版《皇漢醫學》第一捲,奧田謙藏並於捲末寫跋文;第二、三捲於1928年4月與9月同年齣版。湯本書中除承繼和田見解外,並佐以醫案說明古方確能治療大病頑疾。此書催化瞭日本漢醫再生與「皇漢醫學」的稱呼,並被譯為中文,先後有七種中文版本(包括2007年中國中醫藥齣版社重譯在內),影響巨大。尤以「皇漢醫學」一詞之流行促成陳存仁集72種日醫書籍於1936年齣版,套書名稱即作《皇漢醫學叢書》。日本統治颱灣期間(1895~1945)也使用「漢醫」與「皇漢醫學」的稱呼,並釐清與颱灣本土傳統「青草藥」的不同概念。今颱灣較年長者仍流通漢醫與漢藥的說法。二次大戰日本戰敗無光,「皇」字自然褪下。今除作醫史研究之外,「皇漢醫學」的稱呼已不再使用。湯本於1941年因急性腸胃炎而以66歲病逝。

  大塚敬節(おおつか けいせつ1900~1980)父親與祖父皆為漢醫,1919年進入熊本醫學專門學校(熊本大學醫學部的前身)。畢業後恰逢父親去逝而承繼高知縣傢業的武田病院。而後因讀及《皇漢醫學》深受感動,1930年2月毅然結束診務而前往東京拜湯本為師。1933年矢數道明(後世派1905~2002)與胞弟矢數有道於東京閤開溫知堂病院,有道罹患腸窒扶斯,自身診斷為真武湯。另邀大塚會診,大塚改以茯苓甘草湯而癒;因此與矢數兄弟結為好友。1934年大塚、道明與清水藤太郎發起日本漢方醫學會,推動漢方復興運動,並發行《漢方と漢藥》月刊。1938年大塚與道明聯閤日本、中國與滿洲國漢醫學者成立東亞醫學協會,中國葉橘泉等也有參與。1939年發行《東亞醫學》月報。因受二次大戰所拖纍,《漢方と漢藥》與《東亞醫學》於1941年一併停刊。戰後大塚、道明等於1950年創日本東洋醫學會。1954年8月東亞醫學協會重整,由道明任理事長並發行《漢方の臨床》月刊至今;同年大塚、道明與清水藤太郎改訂《漢方診療的實際》(有中譯本)。1959年大塚撰《漢方診療三十年》;此書是筆者1982年特考及格後閱讀的第一本醫書。記得有位已婚十多年的不孕婦女,對照書中證候隻用當歸芍藥散而懷孕,此機緣深切影響我日後研究中醫的方嚮。1966年大塚發掘《康平本傷寒論》,以其作底本而撰《傷寒論解說》,佐證仲景並無髒腑、經脈、運氣之說等。筆者宗以此書於2008年撰《傷寒卒病論颱灣本》。1972年6月大塚就任北裏研究所東洋醫學總閤研究所所長,同年9月日本醫師會授予大塚最高功勛奬。大塚謹守哲學傢權藤成卿老師之告誡:「反對學習古方派,因古方派有排他性。」故大塚嚮來不僅與一貫堂的森道伯(1867~1931後世派、淺井國乾的門人)相交流,也與淺田宗伯的門人(摺衷派)有來往。森道伯無行醫執照,一貫堂是藉得意門生矢數格(道明之兄)的執照開業。大塚雖為古方派而與後世派友好,故當矢數有道罹患腸窒扶斯時邀請大塚來會診。

  吉益東洞《醫事或問》啓濛和田啓十郎。和田《醫界之鐵椎》啓濛湯本求真。湯本求真《皇漢醫學》啓濛大塚敬節。後三位更有直接的師生關係,和田即大塚的師公。昭和53年(1978年)10月22日大塚敬節、矢數道明、大塚恭男(大塚敬節之子)、山田光胤(大塚敬節女婿)、寺師睦宗、藤平健等79人於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浜町的小公園(2丁目9-1號對麵)舉行和田啓十郎紀念碑的揭碑儀式。和田正係因病沒有參加,由胞弟和田元震(醫師詩人)代答緻謝。隔年1979年7月15日正係病逝。同年8月18日大塚發起和田啓十郎先生顯彰會,齣版《和田啓十郎先生顯彰紀念文集》。1980年10月15日大塚中風病逝。百年來日本《傷寒論》醫傢多係和田啓十郎之後而為日本漢方的重要支柱。碑石處即和田啓十郎診所舊址附近。碑文正麵橫寫「漢方醫學復興之地」8大字即齣自大塚筆跡。碑文背麵直行小字由寺師睦宗撰稿、矢數道明揮毫。

  南韓將「漢醫」改稱「韓醫」(韓文讀音相同)。北韓稱作「高麗醫學」。越南稱作「東醫學」。爾等與日本「皇漢醫學」皆具國傢民族的色彩在內。中國更直接將「中醫」訓作專屬中國的傳統醫學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按盡管TCM一詞已被普遍採用,但應將「中醫」訓為緻「中」和的「醫」學為宜。根據真柳誠〈西洋醫學と東洋醫學〉(《中國醫學と漢方》1993)考證,「和漢醫學」一詞首齣於1881年、「東洋醫學」首齣於1892年、「東亞醫學」齣於1938年。筆者補充日本「皇漢醫學」與「漢洋醫學」之名詞皆首齣於1869年12月17日。

  1950年3月大塚敬節、矢數道明、和田正係、藤平健等11名成立「日本東洋醫學會」,發行《日本東洋醫學雜誌》。1972年6月27日成立北裏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總閤研究所,大塚擔任會長。其內涵由日本漢方擴展到包括印度醫學、阿拉伯醫學、西藏醫學、濛古醫學、越南等傳統醫學在內,國傢範圍也非侷限於日本。1976年10月28~30日六百多位東洋醫學者在韓國首爾市另成立「國際東洋醫學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 Medicine簡稱ICOM)的創始大會。此會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認可,每兩年召開大會,颱灣分彆於1992年(第7屆)、2003年(第12屆)、2007年(第14屆)、2014年(第17屆)擔任主辦國。

  《醫界之鐵椎》先後有中國丁福保(1911年譯第一版為中文)、韓國張基茂(1915年譯第一版為韓文)、越南陳德心(1940年依丁福保中譯本再譯為越南文)三個國傢翻譯。日本寺澤捷年等(2010年譯註第四版為現代日文)。此書影響中醫極為關鍵,颱灣當然不能缺席,今加上拙作(2016年譯註第四版為中文),總計共有五個國傢、四種文字先後加以翻譯。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祐,號疇隱居士,江蘇常州人,著名佛教居士。1909年赴日考察醫學,後於上海行醫並創辦醫學書局。1914年始修習佛法。著述甚多,曾撰《一切經音義提要》、《佛經精華錄箋注》等。代錶譯著為《佛學大辭典》,其譯自日本人織田德能的《佛學大辭典》。其以文言文將《醫界之鐵椎》翻譯為中文,故內容文句不易明白。此書被收錄於《丁氏醫學叢書》內。

  韓國西醫張基茂(1888~?)1906年畢業於漢城醫學講習所。1915年譯《醫界之鐵椎》為韓文,書名取原書副標題「漢洋醫學比較研究」而作中文《東西醫學新論》,池錫永作序,和平堂藥房發行。1934年2月張基茂於《朝鮮日報》發錶〈漢方醫學の復興〉,力揚和田啓十郎的復興漢醫運動。其舉引起另一西醫鄭槿陽的批判。一直到1934年11月為止,雙方多人加入中西醫學之論戰。類如明治43年(1910年)平齣隆軒攻擊和田啓十郎漢洋論戰的韓國版。爾等雖皆齣身西醫院校,對中醫的看法卻截然不同。1939年韓國成立「東洋醫藥協會」。1947年成立「東洋醫學會」。1948年大韓民國脫離日本殖民地而建國;「東洋醫學會」搬迴日本。故1950年大塚敬節等成立「日本東洋醫學會」時特彆冠上「日本」字樣。此舉或引起韓國不快,乾脆把頭銜放大,而後於1976年在韓國首爾市另成立「國際東洋醫學會」。1980年韓國開始去除漢字。1986年4月韓國國會通過〈醫療改正案〉,將傳統「漢醫學」改為「韓醫學」。主要是認為「漢」字隱喻源自漢朝,缺少韓國自主性。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於2005年當漢城市長時,廢除已有百年曆史Seoul的中文譯名「漢城」,改用音譯稱為「首爾」,其意亦在欲與中國作切割。看來哪天其「漢江」也會被改名。

  近年韓國學者訛雲李時珍是韓國人。另藉電視劇《大長今》強言針灸源自韓國,並以「韓醫」嚮聯閤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産,爾等皆屬民族主義濫情之舉。中國建國後將正體字改為簡體字,以緻嚴重影響中醫典籍之學習。隨著對典籍修習能力大幅下降,其臨床診療水平也跟著溜滑梯。韓國去除漢字而以朝鮮文字(諺文符號、俗稱韓文)來研讀《內經》、《傷寒論》等典籍(韓醫稱為原典學),就如同以韓文研讀《詩經》一樣的無稽。其舉自廢武功,韓醫不識漢字,研讀中醫典籍仿如隔靴搔癢;同時也失去接觸龐大中醫文獻與論文的能力。韓醫去除漢字即很難與中國、颱灣、日本等中醫學者交流溝通。換句話說韓醫隻能框限於二手翻譯的部分文獻資料,自我互相取暖而已,故韓醫藉此想自創領導品牌注定失敗。韓醫院所盡管裝潢豪華高檔,但是其診療能力卻無法隨之高檔。故韓醫不得不走嚮針灸醫美方嚮等發展。今西醫美容風靡世界,中醫趕搭列車固然獲有龐大的商業利益;但這絕非發展中醫之道。真柳誠〈《醫界之鐵椎》のベトナム語版〉,《漢方の臨床》2011/08;其考證越南陳德心的譯本是依丁福保的中譯本再譯為越語。平成22年(2010年)寺澤捷年、渡邊哲郎現代日文註解《完譯醫界之鐵椎》,たにぐち書店印行。

  原書分三篇。前篇〈本論〉共二十章。中篇〈廣錄(原作漫錄)〉共一百四十三章,原無序號,筆者標以001~143序號。後篇〈迴響(原作反響)〉共三章。原書直排,現改作橫排。今依序翻譯中文,筆者嵌註作小字標以(陳按…)。正文後筆者註解者標以【陳註】。另摘譯《和田啓十郎遺稿集》兩篇及整理齣其年譜。

  和田啓十郎師承吉益東洞,東洞創萬病一毒,以毒攻毒。力言疾醫之道,發揚仲景之學,掃除當時主流的後世派,至今影響甚深。可惜研究專書隻有吳秀三《東洞全集》1917、廖育群《吉益東洞:日本古方派的岱宗與魔鬼》2009、寺澤捷年《吉益東洞の研究》2011。然東洞父子之思惟差異等卻少有著墨,廖君甚至誤認吉益南涯《氣血水藥徵》是沿者萬病一毒的軌跡而形成一個新的完整體係。今附上南涯《醫範》等文,以及筆者醫論:南涯〈東洞先生行狀〉校註與補充、評吉益東洞《方極》與吉益南涯《氣血水藥徵》、吉益傢族譜係等篇。爾等濫竽以充當颱灣研究東洞學的成果。

  相對於東洞堅毅仁勇,凸顯南涯投機取巧與媚世。南涯既要照顧幼弟,又要承繼傢業,生計壓力之外,還要抵擋後世派無情地攻擊古醫道。他為瞭生存,隻好以「醫道非一人之道」、「非良醫」等否定東洞,更責備父親不懂運用之法。南涯附和後世派,狠下心批判東洞的瞑眩反應,認為用藥應該平和為上。南涯:「夫氣血水辨,非餘之新說。」雖自雲“氣血水辨”是改進萬病一毒之失,實則嚮後世派田代三喜、麯直瀨道三的“氣血痰說”靠攏。南涯以《醫範》嚮後世派輸誠,藉否定父親的觀點以換取認同,故後世派未有攻擊南涯者。南涯終能診業興盛、門庭若市。但是因“氣血水辨”並不能作為辨證母綱,故從古醫道的立場來看,其舉是打著古醫道的大旗而違反古醫道。站在傢庭倫理來看,其舉更是詆毀先父的逆子。雖包裝曰承繼東洞,實則丟棄東洞之學。雖能診業興盛,但也促使東洞之學走嚮末路。例如南涯孫輩吉益復軒並不接受南涯的氣血水辨,反改宗以外曾祖父的萬病一毒。但是形勢已然,東洞傢族終於畫下句點。

  目前颱灣中醫盛行多方重疊,依局部癥狀疊上數方以蔚為主流。2016年開始中醫健保樂於採用西醫ICD-10病名申報。爾等美其名為與西醫接軌,實則喪失中醫綜閤歸納的特色。爾近流行實證醫學也是以西醫病名為基礎,中醫界也熱衷趕上此班列車,殊不知中醫證候不能代以西醫病名。失去證候的中醫就如同斷綫之風箏,風箏彩繪再如何亮麗或能一時地炫耀於空中,然終必殞落。疾病可分為兩類,一為結構性,一為功能性。結構性疾病能客觀地用儀器檢齣,演繹推理以診療,其以西醫(特彆是外科手術)為長,例如近十年來的眼科發展即是。功能性疾病多係病人的主觀感受,醫師藉由綜閤歸納,方證相對或判斷其整體病勢陰陽來開方;此以中醫為優,例如子宮虛寒不孕即是。即西醫是跟著儀器,中醫則跟著腦袋。硬要綜閤歸納者改採取演繹推理的模式,就如同強逼下圍棋者要齊一化地無理。推得湯方不能標準化或實證醫學化。中西醫可以互補,不能取代。

  本書附筆者醫論:〈五行相生源自五星運行再藉由曆製祭祀而羼入中醫〉、〈寸關尺分候髒腑之診係由易學羼入而非臨床驗得〉、〈中醫不能迷思於實證醫學〉…等共20篇。筆者並沒有創新任何理論,多在釐清中醫診療之誤區。特彆以文獻驗得中醫(包括湯方與針灸)隻有陰陽,沒有五行。又兩韆年來寸關尺分候髒腑之診,筆者首先考證係由易學羼入。爾等卻被中醫奉為診療圭臬,十分荒謬。問題是我們有無勇氣麵對錯誤來加以更正?限於纔疏學淺與日文程度不足,譯註及醫論必有錯誤,還盼先進不吝指教而能予以修正,謹此緻謝。本書承濛林士釗老師指正、陳麒方與許菁雯醫師試讀,一併錶示謝意。最後更感恩內人賴惠芬數十年的支持而能讓我堅持下去。本書於診療忙碌中抽空共花費八年乃成。

鐵椎中醫診所 陳淼和  2016/1/23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也十分用心。譯文和原文對照,旁邊的注釋又詳細解釋,這樣層層遞進的學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常常一邊讀譯文,一邊對照原文,再看看旁邊的注解,有時候遇到特彆不理解的地方,還會再翻閱後麵的醫論,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這種“立體式”的學習體驗,是我在其他中醫書籍中很少體會到的。特彆是對於那些想要深入研究《醫界之鐵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它不僅省去瞭大量查閱文獻的時間,更將復雜的概念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

评分

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醫界之鐵椎譯注:附陳淼和醫論》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瞭中醫的魅力和智慧。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本“學物”。通過這本書,我仿佛完成瞭一次中醫知識的“掃盲”,對許多模糊不清的概念都有瞭清晰的認識。陳淼先生的醫論,更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臨床實踐的大門,讓我看到瞭理論知識是如何轉化為實際療效的。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好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醫感興趣的朋友。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雖然內容纔是最重要的,但好的裝幀和排版確實能夠提升閱讀體驗。這本書紙質很好,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閱讀起來很舒服。尤其是在原文、譯文、注釋、醫論之間切換時,清晰的版式設計能夠幫助我快速定位,減少不必要的乾擾,讓我能夠更專注於內容的吸收。這種細節上的考量,往往能夠體現齣齣版方對圖書質量的重視,也讓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品質有瞭更高的評價。

评分

我尤其欣賞書中在解釋一些古代醫術術語時,能夠結閤現代醫學的一些認知進行類比和說明。雖然中醫和西醫在理論框架上有所不同,但對於人體的生理病理的觀察和認識,在某些層麵是共通的。《醫界之鐵椎譯注》並沒有刻意去抹殺這些差異,而是以一種包容和開放的態度,在理解和闡釋古老智慧的同時,也為現代讀者提供瞭一個與時俱進的視角,這對於中醫的傳承和發展,我覺得是至關重要的。它幫助我們打破瞭舊有的思維定勢,看到瞭中醫在現代社會中的潛力和價值。

评分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方劑的解析。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方劑的名字,甚至也知道它的組成,但對於“為什麼這樣配伍?”、“君臣佐使是如何體現的?”往往一知半解。《醫界之鐵椎譯注》在這方麵做瞭非常深入的闡釋,它不僅解釋瞭藥物的性味歸經,更重要的是,將這些藥物的組閤與整體的辨證施治緊密結閤起來,讓我明白瞭每一個細節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醫學道理。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纔是真正有效的。

评分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附帶的“陳淼和醫論”部分。陳淼先生在中醫界的名氣,不用多說,他的經驗和醫德一直為人稱道。這本書能將陳淼先生的醫論收錄其中,並進行譯注,實屬難得。我一直認為,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臨床經驗的傳承更是彌足珍貴。《醫界之鐵椎》提供瞭紮實的基礎,而陳淼先生的醫論則為我們打開瞭另一扇窗,看到瞭這些理論如何在實際病癥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讀他的醫論,仿佛置身於他的診室,親眼目睹他如何望聞問切,如何辨證論治,如何用藥巧妙。那些詳實的病例分析,對於我這樣一個中醫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寶藏。

评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與古人對話,與名醫交流。譯者的學識和功力,以及陳淼先生的臨床智慧,都通過文字的力量,穿越時空,呈現在我的麵前。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翻譯和注釋時所傾注的心血,那種嚴謹的態度和對中醫的熱愛,是能夠被讀者感受到的。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體會和感悟。它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像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通過這本書,我得以一窺中醫博大精深的魅力,也更加堅定瞭學習和傳承中醫的決心。

评分

最後,我想說的是,能夠接觸到這樣一本優秀的譯注本,我感到非常幸運。它不僅滿足瞭我對中醫知識的渴求,更激發瞭我對中醫的更深層理解和研究的興趣。那些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的譯注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陳淼先生的醫論,則為這份智慧增添瞭人間的溫度和臨床的實效。這本書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瞭我學習中醫的道路,讓我看到瞭中醫背後蘊含的深邃哲理和博大情懷。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其學術上的嚴謹性。對於我這樣一個在颱灣的讀者而言,它更像是架起瞭一座連接兩岸中醫文化的橋梁。颱灣雖然也有不少中醫著作,但能夠如此詳盡地譯注並附上具有代錶性的醫論,確實不多見。陳淼先生的醫論,對我來說,更具有一種地域上的親切感,仿佛能感受到颱灣這片土地上中醫的脈絡和傳承。這本書的齣版,對於促進兩岸中醫界的交流和學習,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评分

讀到《醫界之鐵椎譯注:附陳淼和醫論》這本書,我真是又驚又喜。一直以來,我對中醫的傳統理論和實踐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許多古籍原文晦澀難懂,加上古今用語差異,解讀起來總覺得隔靴搔癢。直到遇見這本譯注,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無法形容!首先,它的翻譯就做得非常到位。不似那種生硬的直譯,而是能夠準確地傳達原文的精髓,並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白話文來闡釋。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理論概念,例如“運氣”、“陰陽五行”、“藏象”等,譯者都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釋,並且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核心思想是如何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